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宽猛相济的意思

kuānměngxiāng

宽猛相济



拼音kuān měng xiāng jì

注音ㄎㄨㄢ ㄇㄥˇ ㄒ一ㄤ ㄐ一ˋ

解释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例子为政之道,须在宽猛相济。(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政治措施要宽大和严厉互相补充。

感情宽猛相济是中性词。

繁体寬猛相濟

近义宽猛并济

英语stick and carrot(Generosity and severi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kuān   注音  ㄎㄨㄢ   繁体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AMQ  仓颉  JTBU  郑码  WDEL  四角  30212  结构  上下电码  1401  区位  3177  统一码  5BBD  笔顺  丶丶フ一丨丨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宽(寬)的拼音:kuān(ㄎㄨㄢ)  

⒈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宽广。宽阔。宽绰。宽敞。宽度。宽旷。宽窄。

⒉ 使松缓:宽心。宽衣。宽解。宽慰。

⒊ 不严厉,不苛求:宽待。宽宏。宽厚。宽松。宽容。宽恕。宽仁。宽赦。

⒋ 富裕:宽裕。

⒌ 姓。

统一码

宽字UNICODE编码U+5BBD,10进制: 23485,UTF-32: 00005BBD,UTF-8: E5 AE BD。

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寬寛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road, wide; spacious, v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宀( mián  ),表示与房屋有关,苋( kuān  )声。本义:房屋宽敞)

(2) 同本义 [spacious]

宽,屋宽大也。——《说文》

府寺宽敞。——《后汉书·刘般传》

(3) 又如:宽厂(宽敞);宽空(宽畅,不阻塞);宽转(宽敞有余地)

(4) 广阔;面积大。与“狭”相对 [broad;wide]

云水洞庭宽。——张祜《送韦整尉长沙》

(5) 横的距离大[wide]

阶庭宽窄才容足。——白居易《题新居寄元八》

(6) 又如:宽乡(指地广人稀之地);宽平(指宽阔平坦之处);宽衍(宽阔平坦)

(7) 度量宽宏;宽厚 [lenient]

宽兮绰兮。——《诗·卫风·淇奥》。传:“宽能容众。”

言宽以居之。——《易·文》

宽而栗。——《书·皋谟》。郑注:“谓度量宽宏。”

文帝宽,不忍罚。——《汉书·吴王刘濞传》

宽哉,不被于利。——《韩非子·说林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陈明选宽厚呕煦。——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宽洪(心胸宽阔器量大);宽猛相济(指施政时要宽严相辅而行);宽民(待民众宽厚,不苛刻);宽泽(宽仁有恩德);宽绰(宽弘广大。多指器量)

(9) 舒缓;延缓 [relieve]。如:宽延(宽缓,延缓);宽柔(宽缓和柔);宽快(畅快,舒服;衣服肥大);宽缓(委婉和缓)

(10) 宽坐(多坐一会儿。留坐的敬词)宽松;松弛。紧的反义词 [loose]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孟子·公孙丑上》

(11) 又如:宽余(肥大,宽松);宽褪(过分肥大);宽衫(古人穿在外面的长袍,具有普通礼服的性质)

(12) 多;富裕 [abundant]

以二人居室十间,公田一顷,宽然有余矣。——洪亮吉《治平篇》

(13) 又如:宽饮(劝酒之词。表示请人多喝些酒)

词性变化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名〉

宽度,广度 [breadth;width]。如:这条河有一里宽;国旗的宽是长的三分之二;球场的宽和长都有严格规定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动〉

(1) 放松;放宽 [loose;relieve]

则械系不稍宽。——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

终亦稍宽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3) 又如:宽制(放宽法制);宽律(放宽刑律);宽放(放宽);宽限(宽延期限)

(4) 宽免;宽恕 [mitigate and annul;pardon]

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荀子·正论》

遂宽其同气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宽贳(宽恕;宽赦);宽护(宽恕庇护);宽减(从宽减免);宽缓(宽容而不急迫)

(6) 减轻 [lighten;relax]

宽徭役。——《盐铁论·诛秦》

(7) 又如:宽征(减轻或缓征赋税);宽痛(减轻痛苦);宽徭(减轻徭役)

(8) 宽慰;宽解 [console]。如:宽勉(宽解勉励);宽譬(劝慰宽解,使人消解愁闷)

(9) 卸脱;解开 [take off]。如:宽衣(旧时敬辞。请人脱去衣服);宽章(请客人脱掉外面袍褂的敬辞)

