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枯鱼衔索的意思

xiánsuǒ

枯鱼衔索



拼音kū yú xián suǒ

注音ㄎㄨ ㄩˊ ㄒ一ㄢˊ ㄙㄨㄛˇ

解释穿在绳上的干鱼。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

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

例子唐·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枯鱼衔索,疾风过牖。匪降自天,谁执其咎。”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存在的日子不多了。

感情枯鱼衔索是贬义词。

繁体枯魚銜索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ㄎㄨ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DG  仓颉  DJR  郑码  FEJ  四角  44960  结构  左右电码  2661  区位  3161  统一码  67AF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枯的拼音:kū(ㄎㄨ)  

⒈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⒉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统一码

枯字UNICODE编码U+67AF,10进制: 26543,UTF-32: 000067AF,UTF-8: E6 9E AF。

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橭秙

汉英互译

dried up、dull、interesting、wither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木、古声

English

dried out, withered, decay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枯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2) 同本义 [wither]

枯,槁木也。——《说文》

草木蚤枯。——《礼记·月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菀枯顷刻。——[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八月禾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枯荣(草木的繁荣与凋零。后指盛衰;也指干涸,干竭);枯凋(枯槁凋零);枯索(草木枯萎全无生机);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喻卑小的职位);枯鱼(干鱼;鱼干;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枯腊(枯干的肉,指尸体)

(4) 弃市暴死 [in ancient time criminals were executed in public squares and then abandoned there]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杨倞注:“枯,弃市暴尸也。”

(5) 又如:枯磔(古代的两种重刑。枯,指弃市暴死;磔,指车裂)

词性变化

枯的拼音:   

〈词性:形〉

(1) 干涸 [dried up]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论衡·效力》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山林川泽之数。——《周礼·天官·司书》。注:“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2) 又如:枯池(干涸的池塘);枯渴(干渴);枯鱼之肆(比喻身在穷途)

(3) 空 [empty]

过其枯城,或蘖青青。——《太玄差》。范望注:“枯,虚也。”

(4) 又如:枯守(空守);枯城(荒废的旧城);枯煎(空受熬煎)

(5) 干 [dry]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子·外物》

(6) 又如:枯窘(枯竭贫乏);枯泪(泪已哭尽);枯灭(消灭尽)

(7) 干瘦;憔悴 [haggard]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8) 又如:枯悴(憔悴);枯黧(憔悴黧黑);枯黯(憔悴而灰暗);枯羸(憔悴羸弱)枯毁(瘦弱,毁损)

(9) 乏味,无趣 [interestless]。如:枯住(枯燥乏味地居住);枯禅(佛教徒指静坐参禅。又指闲坐,闲聊)

枯的拼音:   

〈词性:名〉

(1) 枯朽的树木 [withered tree]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2) 肉已烂尽的骸骨 [skeleton]

泽及骴骨。——《吕氏春秋》。高诱注:“骨有肉曰骴,无曰枯。”

(3) 油科作物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dregs]。如:茶枯;菜枯

常用词组

枯肠、枯瘁、枯干、枯槁、枯骨、枯骸、枯涸、枯黄、枯寂、枯焦、枯竭、枯井、枯木逢春、枯荣、枯涩、枯瘦、枯树开花、枯水、枯萎、枯朽、枯燥、枯枝、枯坐

  拼音    注音  ㄩˊ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GF  仓颉  NWM  郑码  RA  四角  27106  结构  上下电码  7625  区位  5167  统一码  9C7C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鱼(魚)的拼音:yú(ㄩˊ)  

⒈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⒉ 姓。

统一码

鱼字UNICODE编码U+9C7C,10进制: 40060,UTF-32: 00009C7C,UTF-8: E9 B1 BC。

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rracuda、fish

造字法

象形:像鱼形

English

fish;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95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鱼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fish]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aquatic animal resembling a fish]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horse with white eyes]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fish]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copper-fish tally]。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wooden-fish box]。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词性变化

鱼的拼音:

  

〈词性:动〉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fish]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常用词组

鱼白、鱼白、鱼鳔、鱼饼、鱼舱、鱼池、鱼翅、鱼唇、鱼刺、鱼肚、鱼肚白、鱼饵、鱼粉、鱼肝油、鱼缸、鱼狗、鱼贯、鱼花、鱼际、鱼胶、鱼雷、鱼梁、鱼龙混杂、鱼笼、鱼篓、鱼米之乡、鱼目混珠、鱼漂、鱼肉、鱼水、鱼水情、鱼松、鱼塘、鱼网、鱼鲜、鱼汛、鱼盐、鱼雁、鱼秧子、鱼鹰、鱼游釜中、鱼跃、鱼子、鱼子酱

  拼音  xián   注音  ㄒ一ㄢˊ   繁体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TQFH  五笔98  TQGS  仓颉  HOOPN  郑码  OIP  四角  21221  结构  左中右电码  6902  区位  4746  统一码  8854  笔顺  ノノ丨ノ一一一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衔(銜)的拼音:xián(ㄒ一ㄢˊ)  

⒈ 马嚼子。

⒉ 用嘴含,用嘴叼:衔枚。燕子衔泥。

⒊ 含在心里: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⒋ 接受,奉:衔命。

⒌ 指前后相接:衔接。

⒍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衔。军衔。官衔。

统一码

衔字UNICODE编码U+8854,10进制: 34900,UTF-32: 00008854,UTF-8: E8 A1 94。

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銜啣㘅

汉英互译

bear、hold in the mouth、rank、title

造字法

会意:从钅、从行

English

bit; hold in mouth, bite; ga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衔的拼音:

