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炼之未定的意思

liànzhīwèidìng

炼之未定



拼音liàn zhī wèi dìng

注音ㄌ一ㄢˋ ㄓ ㄨㄟˋ ㄉ一ㄥˋ

解释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出处

例子我们写作经常在一些关键用词上炼之未定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

感情炼之未定是中性词。

繁体煉之未定

英语donot be decided for all that to think a lot abou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iàn   注音  ㄌ一ㄢˋ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OANW  仓颉  FKVC  郑码  UOYO  四角  95894  结构  左右电码  3550  区位  3322  统一码  70BC  笔顺  丶ノノ丶一フ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炼(煉)的拼音:liàn(ㄌ一ㄢˋ)  

⒈ 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炼钢。炼焦。炼油。炼乳。炼狱。锤炼。

⒉ 用心琢磨使精练:炼字。炼句。

统一码

炼字UNICODE编码U+70BC,10进制: 28860,UTF-32: 000070BC,UTF-8: E7 82 BC。

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煉鍊

汉英互译

refine、smelt、temper with fire

造字法

形声:从火、柬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炼的拼音:

煉、鍊 l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柬声。本义:提炼)

(2) 同本义。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溶化并趋于纯净或坚韧 [smelt;refine]

炼,铄冶金也。——《说文》。王筠曰:“煉鍊同字。”

鍊药瞩虚幌。——江淹《杂体诗·王征君》

公宫令舍之堂,皆以炼铜为柱质。——《韩非子·十过》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3) 又如:提炼(用理化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精炼(提炼精华,除去杂质);炼石(烧炼丹石);炼金(炼丹);炼汞(道家烧炼金石药物,以制成丹药)

(4) 修炼;锻炼;造就 [cultivate and temper oneself]

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抱朴子·金丹》

(5) 又如:炼丹(以气功修炼人体精、气、神,谓之内丹);炼性(道教谓之修炼心性);炼养(修炼养生)

(6) 比喻下苦功以求其精 [polish]。如:炼贫(精于耍贫嘴)

常用词组

炼丹、炼钢、炼焦、炼焦炉、炼句、炼乳、炼铁、炼油、炼油厂、炼狱、炼珍、炼字、炼之未定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FII  五笔98  FGGY  仓颉  JD  郑码  BDKO  四角  5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2607  区位  4620  统一码  672A  笔顺  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未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céng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⒉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⒊ 用于记时: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⒋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统一码

未字UNICODE编码U+672A,10进制: 26410,UTF-32: 0000672A,UTF-8: E6 9C AA。

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o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t yet; 8th terrestrial bra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未的拼音: wèi  

〈词性:副〉

(1)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2)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did(have) not;not yet;never]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 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3)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来不及,没有闲暇);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未宾(没有归顺);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圆满的地步);未极(无穷远处;未到尽头;没有停止);未意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举考试中未中);未萌(事情发生之前)

(4) (“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not]

众宾未拾取矢。——《仪礼·乡射礼》。注:“未,犹不也。”

未若复吾赋不幸。——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又如: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详细叙述);未敢苟同;未知可否;未审(不知);未的(不确实,不确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未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未应(不曾,不须);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6) 否 [or not]——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词性变化

未的拼音: wèi  

〈词性:名〉

(1) 滋味。后作“味” [taste]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2) 地支的第八 [number 8 in duodecimal cycle]

未还于此。——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67年为农历丁未年

(4) 用以纪月,即农历六月

(5) 用以纪时,叫“未刻”。即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

两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从辰牌直杀到未刻。——《英烈传》

(6) 五行属土 [earth]

丑、未,亦土也。——《论衡》

(7) 十二生肖属羊 [sheep]

未禽羊。——《论衡》

(8) 将来 [future]

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

常用词组

未必、未便、未卜先知、未曾、未尝、未达一间、未定、未婚、未婚夫、未婚妻、未及、未几、未竟、未竟之志、未决、未可、未可厚非、未刻、未来、未老先衰、未了、未免、未然、未时、未始、未遂、未详、未央、未有、未雨绸缪、未知数

