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刻肌刻骨的意思

刻肌刻骨



拼音kè jī kè gǔ

注音ㄎㄜˋ ㄐ一 ㄎㄜˋ ㄍㄨˇ

解释形容感受极深刻。

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刻肌刻骨,迫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例子此事真可为刻肌刻骨者也。(唐 吴兢《开元升平源》)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感受极为深刻。

感情刻肌刻骨是中性词。

近义刻骨铭心

英语be deeply touched(shall always remember in one's hear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ㄎㄜˋ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YNTJ  仓颉  YOLN  郑码  SZOK  四角  028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66  区位  3144  统一码  523B  笔顺  丶一フノ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刻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⒉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⒊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⒋ 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⒌ 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⒍ 同“克”。

统一码

刻字UNICODE编码U+523B,10进制: 21051,UTF-32: 0000523B,UTF-8: E5 88 BB。

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racter、chisel

造字法

形声:从刂、亥声

English

carve, engrave; quarter hou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刻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engrave]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

刻桓宫桷。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6) 绘画;修饰 [draw;adorn]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 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7)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8) 划,割 [cut]。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9) 严格要求 [rigorously demand]。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10) 限定 [restrict]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11)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12) 伤害 [damage;prejudice]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13)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14) 铭记 [engrave on one's mind]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15)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词性变化

刻的拼音:   

〈词性:名〉

(1)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quarter of an hour]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六点一刻

刻的拼音:   

〈词性:形〉

(1) 刻薄;苛刻 [unkind;sarcastic]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2)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3) 急迫 [urgent;pressing]。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4) 刻苦 [assiduous]。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常用词组

刻板、刻本、刻薄、刻不容缓、刻毒、刻度、刻骨、刻骨铭心、刻画、刻记、刻苦、刻漏、刻镂、刻期、刻丝、刻线、刻写、刻意、刻印、刻舟求剑、刻字

  拼音    注音  ㄐ一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86  EMN  五笔98  EWN  仓颉  BHN  郑码  QQD  四角  77210  结构  左右电码  5133  区位  2801  统一码  808C  笔顺  ノフ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肌的拼音:jī(ㄐ一)  

⒈ 人或动物体内附着在骨头上或构成内脏的柔软物质,由许多纤维组成(通称“肌肉”):肌肤。肌理。心肌。随意肌。

统一码

肌字UNICODE编码U+808C,10进制: 32908,UTF-32: 0000808C,UTF-8: E8 82 8C。

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lesh、muscle、thew

造字法

形声:从月、几声

English

muscle tissue; meat on bon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肌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几声。本义:肌肉)

(2) 同本义(先秦时期,“肌”表示人的肉;“肉”表示禽兽的肉) [muscle]

肌,肉也。——《说文》

度制,肌肤血气之情也。——《春秋繁露》

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史记·扁鹊列传》

(3) 又如:肌肥骨重(形容身躯壮实魁悟);肌肌(肌肉强直的样子);肌肪(肌肤);肌革(肌肤,皮肉);肌骨(肌肉与骨骼)

(4) 引申指皮肤 [skin]

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丽人行》

一肌一容。——唐· 杜牧《阿房宫赋》

肌肤之所浸渍。——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肌衄(皮肤出血)

常用词组

肌肤、肌腹、肌隔、肌腱、肌觉、肌肉、肌体、肌质、肌注

  拼音    注音  ㄎㄜˋ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YNTJ  仓颉  YOLN  郑码  SZOK  四角  028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66  区位  3144  统一码  523B  笔顺  丶一フノ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刻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⒉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⒊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⒋ 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⒌ 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⒍ 同“克”。

统一码

刻字UNICODE编码U+523B,10进制: 21051,UTF-32: 0000523B,UTF-8: E5 88 BB。

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racter、chisel

造字法

形声:从刂、亥声

English

carve, engrave; quarter hou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刻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engrave]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

刻桓宫桷。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6) 绘画;修饰 [draw;adorn]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 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7)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8) 划,割 [cut]。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9) 严格要求 [rigorously demand]。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10) 限定 [restrict]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11)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12) 伤害 [damage;prejudice]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13)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14) 铭记 [engrave on one's mind]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15)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词性变化

刻的拼音:   

〈词性:名〉

(1)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quarter of an hour]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六点一刻

刻的拼音:   

〈词性:形〉

(1) 刻薄;苛刻 [unkind;sarcastic]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2)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3) 急迫 [urgent;pressing]。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4) 刻苦 [assiduous]。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常用词组

刻板、刻本、刻薄、刻不容缓、刻毒、刻度、刻骨、刻骨铭心、刻画、刻记、刻苦、刻漏、刻镂、刻期、刻丝、刻线、刻写、刻意、刻印、刻舟求剑、刻字

  拼音  gǔ gū   注音  ㄍㄨˇ ㄍㄨ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EF  仓颉  BBB  郑码  LW  四角  77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39  区位  2539  统一码  9AA8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统一码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one、jackstraw、os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