拼音kě ér chuān jǐng
注音ㄎㄜˇ ㄦˊ ㄔㄨㄢ ㄐ一ㄥˇ
解释比喻事先没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例子寡人所谓饥而求黍稷,渴而穿井者,未尝能以欢喜见子。西汉·刘向《说苑·奉使》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办事没计划。
感情渴而穿井是中性词。
近义临渴掘井
英语not to dig a well until one is thirsty(not to make timely preparation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渴的拼音:kě(ㄎㄜˇ)
⒈ 口干想喝水:口渴。解渴。
⒉ 喻迫切地:渴望。渴盼。渴慕。渴求。
渴字UNICODE编码U+6E34,10进制: 28212,UTF-32: 00006E34,UTF-8: E6 B8 B4。
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愒㵣渇竭
thirsty、yearningly
形声:从氵、曷声
thirsty, parched; yearn, pine
详细解释◎ 渴的拼音: kě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曷声。本义:水干 )
(2) 口渴 [thirsty]
渴,饥渴。——《广韵》
苟无饥渴。——《诗·王风·言子于役》
载饥载渴。——《诗·小雅·采薇》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3) 又如:好渴;当你渴的时候到罐子那里去喝水
(4) 比喻迫切 [earnestly]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除烦渴之疾。——明· 刘基《苦斋记》
(5) 又如:渴仰(非常仰慕);渴懑(非常抑郁);渴见(急望见到);渴贤(迫切地慕求贤才)
渴待、渴念、渴盼、渴求、渴睡、渴望
而的拼音:ér(ㄦˊ)
⒈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⒉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⒊ 表(从……到……):从上而下。
而字UNICODE编码U+800C,10进制: 32780,UTF-32: 0000800C,UTF-8: E8 80 8C。
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洏耏髵能
and that、moreover
象形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详细解释◎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 而的拼音: ér
<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的拼音: ér
〈词性: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的拼音: ér
<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而后、而或、而今、而况、而立、而且、而外、而已
◎ 而的拼音: néng
通“能”。
〈词性: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词性:动〉
(1)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 另见 ér
穿的拼音:chuān(ㄔㄨㄢ)
⒈ 破,透:穿透。揭穿。穿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穿凿。
⒉ 通过,连通:穿过。穿行(xíng )。
⒊ 着(zhuó )衣服鞋袜:穿衣。穿鞋。
穿字UNICODE编码U+7A7F,10进制: 31359,UTF-32: 00007A7F,UTF-8: E7 A9 BF。
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串䆤䆥
pull on
脱
会意
penetrate, pierce, drill; wear
详细解释◎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2) 同本义 [pierce through]
穿,通也。——《说文》
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何以穿我屋。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穿墉(在墙上打洞);穿着鼻(受人摆布);穿穴(犹穿凿);穿空(犹穿孔);穿胸(胸前穿孔透背)
(4) 挖掘;开凿 [dig;excavate]。如:穿井(掘井);穿掘(挖掘;开凿);穿筑(挖池塘筑假山);穿壁(凿通墙壁);穿墙(墙上凿洞)
(5) 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 [go through]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念奴娇》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穿针(阴历七月初七日穿针乞巧);穿心(从中间通过);穿城(穿越城镇)
(7) 贯通;贯串 [thread;pass through;bore]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线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又如:穿鼻(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穿夜(方言。通宵);穿望(切盼。望穿眼睛的意思)
(9) 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put on;wear]。如:穿插(打扮,穿戴);穿执(穿靴执笏的省称);穿秉(谓穿礼服而执朝笏)
(10) 败露;揭穿 [reveal;expose]。如:穿破(戳穿;败露);穿崩(方言。露馅)
◎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名〉
(1) 孔;洞 [hole]。如:穿弊(即“穿敝”。洞穿;破烂);穿结(谓衣服洞穿和补缀);穿穴(犹钻研)
(2) 墓穴 [grave]。如:穿中记(古代墓穴中的题志)
◎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形〉
(1) 透彻;彻底 [through]。如:看穿;说穿
(2) 破敝 [worn-out]。如:穿角履(破头的鞋子);穿诀(缺损;破裂)
穿扮、穿插、穿刺、穿戴、穿耳、穿房入户、穿过、穿红着绿、穿孔、穿入、穿山甲、穿梭、穿堂、穿堂风、穿小鞋、穿孝、穿心、穿行、穿靴戴帽、穿一条裤子、穿衣镜、穿窬、穿越、穿云裂石、穿针、穿针引线、穿针走线、穿着、穿着打扮、穿着讲究、穿凿
井的拼音:jǐng(ㄐ一ㄥˇ)
⒈ 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水井。临渴掘井。
⒉ 形状像井的:天井。油井。
⒊ 整齐,有秩序:井然。井井有条。
⒋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⒌ 姓。
井字UNICODE编码U+4E95,10进制: 20117,UTF-32: 00004E95,UTF-8: E4 BA 95。
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丼宑
well
象形
well, mine shaft, pit
详细解释◎ 井的拼音: jǐng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2) 同本义 [well]
改邑不改井。——《易·井》
井道。——《易·杂卦》传
宿息井树。——《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
为其井匽。——《周礼·官人》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
(3) 又如:井池(井口旁储水的小池);井鱼(井中的鱼。比喻见识短浅);井养(井水源源不断,供人饮用。比喻领受别人的好处、恩惠);井华(清早初汲的井水);井干(井上木栏干)
(4) 形似水井的坑穴 [sth. in the shape of a well]。如:井灶(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井椁(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井场(钻井采油的工作场地)
(5) 井田 [square-fields]
六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下》
(6) 又如:井税(古代田税的一种);井地(即井田);井里制(即井田制);井邑田(即井田);井径(田间小路)
(7) 相传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 [hometown]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马致远《汉宫秋》
(8) 又如:井里(邑里,乡里);井庐(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井曲(里巷;里弄);井屋(农舍,村落)
(9) 污水池 [cesspool]。 如: 井匽(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
(10) 比喻法度;条理 [law and institutions]
井,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风俗通》
井,共德之地也。——《易·系辞》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11) 又如: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井井有方(形容有条理、有办法);井井有法(有条理、有法度);井井有绪(井井有序。有条理,有秩序)
(12) 井宿 [constellation’s name]。如:井木犴(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井宿,传说是一种像野狗的猛兽);井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中朱鸟七宿的第一宿。也称“东井”、“鹑首”。有星八颗,属双子座);井冠(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井星(即井宿);井络(井宿区域;井宿的分野)
(13) 市街 [street]
处商必就市井。——《管子·小筐》
因井为市,故言市井。——《白虎通》
(14) 又如:井邑(市井与乡里);井市(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井陌(街道);井闾(里井里巷)
◎ 井的拼音: jǐng
〈词性:动〉
(1) 汲水于井 [draw water from a well]
织纺井臼。(井,用如动词;汲井水。)——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划定井田 [divide square-fields]
井衍沃。(在肥地上划定井田。)——《左传》
◎ 井的拼音: jǐng
〈词性:形〉
形容整齐 [orderly;neat]。如:秩序井然;井径(整齐的小路);井井有条
井底之蛙、井冈山、井灌、井架、井井有条、井孔、井口、井喷、井然、井然有序、井绳、井田制、井蛙、井位、井斜、井盐、井中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