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áng bèi wàn zhuàng
注音ㄌㄤˊ ㄅㄟˋ ㄨㄢˋ ㄓㄨㄤˋ
解释狼狈:窘迫的样子;万状:多种样子。形容极其困顿、窘迫。
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极其困顿窘迫。
感情狼狈万状是中性词。
繁体狼狽萬狀
近义狼狈不堪
英语be in an extremely awkward position
动物生肖牛,虎,蛇
狼的拼音:láng(ㄌㄤˊ)
⒈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狼狈。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狼入室(喻引进坏人)。
狼字UNICODE编码U+72FC,10进制: 29436,UTF-32: 000072FC,UTF-8: E7 8B BC。
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wolf
形声:从犭、良声
wolf
详细解释◎ 狼的拼音: l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 同本义 [wolf]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3)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4) 即俍人 [Lang nationality]。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分布于广西一带的壮族。如:狼师(指俍人组成的军队);狼兵(明时称广西的“东蘭”、“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的兵)
(5) 星名。即天狼星 [Sirius]。如:狼弧(狼星和弧星);狼角(天狼星的芒角);狼星(星名)
(6) 姓
◎ 狼的拼音: láng
〈词性:形〉
(1) 凶狠 [fierce and malicious]
狼,俍也。——《广雅》
秦国之俗贪狼。——《淮南子·要略》
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2) 又如:虎狼(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狼戾(比喻人的性格贪婪残暴,像狼一样凶狠);狼心(喻狠毒贪婪的心);狼心狗行(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无耻);狼性(凶恶的心性)
(3) 急快 [hurry]。如:狼忙(急促,匆忙);狼抢(仓皇的样子);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
(4) 散乱,困窘 [in random]。如:狼当(困窘和颓丧的样子);狼跋(喻艰难窘迫);狼戾(谓散乱堆积;纵横交错)
(5) 笨,拙 [stupid;bulky]。如:狼犺(亦作“榔槺”,形容物体长大笨重);狼伉(笨重;傲慢)
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多肉少、狼狗、狼顾、狼孩、狼号鬼哭、狼毫、狼藉、狼井、狼吞虎咽、狼烟、狼烟四起、狼崽、狼子野心
狈(狽)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狼狈为奸(喻彼此勾结做坏事)。
狈字UNICODE编码U+72C8,10进制: 29384,UTF-32: 000072C8,UTF-8: E7 8B 88。
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狈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狽
形声:从犭、贝声
a legendary animal with short forelegs which rode a wolf
详细解释◎ 狈的拼音:
狽 bèi
〈词性:名〉
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 legendary beast]。“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
万(萬)的拼音:wàn(ㄨㄢˋ)
⒈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⒉ 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⒊ 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⒋ 姓。
万(萬)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万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万字UNICODE编码U+4E07,10进制: 19975,UTF-32: 00004E07,UTF-8: E4 B8 87。
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萬
a great number、by all means、myriad、ten thousand
形声
详细解释◎ 万的拼音: Mǒ
另见 wàn
万俟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名〉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scorpion]
万,虫也。——《说文》
(3) [数词]∶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ten thousand]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4)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5) 古代的一种舞名 [the name of an ancient dance]。如:万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Wan prefecture]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8)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0) 县名 [Wan county]。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11) 倍 [fold]
悲苦之怀,必万常人。——宋· 苏轼《与滕达道二十三首》
(12) 姓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形〉
(1) 极言其多 [myriad;multitudinous]
高万仞。——《列子·汤问》
万里赴戎机。——《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万几(指全国政务);万人敌(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万生院(动物园);万乘(万辆马车);万机(万几);万仞(形容极高);万年草料(骂人话。饮食寿命);万国(各方诸侯。引申为全国各地;天下);万寿圣节(皇帝的生日);万剐凌迟(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万乘之躯(指天子;帝王)
(3) 极言各不相同 [various]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韩愈《荐士》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又如:万化(各种变化);万劫(种种灾难);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certainly]。如:万无(绝无)
(2) 另见 mò
万安、万般、万变不离其宗、万不得已、万代千秋、万端、万恶、万方、万分、万夫不当、万夫莫当、万福、万感、万古、万古长青、万古流芳、万贯、万贯家财、万汇、万机、万家灯火、万家之侯、万箭穿心、万箭攒心、万劫不复、万金油、万籁、万籁俱寂、万类、万里长城、万里长征、万里无云、万历、万流景仰、万缕千丝、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万民、万目睽睽、万难、万能、万年、万年历、万念俱灰、万千、万全、万全之策、万儿八千、万人空巷、万人之敌、万神、万乘、万世、万事、万事不求人、万事大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通、万寿无疆、万水千山、万死、万死不辞、万岁、万万、万无一失、万物、万向节,万向接头、万象、万象更新、万幸、万一、万有引力、万丈、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钟、万众、万众一心、万状、万紫千红
状(狀)的拼音:zhuàng(ㄓㄨㄤˋ)
⒈ 形容,样子:状貌。奇形怪状。
⒉ 情况,情形:状况。病状。现状。
⒊ 叙述,描写:状语。状其事。写情状物。
⒋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状。诉状。供状。
⒌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状。委任状。
状字UNICODE编码U+72B6,10进制: 29366,UTF-32: 000072B6,UTF-8: E7 8A B6。
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狀
account、certificate、condition、shape、state、written complaint
形声:从犬、爿(zhuànɡ)声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详细解释◎ 状的拼音:
狀 zhu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爿( pán )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form;shape]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state;condition]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certificate]。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brief biography of a deceased person]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plaint]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letter]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looks]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吕] 不韦使[ 异人]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manners]。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 状的拼音:
狀 zhuàng
〈词性:动〉
(1) 陈述 [state]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describe]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depict]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状况、状貌、状态、状语、状元、状纸、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