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课嘴撩牙的意思

zuǐliáo

课嘴撩牙



拼音kè zuǐ liáo yá

注音ㄎㄜˋ ㄗㄨㄟˇ ㄌ一ㄠˊ 一ㄚˊ

解释搬唇弄舌。课,用同“嗑”。

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感情课嘴撩牙是中性词。

繁体課嘴撩牙

近义磕牙料嘴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ㄎㄜ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YJSY  仓颉  IVWD  郑码  SKF  四角  36794  结构  左右电码  6143  区位  3146  统一码  8BFE  笔顺  丶フ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课(課)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

⒉ 教学的科目: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

⒊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课徒。课读。

⒋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课。完粮交课。

⒌ 使交纳赋税:课税。课役。

⒍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课。

⒎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课。

统一码

课字UNICODE编码U+8BFE,10进制: 35838,UTF-32: 00008BFE,UTF-8: E8 AF BE。

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ass、lesson

造字法

形声:从讠、果声

English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课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examine]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urge]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teach and study]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levy]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divinate]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词性变化

课的拼音:

  

〈词性:名〉

(1) 教学科目 [subject;course]。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class]。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量]∶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lesson]。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tax]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section]。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division]。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常用词组

课本、课表、课程、课间、课卷、课时、课室、课税、课税、课堂、课题、课头、课外、课文、课业、课余、课桌

  拼音  zuǐ   注音  ㄗㄨㄟˇ   
简体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KHXE  仓颉  RYPB  郑码  JIRL  四角  62027  结构  左右电码  0878  区位  5576  统一码  5634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ノフノ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嘴的拼音:zuǐ(ㄗㄨㄟˇ)  

⒈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嘴巴。嘴头。嘴快。嘴严。嘴直。嘴软。嘴笨。嘴馋。张嘴。嘴甜心苦。

⒉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嘴。壶嘴儿。

统一码

嘴字UNICODE编码U+5634,10进制: 22068,UTF-32: 00005634,UTF-8: E5 98 B4。

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㭰咀觜

汉英互译

mouth、nib、puss、rostra、spigot、spile、bazoo、neb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mouth, li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嘴的拼音: zuǐ  

〈词性:名〉

(1)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 zuǐ  )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2) 同本义 [horn-like hair on the owl-head]

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集韵》

(3) 鸟嘴 [beak]

(二郎)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西游记》

(4) 中古时期,嘴引申指人或动物的口腔器官 [mouth]

有一鱼,可长丈余,粗细大于臂…嘴尖,状如鲟鱼。——唐· 王度《古镜记》

他嘴头子又来得,左话右转,右话左转,翻蛆搭舌头的侪是他说话分。——《何典》

(5) 又如:嘴片子(嘴皮子。嘴唇);嘴瓜(嘴部附近的部位);嘴皮(嘴唇);嘴壳子(指鸟喙);嘴犄角(嘴角);嘴筒(嘴巴);嘴卢都(撅着嘴,鼓着嘴)

(6) 从鸟嘴外形突出引申出表示物体的突出部分 [sth.shaped or functioning like a mouth]

两盘一山嘴,转出东南。——《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7) 又如:山嘴;瓶嘴;茶壶嘴

(8) 脸 [face]。如:嘴鼻(面貌);嘴吃屎(脸向下跌倒);嘴啃地(指脸向下跌倒);嘴抢地(嘴啃地)

词性变化

嘴的拼音: zuǐ  

〈词性:动〉

(1) 说话 [speak]

要你们去献殷勤塌嘴?——《西游记》

真真这凤丫头越发贫嘴了。——《红楼梦》

(2) 又如:嘴喳喳(多嘴);嘴花捩撇(能说会道);嘴巴巴的(叽叽喳喳的);嘴舌(口舌争执);嘴打人(话说得生硬,厉害,刺伤人);嘴呐(说话吞吞吐吐);嘴抹儿(指口才,说话的能力);嘴骨弄(多言多语);嘴强(能说会道);嘴钝(话说迟钝;不善言辞);嘴短(形容话说不响);嘴清舌白(话说得明确清楚);嘴甜心苦(出言和善而居心狠毒);嘴痒(一有说话的机会就要说,不说觉得不痛快)

常用词组

嘴巴、嘴笨、嘴岔,嘴岔儿、嘴馋、嘴长、嘴唇、嘴大喉咙小、嘴多舌长、嘴尖、嘴角、嘴紧、嘴快、嘴懒、嘴里牙多、嘴脸、嘴皮子、嘴贫、嘴勤、嘴软、嘴上春风、嘴是两张皮、嘴松、嘴碎、嘴损、嘴甜、嘴头,嘴头儿、嘴稳、嘴严、嘴硬、嘴直、嘴子

