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脸红筋涨的意思

liǎnhóngjīnzhǎng

脸红筋涨



拼音liǎn hóng jīn zhǎng

注音ㄌ一ㄢˇ ㄏㄨㄥˊ ㄐ一ㄣ ㄓㄤˇ

解释见“脸红筋暴”。

出处

繁体臉紅筋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iǎn   注音  ㄌ一ㄢˇ   繁体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EWGI  五笔98  EWGG  仓颉  BOMM  郑码  QOBV  四角  78219  结构  左右电码  5245  区位  3319  统一码  8138  笔顺  ノフ一一ノ丶一丶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脸(臉)的拼音:liǎn(ㄌ一ㄢˇ)  

⒈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脸颊。脸孔。脸形(亦作“脸型”)。脸色。脸谱。

⒉ 物体的前部:鞋脸儿。门脸儿。

⒊ 体面,面子,颜面:脸面。脸皮。脸软。丢脸。赏脸。

统一码

脸字UNICODE编码U+8138,10进制: 33080,UTF-32: 00008138,UTF-8: E8 84 B8。

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ace、mug、phiz、physiognomy、snoot

English

face; cheek; reput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脸的拼音:

li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佥( qiān  )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 同本义 [cheeks]

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吴均《小垂手》

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白居易《昭君怨》

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3) 又如:脸蛋(脸的两旁部分);脸巴子(面颊);脸上(面颊之上)

(4) 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face]

脸波春傍窈娘堤。——白居易《天津桥》

你看你的脸…尽是血,我都不认识你了。——曹禺《雷雨》

(5) 又如:脸脑(面孔);脸帕(洗脸巾);脸道(脸面,面容);脸庞(脸面形状轮廓);脸谱;脸相;脸模子;脸貌。又指情面;面子

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 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水浒全传》

(6) 又如:没脸见人;赏脸;丢尽了脸

(7) 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front]

东西房全是敞脸的,是存车的所在。——老舍《骆驼祥子》

(8) 又如:鞋脸;城门脸;脸戏儿(鞋面子);脸壳子(方言。喻指虚伪的表面);门脸儿(城门附近的地方;商店的门面)

(9) 脸色;脸上的表情 [facial expression]

谁知你转背儿著他人也,又另是一样脸。——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

(10) 又如: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哭丧着脸;涎着脸;绷脸

常用词组

脸薄、脸大、脸蛋儿、脸红、脸厚、脸面、脸盘儿、脸盆、脸皮、脸谱、脸色、脸相

  拼音  hóng gōng   注音  ㄏㄨㄥˊ ㄍㄨㄥ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XAG  仓颉  VMM  郑码  ZBI  四角  21112  结构  左右电码  4767  区位  2676  统一码  7EA2  笔顺  フフ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红(紅)的拼音:hóng(ㄏㄨㄥˊ)  

⒈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⒉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  )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⒊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⒋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⒌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⒍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

其他字义

红(紅)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统一码

红字UNICODE编码U+7EA2,10进制: 32418,UTF-32: 00007EA2,UTF-8: E7 BA A2。

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纟、工声

English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红的拼音:

(1) 紅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female worker;woman worker]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livery of grief;mouring apparel]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merits and achivements]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基本词义

红的拼音:

h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pink]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re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Red;revolutionary]。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very popular]。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词性变化

红的拼音:

hóng  

〈词性:名〉

(1) 美人的代称 [beauty]。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red]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red silk]——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blood]。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flower]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weddings]。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dividends]。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grass]。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symbol of success]。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Hong]

秋,蒐于红。——《春秋》

红的拼音:

hóng  

〈词性:动〉

(1) 变红,呈现红色 [redden]。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常用词组

红案,红案儿、红白喜事、红斑痤疮、红榜、红包,红包儿、红宝石、红不棱登、红布、红茶、红场、红尘、红澄澄、红蛋、红得发紫、红灯、红豆、红粉、红封、红汞、红光满面、红海、红河、红花、红火、红角,红角儿、红军、红口白牙、红利、红痢、红脸、红脸赤颈、红领巾、红楼梦、红绿灯、红罗、红煤、红模子、红娘、红女、红牌、红喷喷、红扑扑、红旗、红人、红润、红色、红色保险箱、红烧、红烧肉、红十字会、红事、红薯、红水河、红头文件、红外线、红卫兵、红细胞、红绡、红小鬼、红心、红星、红颜薄命、红眼、红眼病、红艳、红艳艳、红药、红药水、红衣主教、红殷殷、红缨枪、红与黑、红晕、红运、红枣、红肿、红妆、红装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TELB  五笔98  TEER  仓颉  HBKS  郑码  MQYM  四角  88227  结构  上下电码  4585  区位  2978  统一码  7B4B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フ一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筋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肌肉的俗称:筋力。筋肉。筋疲力尽。

