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累见不鲜的意思

lěijiànxiǎn

累见不鲜



拼音lěi jiàn bù xiǎn

注音ㄌㄟˇ ㄐ一ㄢˋ ㄅㄨˋ ㄒ一ㄢˇ

解释形容数量多,见怪不怪。

出处

例子这种事情已经是累见不鲜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见怪不怪。

感情累见不鲜是中性词。

繁体纍見不鮮

近义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反义千载难逢

英语common occurrence(nothing new)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éi lěi lèi   
注音  ㄌㄟˊ ㄌㄟˇ ㄌㄟˋ   繁体    
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LXIU  仓颉  WVIF  郑码  KIZ  四角  60903  结构  上下电码  4797  区位  3259  统一码  7D2F  笔顺  丨フ一丨一フフ丶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累的拼音:léi(ㄌㄟˊ)  

⒈ 〔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

⒉ 〔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累”;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累”(“赘”均读轻声)。

其他字义

累的拼音:lěi(ㄌㄟˇ)  

⒈ 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⒉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

⒊ 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

其他字义

累的拼音:lèi(ㄌㄟˋ)  

⒈ 疲乏,过劳:劳累。累乏。

⒉ 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

统一码

累字UNICODE编码U+7D2F,10进制: 32047,UTF-32: 00007D2F,UTF-8: E7 B4 AF。

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㹎纍絫縲

汉英互译

accumulate、repeated、tire、weary、work har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ired; implicate, involve; b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累的拼音:

léi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畾(雷)声。本义:绳索)

(2) 同本义。也作“缧” [rope]

累,一曰大索也。——《说文》

两释累囚。——《左传·成公三年》

以剑斫绝累。——《汉书·李广传》

(3) 又如:累绁(绑罪犯的绳索。引申为囚禁,牢狱);系累(系结绳索);累囚(被拘囚的人)

(4) 指交配期的牡牛 [bull in mating season]。如:累牛(种牛或一般公牛)

词性变化

累的拼音:

léi  

〈词性:动〉

(1) 重叠;接连成串 [pile one on top of another;overlap]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2) 又如:累棋(堆叠棋子);累叠(堆叠);累纸(接连许多张纸)

(3) 拘系;捆绑 [tie]

系累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下》

系累其老弱妇女。——《史记》

(4) 又如:累坠(拖累,累赘);累囚(被拘系的俘囚)

(5) 另见 lěi  ; lèi  

常用词组

累臣、累累、累累、累赘

基本词义

累的拼音: lěi  

〈词性:动〉

(1) (会意。字本象土块相积之形;从糸(   ),细丝,织物由细丝积累而成,因而也取积累的意思。隶变以后写作“累”。本义:堆积,积聚)

(2) 同本义 [pile up;accumulate]

一丝而累。——《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累寸不已。

(4) 又如:危如累卵;累堆(累赘);累瓦结绳(比喻堆砌重复,多余无用的言词);累丸(叠积弹丸);累重(累积厚重);累茵(本指铺积茵、毯之类,以侍亲坐。后因称对已故父母的哀思为累茵之悲)

(5) 拖累;使受害 [get sb. into trouble;implicate injure;do harm to]。如:累害(拖累损害);累身(带累自身)

(6) 牵连;妨碍 [involve;implicate;hinder]。如:累及(牵连到);带累;受牵累

(7) 玷污 [stain;sully]

赵王反形未露,逆谋未彰,今遽用兵伐之,恐伤先帝之爱,有累陛下之仁。—— 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薄产累尽。——《聊斋志异·促织》

累汝至此者。——清· 袁枚《祭妹文》

词性变化

累的拼音: lěi  

〈词性:形〉

(1) 连续;多次 [consecutive;repeated]

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传》

(2) (累:屡次。今有双音词“累次”。召:被征召。应:应召)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狂走者累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倍赏累罚。——《韩非子·五蠹》

(3) 又

累世絜驾。

(4) 又如:累七(七个七,即四十九天);累世之亲(世代都成姻亲);累旬(连续数十日);累减(依次递减);累宵(连夜);累捷(连续得胜);累战(连战,持续战)

