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òu pán mén zhú
注音ㄎㄡˋ ㄆㄢˊ ㄇㄣˊ ㄓㄨˊ
解释扣:敲;扪:摸。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
出处宋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
感情扣槃扪烛是中性词。
繁体扣槃捫燭
近义扣槃扪籥
英语know superficially(take a narrow view of thing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扣(釦)的拼音:kòu(ㄎㄡˋ)
⒈ 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扣上。
⒉ 衣纽:衣扣。
⒊ 绳结:绳扣儿。
⒋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把碗扣在桌上。
⒌ 相符,符合:扣题(符合题义)。
⒍ 强留:扣押。
⒎ 从中减除:扣除。扣发(fā )。
⒏ 敲击:扣人心弦。
扣字UNICODE编码U+6263,10进制: 25187,UTF-32: 00006263,UTF-8: E6 89 A3。
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叩敂釦
buckle、button、deduct、detain、smash
形声:从扌、口声
knock, strike, rap, tap; button
详细解释◎ 扣的拼音: kòu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口声。本义:拉住,牵住)
(2) 同本义 [rein]
扣,牵马也。——《说文》
扣马而谏。——《史记·伯夷叔齐传》
梁由靡扣缪公之骖。——《淮南子·泛论》
太子与郭荣扣马。——《左传·襄公十八年》
(3) 又如:扣马(牵住马,不使前进。也作“叩马”);环环相扣;扣身(紧身,衣服紧贴身子)
(4) 捆绑;拘押 [bind;arrest;take in]。如:扣搭(扣住,捆住);把杀人犯扣起来
(5) 假借为“敂”(击)。敲击 [knock]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荀子·法行》
扣石垦壤。——《列子·汤问》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6) 又如:扣扉(敲门);扣户(敲门);扣门(敲门);扣扃(叩门,敲门);扣阍(叩击宫门)
(7) 求教;探问 [ask for advice]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8) 又如:扣问(向人请教;询问);扣发(启发;提出意见);扣请(扣问)
(9) 叩头,俯首向下之称 [kowtow]。如:扣头(叩头);扣额(犹扣头)
(10) 截留 [intercept]。如:扣刻,扣克(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扣发(截留全部或部分不发);扣压(截留搁置)
(11) 扣除 [deduct]
逐日将本钱扣去。——《卖油郎独占花魁》
(12) 又如:扣工资;扣分数;扣钱;扣抵(扣除抵偿);扣算(过分地算计)
(13) 用钮扣固定或合拢 [button up;buckle]。如:把衣服扣上;把皮带扣上
◎ 扣的拼音:
釦 kòu
〈词性:名〉
(1) 结 [knot]
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王实甫《西厢记》
(2) 又如:系一个扣
(3) 带扣 [buckle]。如:鞋扣
(4) 钮扣 [button]。如:衣扣
(5) 通“筘”。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reed]。如:丝丝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细腻)
◎ 扣的拼音: kòu
〈词性:量〉
(1) 用于捆扎成束的文件或帐折等物 [loop]
劳佛便取出一扣三千银子往来的庄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螺纹的一圈叫一扣。如:拧了三扣
扣除、扣发、扣分、扣关、扣环、扣击、扣留、扣帽子、扣襻、扣球、扣人心弦、扣屎盔子、扣杀、扣押、扣眼,扣眼儿、扣子
槃的拼音:pán(ㄆㄢˊ)
⒈ 同“盘”。
⒉ 快乐:“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以万人惟忧。”
⒊ 姓。
槃字UNICODE编码U+69C3,10进制: 27075,UTF-32: 000069C3,UTF-8: E6 A7 83。
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柈盤㮽
tray; turn, rotate; search
详细解释◎ 槃的拼音: p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般声。本义:承盘,亦特指承水盘)
(2) 同本义 [wooden tray]
槃,承槃也。从木,般声。古文从金,籀文从皿,字亦作槃、作磐 。——《说文》
少者奉槃。——《礼记·内则》
执槃西面。——《仪礼·士虞礼》
(3) 又如:槃匜(古代盥洗用具);槃盂(盘与盂);槃桉(盛祭物的木盘及放置祭品盘的几案); 槃水(盘中之水)
