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老羞成怒的意思

lǎoxiūchéng

老羞成怒



拼音lǎo xiū chéng nù

注音ㄌㄠˇ ㄒ一ㄡ ㄔㄥˊ ㄋㄨˋ

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例子那家伙老羞成怒,逼着她往前走。(梁斌十三《红旗谱》)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因羞愧恼恨而发怒。

感情老羞成怒是中性词。

近义恼羞成怒、老羞变怒

反义兴高采烈

英语be shamed into anger

俄语от задетого самолюбия прийти в ярость

日语恥ずかしすぎて怒(おこ)り出す

德语aus Scham in Wut geraten(durch eine Blamage in Rage versetzt werden)

造句sous le coup d'humiliations répétées,finir par se fǎch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ǎo   注音  ㄌㄠˇ   
简体部首  耂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老部  
五笔  FTXB  仓颉  JKP  郑码  BMRR  四角  44712  结构  上下电码  5071  区位  3247  统一码  8001  笔顺  一丨一ノ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老的拼音:lǎo(ㄌㄠˇ)  

⒈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老当益壮。老朋友。老练。老化。少年老成。老马识途。

⒉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老。老人家。老大爷。

⒊ 极,很:老早。老羞成怒。

⒋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携幼。老有所为(wéi   )。

⒌ 晚年:老年。老境。

⒍ 敬老,养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⒎ 总是,经常:老是生病。

⒏ 原来的:老地方。

⒐ 与“嫩”相对:黄瓜长老了。

⒑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老大。老鹰。老倭瓜。

⒒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⒓ 死的讳称:老了。

⒔ 〔老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⒕ 姓。

统一码

老字UNICODE编码U+8001,10进制: 32769,UTF-32: 00008001,UTF-8: E8 80 81。

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ed、always、old、outdated、tough、very

相关字词

小、少、幼、新、嫩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old, aged; experienc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2)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old;aged]

老,考也。七十曰老。——《说文》

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

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管子·海王》注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3) 又如:老钝(年老迟钝);老家人(老仆人);老院子(老仆人);老丹青(老画家);老行(老年男子);老姐(年老的女仆);老杜(指杜埔。与后来的杜牧相对而言);老羸(年老瘦弱);老口(年老的人;亦指牲口年龄老)

(4) 历时长久 [long-standing]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老工厂,老房子;老亲(多年的或世代的姻亲关系);老晴(天晴得牢,不会很快转阴);老酒(陈年的酒);老桧(老刺柏);老牧(旧称久任地方官者);老相识(相识已久的人)

(6) 娴熟,富有经验,阅历深 [experienced]。如:老辣(老练而有锋芒);老落(成熟,老练);老道(老练);老粉嘴(老驴。即在拉磨时老是偷吃面粉的驴)

(7) 厚 [thick]。如:老脸皮(老面皮。脸皮厚);老着脸(厚着脸皮);老趼(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的硬皮)

(8) 大 [great]。如:老大小(偌大;老大的);老汗(大汗);老劲(很大的气力)

(9) 排行在最后的 [youngest]

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西游记》

(10) 又如:老生女儿(最后的一个女儿);老女儿(最小的女儿)

词性变化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名〉

(1) 老年;晚年 [old age]

皆羸老之卒。——《资治通鉴·唐纪》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

独与老翁别。

欲言国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老生(老年之人);老况(老年的景况);老耋(老迈)

(4) 老年人 [old people;the aged]。如:男女老幼;敬老院;老儿(老人家);老老(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先(对年长者的尊称,老先生);老老头(老头儿)

(5) 对先辈、年长者的尊称 [your]

(6) 对老人的尊称。如:老太(老太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官(尊称年长的人);老底(父亲);老阿妈(女真语称祖父);老郎(对前辈艺人的尊称;教头;老练);老先儿(老先。老先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7) 敬词。多不表示年岁。如:老办(老板);老先生(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老大人(尊称年老位尊的人);老相公(旧时对上层社会年老男子的敬称)

(8) 自称 [I]。如:老妾(年老妇女的谦称);老媳妇(老妇人的谦称);老爹(自称是对方父亲。詈词)

(9) 古时对某些臣僚的尊称 [term of honor and respect for some feudal officials]

(10) 指上公

(11) 指上卿

(12) 指大夫

(13) 指大夫的家臣

(14) 指群吏之尊者

(15) 指父母或兄长 [parents or brothe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朱熹注:“吾老,谓我之父兄。人之老,谓人之父兄。”

(16) 又如:老母(年老的母亲);老子娘(指父母双亲);老亲(年老的父母)

(17) 老子及其哲学的省称 [Lao zi  ]。如:老氏(指老子);老生(指老子);老易(老子与周易的并称);老庄(老子与庄子的并称)

(18) 姓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动〉

(1) 死的讳称 [die]

老于户牖之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停灵。——《红楼梦》

(2) 又如:老去(死去);老家(指阴间。俗语以“回老家”比喻死亡)

(3) 敬爱,敬重 [respect and love;hono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指第一个老。)——《孟子》

(4) 告老 [retire from age]

余将致政焉…乃老。——《国语》

范武子将老。——《左传·宣公十七年》

(5) 变老;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醉汉歌》

(6) 衰老;衰颓 [old and feeble;senil;decrepit]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

(7) 又如:老色(衰老之色);老拙(老朽愚拙);老气(暮气);老背悔(老背晦。老胡涂);老货(骂老人的话)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副〉

(1)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在一段较长时间里一直持续不断发生或时常重复出现,有“经常”、“时常”的意思;有时“老”和“是”连用,有强调的意味 [always]。如:小孩子,别老问这个啊;你老说这些,有啥用!

