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列土封疆的意思

lièfēngjiāng

列土封疆



拼音liè tǔ fēng jiāng

注音ㄌ一ㄝˋ ㄊㄨˇ ㄈㄥ ㄐ一ㄤ

解释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出处《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王子,列土封疆非为诸候,皆以为民也。”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感情列土封疆是中性词。

繁体列土封畺

近义列土分茅

英语manor estates granted by a monarch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iè   注音  ㄌ一ㄝˋ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GQJH  仓颉  MNLN  郑码  ARKD  四角  122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41  区位  3348  统一码  5217  笔顺  一ノフ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列的拼音:liè(ㄌ一ㄝˋ)  

⒈ 排成的行:罗列。行(háng   )列。队列。列岛。

⒉ 众多,各:列位。列强。列传(zhuàn   )。

⒊ 摆出:列举。

⒋ 安排到某类事务之中:列席。

⒌ 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列火车。

⒍ 类:不在此列。

⒎ 姓。

⒏ 古同“烈”,强烈,猛然。

⒐ 古同“裂”,分裂。

统一码

列字UNICODE编码U+5217,10进制: 21015,UTF-32: 00005217,UTF-8: E5 88 97。

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例迾

汉英互译

arrange、kind、line、list、row、tier、various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a line; to arrange in order, classif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列的拼音: liè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本义:割,分)

(2) “裂”的古字。分割;分解 [break up]

列,分解也。——《说文》

古者列地建国。——《荀子》

大袂列。——《管子·五辅》。注:“决之也。”

两骖列两服入厩。——《荀子·哀公》。?

(3) 又如:列断(裂断);列地(列土。分地封侯);列缺(高空中闪电所现出的空隙闪电);列土分茅(古代帝王用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

(4) 排列 [arrange]

列敌度宜谓之义。——《太玄·玄摛》。注:“序也。”

森然布列。——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峰错列。——《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江岸列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列树(成列的树木);列石(排列成行的石块);列待(排列待立);列炬(排列火炬);列秧(按品级排列)

(6) 收列;列入 [list]。如:代表姓名列后;列入议程

(7) 陈列;摆开 [display]

小者坐列贩卖。——晁错《论贵粟疏》

(8) 又如:列缋(陈列绘画);列兵(陈兵,驻扎军队);列罗(陈列);列卒(陈兵布阵);列陈(摆开阵势。陈,通“阵”)

(9) 安排;给予 [make arrangement;give]

如谥,臣子所谏列也,诔生时所行,为之谥。——王充《论衡》

(10) 布置 [assign; give in struction about]

太尉列卒取(捉拿)十七人。——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1) 对立 [be antagonistic to]

故下与官列法,上与君分威。——《管子》

(12) 又如:列眉(两眉对列)

(13) 罗列 [enumerate]。如:列胪(犹罗列);列罗(罗列;陈列)

(14) 开列 [be classified]

列贾五百金。——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5) 又如:列为甲等

(16) 假借为“迾”。遮遏,阻止 [obstruct;stop;stem]

山泽列而不赋。——《礼记·玉藻》

词性变化

列的拼音: liè  

〈词性:名〉

(1) 排列有序的行列(竖排称“行”,横排称“列”) [row]

火三列。——《礼记·丧大记》。疏:“行也。”

其土堰前列、伏水火而死者,不可胜数也。——《墨子·兼爱下》

是以差轮爪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墨子·天志下》

故仁人用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荀子·议兵》

陈力就列。——《论语·季氏》

比诸侯之列。——《战国策·燕策》

既济,而未成列。——《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今井阱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史记·淮阴侯列传》

(2) 又如:第三列;列从(行列相从);列树(成行的树木);列列(行列分明)

(3) 职务;职位 [position]

入而未定列。——《左传·僖公十五年》

轻重以列。——《左传·昭公十三年》。注:“位也。”

翟无列于王室。——《国语·周语》。注:“位次也。”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史记·屈原列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 廉颇争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列籍(名列;位列)

(5) 店肆 [shop]

小者坐列贩卖。——《汉书·食货志上》

(6) 序次 [order]

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礼记·礼运》

(7) 又如:列坐(列席,在座的人);列次(次第,排列顺序)