(4) 犁辕前可转动的部分 [revolving part at the front of a plow]
耕槃,驾犁具也。——元· 王祯《农书》
◎ 槃的拼音: pán
〈词性:形〉
(1) 盘曲 [tortuous]。如:槃木(盘曲不直的老树);槃回(蜿蜒盘曲);槃岐(指瓜蔓上蟠曲岐出的岔头);槃衍(盘曲延展貌);槃根(盘曲的木根);槃基(盘曲的山脚);槃深(盘曲深广);槃节(盘曲的树根、树节)
(2) 快乐 [be happy]。如:槃桓(游乐);槃游(游乐);槃虞(娱乐)
◎ 槃的拼音: pán
〈词性:动〉
(1) 盘绕;屈曲 [bend;twine]
增槃业峨。——《后汉书·班彪传》
增槃崔嵬。——班固《西都赋》
(2) 又如:槃曲(盘旋曲折);槃委(盘绕屈曲的样子);槃马(指跨马盘旋驰骋);槃旋(旋转);槃辟(盘旋进退)
扪(捫)的拼音:mén(ㄇㄣˊ)
⒈ 按,摸:扪心自问。
扪字UNICODE编码U+626A,10进制: 25194,UTF-32: 0000626A,UTF-8: E6 89 AA。
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扪字收录于 现通表 。
捫
stroke、touch
形声:从扌、门声
stoke, pat, feel by hand, grope
详细解释◎ 扪的拼音:
捫 mé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门声。本义:执持)
(2) 同本义 [hold]
扪,抚持也。——《说文》
莫扪朕舌。——《诗·大雅·抑》。注:“扪,持也。”
(3) 又如:扪舌(握住舌头,使不能说话);扪虱(捉住虱子);扪月(捉月)
(4) 抚摸 [stroke;touch]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索隐:“扪,摸也。”
必先扪而循之。——《素问·离合真邪论》。注:“扪,谓手摸。”
以手扪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扪心(抚摸胸口);;扪心自揣(按着胸口自我估量);扪循(按摩);扪摸(触摸;摸索);扪腹(抚摸腹部);扪索(摸索,寻求);扪足(以手摸足);扪参(抚摸参宿);扪天(摸天。极言其高);扪膝(摸膝)
(6) 攀;挽 [climb]。如:扪涉(谓攀山涉水);扪萝(攀援葛藤)
扪心自问、扪诊
烛(燭)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
⒉ 洞悉:洞烛其奸。
⒊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烛的灯泡。
烛字UNICODE编码U+70DB,10进制: 28891,UTF-32: 000070DB,UTF-8: E7 83 9B。
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燭爞曯爥
candle、illuminate、light up、watt
形声:从火、蜀声
candle, taper; shine, illuminate
详细解释◎ 烛的拼音:
燭 zhú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2) 同本义 [torch]
烛,庭燎大烛也。——《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
执烛于西阶上。——《仪礼·燕礼》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
独不见跋。——《礼记·曲礼》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举烛者,尚明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陆游《雪夜感旧》
(3) 又如:烛火(火炬,火把);烛炬(指火炬或蜡烛)
(4) 蜡烛(始于唐代) [candle]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李商隐《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杜牧《初冬夜饮》
(5) 又如:烛信(插蜡烛用的签子);烛奴(雕刻成人形的烛台;泛指一般烛台);烛心(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6) 姓
◎ 烛的拼音:
燭 zhú
〈词性:动〉
(1) 照;照亮 [illuminate]
夫日,兼烛天下。——《韩非子·内储说上》
望见青枫城里火光烛天。——《儒林外史》
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明烛南天。——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烛银(精光闪耀的银子);烛天(照耀天空)烛明(照亮);烛夜(照亮黑夜);烛幽(照亮昏暗);烛远(光照远方);烛临(由上向下照射)
(3) 洞察 [understand thoroughly]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孤愤》
(4) 又如:烛知(明察洞悉);烛物(明察事物);烛微(观察入微);烛察(明察,洞察);烛鉴(明鉴,明察)
烛光、烛花、烛架、烛剪、烛煤、烛台、烛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