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良时吉日的意思

liángshí

良时吉日



拼音liáng shí jí rì

注音ㄌ一ㄤˊ ㄕˊ ㄐ一ˊ ㄖˋ

解释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同“良辰吉日”。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例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用法作宾语;指宜于成亲的日子。

感情良时吉日是中性词。

繁体良時吉日

近义黄道吉日、良辰吉日、吉日良辰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iáng   注音  ㄌ一ㄤˊ   
部首  艮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YVEI  五笔98  YVI  仓颉  IAV  郑码  SXO  四角  30732  结构  单一电码  5328  区位  3328  统一码  826F  笔顺  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良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好:良好。善良。良辰美景。良知良能(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指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良莠不齐。

⒉ 很:良久。良多趣味。用心良苦。

⒊ 诚然,的确:“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为犬良我友”。

⒋ 姓。

统一码

良字UNICODE编码U+826F,10进制: 33391,UTF-32: 0000826F,UTF-8: E8 89 AF。

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ne、good、good people、very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od, virtuous, respect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良的拼音: liáng  

〈词性:形〉

(1) (形声。本义:善良)

(2) 同本义 [good and honest;kindhearted]

良,善也。——《说文》

德音无良。——《诗·邶风·日月》

人之无良。——《诗·鄘风·鹑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袆、 董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天良(良心);驯良(和顺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4) 良好;美好 [good;fine;nice]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赵之良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富家良马。——《淮南子·人间训》

(5) 又如:良图(好办法);良牧(好官);良死(安享天年而死。即好死、善终);良沃(良田,肥沃的田地);良朋(好朋友);良书(好书,益书);良罟(好的渔网);良贱(好坏老少之人);良士(贤士);良吏(贤良的宫吏);良妻(贤淑的妻子。即贤妻)

(6) 优秀 [excellent]

天下之良工也。——《孟子》

(7) 又如:良弓(善于制造弓的人);良工(技艺精妙的匠人);良疱(技艺精妙的厨师);良匠(手艺精巧的工匠);良车(制作精良的车子);良史(古称不畏权势,记事忠于史实的史官);良干(廉洁正直的高级官员);良笔(指历史家维护正义、忠于史事的记叙笔法)

(8) 和悦;和善 [amiable;amicable;genial]

其容良。——《荀子·非十二子》

(9) 大 [big;great]。如:良鱼(大鱼);良枣(大枣的别名);良器(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0) 吉祥 [lucky]。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贞(吉卦);良时(吉时)

(11) 和乐;欢悦 [happy]。如:良晤(欢聚);良游(畅游);良聚(良会,欢聚)

(12) 长,久;深 [long;deep]

良夜乃罢。——《汉书》

(13) 又如:良夜(长夜);良宵(长夜)

(14) 通“谅”。诚实,信实 [honest]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词性变化

良的拼音: liáng  

〈词性:副〉

(1) 很,甚,极其,非常 [truly;very]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

市者良久计曰。——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确实;果然 [certainly]

諸將皆以爲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史记·赵世家》

(3) 又如:良然(果然。确实如此)

良的拼音: liáng  

〈词性:名〉

(1) 首;头 [head]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所不虑不知者,良知也。——《孟子》

(2) 首领;首长 [boss;chief;chieftain]

右无良焉,必败。——《左传》

(3) 遵纪守法的公民 [law-abiding people]。如:除暴安良;良耆里老(年长的平民百姓);良俊(贤良而才智杰出的人);良逸(贤才);良禽择木(比喻贤者择主而事);良家子女;良丁(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

(4) 通“埌”。坟墓 [grave]

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庄子·列御寇》

良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1) 认为好 [have a high opinion of; think highly of]

良司臣而逸之。——《左传》

(2) 能够 [can]

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3) 又如:良比(堪与比美)

(4) 善于 [be good at]。如:良民吏(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良冶(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拼音  shí   注音  ㄕˊ   繁体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JFY  仓颉  ADI  郑码  KDS  四角  64000  结构  左右电码  2514  区位  4217  统一码  65F6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时(時)的拼音:shí(ㄕˊ)  

⒈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⒉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⒊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⒋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⒌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⒍ 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⒎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⒏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chā  )。

⒐ 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⒑ 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⒒ 机会:时机。待时而动。

⒓ 姓。

统一码

时字UNICODE编码U+65F6,10进制: 26102,UTF-32: 000065F6,UTF-8: E6 97 B6。

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時旹峕㫑

汉英互译

days、hour、occasionally、opportunity、seanson、time

English

time, season; era, age, peri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时的拼音:

時、旹 shí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one of the 12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o’clock]。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词性变化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副〉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eriod]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now…now…;sometimes…sometimes…]。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then;at that time]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代〉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this]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适时;合于时宜 [at the right moment;in good time;timely]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wait]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find oneself in]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bear]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常用词组

时辈、时弊、时不可失、时不时、时不我待、时差、时常、时辰、时代、时而、时乖命蹇、时光、时过境迁、时候、时或、时机、时价、时间、时节、时局、时刻、时空、时来运转、时令、时髦、时期、时气、时区、时日、时尚、时时刻刻、时事、时势、时势造英雄、时俗、时速、时态、时望所归、时文、时务、时下、时鲜、时贤、时限、时效、时新、时行、时兴、时序、时彦、时谚、时样、时宜、时移势迁、时誉、时运、时运亨通、时针、时钟、时转、时装