(8) 假借为“烈”。功业 [contribution]

贪夫徇财兮,列士殉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姓

列的拼音: liè  

〈词性:形〉

(1) 众,各 [numerous;various; each]

富于列国之君。——《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列民(犹众民);列邦(各国);列臣(诸大臣);列列(众多);列都(各城邑)

(3) 高大 [tall]。如:列岳(高大的山岳)

(4) 一般的 [common; general]。如:列观(一般的宫殿)

(5) 假借为“洌”。水清醇,洁净 [(of water,wine) crystal-clear]

天地干燥,水纠列之时也。——《管子·度地》

列的拼音: liè  

〈词性:量〉

用于成行列的东西 [row]。如:一列火车

列的拼音: liè  

〈词性:副〉

(1) 依次 [in proper order; successively]

华月照方池,列坐金殿侧。——汉· 刘桢《感遇》

(2) 又如:列拜(依次叩拜);列席(列坐。依次而坐);列序(依次排列)

常用词组

列表、列兵、列车、列车员、列车长、列岛、列队、列国、列举、列女传、列强、列趄,列翅、列缺、列氏温标、列位、列席、列传、列子

  拼音    注音  ㄊㄨˇ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FFFF  仓颉  G  郑码  BA  四角  40100  结构  单一电码  0960  区位  4533  统一码  571F  笔顺  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土的拼音:tǔ(ㄊㄨˇ)  

⒈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⒉ 疆域:国土。领土。

⒊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⒋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⒌ 不合潮流:土气。

⒍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⒐ 姓。

统一码

土字UNICODE编码U+571F,10进制: 22303,UTF-32: 0000571F,UTF-8: E5 9C 9F。

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ust、earth、ground、homemade、land、local、soil、unrefin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土块

English

soil, earth; items made of ear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土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2)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soil;earth]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土);土力(土壤肥沃的程度);土化(施肥使土壤肥沃);土坷拉(土块);土山(泥土堆积成的山);土城(土筑之城);土堡(用土石筑成的碉堡);土堰(土筑成的拦水坝);土阶茅屋(谓居住俭朴)。又指炼金术者的四大元素之一和五行之一。如:水、火、木、金、土

(4) 土地 [land;ground]

甘食其土之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土工(从事挖土埋人工作的人);土宇(土地住宅);土田(土地田畴);土功(治水土的工程);土作(土木工程);土薄(土地硗薄);守土有责;土公(土地神)

(6) 尘土 [dirt]。如:土雨(飞扬的尘土);他鞋上都是土

(7) 领土,国土 [territory;domain]

天府之土。——《三国志·诸葛亮传》

北土禾平。——《资治通鉴》

能守其土。——宋· 苏洵《六国论》

守土吏或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土疆(领土);土境(领土,国土)

(9) 乡土,居处。某人的出生地、出身地、居住地或国籍地 [country]。如:故土;土棍(地方上的无赖、地痞);土团(乡里的自卫组织);土豪(乡里仗势欺人的人);土风(乡土歌谣);土思(思念故乡);土宇(乡土和屋宅)

(10) 坟墓 [mound]。如:土眼(坟);土中人(坟中人);土中宅(坟墓);土骨堆(坟)

(11) 烟土,粗制的鸦片 [opium]。如:土栈(贩运、囤积鸦片烟的商行);运土

(12) 平原,平地 [plain]。如:土国(地处平原的国家)

(13) 田 [field]

土,田也。——《尔雅》。郝懿行义疏:土为田之大名,田为已耕之土。对文则别,散则通也。

(14) 中医学上指脾 [spleen]

不想春气渐深,肝木克了脾土,每日只吃两碗米汤,卧床不起。——《儒林外史》

(15) 土地神。后作“社” [land god]

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16)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Tu nationality]。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分布在青海省及甘肃天祝等地

(17) 姓

词性变化

土的拼音:   

〈词性:形〉

(1) 本地的;本国的;地方的 [local;native]。如:土兵(地方兵;民兵);土帮(当地人结成的团伙);土货(本地出产的货品);土酥(本地产的酒);土音(本地语音);土兵(地方兵)