常用词组

宽畅、宽敞、宽绰、宽绰、宽打窄用、宽大、宽大、宽大为怀、宽待、宽贷、宽度、宽泛、宽斧、宽广、宽宏,宽洪,宽弘、宽宏大量,宽洪大量,宽宏大度,宽洪大度、宽厚、宽缓、宽假、宽解、宽口、宽旷、宽阔、宽阔、宽亮、宽免、宽饶、宽容、宽赦、宽舒、宽恕、宽爽、宽松、宽慰、宽心、宽心、宽心丸,宽心丸儿、宽衣、宽银幕电影、宽影片、宽宥、宽余、宽裕、宽窄、宽展

  拼音  měng   注音  ㄇㄥˇ   
简体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犬部  
五笔  QTBL  仓颉  KHNDT  郑码  QMYL  四角  47212  结构  左右电码  3718  区位  3545  统一码  731B  笔顺  ノフノフ丨一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猛的拼音:měng(ㄇㄥˇ)  

⒈ 气势大,力量大:猛将。猛士。猛烈。勇猛。

⒉ 忽然,突然:猛然。猛省(xǐng   )(亦作“猛醒”)。猛可(突然,陡然)。猛不防。

⒊ 严厉:宽以济猛。

⒋ 凶暴:苛政猛于虎。猛禽。猛兽。猛戾。猛悍。

⒌ 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猛犸。

统一码

猛字UNICODE编码U+731B,10进制: 29467,UTF-32: 0000731B,UTF-8: E7 8C 9B。

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uddenly、with a rush

造字法

形声:从犭、孟声

English

violent, savage, cruel; b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猛的拼音: mě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strong dog]

猛,健犬也。——《说文》

驱猛兽。——《孟子》

猛虞趪趪。——张衡《西京赋》。注:“怒也。”

(2) 又如:大猛(大狗)

词性变化

猛的拼音: měng  

〈词性:形〉

(1) 凶恶可怕 [fierce;ferocious;violent]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3) 勇猛;威猛 [valiant]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命猛将统兵。——《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陶潜《咏荆轲》

(4) 又如:猛进(勇猛精进);猛决(勇猛果决);猛勇(威猛勇敢);猛气(勇猛的气势和气概)

(5) 严厉 [severe]。如:猛法(严酷的法令);猛峻(严峻);猛厉(严厉刚烈;严酷,严厉)

(6) 猛烈(强烈;刚烈) [fierce;violent;vigorous]

火烈风猛。——《资治通鉴》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猛火(猛烈燃烧的火);猛迅(猛烈而迅速);凶猛(凶恶强大)

猛的拼音: měng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荀]彧猛省曰:“吾儿忘却!”——《三国演义》

(2) 又如:猛不乍(突然);猛古丁(突然);猛可(突然);猛生,猛乍(突然)

(3) 非常,甚 [very]

阅史披图,猛欲追谟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明· 陈汝元《金莲记》

常用词组

猛不防、猛打、猛地、猛丁、猛干、猛攻、猛虎、猛击、猛将、猛进、猛劲儿、猛可、猛烈、猛犸、猛扑、猛禽、猛然、猛兽、猛醒、猛乍、猛子

  拼音  xiāng xiàng   注音  ㄒ一ㄤ ㄒ一ㄤˋ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HG  仓颉  DBU  郑码  FLVV  四角  46900  结构  左右电码  4161  区位  4764  统一码  76F8  笔顺  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相的拼音:xiāng(ㄒ一ㄤ)  

⒈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⒉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⒊ 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

⒋ 姓。

其他字义

相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⒉ 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⒊ 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⒋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

⒌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⒍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⒎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⒏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⒐ 姓。

统一码

相字UNICODE编码U+76F8,10进制: 30456,UTF-32: 000076F8,UTF-8: E7 9B B8。

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相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ach other、mutually、appearance、looks、look at and appraise、photograph、posture

造字法

会意:从目、从木

English

mutual, reciprocal, each 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相的拼音: xiāng  

〈词性:副〉

(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together;jointly]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successively;one after another]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

(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词性变化

相的拼音: xiāng  

〈词性:动〉

(1) 相差 [differ]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

(3) 亲自观看 [see for oneself]。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另见 xiàng  

常用词组

相安无事、相伴、相帮、相比、相差、相称、相承、相乘、相持、相出没、相处、相传、相待如宾、相当、相当、相得、相得益彰、相等、相抵、相对、相对论、相反、相反相成、相仿、相逢、相符、相干、相隔、相跟、相顾失色、相关、相好、相和、相互、相会、相继、相间、相见、相见恨晚、相将、相交、相交有年、相结合、相近、相敬如宾、相距、相看、相看、相克、相连、相邻、相门户、相能、相配、相碰、相亲、相亲相爱、相劝、相让、相认、相容、相若、相商、相生、相识、相视、相熟、相思、相似、相提并论、相通、相同、相投、相托、相望、相向、相像、相信、相形见绌、相依、相依为命、相宜、相应、相应、相与、相遇、相约、相知、相知有素、相撞、相中、相助、相坐

