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uí lóng lǐ yuè
注音ㄎㄨㄟˊ ㄌㄨㄥˊ ㄌ一ˇ ㄩㄝˋ
解释夔龙:虞舜的两个大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古典礼乐制度。
感情夔龙礼乐是中性词。
繁体夔龍禮樂
动物生肖牛,虎,蛇
夔的拼音:kuí(ㄎㄨㄟˊ)
⒈ 〔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
⒉ 〔夔立〕肃立。
⒊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夔字UNICODE编码U+5914,10进制: 22804,UTF-32: 00005914,UTF-8: E5 A4 94。
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夔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蘷虁犪䕫
one-legged monster; walrus
详细解释◎ 夔的拼音: kuí
〈词性:名〉
(1)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a one-legged monster in fable]。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2)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 [musical offical]。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
(3) 夔州 [Kui prefecture],旧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节县
龙(龍)的拼音: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龙字UNICODE编码U+9F99,10进制: 40857,UTF-32: 00009F99,UTF-8: E9 BE 99。
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龍竜龒㡣䮾
dragon、imperial
原为形声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详细解释◎ 龙的拼音:
龍 ló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dragon]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imperial]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outstanding person]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fine horse]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vigorous]。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upright]。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词性:方〉∶[瓦圈] 歪扭不圆 [not round]。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龙船、龙胆、龙胆紫、龙灯、龙洞、龙飞、龙宫、龙骨、龙骨车、龙虎、龙井、龙卷风、龙君、龙口夺食、龙脉、龙门、龙门刨、龙门吊车、龙脑、龙蟠、龙蟠凤逸、龙袍、龙湫、龙沙、龙舌兰、龙蛇、龙潭虎穴、龙套、龙腾虎跃、龙体、龙庭、龙头、龙头蛇尾、龙王、龙虾、龙涎香、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行虎步、龙须菜、龙眼、龙跃凤鸣、龙钟、龙舟、龙子幡
礼(禮)的拼音:lǐ(ㄌ一ˇ)
⒈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sāng )礼。典礼。
⒉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jiào )。礼治。克己复礼。
⒊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
⒋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礼物。礼金。献礼。
⒌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⒍ 姓。
礼字UNICODE编码U+793C,10进制: 31036,UTF-32: 0000793C,UTF-8: E7 A4 BC。
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禮豊
ceremony、courtesy、gift、manners
形声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详细解释◎ 礼的拼音:
禮 lǐ
〈词性:动〉
(1) (会意。从示,从豊( lǐ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respect]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worship]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courteous reception]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 礼的拼音:
禮 lǐ
〈词性:名〉
(1) 礼节 [courtesy]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ceremony]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gift]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courtesy;etiquette;manness]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book on the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tǐ )。身体 [body]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礼拜、礼拜、礼拜堂、礼拜天、礼宾官、礼宾司、礼部、礼单、礼服、礼官、礼花、礼记、礼教、礼节、礼金、礼帽、礼炮、礼品、礼聘、礼器、礼让、礼尚往来、礼数、礼俗、礼堂、礼帖、礼物、礼贤下士、礼仪、礼义、礼义廉耻、礼遇、礼赞、礼则、礼制、礼治
乐(樂)的拼音:lè(ㄌㄜˋ)
⒈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⒉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⒊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⒋ 笑:这事太可乐了。
乐(樂)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⒉ 姓。
乐(樂)的拼音:yào(一ㄠˋ)
⒈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樂)的拼音:lào(ㄌㄠˋ)
⒈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乐字UNICODE编码U+4E50,10进制: 20048,UTF-32: 00004E50,UTF-8: E4 B9 90。
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樂楽㦡
be amused、be glad to、cheerful、enjoy、happy、joyful、music
忧、苦、哀、悲
原为象形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详细解释◎ 乐的拼音:
樂 lè
〈词性:动〉
(1) 喜悦;愉快 [happy;cheerful;joyful]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easy]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be glad to; take delightin; be happy to]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enjoy]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laugh]。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 乐的拼音:
樂 lè
〈词性: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woman and song]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delight;joy;pleasure]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乐不可极、乐不可言、乐不可支、乐道、乐得、乐观、乐和、乐呵呵、乐极则悲、乐乐陶陶、乐趣、乐融融、乐善好施、乐事、乐岁、乐陶陶、乐天、乐天派、乐天知命、乐土、乐业、乐以忘忧、乐意、乐于、乐园、乐滋滋、乐子
◎ 乐的拼音:
樂 yuè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music]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instrument]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musician]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 乐的拼音:
樂 yuè
〈词性:动〉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sing]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play]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lè
乐池、乐队、乐府、乐感、乐歌、乐官、乐工、乐户、乐迷、乐律、乐谱、乐器、乐请、乐曲、乐沙、乐师、乐坛、乐团、乐舞、乐音、乐章、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