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ǒu shàng rǔ xiù
注音ㄎㄡˇ ㄕㄤˋ ㄖㄨˇ ㄒ一ㄡˋ
解释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例子梁启超《论中国人种之将来》:“吾尚在湖南,见其少年子弟,口尚乳臭,目不识蟹文。”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感情口尚乳臭是贬义词。
近义乳臭未干
反义老谋深算
英语be born yesterday(still in swaddling cloth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口的拼音:kǒu(ㄎㄡˇ)
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⒌ 破裂的地方:口子。
口字UNICODE编码U+53E3,10进制: 21475,UTF-32: 000053E3,UTF-8: E5 8F A3。
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叩
gob、jaws、meatus、mouth、ora、orifice、ostium、scoop、stoma、stomata
心
象形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详细解释◎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passage]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population]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words]。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eloquence]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age]。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pass]。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口]∶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departments]。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port]。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edge]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rim]。如:碗口;杯口
◎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形〉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量〉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口岸、口碑、口北、口不应心、口才、口称、口吃、口齿、口臭、口传、口疮、口淡、口袋、口调、口耳相传、口风、口锋、口服、口福、口辅、口腹、口感、口供、口垢、口过、口号、口红、口惠、口技、口角、口角春风、口角生风、口紧、口径、口诀、口角、口渴、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苦、口快、口里、口粮、口令、口络、口蜜腹剑、口沫、口气、口器、口钳、口浅、口腔、口琴、口轻、口若悬河、口哨儿、口舌、口声、口实、口食、口试、口是心非、口授、口熟、口述、口水、口说无凭、口诵、口诉、口算、口谈、口题、口条、口头、口头,口头儿、口头,口头上、口头禅、口头文学、口头语,口头语儿、口外、口味、口吻、口误、口涎、口香片、口信、口形、口羞、口血未干、口译、口音、口淫、口语、口谕、口罩、口重、口诛笔伐、口子
尚的拼音:shàng(ㄕㄤˋ)
⒈ 还(hái ),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
⒉ 尊崇,注重:尚武。尚贤(a.崇尚贤人;b.《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
⒊ 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尚。时尚。
⒋ 矜夸,自负:自尚其功。
⒌ 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⒍ 庶几,差不多: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
⒎ 姓。
尚字UNICODE编码U+5C1A,10进制: 23578,UTF-32: 00005C1A,UTF-8: E5 B0 9A。
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儻尙
esteem、still、yet
会意:从八、从向
still, yet; even; fairly, rather
详细解释◎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副〉
(1)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2) 同本义[still;yet;even]
尚,曾也。——《说文》
尚无为。——《诗·王风·免爰》
(3) 又
尚无造。
尚求其雌。——《诗·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庆。——《书·秦誓》
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尚有不少;尚来得及;尚未娶亲;尚待研究;尚兀自(还;尚且);尚尔(尚且这样);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犹(犹,还)