⒉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筋骨。筋道(“道”读轻声)。蹄筋。

⒊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筋络。筋脉。青筋暴露。

⒋ 像筋的东西:钢筋。橡皮筋儿。

统一码

筋字UNICODE编码U+7B4B,10进制: 31563,UTF-32: 00007B4B,UTF-8: E7 AD 8B。

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竻肋荕觔

汉英互译

muscle、tendon、veins that stand ou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uscles; tendo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筋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tendon]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muscle]。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veins that stand out under the skin]。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articles resembling tendons or veins]。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reinforcement]。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veins]。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常用词组

筋斗、筋骨、筋节、筋挛、筋络、筋肉

  拼音  zhǎng zhàng   注音  ㄓㄤˇ ㄓㄤˋ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IXTY  仓颉  ENPO  郑码  VYCH  四角  32134  结构  左中右电码  3360  区位  5339  统一码  6DA8  笔顺  丶丶一フ一フノ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涨(漲)的拼音:zhǎng(ㄓㄤˇ)  

⒈ 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涨潮。涨落。涨水。河水暴涨。

⒉ 价格提高:涨价。涨钱。物价飞涨。

其他字义

涨(漲)的拼音:zhàng(ㄓㄤˋ)  

⒈ 体积增大:豆子泡涨了。

⒉ 他涨红了脸。

⒊ 多出来:涨出十块钱。

统一码

涨字UNICODE编码U+6DA8,10进制: 28072,UTF-32: 00006DA8,UTF-8: E6 B6 A8。

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漲涱

汉英互译

go up、rise、swell after absorbing water

相关字词

落、跌

造字法

形声:从氵、张声

English

rise in pr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涨的拼音:

zhǎ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张声。本义:水上升)

(2) 同本义 [rise]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唐· 杜甫《江涨》

冰入春风涨御沟,上林花气欲飞浮。—— 宋· 王安石《祥云》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涨滩(由于河水上涨,泥沙堆积成可供耕植的陆地);涨痕(涨水的痕迹);涨溢(水流上涨泛滥)

(4) 增长;高出 [increase;go up]

涨少霾草树。(霾:埋。)——杜甫《缆船苦风戏题》

(5) 又如:高涨;价格涨落;涨级(提高工资级别)

词性变化

涨的拼音:

zhǎng  

〈词性:形〉

(1) 大水貌 [flooding]

涨,大水。——《广韵》

跻江津而起涨。——《文选·郭璞·江赋》。注:“涨,水大之貌。”

云霞肃山涨。——江淹《望荆山诗》

君不见野涨连天浸茅屋,十家五家相向哭!——王撰《中秋山塘曲》

(2) 盛,茂盛 [luxuriant]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西游记》

(3) 另见 zhàng  

常用词组

涨潮、涨风、涨价、涨落、涨钱、涨水

基本词义

涨的拼音:

zhàng  

〈词性:动〉

(1) [烟幕]充满;弥漫 [be full of]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唐· 杜甫《过津口》

(2) 又如:涨绿(充满绿色)

(3) 鼓胀;膨胀 [swell after absorbing water]。如:涨膀(方言。物浸水而膨胀);豆子泡涨了

(4) 因情绪激动致面部充血 [(of the head)be swelled by a rush of blood]。如:涨溢(喻人的感情激动);气得涨红了脸

(5) 增多 [be more]。用于度量衡或货币的数目。如:上个月他钱花涨了;把布一量,涨出了半尺

(6) 同“胀” [expand]。如:涨闷(因身体内壁受挤压而产生不舒畅的感觉)

(7) 另见 zhǎng  

常用词组

涨红

脸红筋涨: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