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溘先朝露的意思

xiānzhāo

溘先朝露



拼音kè xiān zhāo lù

注音ㄎㄜˋ ㄒ一ㄢ ㄓㄠ ㄌㄨˋ

解释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还快。形容死得过早。

出处唐 李德裕《张辟疆论》:“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则刘氏之业必归吕宗。”

例子质常恐溘先朝露,不得展其旅力,为公扫除。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孝建元年》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生命短暂。

感情溘先朝露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ㄎㄜ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FCL  仓颉  EGIT  郑码  VBZL  四角  34112  结构  左右电码  3328  区位  6859  统一码  6E98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一フ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溘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溘溘〕a.水声,如“飞下双鸳鸯,塘水声溘溘”;b.寒冷的样子,如:“沙堤十里寒溘溘”。

⒉ 忽然;突然:溘逝。溘谢(溘逝)。溘至(忽然而至)。

统一码

溘字UNICODE编码U+6E98,10进制: 28312,UTF-32: 00006E98,UTF-8: E6 BA 98。

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溘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English

abruptly, suddenly, unexpected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溘的拼音:   

〈词性:副〉

(1) (形声。从水,盍(   )声。①本义:水流。②忽然) 突然地、忽然地 [suddenly]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2) 又如:溘逝(突然死亡);溘然长逝;溘死(忽然而死);溘谢(忽然逝世)

词性变化

溘的拼音:   

〈词性:动〉

死亡 [die]。如:溘尽(死亡;死绝);溘毙(死亡);溘先朝露(比喻早早死去)

  拼音  xiān   注音  ㄒ一ㄢ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FQB  仓颉  HGHU  郑码  MBRD  四角  24212  结构  上下电码  0341  区位  4740  统一码  5148  笔顺  ノ一丨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先的拼音:xiān(ㄒ一ㄢ)  

⒈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é  )。先见之明。先发制人。

⒉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先人。先世(祖先)。先民。

⒊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

⒋ 姓。

统一码

先字UNICODE编码U+5148,10进制: 20808,UTF-32: 00005148,UTF-8: E5 85 88。

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ncestor、before、deceased、earlier、in adva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止、从人

English

first, former, prev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动〉

(1)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2) 同本义 [advance]

先,前进也。——《说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九歌·国殇》

恐为操所先。——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争着赶到别人前头)

(4) 尊崇;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史记·本准书》

(5) 又如:先本(重视根本)

(6) 首创;开始 [initiate;begin]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刻意》

(7) 又如:先志(先立志向);先事(先行其事)

词性变化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名〉

(1) 当初;先前 [first]

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象先了。——《红楼梦》

(2) 又如:先起头(从前);先来(先前,原来);先日(从前;日前)

(3) 先世;祖先 [ancestry;ancestors]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报任安书》

行莫丑于辱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先典攸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先西域人。——明、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先茔在杭(先茔:祖先的坟墓。杭:浙江省杭州市)。——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先陇(祖坟);先陵(帝王祖先的坟墓);先铭(先人的墓志铭)

(5) 前导;前驱 [forerunner;pioneer]

以为民先(先,先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韩非子·五蠹》

行为士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先引(前导);先师(前辈老师);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7) 姓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形〉

(1) 前,时间或次序在前 [earlier;before]

以先国家之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先相继。——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固先乎吾。——唐· 韩愈《师说》

先天下之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古时的;先前的,先代的 [old;ancient]

[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礼记·月令》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战国策·齐策》

(3) 又如:先帝(远古帝王);先王(指上古贤明君王)

(4) 首要,根本 [chief;fundamental]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庄子·天道》。成玄英疏:“先,本也。”

(5) 又如:先天(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先务(首要的事务)

(6) 上 [super]

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唐· 韩愈《和侯协律咏笋》

(7) 又如:先后(高下,优劣)

(8) 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词 [the deceased]

先大母婢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9) 又如:先朝顾命(先帝临终托付);先府君(尊称亡父)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副〉

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 [earlier;before]