(5) 还;仍然 [still;yet]
赵王使使(派使者)视 廉颇尚可用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仆尚何言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希望 [wish] 表示命令或希望
鸣呼哀哉!伏惟尚飨。——柳宗元《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
(7) 差不多 [nearly]
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左传·昭公十三年》
(8) 往上;向上。通“上” [upper;up]。如:尚论(往上追论古人的行事。尚,通上);尚同(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即在政体中,下位者,必须对上服从,必须向上认同)
◎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动〉
(1) 尚假借为“上”,尊崇[worship;revere]
尚,上也。——《广雅》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书·孔安国序》
尚有晋国。——《国语·晋语》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史记·五帝纪》
尚论古之人。——《孟子·万章下》
尚三王只。——《楚辞·大招》
尚左。——《仪礼·觐礼》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崇尚(尊重;推崇);尚茅茨(崇尚茅屋);尚齿(尊崇年老的人);尚年(尊崇年长者);尚左(以左为尊);尚右(以右为尊);尚白(崇尚白色)
(3) 重视 [pay attention to]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尚文(重视文治);尚气(重气节,重义气;负气)
(5) 仰慕 [hold sb. in high esteem]
尚前良之遗风兮,恫后辰而无及。——汉· 张衡《思玄曲》
(6) 佑,佑助 [assist]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易·泰》
(7) 给帝王管理事物 [administer (things for emperor)]
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尚食(掌帝王膳食);尚宝(明代官名。掌理宝玺、金银、符牌等事);尚衣(古官名。掌管帝王衣服);尚席(官名。掌理宫中筵席);尚宫(宫中女官名。为宫官的首长,掌管导引皇后及闺阁廪赐)
(9) 夸耀 [show off]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10) 超过;高出 [surpass]
得闻先生之余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张衡《东京赋》
(11) 奉;承 [present]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
(12) 仰攀婚姻 [match]
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 司马长卿晚。——《史记》
(13) 加上,往…上补充东西 [increase]
尚之以琼华乎而。——《诗·齐风·著》
(14) 又如:尚絅(穿锦衣时加上罩袍,以使华美不显耀于外)
(15) 荐举;选拔 [value highly]
尚者,《五制》:“上贤以崇德”,“上贤谓举贤也”。上与尚通。——《广雅》王念孙疏证
(16) 喜欢;爱好 [like]。如:尚诙谑(喜欢戏谑)
(17) 娶帝王之女为妻 [marry a princess]
诸男皆尚秦公主。——《史记·李斯列传》
(18) 又如:尚主(娶公主为妻)
◎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名〉
(1) 志向;愿望 [aspirations]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李白《登峨眉山》
(2) 姓
◎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形〉
(1) 久远;古远 [remote;ages ago]
乐所由来者尚矣。——《吕氏春秋·古乐》
(2) 又如:尚远(久远)
(3) 自负;骄傲 [be conceited]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4) 上,高尚 [noble]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尚存、尚方宝剑、尚古、尚好、尚可、尚且、尚书、尚书、尚武
乳的拼音:rǔ(ㄖㄨˇ)
⒈ 分泌奶的器官:乳房(亦称“乳”、“奶子”)。乳峰。乳罩。
⒉ 乳房中分泌出来的白色甜汁:乳汁(亦称“奶”)。哺乳。乳母(奶妈)。乳臭(xiù )未干(对年幼人表示轻蔑)。
⒊ 像乳汁的东西:豆乳。乳胶。乳腐(亦称“腐乳”)。
⒋ 像乳头的东西:钟乳(钟上可敲打的突出物)。钟乳石。
⒌ 生,生殖:孳乳。
⒍ 初生的、幼小的:乳燕。乳牙。乳名(小名)。
乳字UNICODE编码U+4E73,10进制: 20083,UTF-32: 00004E73,UTF-8: E4 B9 B3。
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㳶
breast、breed、milk
会意:甲骨文像抱婴哺乳形
breast, nipples; milk, suckle
详细解释◎ 乳的拼音: rǔ
〈词性:动〉
(1) (会意。从孚)。甲骨文中象手抱婴儿哺乳形。“孚”是以爪抱子哺乳。本义:生子,生产
(2) 同本义 [give birth to]
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说文》
