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án lèi bǐ wù
注音ㄌ一ㄢˊ ㄌㄟˋ ㄅ一ˇ ㄨˋ
解释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出处《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用法作谓语;指进行对比。
感情连类比物是中性词。
繁体連類比物
近义比物连类、连类比事
反义混为一谈
英语compare something with those of the kind
动物生肖牛,虎,蛇
连(連)的拼音:lián(ㄌ一ㄢˊ)
⒈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lěi )牍。
⒉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⒊ 就是,既使,甚至于:连我都不信。
⒋ 联合:外连东吴。
⒌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连长。
⒍ 姓。
⒎ 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⒏ 古同“链”,铅矿。
连字UNICODE编码U+8FDE,10进制: 36830,UTF-32: 00008FDE,UTF-8: E8 BF 9E。
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連
company、connect、join、link、even、in succession、including
会意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详细解释◎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名〉
(1) (会意。从辵( chuò ),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man-drawn carriage]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太后]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affinity;relationship by marriage]
[吕嘉]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company]。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conjunction]
(7) 古州名 [Lian prefecture]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fragrant thoroughwort (Eupatorium fortunei )]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lead ( plumbum )]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a mandrawn carrriage]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动〉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link;joint connect]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in succession;one after another;repeatedly]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involve;implicate]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ally oneself with;join;unite]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gain simultaneous]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include]。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介〉
(1) 自;从 [from]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together]。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形〉
(1) 艰难 [hard]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full]。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副〉
连续;多次 [continuously]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连>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even]。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连比、连璧、连鬓胡子、连城之璧、连词、连带、连抵其隙、连队、连发、连罚、连杆、连亘、连拱、连贯、连贯性、连锅端、连合、连衡、连环、连环画、连枷、连接、连襟、连累、连理、连连、连络、连袂、连绵、连忙、连蒙带骗、连年、连辟公府不就、连篇、连篇累牍、连翘、连橇、连任、连日、连声、连手、连手、连书、连署、连锁、连天、连通、连通器、连同、连系词、连线、连宵、连写、连续、连夜、连用、连载、连珠、连珠炮、连缀、连字符、连坐
类(類)的拼音:lèi(ㄌㄟˋ)
⒈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类。类群。类别。类书。分类。人类。
⒉ 相似,好像:类似。类同。
类字UNICODE编码U+7C7B,10进制: 31867,UTF-32: 00007C7B,UTF-8: E7 B1 BB。
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類
be similar to、genus、kind、species
形声
class, group, kind, category
详细解释◎ 类的拼音:
類 lèi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頪( lèi )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 同本义 [kind;class;type;category]
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说文》
皆守株之类。——《韩非子·五蠹》
无法者以类举。——《荀子·王制》
壹统类。—《荀子·非十二子》
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列子·仲尼》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类考(学院的科考);类族(事物因习性相近而形成的类别);类神(迷信占卜名词。六壬课中十二个用来判别吉凶的“十二支神”的总称)
(5) 族类 [race]
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
(6) 事例;条例 [example;regulations;rules]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通“颣”。缺点,毛病 [fault]
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管子·乘马》
大者大类,小者则治。——《管子·地员》
(8) 古祭名,祭天 [sacrificial rites;offer a sacrifice to heaven]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书·尧典下》
是类是妈祃,是致是附。——《诗·大雅·皇矣》
◎ 类的拼音:
類 lèi
〈词性:动〉
(1) 相似;像 [resemble;be similar to]
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左传·庄公八年》
不类前人。——《论衡·自纪》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
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绝类弥勒。——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画虎不成反类犬
(4) 类比;类推 [analogy;reason by]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
(5) 又如:类推
(6) 通“戾”。偏,不平 [bias]
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荀子·不苟》
◎ 类的拼音:
類 lèi
〈词性:副〉
大抵;大都 [generally;in the main;mostly]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
走卒类士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类比、类别、类乎、类兰若、类名、类人猿、类书、类似、类同、类推、类型
比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比赛。比附。对比。评比。
⒉ 能够相匹:今非昔比。无与伦比。
⒊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比二。
⒋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比例。比值。
⒌ 譬喻,摹拟:比如。比方。比兴(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
⒍ 靠近,挨着: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
⒎ 和,亲:比顺。
⒏ 及,等到:比及。
比字UNICODE编码U+6BD4,10进制: 27604,UTF-32: 00006BD4,UTF-8: E6 AF 94。
比字由两个匕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庀匕夶篪㱛
compare、contrast、compete、ratio、than
会意:二人并立,比肩而行
to compare, liken; comparison; than
详细解释◎ 比的拼音: bǐ
〈词性:动〉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be nextor near to]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be close to;be near to]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compare;contrast]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8) 及,等到 [arrive]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draw an analogy;liken to]。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collude with]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be equal to]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possess;have]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set a time limit for]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 比的拼音: bǐ
〈词性:形〉
(1) 接近;亲近 [intimate]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dense]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harmonous]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 比的拼音: bǐ
〈词性:名〉
(1) 比喻,比方 [metaphor]。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ratio]。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 比的拼音: bǐ
〈词性:副〉
(1) 皆,都,同等地 [all]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frequently]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lately;recently]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 比的拼音: bǐ
〈词性:介〉
(1) 比起 [than]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for]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till]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比比、比比皆是、比方、比分、比干、比葫芦画瓢、比划、比基尼、比及、比价、比肩、比肩而立、比肩继踵、比较、比较、比较级、比较语言学、比来、比例、比例尺、比例失调、比例因子、比量、比邻、比邻星、比率、比美、比拟、比年、比偶、比配、比丘、比丘尼、比热、比如、比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试、比手画脚、比天高、比武、比翼、比翼鸟、比喻、比照、比值、比重、比作
物的拼音:wù(ㄨˋ)
⒈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⒉ 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⒊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物字UNICODE编码U+7269,10进制: 29289,UTF-32: 00007269,UTF-8: E7 89 A9。
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㘬
content、matter、substance、thing
形声:从牛、勿声
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详细解释◎ 物的拼音: wù
〈词性: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object]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article;thing]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affair]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the outside worl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varicolored ox]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motley flag]
[九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category]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color]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substance;content]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products]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the others]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scenery]。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property]。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article]。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deities]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mark]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 物的拼音: wù
〈词性:动〉
(1) 选择 [choose]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observe]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物产、物腐虫生、物各有主、物故、物归原主、物候、物化、物换星移、物极必反、物价、物竞天择、物镜、物理、物力、物力维艰、物料、物品、物情、物色、物伤其类、物态、物体、物外、物物、物物交换、物以类聚、物议、物欲、物证、物质、物种、物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