(2) 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极” [very]。如:老早;老长;老咎晚(很晚);老大(极,甚。如今俗语老大不愿意、老大不甘心);老咱晚(很晚);老大无成(年岁已很大,毫无建树)

(3) 很久 [for a long time]。如:老没见你啊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前缀〉

(1) 加在姓、名和某些称谓的前面。如:哎呀!原来是老弟;老杨,快走哇!

(2) 加在兄弟姐妹排行次序上。如:老二去了哪里?;老大还没回来

(3) 加在某些动植物名词前面。如:老虎;老鼠;老玉米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后缀〉

代指人(含有轻视意)。也作“佬”。如:庄稼老;外国老

常用词组

老八辈子、老白干儿、老百姓、老板、老板娘、老伴、老保守、老鸨、老本、老鼻子、老表、老兵、老伯、老伯伯、老财、老残游记、老巢、老臣、老成、老成持重、老处女、老粗、老搭档、老大、老大难、老大娘、老大爷、老旦、老当益壮、老到、老道、老底、老弟、老雕虫、老调、老掉牙、老爹、老豆腐、老儿子、老佛爷、老夫、老父、老妇、老疙瘩、老庚、老公、老公公、老姑娘、老古板、老古董、老闺女、老汉、老好人、老糊涂、老虎、老花眼、老化、老皇历、老黄牛、老火、老伙伴、老几、老骥伏枥、老家、老监、老奸巨猾、老茧、老将、老交情、老景、老境、老酒、老君、老客、老来俏、老辣、老来少、老老、老脸、老练、老路、老妈子、老马识途、老迈、老毛病、老面子、老谋深算、老姥、老奶奶、老年、老年人、老娘、老牛破车、老牛舐犊、老农、老牌、老派、老婆、老婆婆、老婆子、老气、老气横秋、老前辈、老腔、老亲、老秋、老拳、老人、老人斑、老人家、老人山、老弱残兵、老少、老身、老生、老生常谈、老师、老师傅、老实、老实巴脚、老实疙瘩、老式、老视、老手、老鼠、老鼠尾巴、老叟、老太公、老太婆、老太太、老太爷、老态龙钟、老饕、老套、老套子、老天、老天爷、老头儿、老头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外、老顽固、老问题、老翁、老乡、老相好、老相识、老小、老兄、老朽、老秀才、老学究、老鸦、老眼光、老幺、老爷、老爷爷、老爷子、老一套、老鹰、老油条、老油子、老于世故、老妪、老玉米、老早、老账、老丈、老者、老着脸皮、老拙、老资格、老子、老子、老总、老祖宗

  拼音  xiū   注音  ㄒ一ㄡ   
简体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UDNF  五笔98  UNHG  仓颉  TQNG  郑码  UCXE  四角  8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5026  区位  4863  统一码  7F9E  笔顺  丶ノ一一一ノ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羞的拼音:xiū(ㄒ一ㄡ)  

⒈ 感到耻辱:羞耻。羞辱。羞恶。

⒉ 难为情,害臊:害羞。羞惭。羞臊(sào   )。羞愧。含羞。羞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羞怯。羞涩。

⒊ 使难为情:羞人。你别羞我。

⒋ 进献:“羞玉芝以疗饥”。

⒌ 同“馐”。

统一码

羞字UNICODE编码U+7F9E,10进制: 32670,UTF-32: 00007F9E,UTF-8: E7 BE 9E。

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ashamed、shame、shy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羊、从丑、丑亦声

English

disgrace, shame; ashamed; sh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 同本义 [offer]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

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

(3)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羞膳(进献食品)

(4) 推荐;进用 [recommend]

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国语·晋语九》

(5) 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shame]

或承之羞。——《易恒》

惟口启羞。——《礼记·缁人》

无作神羞。——《左传·襄公十八年》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汉· 李陵《答苏武书》

(6) 又如:羞怍(羞耻,惭愧)

(7) 因惭愧而难为情 [be shy;abash]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唐· 李白《长干行》

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也不在意。——《红楼梦》

(8) 又如:羞蛾(美女的双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杀人(羞死人);羞红(因害羞而脸红);羞脚(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懒(羞愧)

(9) 嘲弄;侮辱 [mock;poke fun at;insult]