(2) 指民间延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区别于“洋”)[homemade;indigenous]。如:土栈(经营土特产品的商行);土造,土制(土法制造);土法;土纸

(3) 属于或关于普通语言的 [vulgar]。如:土白(土话;方言);欧洲的几种土语

(4) 俗气的,不合潮流的[unrefined;unenlightened]。如:土头土脑;土里土气的

土的拼音:   

〈词性:动〉

(1) 测量土地 [measure]

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周礼·地宫·大司徒》

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周礼·考工记·玉人》。郑玄注:土,犹度也。

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谷梁传·僖公四年》

(2) 吐 [vomit]

土,泻也。——《广雅》。王念孙疏证:土之为言吐也。

常用词组

土坝、土邦、土包、土包子、土堡、土崩瓦解、土布、土层、土产、土地、土地改革、土地庙、土电影、土豆、土豆、土遁、土耳其、土法、土方、土方工程、土房、土肥、土匪、土粪、土封、土风、土改、土岗,土丘、土疙瘩;土圪ń、土埂、土狗、土豪、土豪劣绅、土话、土皇帝、土混混,土混混儿、土货、土建、土炕、土坎,土坎儿、土牢、土老财、土老儿、土老帽、土里土气、土埋半截、土木、土木工程、土牛、土牛木马、土坯、土坪、土坡,土坡儿、土气、土气、土墙、土壤、土人、土色、土生土长、土石方、土司、土俗、土特产、土头土脑、土围、土屋、土系、土戏、土星、土洋并举、土宜、土音、土语、土葬、土政策、土纸、土质、土著、土专家

  拼音  fēng   注音  ㄈㄥ   
部首  寸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FFFY  仓颉  GGDI  郑码  BBDS  四角  44100  结构  左右电码  1409  区位  2366  统一码  5C01  笔顺  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封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⒉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封。赏封。

⒊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封侯。封君(领有封地的贵族)。封邑。封拜(拜官授爵)。封典。封建。

⒋ 疆界:封疆。封域。封界。

⒌ 限制:故步自封。

⒍ 帝王筑坛祭天:封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⒎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封信。

⒏ 姓。

统一码

封字UNICODE编码U+5C01,10进制: 23553,UTF-32: 00005C01,UTF-8: E5 B0 81。

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nvelop

相关字词

启、开

造字法

会意:从圭、从寸

English

letter, envelope; feud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封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1)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 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 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 郭说为是, 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2) 同本义 [boundary]

所封封域。——《周礼·春官·保章氏》

田有封洫。——《左传·襄公三十年》

使田有封洫。——《吕氏春秋·乐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 又如:封内,封外(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内或外);封守(边防;封疆);封界,封略(疆界;边境);封洫(区分田界的水沟);封畔(国界)

(4) 坟堆;土堆 [mound]

而五人者亦得以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土堆或形状像坟的堆积物 [mound]

所谓平原者,下泽也。虽有小封,不得为高。——《管子》

(6) 国土,土地 [land of a country;land]

土地之大,封内千里。——《荀子》

(7) 泛指书信 [letter]

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

(8) 封建主义的简称 [feudalism]

(9) 封山,山名 [Feng mountain]。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

(10) 姓

词性变化

封的拼音: fēng  

〈词性:动〉

(1) 分封土地 [present vavasory]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宋· 苏洵《六国论》

故太公望封于 营丘。——《史记· 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封国(封土立国);封爵(封土授爵);封赋(受封田地的赋税);封邑(赐给领地以为食邑)

(3) 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臣子也叫封 [confer upon]

安緼王即位,封公子为 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 广昌伯。——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4) 又如: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封名(封爵赐姓);封拜(赐爵授官);封侯(封拜侯爵)

(5) 堆土植树为界;培土 [earth up]

将何以封矣。——《国语·楚语下》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下》

开阡陌封疆。——《史记·商君书》

(6) 又如:封植(封土植树);封树(堆土植树以固疆界);封表(堆土以作标记);封殖(壅土培育)

(7) 古代帝王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也叫封 [build soil altar to worship heaven in ancient Emperor]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堆土筑坟 [stack soil to build a grave]