累的拼音: lěi  

〈词性:量〉

重量单位。如:累黍(古代用黍粒作为计量的基准,累黍就是用一定的方式排列黍粒,或纵排,或横排,成为分、寸、尺及音乐律管的长度,或成为合、升、斗等计量容积或成为铢、两、斤等计算重量;另十黍为累)

累的拼音: Lěi  

〈词性:名〉

(1) 姓

(2) 另见 léi;lèi  

常用词组

累次、累代、累罚、累积、累及、累计、累见不鲜、累教不改、累进、累累、累卵、累年、累日、累时、累世、累月经年

基本词义

累的拼音: lèi  

〈词性:动〉

(1) 劳累;操劳 [tired;overworked]。如:乏累(疲劳);受累;受劳累;累心(劳心);累形(使身体劳累);累掯(麻烦;劳累);累死(形容极为疲惫);不怕苦,不怕累

(2) 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嗦 [verbose]。如:累坠(文字、语言繁赘);累缀(文字繁复,语言啰嗦)

(3) 烦劳;托付 [trouble;entrust;commit sth. to sb.'s care]。如:累掯(麻烦劳累);累烦(麻烦)

词性变化

累的拼音: lèi  

〈词性:名〉

(1) 家庭负担 [burden]。如:累重(家累太重)

(2) 忧患,祸害 [suffering;misery;disaster]。如:国累(国家之忧患)

(3) 罪行;过失 [crime;fault;slip]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世说新语》

(4) 又如:罪累(罪过)

(5) 指家眷 [wife and children;one's family]。如:家累(家眷)

(6) 另见 léi;lěi  

常用词组

累乏、累手、累死累活

  拼音  jiàn xiàn   注音  ㄐ一ㄢˋ ㄒ一ㄢˋ   繁体    
部首  见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MQB  仓颉  BHU  郑码  LR  四角  77212  结构  上下电码  6015  区位  2891  统一码  89C1  笔顺  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见(見)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⒉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⒊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⒋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⒌ 会晤:会见。接见。

⒍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⒎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其他字义

见(見)的拼音:xiàn(ㄒ一ㄢˋ)  

⒈ 古同“现”,出现,显露。

⒉ 古同“现”,现存。

统一码

见字UNICODE编码U+89C1,10进制: 35265,UTF-32: 000089C1,UTF-8: E8 A7 81。

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ear、catch sight of、meet with、opinion、refer to、see、vie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see;catch sight of]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meet;call on]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come into contact with;be exposed to]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kick]。如:见阎王

(9) 听到 [listen]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observe;know]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match]。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词性变化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名〉

(1) 看法,见解 [opinion]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view]。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助〉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be+过去分词]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形〉

(1) 现有的 [available]。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visible]。如:见证;见人(证人)

(3) 〈词性:方〉∶每 [every]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常用词组

见爱、见报、见背、见财起意、见长、见称、见到、见得、见地、见多识广、见方、见访、见风使帆、见风是雨、见缝插针、见缝就钻、见怪、见怪不怪、见鬼、见好、见机、见骥一毛、见教、见解、见景生情、见老、见棱见角、见利忘义、见猎心喜、见马克思、见貌辨色、见面、见面礼、见钱眼开、见情、见仁见智、见上帝、见识、见事生风、见死不救、见所未见、见天、见兔放鹰、见兔顾犬、见外、见危授命、见微知萌、见微知著、见闻、见习、见习生、见下文、见贤思齐、见效、见笑、见笑大方、见新、见义勇为、见异思迁、见于、见责、见长、见证、见证人、见罪

基本词义

见的拼音:

xiàn  

〈词性:动〉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appear]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recommend]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词性变化

见的拼音:

xiàn  

〈词性:形〉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available;ready-made]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now]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jiàn  

  拼音  bù fǒu   注音  ㄅㄨˋ ㄈㄡˇ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GII  五笔98  DHI  仓颉  MF  郑码  GI  四角  1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8  区位  1827  统一码  4E0D  笔顺  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不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副词。

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⒊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的拼音: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统一码

不字UNICODE编码U+4E0D,10进制: 19981,UTF-32: 00004E0D,UTF-8: E4 B8 8D。

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否柎

汉英互译

no、not

相关字词

没有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不的拼音:   

〈词性: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without]。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词性:古〉

同“否”(fǒu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不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不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丕”(  )。大 [big;great]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  );“不是”(bú shì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常用词组

