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疗疮剜肉的意思

liáochuāngwānròu

疗疮剜肉



拼音liáo chuāng wān ròu

注音ㄌ一ㄠˊ ㄔㄨㄤ ㄨㄢ ㄖㄡˋ

解释挖身上的肉来医治伤口。比喻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

出处清 壮者《扫迷帚》第24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

例子疗疮剜肉的做法太愚昧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疗疮剜肉是贬义词。

繁体療瘡剜肉

近义剜肉补疮

英语borrow from Peter to pay Paul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iáo   注音  ㄌ一ㄠˊ   繁体    
部首  疒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UBK  仓颉  KNN  郑码  TYVV  四角  001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070  区位  3338  统一码  7597  笔顺  丶一ノ丶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疗(療)的拼音:liáo(ㄌ一ㄠˊ)  

⒈ 医治:医疗。治疗。疗程。疗效。疗养。

统一码

疗字UNICODE编码U+7597,10进制: 30103,UTF-32: 00007597,UTF-8: E7 96 97。

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ure、treat

造字法

形声:从疒、了声

English

be healed, cured, recov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疗的拼音:

li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疒( chuáng  ),表示疾病有关,尞( liáo  )声。本义:医治)

(2) 同本义(含有对症下药之意) [cure; heal; treat]

疗,治也。——《广雅·释诂》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周礼·天官·疡医》

不可救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凡疗病者,必知脉之虚实。——《后汉书·王符传》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疗治(治疗,调治);疗疾(疗病。治疗疾病);疗视(诊察治疗);疗护(治疗救护);疗妒(治疗嫉妒的病症);疗病(治病)

(4) 治愈,治好;止[cure]。如:疗狂(制止狂放或狂妄);疗贪(制止贪婪之心);疗忧(消除忧愁)

常用词组

疗程、疗法、疗效、疗养、疗养院、疗治

  拼音  chuāng   注音  ㄔㄨㄤ   繁体    
部首  疒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UWBV  仓颉  KOSU  郑码  TOYY  四角  0011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056  区位  2015  统一码  75AE  笔顺  丶一ノ丶一ノ丶フ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疮(瘡)的拼音:chuāng(ㄔㄨㄤ)  

⒈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疮疤。疮口。冻疮。痔疮。

统一码

疮字UNICODE编码U+75AE,10进制: 30126,UTF-32: 000075AE,UTF-8: E7 96 AE。

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ore、tumefaction

造字法

形声:从疒、仓声

English

tumor, boil, sore, wou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疮的拼音:

chu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疒( chuáng  ),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2)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sore;skin ulcer]

疮,疮痍也。——《玉篇》

所恶成疮痏。——张衡《西京赋》。 薛注:“疮痏,谓瘢痕也。”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3) 又如:疮毒(诸疮毒肿);疮疹(指疹子);疮疾(泛指疥癣痈疽等皮肤及外科疾患)

(4) 伤口;外伤。也作“创” [wound]。如:疮害(伤害);疮家(治疗疮疾的医生);疮瘢(创伤、瘢痕,指民生疾苦)

(5) 喻指伤痛;痛苦 [pain]。如:疮疥之疾(比喻轻微的祸患;比喻痛苦的经历);疮痛(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

常用词组

疮疤、疮痕、疮痍、疮痍满目

  拼音  wān   注音  ㄨㄢ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PQBJ  仓颉  JULN  郑码  WDYK  四角  322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68  区位  5664  统一码  525C  笔顺  丶丶フノフ丶フ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剜的拼音:wān(ㄨㄢ)  

⒈ 挖削:剜肉补疮(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急救)。

统一码

剜字UNICODE编码U+525C,10进制: 21084,UTF-32: 0000525C,UTF-8: E5 89 9C。

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剜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ut out、gouge ou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刂、宛声

English

cut, cut out, pick out, scoop 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剜的拼音: w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宛声。本义:挖)

(2) 同本义 [dig]

韩当急为脱去温衣,用力剜出箭头。—— 明· 罗贯中《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3) 又如:剜野菜;剜补(挖出错字,补上正字);剜挑(抠挖);剜改(挖出错字,改成正字);剜肉医疮(比喻只顾眼前之急,不惜采用有害之法)

(4) 以刀子等除去 [cut out]

剜,削也。——《说文新附》

剜,刻削也。——《广韵》

(5) 又如:剜肉生(做,成,补)疮(本想割肉医疮,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6) 用手指挖出[对手的眼睛] [gouge out]。如:凶残的奴隶主剜出奴隶的眼睛

常用词组

剜肉补疮

  拼音  ròu   注音  ㄖㄡˋ   
部首  肉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MWWI  仓颉  OBO  郑码  LDOO  四角  4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5131  区位  4066  统一码  8089  笔顺  丨フ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肉的拼音:ròu(ㄖㄡˋ)  

⒈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⒉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⒊ 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⒋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⒌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⒍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统一码

肉字UNICODE编码U+8089,10进制: 32905,UTF-32: 00008089,UTF-8: E8 82 89。

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宍月

汉英互译

flesh、meat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meat;flesh]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skin; muscle and fat]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词性: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pulp;flesh (of fruit)]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voice]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perforated disk]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earth;mud]。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exterior]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词性变化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形〉

(1) 凡俗 [vulgar]。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superficial;meagre]。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词性:方〉∶形容柔软 [soft]。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slow moving]。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my dear]。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动〉

(1) 吃肉 [eat meat]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flesh up]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swallow;bully]。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常用词组

肉案、肉饼、肉搏、肉搏战、肉叉、肉畜、肉店、肉丁、肉冻、肉豆蔻、肉嘟嘟、肉墩墩、肉脯、肉干、肉感、肉鸽、肉冠、肉桂、肉红、肉乎乎、肉酱、肉卷、肉类、肉瘤、肉麻、肉麻当有趣、肉糜、肉末、肉牛、肉排、肉皮、肉皮儿、肉片、肉票,肉票儿、肉铺、肉色、肉身、肉食、肉食、肉食动物、肉丝、肉松、肉袒、肉袒负荆、肉体、肉丸、肉丸子、肉馅、肉馅饼、肉刑、肉眼、肉眼、肉眼凡胎、肉用鸡、肉用牛、肉欲、肉质、肉质果、肉汁、肉猪、肉中刺、肉孜节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