  拼音  dìng   注音  ㄉ一ㄥˋ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GHU  仓颉  JMYO  郑码  WD  四角  3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1353  区位  2208  统一码  5B9A  笔顺  丶丶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定的拼音:dìng(ㄉ一ㄥˋ)  

⒈ 不动的,不变的: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  )。定稿。定数(shù  )(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

⒉ 使不变动:定案。定罪。决定。确定。

⒊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定。

⒋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定。

⒌ 确凿,必然的:必定。镇定。

⒍ 预先约妥:定计。定情。定货。定做。

⒎ 姓。

统一码

定字UNICODE编码U+5B9A,10进制: 23450,UTF-32: 00005B9A,UTF-8: E5 AE 9A。

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定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㝎掟錠顁

汉英互译

book、order、decide、fix、stable、surely、calm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宀、从正

English

decide, settle, fi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定的拼音: dìng  

〈词性:形〉

(1) (会意。从宀( mián  ),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stable;smooth and steady]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又如:定迭(定叠。安定,太平);定害(定搅,定虐。扰乱,扰害);定帖(稳定;安定);定昏(请晚安)

(4) 镇静;宁静 [quiet]

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李中《碧云集》

(5) 又如:心神不定;入定(佛教徒闭眼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6) 固定 [fixed]

我戎未定。——《诗·小雅·采薇》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定数(迷信者认为人生祸福都是命里注定,称为定数);定止(固定的处所);定式(固定的样式);定所(固定的住所、居处)

词性变化

定的拼音: dìng  

〈词性:动〉

(1) 使安定 [stabilize]

以定王国。——《诗·小雅·六月》

定身以行事。——《国语·晋语二》

秦岁定。——《国语·晋语三》

吾定而禄爵。——《国语·晋语九》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吕氏春秋·孝行》

(2) 又如:定国(安定国家)

(3) 平定 [put down]

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 籍之力也。

天下已定。——汉· 贾谊《过秦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 陆游《示儿》

(5) 又如:定乱(平定祸乱)

(6) 奠定 [establish]

臣观自古帝受定鼎,皆欲传之万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高祖以圣武定鼎。——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7) 又如:定鼎(奠定国都;建立王朝);定功(建立功业);定业(奠定国家大业);定霸(奠定霸业)

(8) 决定 [decide]

始欲作“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宋· 胡仔《苔溪渔隐丛话》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定方针;定法(决定法则);定见(作决定);定谋(决定谋略)

(10) 确定 [determine]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报任安书》

割地定制。——汉· 贾谊《治安策》

(11) 又如:一言为定;约定俗成;定名;定分(确定名分);定在(固定住处);定归(确定,定准)

(12) 规定 [stipulate]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

(13) 又如:定科(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定令(制定法令); 定法(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定例(制定条例);定拟(起草制定)

(14) 约定签定,缔结 [agree to]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又如:定婚(订立婚约)

(16) 止;停止[stop]

乱靡有定。——《诗·小雅·节南山》

反而定三革。——《荀子·儒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 判定,断定 [conclude]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定的拼音: dìng  

〈词性:副〉

(1) 一定 [certainly]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定不得(没准头;说不定)

(3) 到底;究竟 [after all;at all]

卿云“艾艾”,定是几“艾”。——《世说新语·言语》

(4) 又如:定归(确定,定准)

常用词组

定案、定编、定标、定场白、定场诗、定单、定当、定点、定调、定鼎、定都、定夺、定额、定岗、定稿、定稿、定购、定冠词、定规、定规、定户、定婚、定货、定级、定计、定价、定见、定界、定金、定睛、定居、定局、定局、定距、定礼、定理、定例、定量、定律、定论、定名、定命、定盘星、定评、定期、定期、定钱、定亲、定情、定然、定神、定时、定时炸弹、定时钟、定式、定势、定数、定数、定说、定位、定息、定弦、定向、定向、定向培养、定销、定心、定心骨,定心骨儿、定心丸、定形、定型、定性、定旋律、定谳、定义、定音、定影、定语、定员、定约、定阅、定则、定植、定址、定制、定准、定从、定子、定租、定罪、定做,定制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