銜、啣 xián  

〈词性:动〉

(1) 口含 [hold in the mouth]

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燕子衔泥;衔环相报(衔环);衔刀(口中叼刀);衔土(口含泥土);衔口垫背(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钱)

(3) 怀藏 [harbor;cherish]

衔之次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如:衔恩(感恩);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心怀忧伤);衔哀(心怀哀痛)

(5) 奉接,接受 [accept]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醒世恒言》

(6) 又如:衔命(奉行命令)

(7)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 [connect]

且把粮车首尾衔,权做寨栅。——《水浒全传》

(8) 包含,蕴含 [cherish;contain]

衔远山。——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常用词组

衔恨、衔接、衔枚、衔头、衔尾、衔尾相随、衔冤

  拼音  suǒ   注音  ㄙㄨㄛˇ   
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FPXI  仓颉  JBVIF  郑码  EDWZ  四角  40903  结构  上下电码  4792  区位  4387  统一码  7D22  笔顺  一丨丶フフフ丶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索的拼音:suǒ(ㄙㄨㄛˇ)  

⒈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⒉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⒊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⒋ 尽,毫无:索然无味。

⒌ 单独:离群索居。

⒍ 姓。

统一码

索字UNICODE编码U+7D22,10进制: 32034,UTF-32: 00007D22,UTF-8: E7 B4 A2。

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k、cable、demand、dull、large rope、search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arge rope, cable; rules, laws; to demand, to exact; to search, inquire; isola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名〉

(1)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 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 同本义 [large rope]。后泛指各种绳索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4) 人的发辫 [pigtail]。如:索葛(头发);索虏(发辫)

(5) 法度 [law]

皆启以商政,疆以 周索。——《左传·定公四年》。 杜预注:“索,法也。”

(6) 链条 [chain]。如:索桥

(7) 中国古地名 [Suo town]。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8) 索县 [Suo county]。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词性变化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动〉

(1) 搜索 [search;try to find out]

索,入家搜也。——《说文》

忘索之。——《史记·范睢蔡泽传》

大索天下。——《汉书·张良传》

举国大索。——《汉书·韩安国传》

延年索怀中,得重劾。——《汉书·严延年传》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 扁鹊,已逃 秦矣。——《韩非子·喻老》

遂闻君将合众于 楚,约与食客门下二个人偕,不外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遍索不得;搜索(搜查);索隐行怪(深求隐僻的事而行为怪谲)

(3) 寻求;探索 [seek]

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隐为名。——唐· 司马贞《史记索隐》自序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 又如:索垢寻庇(无事生非,找荐儿滋事);索摸(寻找,寻觅);索合(寻求志同道合的人);索秘(探索隐微)

(5) 挑选 [choose]

以索马牛。——《左传·襄公二年》

(6) 又如:索牛(挑选出来的好牛);索引(又称引得,把书刊,文献等作品中的重要课题录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以便检索)

(7) 求取,讨取 [demand;ask for]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唐· 杜甫《兵车行》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索战(讨战);索号(回令;求取约定的暗号);索将(索取;求取);索逋(索要欠款);索掯(索取);索句(索取诗句);索米(求取米粮);索命(索取性命);索饭(讨取食物)

(9) 须,应,得 [must]

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元·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白仁甫《元曲选·梧桐树》

(10) 又如:索将(须使);索是(须是,煞是,真是);只索(只得);索须(必须)

(11) 捻绳使紧 [tighten]

传语又称纣力能索铁伸钩。——《论衡·语譄》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屈原《离骚》

(12) 又如:索绳(紧绳)

(13) 搓;绞 [twist]。如:索铁(绞铁成索)

(14) 娶妻曰索 [marry(a woman)]。如:索妇(娶妻)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形〉

(1) 独自,孤单 [all alone]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晋· 陶渊明《和刘柴桑》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北国· 庾信《拟咏怀》

(2) 又如:离群索居;索处(索居);索居(独居一方);索索(冷落的样子)

(3) 涕泪流出貌 [tearing]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庄子·徐无鬼》

(4) 又如:索索落落(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5) 索性;干脆 [clear-cut;straightforward]

只是士大夫不青索性尽底里说话,不可专咎人主。——宋· 朱熹《与魏之履书》

(6) 又如:索兴(干脆;直截了当)

(7) 煞是。确是;真是 [certainly]。如:索是(煞是。甚是;真是)

(8) 尽;空 [exhausted]

悉索敝赋,以讨于蔡。——《左传·襄公八年》

(9) 又如:索手(空手);索知(尽知);索空(竭尽);索莫(空乏穷尽的样子);索索(空虚、空乏的样子)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量〉

(1) 古时民间计量单位,十丈为一索

(2) 古用绳计量长度,因以为计量单位。如:种粟千百索

(3) 计算钱币的单位。古代以绳索穿铜钱,每千文为一索,或称一贯。如:受贿三千索

常用词组

索道、索贿、索解、索尽枯肠、索居、索具、索寞、索赔、索桥、索求、索取、索然、索索、索梯、索喜、索性、索要、索引、索诈、索子

枯鱼衔索: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