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克嗣良裘的意思

liángqiú

克嗣良裘



拼音kè sì liáng qiú

注音ㄎㄜˋ ㄙˋ ㄌ一ㄤˊ ㄑ一ㄡˊ

解释同“克绍箕裘”。

出处唐·向延之《兰亭始末记》:“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业。”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克嗣良裘是中性词。

繁体剋嗣良裘

近义克绍箕裘

英语follow in the footsteps of one's fath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ㄎㄜˋ   繁体    
部首  十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DQB  仓颉  JRHU  郑码  EDJR  四角  40212  结构  上中下电码  0344  区位  3143  统一码  514B  笔顺  一丨丨フ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克(剋)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能够:克勤克俭。

⒉ 战胜,攻下: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⒊ 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

⒋ 严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⒌ 消化:克食。

⒍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⒎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统一码

克字UNICODE编码U+514B,10进制: 20811,UTF-32: 0000514B,UTF-8: E5 85 8B。

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剋尅

汉英互译

gram、gramm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gram; overcome; transliter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克的拼音:

剋、尅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be competent]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can;be able to]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defeat;overcome;capture]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restrain;forbear]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damage]。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kill]。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set a time limit]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词性变化

克的拼音:   

〈词性: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gram]。如:克分子;克当量 “剋”

(2) 另见 kēi  

常用词组

克敌制胜、克丁克卯、克分子、克服、克复、克格勃、克己、克己、克己奉公、克减、克扣、克拉、克里姆林宫、克-厘米、克期、克山病、克什米尔、克丝钳,克丝钳子、克谐、克星、克制

  拼音    注音  ㄙ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KMAK  仓颉  RBSMR  郑码  JLAJ  四角  67220  结构  左右电码  0843  区位  4335  统一码  55E3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丨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嗣的拼音:sì(ㄙˋ)  

⒈ 接续,继承:嗣后(以后)。嗣岁(来年)。嗣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嗣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

⒉ 子孙:后嗣。嗣子。

统一码

嗣字UNICODE编码U+55E3,10进制: 21987,UTF-32: 000055E3,UTF-8: E5 97 A3。

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嗣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司孠

汉英互译

heir、succeed

造字法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

English

to connect, inherit; descendants, hei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嗣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2) 同本义 [inherit sovereignty]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3)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4) 继承;接续 [inherit;continue]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6) 过继 [adopt]。如:嗣母(继母)

(7) 通“司”。主持,掌管 [take charge of;direct]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荀子·哀公》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词性变化

嗣的拼音:   

〈词性:名〉

(1)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inheritor]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汉书·淳于长传》

(2)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3) 后代 [progeny]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明· 王世贞《与俞仲蔚书》

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唐· 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4) 又如: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5) 姓

嗣的拼音:   

〈词性:形〉

(1) 次,第二的 [second]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诗·大雅·生民》

(2) 又如:嗣岁(来年)

嗣的拼音:   

〈词性:副〉

接着,随后 [later on]。如:嗣后(自此以后)

  拼音  liáng   注音  ㄌ一ㄤˊ   
部首  艮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YVEI  五笔98  YVI  仓颉  IAV  郑码  SXO  四角  30732  结构  单一电码  5328  区位  3328  统一码  826F  笔顺  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良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好:良好。善良。良辰美景。良知良能(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指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良莠不齐。

⒉ 很:良久。良多趣味。用心良苦。

⒊ 诚然,的确:“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为犬良我友”。

⒋ 姓。

统一码

良字UNICODE编码U+826F,10进制: 33391,UTF-32: 0000826F,UTF-8: E8 89 AF。

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ne、good、good people、very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od, virtuous, respect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良的拼音: liáng  

〈词性:形〉

(1) (形声。本义:善良)

(2) 同本义 [good and honest;kindhearted]

良,善也。——《说文》

德音无良。——《诗·邶风·日月》

人之无良。——《诗·鄘风·鹑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袆、 董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天良(良心);驯良(和顺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4) 良好;美好 [good;fine;nice]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赵之良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富家良马。——《淮南子·人间训》

(5) 又如:良图(好办法);良牧(好官);良死(安享天年而死。即好死、善终);良沃(良田,肥沃的田地);良朋(好朋友);良书(好书,益书);良罟(好的渔网);良贱(好坏老少之人);良士(贤士);良吏(贤良的宫吏);良妻(贤淑的妻子。即贤妻)

(6) 优秀 [excellent]

天下之良工也。——《孟子》

(7) 又如:良弓(善于制造弓的人);良工(技艺精妙的匠人);良疱(技艺精妙的厨师);良匠(手艺精巧的工匠);良车(制作精良的车子);良史(古称不畏权势,记事忠于史实的史官);良干(廉洁正直的高级官员);良笔(指历史家维护正义、忠于史事的记叙笔法)

(8) 和悦;和善 [amiable;amicable;genial]

其容良。——《荀子·非十二子》

(9) 大 [big;great]。如:良鱼(大鱼);良枣(大枣的别名);良器(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0) 吉祥 [lucky]。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贞(吉卦);良时(吉时)

(11) 和乐;欢悦 [happy]。如:良晤(欢聚);良游(畅游);良聚(良会,欢聚)

(12) 长,久;深 [long;deep]

良夜乃罢。——《汉书》

(13) 又如:良夜(长夜);良宵(长夜)

(14) 通“谅”。诚实,信实 [honest]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词性变化

良的拼音: liáng  

〈词性:副〉

(1) 很,甚,极其,非常 [truly;very]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

市者良久计曰。——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确实;果然 [certainly]

諸將皆以爲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史记·赵世家》

(3) 又如:良然(果然。确实如此)

良的拼音: liáng  

〈词性:名〉

(1) 首;头 [head]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所不虑不知者,良知也。——《孟子》

(2) 首领;首长 [boss;chief;chieftain]

右无良焉,必败。——《左传》

(3) 遵纪守法的公民 [law-abiding people]。如:除暴安良;良耆里老(年长的平民百姓);良俊(贤良而才智杰出的人);良逸(贤才);良禽择木(比喻贤者择主而事);良家子女;良丁(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

(4) 通“埌”。坟墓 [grave]

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庄子·列御寇》

良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1) 认为好 [have a high opinion of; think highly of]

良司臣而逸之。——《左传》

(2) 能够 [can]

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3) 又如:良比(堪与比美)

(4) 善于 [be good at]。如:良民吏(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良冶(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拼音  qiú   注音  ㄑ一ㄡˊ   
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FIYE  五笔98  GIYE  仓颉  IEYHV  郑码  DVSR  四角  43732  结构  上下电码  5941  区位  8435  统一码  88D8  笔顺  一丨丶一ノ丶丶丶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裘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皮衣:狐裘。集腋成裘。

⒉ 姓。

统一码

裘字UNICODE编码U+88D8,10进制: 35032,UTF-32: 000088D8,UTF-8: E8 A3 98。

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裘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English

fur garment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裘的拼音: qiú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fur coat]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furrier]

词性变化

裘的拼音: qiú  

〈词性:动〉

(1) 假借为“求”。求取 [strive for;seek]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put on fur coat]。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