  拼音    注音  ㄐ一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FKF  仓颉  GR  郑码  BJVV  四角  40601  结构  上下电码  0679  区位  2810  统一码  5409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吉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好,有利的,幸福的,与“凶”相对:吉利。吉祥。逢凶化吉。吉光片羽(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⒉ 吉利的日子:择吉。

⒊ 善,贤,美:吉人(善良,有才德的人)。吉人天相。

⒋ 中国吉林省的简称:吉剧。

⒌ 姓。

统一码

吉字UNICODE编码U+5409,10进制: 21513,UTF-32: 00005409,UTF-8: E5 90 89。

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姞桔

汉英互译

auspicious、dexter、lucky、propitiou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士

English

lucky, propitious, go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吉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兵器,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本义:吉祥;吉利)

(2) 同本义 [lucky]

吉,善也。——《说文》

礼义顺祥曰吉。——《周书·武顺》

安贞吉。——《易·坤》

吉哉。——《书·皋谟》

文王当兴,赤雀适来;…吉物动飞而圣遇也。——《论衡·初禀》

(3) 吉服(古代祭祀时穿的礼服);吉帖(婚帖,庚帖);吉谶(预示吉祥的隐语或图记);吉羊(吉利祥瑞。古代器物上多铭刻“吉羊”二字。羊,古祥字);吉卜(吉利的卜兆);吉幸(吉利幸运);吉征(幸运的征兆)

(4) 善;美 [good]

吉事先近日。——《礼记·曲礼》

令月、吉日。——《仪礼·士冠礼》

吉礼大祝。三曰吉祝,五曰吉拜。——《周礼·大宗伯》

吉人之辞寡。——《易·系辞》

吉日兮辰良。——屈原《东皇太一》

(5) 吉士(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引申指大华优美之人);吉灵即溜(形容身段灵活);吉吉抖抖(弯曲成串的样子)

词性变化

吉的拼音:   

〈词性:名〉

(1) 朔日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如:吉月(农历每月初一)

(2) 婚礼,通常包括伴随的庆祝活动 [wedding]。如:吉席(婚礼);吉期

(3) 古代祭祀鬼神的礼仪。为五礼(吉、凶、宾、军、嘉)之一 [sacrificial rites]。如:吉巳(古礼,皇后于每年季春三月之巳日躬亲蚕桑之事,其日卜须吉,故称“吉巳”);吉典(吉礼之仪典);吉服(古祭祀时所著之服)

(4) 古州名 [Ji prefecture]。隋置。唐、五代、宋、清因之。在今江西省吉安市

(5) 象声词。如:吉蹬蹬(马蹄声);吉丁(金属玉器清脆的碰击声);吉丁当(金属玉器等物碰击或折断声);吉丁丁珰(器物撞击的响声);吉丢古堆(形容波涛汹涌澎湃的声音);吉丁疙疸(坑洼不平的样子)

常用词组

吉剧、吉利、吉林、吉期、吉庆、吉人天相、吉日、吉日良辰、吉时、吉他、吉祥、吉祥物、吉星、吉凶、吉兆

  拼音    注音  ㄖ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JJJJ  仓颉  A  郑码  KA  四角  60100  结构  单一电码  2480  区位  4053  统一码  65E5  笔顺  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日的拼音:rì(ㄖˋ)  

⒈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  )(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⒉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⒊ 天,一昼夜: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⒋ 某一天:纪念日。

⒌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⒍ 时候:春日。往日。

⒎ 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

⒏ 特指“日本国”。

统一码

日字UNICODE编码U+65E5,10进制: 26085,UTF-32: 000065E5,UTF-8: E6 97 A5。

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囩囸

汉英互译

daily、day、run、sun、tim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un; day; dayti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日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sun]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daytime]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day;date]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词性: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daytime]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time]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short for Japan]。如:中日文化交流

词性变化

日的拼音:   

〈词性:副〉

(1) 每日,每天 [every day]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the other day]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the bygone days]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常用词组

日安、日班、日斑、日报、日薄西山、日本、日不暇给、日常、日场、日程、日程表、日出、日出三竿、日复一日、日工、日高日上、日观峰、日观亭、日光、日光灯、日晷、日后、日环食、日积月累、日记、日间、日见、日渐、日久、日久见人心、日久岁深、日久天长、日就月将、日刊、日课、日理万机、日历、日历表、日落、日落西山、日冕、日暮、日暮途穷、日内、日偏食、日期、日气、日前、日趋、日全食、日日、日日夜夜、日色、日上三竿、日射、日甚一日、日食、日试万言、日头、日托、日往月来、日夕、日下、日新月异、日薪、日夜、日夜兼程、日夜警戒、日夜如梭、日以继夜、日益、日影、日用、日用品、日语、日元、日月、日月重光、日月蹉跎、日月如梭、日杂、日照、日志、日中、日中则昃、日子、日坐愁城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