基本词义

相的拼音: xiàng  

〈词性:动〉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look at;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

(4) 看相 [physiognomize]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6) 辅佐,扶助 [assist]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8) 教导 [teach]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9) 治,治理 [administer]

相我受民。——《书·立政》

(10) 选择 [choose]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be minister]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13) 像 [like]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词性变化

相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人的外貌,相貌 [looks;appearance]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3) 照片 [photo, photograph]。如:照个相

(4) 官名 [the prime minister]

(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8)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如:首相;大藏相

(9) 相位 [phase]。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10)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master of ceremonies]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11) 古代的一种乐器 [ xiang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12) 农历七月的别名 [the seventh month]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13)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physiognomy]。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14) 古地名 [Xiang town]。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5) 引盲人行走的人 [blind guide]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16)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17) 另见 xiāng  

常用词组

相册、相公、相国、相机、相机而行、相机行事、相角、相里、相马、相貌、相貌堂堂、相面、相片、相扑、相声、相士、相体裁衣、相图、相位、相纸

  拼音  jì jǐ   注音  ㄐ一ˋ ㄐ一ˇ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IYJH  仓颉  EYKL  郑码  VSND  四角  30124  结构  左右电码  3444  区位  2835  统一码  6D4E  笔顺  丶丶一丶一ノ丶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济(濟)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渡,过河:同舟共济。

⒉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⒊ 补益:无济于事。

其他字义

济(濟)的拼音:jǐ(ㄐ一ˇ)  

⒈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⒉ (濟)

统一码

济字UNICODE编码U+6D4E,10进制: 27982,UTF-32: 00006D4E,UTF-8: E6 B5 8E。

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濟済㴉

汉英互译

aid、cross a river、help

造字法

形声:从氵、齐声

English

help, aid, relieve; ferry, cro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济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 同本义。[Ji River]

济,济水也。出 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 汦——《说文》

济水源出 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 州名 [Ji prefecture]

(5)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7)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词性变化

济的拼音:

  

〈词性:形〉

(1) 众多 [numerous]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人才济济;济济(众多);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济济彬彬(形容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

(3) 整齐美好的样子 [neat and fine]

四骊济济。——《诗·齐风·载驱》

(4) 又如:济然;济楚(整齐清洁);济济(整齐美好的样子)

(5) 另见   

常用词组

济楚、济济跄跄、济南

基本词义

济的拼音:

  

〈词性:动〉

(1) 渡过水流 [cross a stream]

济乎江湖。——《楚辞·屈原·涉江》

济河,围令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2) 又如:同舟共济;济胜之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济水(渡水);济涉(渡水);济运(渡水运输)

(3) 帮助;救助 [help;assist;salve]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

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晋书·何攀传》

济师来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济人利物;济拔(从险恶的境地中救出);济惠(济会,济惠。周济,照顾);济物(帮助他人);济时(匡救时世)

(5) 拯救;救济 [relieve]

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伎传》

(6) 又如:济护(救护);济恤(救济);济救(救济);济众(救济众人);济难(拯救时难);济施(救济施舍)

(7) [对事情]有益;成(多用于否定);发挥[作用][bring into play]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刘邵《人物志》

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易·系辞下》

(8) 又如:无济于事;人少了不济事;济事(顶用)

(9) 成就 [achieve]

必以忍,其乃有济。——《书·君陈》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后汉书·荀彧传》

以济大事。——《资治通鉴》

共济世业。

事之不济。

(10) 又如:济胜(取胜);济勋(济功。成就功业);济办(成功地把事办妥);济克(成功)

(11) 停;止 [stop]

三月春风不济。——《淮南子·时则》

(12) 增加 [increase;add]

盍请济师于王。(盍:为什么不。)——《左传·桓公十一年》

(13) 弥补 [make up]

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鲁迅《且介亭杂文》

(14) 及,比得上 [can compare with]

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了?——《红楼梦》

(15) 成;可以 [all right;well]

所言之事济否?——《警世通言》

词性变化

济的拼音:

  

〈词性:名〉

渡口,过河的地方 [ferry crossing]

川既漾(水流长)而济深。——王粲《登楼赋》

济的拼音:

  

〈词性:形〉

(1) 整齐,漂亮 [in good order; neat;nice]。如:济楚(整整齐齐;整洁;雅致;潇洒;端庄);济美(承继先人美好的事业)

(2) 能干,中用 [capable;useful;effective]

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西游记》

(3) 另见   

常用词组

济度、济急、济困扶危、济美、济贫、济世、济世爱民、济世救人、济世之才、济事、济私、济增、济助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