树下先有落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几欲先走。——《秋声诗自序》

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常用词组

先辈、先妣、先鞭、先不先、先慈、先达、先大母、先导、先帝遗诏、先睹为快、先发制人、先锋、先父、先公、先汉、先河、先后、先皇、先机、先见、先进、先觉、先君、先君子、先礼后兵、先例、先烈、先令、先露、先买、先民、先母、先期、先前、先遣、先秦、先驱、先热、先人、先人后己、先入为主、先声、先声夺人、先生、先世、先是、先室、先手、先天、先天不足、先天之精、先头、先王、先贤、先小人后君子、先行、先行词,先行句、先行官、先行者、先兄、先严、先引、先斩后奏、先兆、先哲、先知、先知先觉、先祖

  拼音  zhāo cháo   注音  ㄓㄠ ㄔㄠˊ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JEG  仓颉  JJB  郑码  EDEQ  四角  47420  结构  左右电码  2600  区位  1915  统一码  671D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朝的拼音:zhāo(ㄓㄠ)  

⒈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⒉ 日,天:今朝。明朝。

其他字义

朝的拼音:cháo(ㄔㄠˊ)  

⒈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⒉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⒊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⒋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⒌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⒍ 姓。

统一码

朝字UNICODE编码U+671D,10进制: 26397,UTF-32: 0000671D,UTF-8: E6 9C 9D。

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owards

相关字词

晨、夕、野、暮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ynasty; mor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zhāo  )本义:早晨)

(2)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wish sb.good health]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3)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have an audience with (a king,emperor,etc.)]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4) 使…朝见

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朝冠(百官上朝时戴的帽子);朝参(上朝参谒);朝天(拜见天子、天帝)

(6) 宗教徒参拜 [make a pilgrimage to]。如:朝贺;朝圣;朝山(到名山宝刹进香礼佛)

(7) 泛指拜见 [visit]

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史记·张丞相列传》

(8) 会聚;召 [assemble]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词性变化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名〉

(1) 朝廷。古时亦称:朝堂,朝宁,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imperial court]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趋:快步走。)——《史记·萧相国世家》

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朝国(朝廷,国家);朝典(朝廷的典章礼制);朝使(朝廷派出的使者)

(3) 朝代,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 [dynasty]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杂句》

(4) 又如:唐朝;清朝

(5) 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 [emperor’s reign]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刘备和刘禅统治时期。)——杜甫《蜀相》

当是时,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6) 又如:三朝元老;一朝天子一朝臣

(7) 政府 [government]。如:朝官;朝奉(原为宋代官名,后通称富翁、土豪或管事的)

(8) 朝政,国家大事 [the affairs of state]。如:不听朝;朝柄(朝政的权柄)

(9) 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courtier class]。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朝著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介〉

(1) 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on;toward]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唐·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2) 又如:朝前看;大门朝东开;应该朝好的方面想

(3) 另见 zhāo  

常用词组

朝拜、朝臣、朝代、朝房、朝服、朝纲、朝贡、朝见、朝觐、朝门、朝圣、朝廷、朝向、朝向、朝阳、朝野、朝政

基本词义

朝的拼音: zhāo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 同本义 [morning]

朝,旦也。——《说文》

朝,早也。——《尔雅·释诂》

自朝至于日中。——《书·无逸》

周人祭日以朝及誾。——《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商颂·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朝歌夜弦。(弦:弹琴。)——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朝雉徒歌(像早晨的山鸡一样鸣叫高歌);朝趁暮食(形容穷苦,早上挣到钱,晚上才得吃);朝上;朝夕乌(同“朝夕鸟”。朝去暮归的乌鸦);朝夕相处(彼此天天在一起);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阳);朝旦;朝不及夕(极言处境危急);朝升暮合(谓零碎地籴米。形容生活艰难,勉强度日);朝成暮遍(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朝成暮毁(形容翻新之速);朝夷暮跖(早被誉为伯夷,晚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朝欢暮乐(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朝市(早市)