  拼音  liāo liáo   注音  ㄌ一ㄠ ㄌ一ㄠ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DUI  仓颉  QKCF  郑码  DGKK  四角  54096  结构  左右电码  2316  区位  3335  统一码  64A9  笔顺  一丨一一ノ丶丶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撩的拼音:liāo(ㄌ一ㄠ)  

⒈ 掀起:撩起衣襟。撩起头发。

⒉ 用手舀着洒水:先撩水后扫地。

其他字义

撩的拼音:liáo(ㄌ一ㄠˊ)  

⒈ 挑弄,引逗:撩拨。撩乱(纷乱,如“眼花撩撩”。亦作“缭乱”)。春色撩人。

统一码

撩字UNICODE编码U+64A9,10进制: 25769,UTF-32: 000064A9,UTF-8: E6 92 A9。

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撩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old up、sprinkle、teas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lift up, raise; leave, depa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撩的拼音: liāo  

〈词性:动〉

(1) 揭起,向上掀起 [raise;hold up a curtain,skirt,etc.from the bottom]。如:撩窗帘;撩衣(掀起衣襟);撩牙(启齿;开口);撩天(朝天)

(2) 用手舀水浇洒 [sprinkle]。如:在沟里撩水洗手

(3) 另见 liáo;liǎo;liào  

基本词义

撩的拼音: li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尞( liáo  )声。本义:整理)

(2) 同本义 [put in order;arrange]

撩,理也。——《说文》

理乱谓之撩。——《通俗文》

(3) 又如:撩治(处理,料理);撩理(整理;照料;逗引);撩虎须(捋虎须。指冒犯虎威,担受风险)

(4) 缠绕;纷乱 [wind;disorder]。如:撩绕(回环盘旋);撩乱(纷扰杂乱)

(5) 摘取 [pick up]。如:撩摘(摘取);撩罟(捕鱼的网)

(6) 挑,拨 [incite;provoke;stir up]

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北齐书·陆法和传》

(7) 又如:撩斗(挑弄招惹);撩虎须(撩拨虎须。比喻冒险);撩蜂吃螫(撩蜂剔蝎。比喻挑逗恶人,自招祸害);撩火加油(火上加油);撩云拨雨(调弄风情)

(8) 引申为挑逗,招引,逗引 [banter;tease]

屡撩之。——《聊斋志异·促织》

(9) 又

试以猪鬣撩虫须。

(10) 又如:撩理(逗引);撩惹(挑引);撩斗(撩逗。撩拨;挑逗)

(11) 另见 liāo;liǎo;liào  

常用词组

撩拨、撩动、撩逗、撩是生非

基本词义

撩的拼音: liǎo  

〈词性:动〉

(1) 挖掘;浚治 [dig]。如:撩浅(谓挖去淤积的泥沙);撩湖(谓挖去湖中的淤泥)

(2) 另见 liāo;liáo;liào  

基本词义

撩的拼音: liào  

〈词性:动〉

(1) 同“撂”。放,丢 [throw off]

她这样想着,忍不住叹一口气,随手拎起这件衣服往地上的箱子里一撩。——茅盾《委曲》

(2) 又如:撩开(甩掉);撩开手(撒手。喻断绝关系);撩荒(抛荒)

(3) 同“撂”。放倒;摔倒 [shoot down;throw down]。如:一枪撩倒一个

(4) 瞥视 [glance at;take a quicklook at]。如:用眼角撩了我几下

(5) 另见 liāo;liáo;liǎo  

  拼音    注音  一ㄚˊ   
部首  牙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AHTE  仓颉  MVDH  郑码  HI  四角  71240  结构  单一电码  3660  区位  4932  统一码  7259  笔顺  一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牙的拼音:yá(一ㄚˊ)  

⒈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⒉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牙子。

⒊ 特指象牙:牙雕。

⒋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⒌ 姓。

统一码

牙字UNICODE编码U+7259,10进制: 29273,UTF-32: 00007259,UTF-8: E7 89 99。

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伢齖芽衙

汉英互译

tooth、tooth-like thing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牙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tooth]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tooth-like thing]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ivory]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broker]。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headquarters]。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bud;sprout;shoot]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child]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词性变化

牙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smart]。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deputy;assistant]。如:牙将

常用词组

牙碜、牙城、牙齿、牙床、牙雕、牙粉、牙缝,牙缝儿、牙膏、牙垢、牙关、牙机巧制、牙行、牙花、牙慧、牙祭、牙具、牙口、牙侩、牙列、牙瘤、牙轮、牙牌、牙婆、牙签、牙色、牙石、牙刷、牙痛、牙牙、牙炎、牙医、牙龈、牙质、牙周炎、牙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