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捩手覆羹的意思

lièshǒugēng

捩手覆羹



拼音liè shǒu fù gēng

注音ㄌ一ㄝˋ ㄕㄡˇ ㄈㄨˋ ㄍㄥ

解释谓手一动就把羹倒翻。喻动辄闯祸。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iè   注音  ㄌ一ㄝ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YND  仓颉  XQHSK  郑码  DWGS  四角  53084  结构  左右电码  2203  区位  6270  统一码  6369  笔顺  一丨一丶フ一ノ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捩的拼音:liè(ㄌ一ㄝˋ)  

⒈ 扭转(zhuǎn   ):捩转,转动。转捩点(转折点)。

统一码

捩字UNICODE编码U+6369,10进制: 25449,UTF-32: 00006369,UTF-8: E6 8D A9。

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捩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urn、twist

造字法

形声:从扌、戾声

English

twist with hands; snap, t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捩的拼音: liè  

〈词性:动〉

(1) 拗折,折断 [break]

从旁穴中取一人,捩其颈,饮其血而抛其尸。——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

(2) 扭转 [reverse;turn back;turn round]。如:捩筋(扭筋;抽筋儿);捩转(掉转;扭转);捩舵(捩柁,捩柂。拨转船舵。指行船)

(3) 违逆;不顺 [violate;offending;disagreeable]。如:捩眼(不顺眼;左右侧视;侧目而视);捩眦(左右侧视)

常用词组

捩转

  拼音  shǒu   注音  ㄕㄡˇ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RTGH  仓颉  Q  郑码  MD  四角  2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2087  区位  4254  统一码  624B  笔顺  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手的拼音:shǒu(ㄕㄡˇ)  

⒈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  )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⒉ 拿着:人手一册。

⒊ 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

⒋ 技能、本领: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⒌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手。扒手。生产能手。

⒍ 小巧易拿的:手枪。手册。

统一码

手字UNICODE编码U+624B,10进制: 25163,UTF-32: 0000624B,UTF-8: E6 89 8B。

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bunch of fives、fist、hand、manus、mauley、pud

相关字词

脚、足

造字法

象形:像手伸出五指

English

h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hand]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hand]。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a person good at a certain trade or doing a certain job]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sb.'s original handwriting]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skill;means;ability]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domain]。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词性变化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副〉

(1) 亲自,亲手 [personally]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动〉

(1) 拿着,执持 [hold]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hit and kill]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take]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量〉

用于技能;本领 [skill]。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形〉

(1) 亲手所写的 [writed personally]。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portable]。如:手册;手杖

常用词组

手版、手板、手笔、手臂、手表、手脖子、手簿、手不释卷、手册、手抄本、手车、手创、手到病除、手到擒来、手电筒、手定、手段、手法、手风琴、手斧、手感、手高手低、手镐、手稿、手工、手工业、手工艺、手钩、手鼓、手函、手翰、手黑、手滑、手慌脚乱、手机、手疾眼快、手迹、手记、手技、手夹、手简、手键、手脚、手巾、手紧、手劲儿、手锯、手绢、手铐、手雷、手令、手榴弹、手炉、手轮、手忙脚乱、手面、手模、手帕、手旗、手气、手枪、手巧、手勤、手球、手软、手生、手势、手书、手术、手松、手谈、手套、手提包、手提箱、手头、手推车、手腕、手腕子、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手舞足蹈、手下、手下人、手相、手携手、手写体、手心、手续、手眼、手痒、手艺、手淫、手印、手语、手谕、手泽、手札、手掌、手杖、手诏、手植、手纸、手指、手肘、手镯、手足、手足无措、手足之情

  拼音    注音  ㄈㄨˋ   
简体部首  覀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8画  
繁体部首  襾部  
五笔  STTT  仓颉  MWHOE  郑码  FJKR  四角  10247  结构  上下电码  6010  区位  2418  统一码  8986  笔顺  一丨フ丨丨一ノノ丨ノ一丨フ一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覆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遮盖,蒙:覆盖。覆溺。覆蔽。覆被(遮盖,喻恩荫)。覆庇。

⒉ 翻,倾倒,败,灭:覆舟。颠覆。覆灭。覆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覆没(  )。覆水难收。覆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⒊ 同“复”

统一码

覆字UNICODE编码U+8986,10进制: 35206,UTF-32: 00008986,UTF-8: E8 A6 86。

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復覄

汉英互译

cover、overturn

造字法

形声:从西、復声

English

cover; tip over; return; rep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覆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2) 同本义 [c apsize;overturn]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覆舟斟寻。——《楚辞·天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庄子·逍遥游》

虽天地覆坠。——《庄子·德充符》

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3) 又如:覆盆(翻扣的盆子。比喻蒙冤不能辩白);覆手(把手反转过来。比喻事情容易办到);覆杯(倒置的杯子;倾杯畅饮);覆水(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覆篑(倒一筐土);覆醢(倒去肉酱);覆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覆瓶(喻著作毫无价值,不被重视)

(4) 覆盖;遮蔽 [cover]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被覆(遮盖;蒙);覆荐(覆盖铺垫);覆罩(覆盖笼罩);覆裹(覆盖包裹);覆墓(把土覆在墓上。也指扫墓);覆帱(遮盖)

(6) 颠覆;灭亡 [destroy]

括既行,代 廉颇三十余日,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7) 又如:覆邦(亡国);覆亡(灭亡);覆陈(覆军败阵,败仗);覆军(覆灭全军);覆族(灭族);覆国(亡国);覆师(覆灭全军)

(8) 保护;庇护 [protect;shelter]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诗·大雅·生民》

(9) 又如:覆庇(关怀;照顾;袒护;包庇);覆庇(庇护;保佑);覆荫(庇护);覆帱(犹覆被。谓施恩,加惠);覆露(荫庇)

(10) 伏击;袭击 [ambush;assault]。如:覆荡(谓扫荡平定);覆陷(攻占);覆拔(攻占)

(11) 审察;查核 [investigate;check]。如:覆问(审察讯问);覆勘(审核);覆案(审查;查究);覆实(审察核实);覆算(覆核账目);覆核(审核;核对)

(12) 回报;答复 [reply]。如:覆报(执行命令后回报);覆音(回音);覆信(回信);覆函(回信)

(13) 通“孵”(   )。孵化 [incubate;hatch]

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春秋繁露·实性》

(14) 通“复”。还,返回 [go back;return]

终日乾乾,反覆道也。——《易·乾卦》

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汉书·冯唐传》

词性变化

覆的拼音:   

〈词性:副〉

再,重 [again]。如:覆校(复查;校对);覆检(再次检查、检验);覆考(再行查核);覆奏(再度向上级禀奏);覆按(重加察验);覆讯(再加审问);覆试(初试以后再行测试)

常用词组

覆巢无完卵、覆盖、覆灭、覆没、覆水难收、覆亡、覆压、覆辙

  拼音  gēng   注音  ㄍㄥ   
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UGOD  仓颉  TGFTK  郑码  UCUG  四角  80804  结构  上下电码  5036  区位  2494  统一码  7FB9  笔顺  丶ノ一一丨一丶丶丶丶丶ノ一一丨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羹的拼音:gēng(ㄍㄥ)  

⒈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

统一码

羹字UNICODE编码U+7FB9,10进制: 32697,UTF-32: 00007FB9,UTF-8: E7 BE B9。

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羹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thick soup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oup, bro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羹的拼音: gēng  

〈词性:名〉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tick soup]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soup]

常用词组

羹匙

捩手覆羹: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