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语,带水带浆的羞辱毁骂了儿子几次。——《初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轻视;鄙薄);羞丑(羞辱出丑)

(11) 怕 [fear]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唐·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12)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

词性变化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名〉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楚辞·招魂》

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荀子·礼论》

(1)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饮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

(2) 熟的食物 [cooked food]

燕与羞俶,献无常数。——《仪礼》

常用词组

羞惭、羞耻、羞答答、羞愧、羞明、羞恼、羞怯、羞人、羞辱、羞辱、羞臊、羞涩、羞恶、羞与为伍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简体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DNNT  五笔98  DNV  仓颉  IHS  郑码  HMY  四角  53200  结构  单一电码  2052  区位  1941  统一码  6210  笔顺  一ノフ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成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⒉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⒊ 变为:长成。变成。

⒋ 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⒌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⒍ 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   )月。

⒎ 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⒏ 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⒐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⒑ 姓。

统一码

成字UNICODE编码U+6210,10进制: 25104,UTF-32: 00006210,UTF-8: E6 88 90。

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成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come、fully grown、succe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mpleted, finished, fix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成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accomplish;succeed]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4) 变成;成为 [become;turn into]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6) 成全 [help sb.to achieve his aim]。如:成持(帮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form]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场);成列(形成队列);成体(构成形体)

(9)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ripen]

五谷萎败不成。——《吕氏春秋·明理》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0) 树立 [set up]

以成伯王之名。——《战国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果(造就,创建)

(11) 订立 [conclude]。如:成言(订约);成券(订立契约);成约,成说(订约)

(12) 平定;讲和 [pacification;suppression]

会于稷,以成 宋乱。——《左传·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

(13) 成家 [get married]。如:成亲;成房头(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词性变化

成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成功 [success]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2) 又如:成败

(3) 成果;成就 [result;achievement]。如:坐享其成;一事无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one tenth]。如:增产三成

成的拼音: chéng  

〈词性:形〉

(1) 现成的 [standing]。如:成证,成辞(现成的文章);成基(现成的基础)

(2) 既定的 [established;ready-made]。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

(3) 整,全 [entire]。如:成天际(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头);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纯的 [pure]。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able]。如:他可真成!

成的拼音: chéng  

〈词性:副〉

(1) 表示答应、许可 [all right;O.K.]。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in considerable numbers or amounts]。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常用词组

成败、成败得失、成败利钝、成败论人、成本、成材、成仇、成串、成丁、成都、成对、成法、成反比、成方,成方儿、成分、成风、成服、成服、成功、成功、成规、成规陋习、成果、成行、成婚、成活、成绩、成绩单、成家、成家立业、成见、成交、成就、成就、成矿、成立、成例、成粒、成林、成龙配套、成眠、成名、成命、成年、成年累月、成年人、成批、成品、成器、成气候、成千累万、成千上万、成亲、成全、成群、成人、成人教育、成人之美、成仁、成日、成色、成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成熟、成数、成双、成套、成天、成文、成问题、成效、成效卓著、成心、成行、成形、成型、成性、成药、成衣、成衣、成因、成语、成员、成灾、成章、成长、成竹在胸、成总

  拼音    注音  ㄋㄨ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VCNU  仓颉  VEP  郑码  ZMXW  四角  47334  结构  上下电码  1829  区位  3713  统一码  6012  笔顺  フノ一フ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怒的拼音:nù(ㄋㄨˋ)  

⒈ 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⒉ 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⒋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统一码

怒字UNICODE编码U+6012,10进制: 24594,UTF-32: 00006012,UTF-8: E6 80 92。

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ger、fury、rag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心、奴声

English

anger, rage, passion; ang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怒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 同本义 [anger;fury;rage]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 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 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瞋目大怒。

(4)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5) 谴责 [blame]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6) 又如: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7) 奋起;奋发 [do all one can]

[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8) 又如: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9) 激怒 [irritate]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史记》

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宋· 苏洵《权书上》

(10) 超过 [surpass]

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荀子·君子》

词性变化

怒的拼音:   

〈词性:形〉

(1) 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in profusion;burst]

秋高风怒号。——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务 》序

(2)飘风怒吹。——[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怒水(湍急的水流);怒生(蓬勃生长);怒芒(刺射的光芒);怒华(花盛开);怒浪(汹涌的波浪);怒张(波涛汹涌的样子);怒涌(猛烈翻腾);怒发(勃发);怒涨(水势急剧上涨);怒目切齿

(4) 声响巨大 [roaring]。如:怒号;怒涛

怒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孥”。妻子儿女[wife and children]

黄帝、 尧、 舜诛而不怒。——《商君书·更法》

(2) 通“帑”。彗星尾[tail]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

常用词组

怒不可遏、怒潮、怒叱、怒斥、怒冲冲、怒发冲冠、怒放、怒号、怒喝、怒吼、怒火、怒江、怒骂、怒目、怒目切齿、怒气、怒气冲冲、怒气冲天、怒容、怒容满面、怒色、怒视、怒涛、怒形于色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