不碍、不安、不安分、不白之冤、不搬陪、不卑不亢、不备、不悖、不比、不必、不避、不变、不便、不辨菽麦、不…不…、不才、不才、不测、不曾、不差、不差毫发、不差累黍、不臣、不成、不成、不成话、不成器、不成人、不成体统、不逞、不逞之徒、不吃、不痴不聋、不齿、不耻、不耻下问、不啻、不出所料、不辞、不辞而别、不辞劳苦、不错、不打不相识、不打价儿、不打紧、不打自招、不大、不大、不大对头、不殆、不待、不单、不丹、不但、不当、不当紧、不当事、不倒翁、不到、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道、不得、不得不、不得而知、不得开交、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人心、不得要领、不得已、不得志、不登大雅之堂、不等、不等号、不等式、不点儿、不丁点儿、不定、不定方程、不动产、不动声色、不冻港、不独、不端、不断、不对、不对茬儿、不对劲、不对头、不二、不二法门、不二价、不乏、不乏其人、不法、不法之徒、不凡、不方便、不防、不妨、不费吹灰之力、不分彼此、不分青红皂白、不服、不服、不服气、不服水土、不该、不干不净、不甘、不甘寂寞、不甘心、不尴不尬、不赶趟、不敢、不敢当、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恭、不攻自破、不公、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够、不够、不顾而唾、不关痛痒、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光、不规矩、不轨、不过、不过意、不寒而栗、不含糊、不好不坏、不好看、不好惹、不好意思、不合时宜、不和、不哼不哈、不怀好意、不欢而散、不慌不忙、不遑、不惑、不及、不及格、不及时、不即不离、不计、不计、不计其数、不济、不济事、不假思索、不检点、不减、不见、不见得、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经传、不见舆薪、不介入、不介意、不结盟国家、不结盟运动、不价、不禁、不仅、不仅…而且、不尽、不尽然、不近人情、不经意、不经之谈、不景气、不胫而走、不究、不久、不咎既往、不拘、不拘、不拘一格、不具、不觉、不绝如缕、不刊、不刊之论、不堪、不堪、不堪回首、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不堪设想、不堪言状、不堪一击、不堪造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亢不卑、不可、不可多得、不可告人、不可估量、不可救药、不可开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可磨灭、不可企及、不可胜数、不可收拾、不可思议、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言喻、不可言状、不可一世、不可逾越、不可终日、不克、不肯、不快、不愧、不愧不怍、不赖、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不劳而获、不冷不热、不理、不理睬、不理会、不力、不利、不良、不了了之、不料、不露锋芒、不露声色、不伦不类、不论、不论、不落窠臼、不落俗套、不毛、不毛之地、不免、不妙、不敏、不名一钱、不名一文、不明、不明、不谋而合、不能、不能不、不能自拔、不能自已、不念旧恶、不怕、不怕、不配、不配、不偏不倚、不平、不平则鸣、不破不立、不期、不期而会、不期而遇、不齐、不起眼、不情之请、不求甚解、不屈不挠、不然、不让、不饶、不仁、不日、不容、不容分说、不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若、不三不四、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上不下、不慎、不甚了了、不胜、不胜桮杓、不胜枚举、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不识一丁、不时、不时之需、不实之词、不食烟火、不世、不世之功、不世之业、不是、不是味儿、不顺眼、不死不活、不速之客、不遂、不随和、不疼不痒、不腆、不同凡响、不痛不痒、不瘟不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闻不问、不文不武、不问青红皂白、不务正业、不惜、不暇、不下于、不相上下、不详、不祥之兆、不像话、不消说、不肖、不肖子孙、不孝、不谐、不屑、不屑一顾、不屑置辩、不懈、不兴、不行、不省得、不省人事、不幸、不修边幅、不朽、不朽、不许、不恤、不宣而战、不学无术、不逊、不言而喻、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要、不要紧、不要脸、不夜城、不一、不一定、不一而足、不宜、不遗余力、不已、不以为然、不义、不义之财、不意、不亦、不亦乐乎、不翼而飞、不用、不由、不由自主、不有、不虞、不与、不育、不遇、不远万里、不约而同、不越雷池、不孕、不再、不在、不在乎、不在话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择手段、不怎么样、不折不扣、不争、不争气、不正之风、不知不觉、不知好歹、不知轻重、不知死活、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终、不知天高地厚、不值、不止、不只、不至于、不置可否、不自量、不足、不足道、不足挂齿、不足取、不足为凭、不足为奇、不足为训、不足信

