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敛骨吹魂的意思

liǎnchuíhún

敛骨吹魂



拼音liǎn gǔ chuí hún

注音ㄌ一ㄢˇ ㄍㄨˇ ㄔㄨㄟˊ ㄏㄨㄣˊ

解释谓再造生灵,使死者复生。敛骨,使散掉的骨骼集结起来。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体。

出处《南史·袁昂传》:“幸因约法之弘,承解网之宥,犹当降等薪粲,遂乃顿释钳赫,敛骨吹魂,还编黔庶。”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敛骨吹魂是中性词。

繁体斂骨吹魂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iǎn   注音  ㄌ一ㄢˇ   繁体    
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WGIT  仓颉  OMOK  郑码  ODVM  四角  881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25  区位  3318  统一码  655B  笔顺  ノ丶一丶丶ノ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敛(斂)的拼音:liǎn(ㄌ一ㄢˇ)  

⒈ 收拢,聚集:敛钱。敛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敛容。敛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敛。聚敛。

⒉ 征收:横征暴敛。

⒊ 收束,约束:敛迹。敛手(a.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b.拱手,表示恭敬)。敛袂(整理衣袖,表示敬服)。敛抑。敛步。

统一码

敛字UNICODE编码U+655B,10进制: 25947,UTF-32: 0000655B,UTF-8: E6 95 9B。

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敛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斂㪘

汉英互译

collect、restrain

造字法

形声:从攵、佥声

English

draw back, fold back; col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敛的拼音:

斂、歛 li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佥( qiān  )。本义:收集,聚集)

(2)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gather]

敛,收也。——《说文》

既射则敛之。——《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

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汉书·食货志》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敛赀财以送其行。——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敛局(邀人聚赌,从中抽头);敛衣(聚集零碎布头所制成的衣服)

(4) 收获 [harvest]

自种自敛,服箱以走。——柳宗元《牛赋》

(5) 又如:敛材(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敛实(收割庄稼);敛获(收获)

(6) 征收 [levy]

豹因重敛百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邺三老、 廷椽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史记·滑稽列传》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稍敛众以去。——明· 高君《书博鸡者事》

成不敢敛户口。——《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征敛(旧指官府向民间征捐敛财);聚敛(重税搜刮);敛法(收税的准则)

(8) 收缩;退缩 [contract;shrink back;flinch]

秦、 楚合而为一以临 韩, 韩必敛手。——《史记·春申君列传》

(9) 如又:敛额(皱眉);敛退(退缩);敛策(收束马鞭。比喻隐退不仕);敛手(缩手不敢乱动)

(10) 停止 [stop]。如:敛兵(收兵);敛辔(息驾,收起车马);敛祸(停止作祸);敛毫(停笔)

(11) 入殓 [put a body into coffin]

衣尸棺曰敛。——《释名·释丧制》

敛般,请以机封。——《礼记·檀弓下》。注:“敛,下棺于椁。”

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后汉书·周磐传》

醵金为敛。——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又如:敛殡(入殓而殡葬);敛藏(犹敛葬);敛葬(入殓安葬);敛形(衣覆其形);敛埋(收敛埋葬);敛衾(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的被子);敛席(盖尸席)

(13) 收敛,约束言行 [restrain oneself]

为敛威去。——清· 张廷玉《明史》

(14) 又如:敛戢(收敛,止息);敛抑(收敛节制);敛马(勒马)

(15) 整肃;整理 [screw up]

诸侯敛衽。——桓宽《盐铁论》

(16) 又如:敛甲(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敛声屏气(毫无声音,不敢出大气);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恭敬)

词性变化

敛的拼音:

liǎn  

〈词性:名〉

赋税 [taxes]

省刑薄敛。——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常用词组

敛步、敛财、敛迹、敛袂、敛钱、敛衽、敛容、敛抑、敛足

  拼音  gǔ gū   注音  ㄍㄨˇ ㄍㄨ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EF  仓颉  BBB  郑码  LW  四角  77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39  区位  2539  统一码  9AA8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统一码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one、jackstraw、os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拼音  chuī   注音  ㄔㄨㄟ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QWY  仓颉  RNO  郑码  JRO  四角  67082  结构  左右电码  0706  区位  2021  统一码  5439  笔顺  丨フ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吹的拼音:chuī(ㄔㄨㄟ)  

⒈ 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打。吹灯(a.把灯火吹灭;b.喻人死亡;c.喻失败、垮台)。吹毛求疵。吹鼓手(a.办婚、丧事时吹奏鼓乐的人;b.胡乱吹捧和宣扬别人的人)。吹灰之力。

⒉ 说大话:吹牛。吹嘘。

⒊ 类似吹的动作:吹拂。风吹草动。

⒋ (事情)失败:吹台。

⒌ 消息流传,鼓动宣传:鼓吹。

统一码

吹字UNICODE编码U+5439,10进制: 21561,UTF-32: 00005439,UTF-8: E5 90 B9。

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䶴龡

汉英互译

blow、boast、puff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blow; puff; brag, bo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吹的拼音: chuī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2) 同本义 [blow;puff]

吹,嘘也。——《说文》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3) 又如:吹火筒;吹火(吹气使火旺盛。古多用竹筒以口吹之);吹网(吹气于网中,欲使之鼓满);吹吁(吹气和哈气)

(4) 刮风 [blow]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又如:风一阵阵地吹;暴风吹得船搁浅了;吹云(吹起云气;鼓的别称)

(6) 引申为吹奏乐器 [toot]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上》

(7) 又如:吹手(吹鼓手);吹打(吹打乐器。指演奏乐曲);吹唇(吹口哨)

(8) 关系破裂;失败 [break up]。如:他们俩吹了;原来的计划吹了

(9) 说大话,自夸 [boast]

夫言非吹也。——《庄子·齐物论》

(10) 又如:吹得天花乱坠;吹镑懵诈(说大话欺人)

常用词组

吹吹打打、吹打、吹打、吹大牛、吹荡、吹灯、吹灯拔蜡、吹动、吹法螺、吹风、吹拂、吹鼓手、吹呼、吹胡子瞪眼睛、吹灰之力、吹净、吹糠见米、吹喇叭、吹冷风、吹毛求疵、吹牛,吹牛皮、吹拍、吹捧、吹哨、吹送、吹台、吹嘘、吹奏

  拼音  hún   注音  ㄏㄨㄣˊ   
简体部首  鬼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鬼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FCRC  仓颉  MIHUI  郑码  BDZN  四角  16713  结构  左右电码  7609  区位  2774  统一码  9B42  笔顺  一一フ丶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魂的拼音:hún(ㄏㄨㄣˊ)  

⒈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魂灵。鬼魂。魂不附体。

⒉ 指精神或情绪: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魂不守舍。

统一码

魂字UNICODE编码U+9B42,10进制: 39746,UTF-32: 00009B42,UTF-8: E9 AD 82。

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etch

造字法

形声:从鬼、云声

English

soul, spir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魂的拼音: h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 同本义 [soul]

魂,阳气也。——《说文》

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左传·昭公七年》

聊乐我魂。——《韩诗·出其东门》

魂者,精气也。——《论衡·纪妖》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系辞》

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灵枢经》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魂悸以魄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魂识(心灵;魂灵);魂气(灵魂);魂骸(死者的灵魂和躯体);魂质(灵魂和实体)

(4) 精神,神志 [spirit;mood]。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5) 国家、民族崇高的精神 [the lofty spirit of a nation]。如:民族魂;国魂

常用词组

魂不附体、魂不守舍、魂飞魄散、魂魄、魂牵梦萦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