乳化曰孽。——《书·尧典》传
胎生曰乳。——《尸子》
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史记·扁仓传》
主人方乳。——《吕氏春秋·音初》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乳子(产子;分娩);乳舍(产房);乳妇(产妇);乳卵(产(下)蛋);乳抱(繁殖)
(4) 喂奶 [suckle]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妇抚儿乳。——林嗣环《口技》
(5) 又如:乳狗(育子的母狗);乳育(哺育);乳哺(哺育;养育);乳养(哺育);乳雏(哺育幼雏);乳兽(育子的猛兽);哺乳
(6) 孵化 [hatch]
立春,鸡始乳。——《魏书》
(7) 研磨 [grind]。如:乳钵(研制粉末的小臼)
(8) 饮 [drink]
乳血飧肤。——鲍照《芜城赋》
◎ 乳的拼音: rǔ
〈词性:名〉
(1) 乳汁 [milk]
常饮牛乳,色如处子。——《魏书·王琚传》
(2) 又如:乳花(奶花。指年幼无知);乳白;乳茶;乳酒;乳畜;乳食;乳汁;乳牛;炼乳;乳臭小子(对年轻人的鄙称);乳腥气;乳臭
(3) 乳房 [breast]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生诗自序》
袒胸露乳。——魏学洢《核舟记》
(4) 又如:乳峰;乳下(乳部之下)
(5) 钟乳石 [stalactite]。如:乳窟(石钟乳丛生的洞穴);乳水(钟乳洞所流的泉水);乳穴(钟乳石洞);乳泉(钟乳石上的滴水);乳柱(钟乳石柱);乳石(石钟乳)
(6) 草鞋上穿带子的耳鼻儿 [nose]
百忙里鞋儿断了乳,好着我难行。——元· 孟汉卿《魔合罗》
◎ 乳的拼音: rǔ
〈词性:形〉
(1) 年幼 [newborn;suckling]
乳燕逐草虫。——鲍照《咏采桑》
少年如乳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乳女;乳哺儿(婴儿);乳驹(幼马);乳鸦(幼鸦);乳稚(幼儿);乳兽(幼兽);乳茄(嫩茄)
(3) 小 [small]。如:乳孔;乳娣(小女孩);乳犊(小牛);乳鱼(小鱼)
乳白、乳钵、乳齿、乳畜、乳儿、乳房、乳腐、乳光、乳虎、乳化、乳剂、乳胶、乳酪、乳糜、乳名、乳母、乳娘、乳牛、乳兽、乳酸、乳糖、乳头、乳突、乳腺、乳香、乳臭、乳臭儿、乳臭未除、乳燕、乳罩、乳汁、乳脂、乳制品、乳浊液
臭的拼音:chòu(ㄔㄡˋ)
⒈ 不好闻的气味,与“香”相对:臭味儿。臭氧。恶臭。
⒉ 香气:“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⒊ 惹人厌恶的:臭钱。臭美。臭架子。臭名远扬。
⒋ 狠狠地:臭骂一通。
⒌ 指子弹、炮弹坏,失效:臭火。
臭的拼音:xiù(ㄒ一ㄡˋ)
⒈ 气味的总称:无声无臭。
⒉ 同“嗅”。
臭字UNICODE编码U+81ED,10进制: 33261,UTF-32: 000081ED,UTF-8: E8 87 AD。
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殠臰
形声:从自、犬声
smell, stink, emit foul odor
详细解释◎ 臭的拼音: chòu
〈词性:名〉
(1) (会意。从犬,从自(鼻)。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xiù )本义:闻气味)
(2) 气味之总名 [smell]
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说文》
无起秽以自臭。——《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之臭。”
其臭如兰。——《易·系辞传》
巽为臭。——《易·说卦》
鼻欲綦臭。——《荀子·王霸》。注:“臭,气也。”
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荀子·正名》
(3) 难闻的气味 [bad smell;stink]
惠公改葬 申生,臭彻于外。——《国语·晋语》
(4) 又如:臭不 可当(极言其臭);臭短臊长(各种污言秽语);臭皮囊(肉体;躯壳)
(5) 香气 [odor]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
◎ 臭的拼音: chòu
〈词性:形〉
(1) 惹人厌恶 [abhorrent]。如:臭幺(臭架子);臭老鼠(惹厌的人)
(2) 腐败 [rotten]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中》
◎ 臭的拼音: chòu
〈词性:动〉
〈词性:方〉∶失效 [lose efficacy]。如:打了一枪,没想到子弹“臭”了,没有过火
◎ 臭的拼音: chòu
〈词性:副〉
(1) 表示程度很深 [very;ruthlessly]。如:臭打一顿;臭骂一通
(2) 另见 xiù
臭不可闻、臭虫、臭弹、臭豆腐、臭烘烘,臭烘烘的、臭架子、臭老九、臭骂、臭美、臭名远扬、臭名昭著、臭皮囊、臭棋、臭气、臭钱、臭味相投、臭熏熏、臭氧、臭氧层、臭子儿
◎ 臭的拼音: xiù
〈词性:名〉
(1) 气味的总称 [smell]
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无起秽以自臭。——《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
薋葹妒其臭,茞芟兰竟被芟。——《红楼梦》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诗·大雅·文王》。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孟子》
(2) 又如:乳臭;臭味(气味;比喻志趣;比喻同类);臭败(气味败坏)
◎ 臭的拼音: xiù
〈词性:动〉
(1) “嗅”的古字。用鼻子辨别气味 [smell scent;sniff]
彼臭之而无嗛于鼻。——《荀子·荣辱》
(2) 另见 ch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