  拼音  xiān xiǎn   注音  ㄒ一ㄢ ㄒ一ㄢˇ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QGUD  五笔98  QGUH  仓颉  NMTQ  郑码  RUC  四角  28151  结构  左右电码  7639  区位  4742  统一码  9C9C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丶ノ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鲜(鮮)的拼音:xiān(ㄒ一ㄢ)  

⒈ 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鲜果。鲜花。鲜嫩。新鲜。

⒉ 滋味美好:鲜美。鲜甜。这汤真鲜。

⒊ 有光彩的:鲜明。鲜亮。鲜艳。

⒋ 味美的食物:尝鲜。时鲜。

⒌ 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鲜。鱼鲜。

⒍ 〔鲜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

⒎ 姓。

其他字义

鲜(鮮)的拼音:xiǎn(ㄒ一ㄢˇ)  

⒈ 少: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统一码

鲜字UNICODE编码U+9C9C,10进制: 40092,UTF-32: 00009C9C,UTF-8: E9 B2 9C。

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鮮鱻尟尠䲆

汉英互译

bright、delicacy、delicious、fresh、rar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鱼、从羊

English

fresh; delicious; attracti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鲜的拼音:

鮮、鱻 xiān  

〈词性:名〉

(1) (会意。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本义:鱼名。出貉国)

(2) 假借为鱻。鲜鱼,活鱼 [live fish;aquatic food]

冬宜鲜羽。——《礼记·内则》。注:“生鱼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河上公注:“鲜,鱼。”

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

冬宜鲜羽。——《礼记》

(3) 又如:鲜眼(像鱼那样的圆眼);鱼鲜;海鲜;鲜脍(切细的鲜鱼肉);鲜鳞(活鱼);鲜羽(活鱼和活鸟)

(4) 鲜美的食物 [fresh food;delicious food]

惟君用鲜。——《左传·襄公三十年》

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唐玄宗《幸凤泉汤》

(5) 又如:时鲜;尝鲜;鲜肥(鱼肉类美味肴馔);鲜食(鲜活的食品);鲜杀(活杀的猎物)

词性变化

鲜的拼音:

xiān  

〈词性:形〉

(1) 新鲜 [fresh]

炰鳖鲜鱼。——《诗·大雅·韩奕》

芳草鲜美。——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腊鲜兽皆如初。——《仪礼》

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屡见不鲜;数见不鲜;鲜食(新鲜的食品);鲜兽(新杀的禽兽)

(3) 鲜艳 [bright-colored;gaily-colored]。如:鲜妆(鲜明美丽的打扮);鲜衣(华美的衣服)

(4) 鲜明;明洁,洁净 [clear]

衣服常鲜于我。——《汉书·广川惠王越传》

(5) 又如:鲜色(清新美丽的颜色);鲜新(清新)

(6) 味美 [delicious;tasty]

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无鲜肥滋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 又如:鲜爽(鲜美爽口);鲜脆(鲜美脆嫩);鲜香(鲜美芳香)

(8) 独特 [special]。如:她的行事作为就是很鲜,和别人都不一样

(9) 夭折的,早死的 [die (young)]

葬鲜者自西门。——《左传·昭公五年》

(10) 另见 xiǎn  

常用词组

鲜卑、鲜脆、鲜果、鲜红、鲜花、鲜货、鲜丽、鲜亮、鲜灵、鲜绿、鲜美、鲜明、鲜嫩、鲜浓、鲜甜、鲜血、鲜妍、鲜艳、鲜于、鲜支

基本词义

鲜的拼音:

鮮、尠、尟 xiǎn  

〈词性:形〉

(1) 非常少,很不多 [little;rare]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大雅·荡》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宋· 周敦颐《爱莲说》

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鲜薄(微少);鲜言(寡言);鲜胄(后代少);鲜浅(浅鲜);鲜乏(缺乏);鲜少(很少)

词性变化

鲜的拼音:

xiǎn  

〈词性:动〉

(1) 缺少;不足[lack;be short of]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

(2) 另见 xiān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