封王子比干之墓。——《礼记》

(9) 用加盖印章的纸条贴在门、箱或其他容器的口上以防开启 [seal]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0) 又如:封押(缄封签押);封包(封缄);封册(封缄玉册);封志(封识,封记);封检(加盖印记的封口)。又指用密封物或结扎物把容器弄严,防止空气流通。如:把酱菜坛子封好

(11) 界限,局限 [limit]

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徐光启《甘薯疏序》

民族者,非封于汉属而已。—— 章炳麟《复仇是非论》

(12) 封闭(以封记关闭,使不能动用、通行或随便打开);堵塞 [close]

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3) 又如:封贮(封存,贮藏);封藏;封锢(严密关锁);封关(封锁关口);封灵(盖棺)

(14) 用新加燃料或其他物质把火盖住 [bank up]。如:炉子封了吗?

封的拼音: fēng  

〈词性:形〉

(1) 高 [high]

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汉书》

(2) 大 [big]。如:封豕(大猪);封豕长蛇(大猪和长蛇。喻大恶元凶);封羊(一种大羊);封兽(古指大象)

常用词组

封闭、封存、封底、封地、封顶、封冻、封港、封官许愿、封火、封建、封建社会、封疆、封口、封门、封面、封皮、封妻荫子、封三、封山、封禅、封四、封锁、封套、封条、封土、封王、封一、封嘴

  拼音  jiāng qiáng   注音  ㄐ一ㄤ ㄑ一ㄤˊ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XFGG  仓颉  NGMWM  郑码  YZKK  四角  11116  结构  左右电码  3984  区位  2914  统一码  7586  笔顺  フ一フ一丨一一丨フ一丨一一丨フ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疆的拼音:jiāng(ㄐ一ㄤ)  

⒈ 地域,领域,边界:疆土。疆宇(国土)。疆界。疆场(战场)。疆陲(边境)。边疆。海疆。

⒉ 极限:万寿无疆。

⒊ 划分界限:“楚子疆之”。

其他字义

疆的拼音:qiáng(ㄑ一ㄤˊ)  

⒈ 古同“彊(强)”,强大。

统一码

疆字UNICODE编码U+7586,10进制: 30086,UTF-32: 00007586,UTF-8: E7 96 86。

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彊壃畕畺疅

汉英互译

border、boundary

造字法

形声:从、声

English

boundary, border, fronti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疆的拼音:

jiāng  

〈词性:名〉

(1) (指事。从土,从弓,从畺( jiāng  ,田界)。从“弓”,表示以弓记步,即以弓来丈量土地。本义:田界)

(2) 同本义[field]

畺,界也。从田,三其界画也。指事。——《说文》

疆埸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有掌疆。——《周礼·夏官》

(3) 又如:疆陇(田界);疆畛(地界;界限);疆畎(指田地,垄亩沟渠)

(4) 引申为国界、边界 [border]

出疆必请。——《礼记·曲礼》

固封疆。——《礼记·月令》

(5) 又如:疆宇(疆界的四陲。引申为国土);疆吏(驻防边疆的官吏);疆事(边疆的事故。多指边界的冲突、争执而言);疆略(疆界;境界);疆圻(疆界)

(6) 疆域 [territory]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周礼·大司徒》

禳于畺及郊。——《周礼·肆师》。注:“五百里。”按,王畿界也。

(7) 又如:疆易(疆土,领土);疆壤(地域);疆地(疆土,领土)

(8) 止境;穷尽 [limit]

以逞无疆之欲。——《左传·成公二年》

(9) 又如:疆理(境界;界限);疆顿(停留不能前进)

词性变化

疆的拼音: jiāng  

〈词性:动〉

(1) 划定界限 [delimit]

先王疆理天下。——《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疆里(界限,指定的范围)

疆的拼音: jiāng  

〈词性:形〉

(1) 通“强”。强大;强盛 [strong]

管仲去 鲁入齐, 鲁弱而齐疆。——《风俗通义·穷通》

(2) 又如:疆固(强盛坚固);疆毅(刚强坚毅);疆直(刚强正直)

常用词组

疆场、疆界、疆土、疆埸

列土封疆: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