(4) 早餐 [breakfast]。如:朝舗(早晨餐食)

(5) 指短时间 [moment]。如:朝旦;朝昔;朝昼

(6) 日;天 [day]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7) 又如:今朝;明朝

(8) 姓

(9) 另见 cháo  

常用词组

朝不保夕、朝发夕至、朝晖夕阴、朝菌、朝令夕改、朝露、朝暮、朝气、朝气蓬勃、朝秦暮楚、朝三暮四、朝生暮死、朝思暮想、朝闻夕改、朝闻夕死、朝夕、朝霞、朝阳

  拼音  lòu lù   注音  ㄌㄡˋ ㄌㄨˋ   
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21画  
五笔  FKHK  仓颉  MBRMR  郑码  FVRJ  四角  10164  结构  上下电码  7216  区位  3422  统一码  9732  笔顺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露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zhāo   )露。甘露。

⒉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⒊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⒋ 滋润:覆露万民。

⒌ 表现,显现:露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露骨。袒露。吐露。揭露。暴露。

其他字义

露的拼音:lòu(ㄌㄡˋ)  

⒈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统一码

露字UNICODE编码U+9732,10进制: 38706,UTF-32: 00009732,UTF-8: E9 9C B2。

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w、reveal、show、syrup

相关字词

含、藏

造字法

形声:从雨、路声

English

dew; bare, open, expos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露的拼音: lòu  

〈词性:动〉

(1) [口]∶显出;冒出 [reveal;show]。如:露刃(刀剑出鞘);露光;露相;露白(露于外。白:银子)

(2) 另见   

常用词组

露白、露丑、露底、露风、露富、露脸、露马脚、露面、露苗、露怯、露头、露馅儿、露相、露一手

基本词义

露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雨,路声。本义:露水)

(2) 同本义 [dew]

露,润泽也。——《说文》。段注:“泽与露叠韵。五经通义曰:和气津凝为露。蔡邕月令曰:露者,阴之液也。按,露之言胪也。故凡陈列表见于外曰露。” 朱曰:“士气津液从地而兴,若薄以寒气,即结而为霜。”

阳气胜则散为雨露。——《多戴礼记·曾子天圆》

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3) 又

白露未已。

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人生如朝露。——《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如:雨露(雨和露。比喻恩惠);露草(沾露的草;植物名);露师(军队蒙受风霜雨露,住宿在外);露水姻缘(短暂的、不正当的男妇关系)

(5) 水气 [hydrosphere; vapor; moisture]

白露横江。——苏轼《赤壁赋》

(6) 糖浆,糖汁[drink distilled from flowers,fruit or leaves;syrup]。如:果子露;玫瑰露;荷叶露

(7) 滋润;恩泽 [kindness]。如:露雨(比喻恩泽);露脸(比喻脸如露珠般晶莹润泽)

(8) 通“路”。道路 [road]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邶风·式微》

朝群臣于露门。——《周书·武帝纪上》

词性变化

露的拼音:   

〈词性:动〉

(1) 显露;显现在外 [show;become visible;reveal]

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文选·扬雄·长杨赋》

都邑露。——《荀子·富国》。注:“谓无城郭墙垣。”

乃露布上书。——《后汉书·李云传》。注:“露布,谓不封也。”

止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袒胸露乳。——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赤身露体;藏头露尾;抛头露面;露白(财宝被人看见);露天生意(〈词性:方〉∶摆摊卖货);露堂(室外;露天);露止(栖宿在屋外或野外);露立(露天站立);露布(指不封口的公文或布告)

(3) 滋润 [moisten]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诗·小雅·白华》

(4) 庇护 [protect; shelter; shield]

智子之道善矣,是先生覆露子也。——《国语》

(5) 败坏 [corrupt; ruin]

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左传》

(6) 另见 lòu  

常用词组

露齿、露底、露点、露骨、露申辛夷、露水、露宿、露台、露天、露天开采、露天矿、露头、露头角、露营、露原形、露止、露珠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