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陵谷变迁的意思

língbiànqiān

陵谷变迁



拼音líng gǔ biàn qiān

注音ㄌ一ㄥˊ ㄍㄨˇ ㄅ一ㄢˋ ㄑ一ㄢ

解释陵:大土山;谷:两山之间的夹道。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变迁,高下易位。

出处《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例子后来“陵谷变迁”,这附近的地势抬高,河流改道,就成了一道干涸的川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五章)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陵谷变迁是中性词。

繁体陵谷變遷

近义沧海桑田

英语Mountains and valleys change plac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íng   注音  ㄌ一ㄥˊ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BFWT  仓颉  NLGCE  郑码  YBOR  四角  74247  结构  左右电码  7117  区位  3374  统一码  9675  笔顺  フ丨一丨一ノ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陵的拼音:líng(ㄌ一ㄥˊ)  

⒈ 大土山:山陵。丘陵。陵谷迁变(简作“陵谷”)。

⒉ 高大的坟墓:陵园。陵墓。陵寝。

⒊ 古同“凌”,侵犯,欺侮。

统一码

陵字UNICODE编码U+9675,10进制: 38517,UTF-32: 00009675,UTF-8: E9 99 B5。

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䧙夌

汉英互译

hill、mausoleum、mound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hill, mound; mausoleu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陵的拼音: lí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 líng  )声。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high mound]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3) 又

循陵而走。

(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

(5) 引申指帝王陵墓 [mausoleum]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

(7) 山,山头 [mountain; top]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

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8) 姓。如:陵尹(复姓)

词性变化

陵的拼音: líng  

〈词性:动〉

(1) 升,登 [ascend]

陵重巘。——张衡《西京赋》

(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

(3) 超越,逾越 [surpass]

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

(5) 欺侮;欺压 [bully]

在上位,不陵下。——《礼记》

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

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

(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

(7) 日渐衰微 [decline]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

(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

(9) 凌驾 [override]

(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

(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拼音    注音  ㄍㄨˇ   繁体    
部首  谷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WWKF  仓颉  COR  郑码  OOJ  四角  80608  结构  上下电码  6253  区位  2540  统一码  8C37  笔顺  ノ丶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谷(穀)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谷。河谷。

⒉ 喻困境: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⒊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谷。百谷。

⒋ 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谷物。谷米。稻谷。

⒌ 姓。

统一码

谷字UNICODE编码U+8C37,10进制: 35895,UTF-32: 00008C37,UTF-8: E8 B0 B7。

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噱穀

汉英互译

paddy、vale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谷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

(2) 同本义 [valley]

水注谿曰谷。——《尔雅·释水》

无障谷。——《公羊传·僖公三年》

川谷径复。——《楚辞·招魂》

含谿怀谷。——《文选·左思·蜀都赋》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向斜谷;裂谷;山谷;河谷;峡谷;幽谷;谷口(两山之间的入口);谷水(山谷的水)

(4) 两山之间的水流 [mountain stream]

泉出通川为谷。——《说文》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 济。—— 清· 姚鼐《惜抱轩全集》卷十四

(5) 又如:谷饮(汲谷水而饮);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

(6) 泛指水流 [stream]

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墨子》

(7) 水流会聚的地方 [confluence]。如:谷王(江海的别名。以其能容百谷之水,故称)

(8) 井中容水之处 [pool]。如:谷鲋(指井中蛤蟆)

(9) 中医学名词 [valley]。如:谷谿(肢体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为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谷道(指直肠到肛门的一部分;肛门)

(10) 古代道家用语 [valley]。如:谷牝(犹谷神)

(11) 通“穀。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grain]。如:谷董羹(一种杂煮的饮食);五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百谷(粮食的总称)

(12) 通“鞫”。困穷 [poor]。引申为困境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诗·大雅·桑柔》

(13) 又如:进退维谷(形容处境非常困难)

(14) 姓。如:谷那(复姓)

词性变化

谷的拼音:

  

〈词性:名〉

(1) 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grain]

穀,百谷之总名。从禾,穀声。——《说文》。百谷者,稻粱菽各二十;蔬果助谷各二十也。”

五至,以谷俱来。——《书·太古誓》。郑注:“盖牟麦也。”

亟(同“急”)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2) 又如:五谷;谷田;谷人(农夫);谷入(禾稼的收获);谷土(耕地);谷芒(禾谷的芒刺);谷道(古代方士不吃五谷,以求长生不老的道术)

(3) 粟的北方俗称 [millet]。如:谷草

(4) 即稻谷。未脱壳的水稻的子实 [unhusked rice]

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多收了三五斗》

(5) 另见   

常用词组

谷氨酸、谷仓、谷草、谷地、谷都、谷坊、谷贱伤农、谷粒、谷碌碌、谷米、谷神、谷穗、谷物、谷芽、谷雨、谷子、谷租

基本词义

谷的拼音:   

(1) ——“吐谷浑”( Tǔyùhún  ):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2) 另见   

  拼音  biàn   注音  ㄅ一ㄢˋ   繁体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OCU  仓颉  YCE  郑码  SKXS  四角  0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6239  区位  1768  统一码  53D8  笔顺  丶一丨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变(變)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统一码

变字UNICODE编码U+53D8,10进制: 21464,UTF-32: 000053D8,UTF-8: E5 8F 98。

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變変㜻㣐

汉英互译

become、chang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变的拼音: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  )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rebel;revolt]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词性变化

变的拼音:

biàn  

〈词性: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catastrophe]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常用词组

变把戏、变本加厉、变产、变成、变电站、变调、变调、变动、变法、变法儿、变革、变格、变更、变工、变故、变卦、变化、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坏、变幻、变幻莫测、变换、变价、变节、变局、变脸、变量、变乱、变卖、变卖典质、变迁、变色、变色龙、变色眼镜、变数、变数器、变速、变速运动、变态、变态心理、变体、变天、变天账、变通、变危为安、变位、变味,变味儿、变戏法、变相、变相、变小、变心、变形、变性、变压、变压、变样,变样儿、变异、变易、变音、变元音、变诈、变徵、变质、变种、变子、变奏、变阻器

  拼音  qiān   注音  ㄑ一ㄢ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FPK  仓颉  YHJ  郑码  MEW  四角  32304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92  区位  3908  统一码  8FC1  笔顺  ノ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迁(遷)的拼音:qiān(ㄑ一ㄢ)  

⒈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迁居。迁移。迁徙。

⒉ 变动,转变:变迁。迁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迁延(拖延)。迁怒。事过境迁。

⒊ 贬谪,放逐:迁谪(贬官远地)。迁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⒋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

统一码

迁字UNICODE编码U+8FC1,10进制: 36801,UTF-32: 00008FC1,UTF-8: E8 BF 81。

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拪遷䙲䙴䢬

汉英互译

change、move

造字法

形声:从辶、千声

English

move, shift, change; transfer; relocate a capital c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迁的拼音:

qi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辵”表移动。形声字声旁有时有表意作用,此即一例。本义:向高处迁移)

(2) 同本义 [ascend]

迁,登也。——《说文》

迁,徙也。——《尔雅》

迁,移也。——《广雅》

既其女迁。——《诗·小雅·巷伯》

出自幽谷,迁于乔马。——《诗·小雅·伐木》

(3) 又如:迁莺(指迁升飞翔的黄莺。喻登第)

(4) 晋升或调动 [promote]

帝迁明德。——《诗·大雅·皇矣》

迁至栘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迁我如振落叶。——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迁淳安知县。——《明史》

(5) 又如:迁于乔木(比喻升官);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官吏由低职升到高职位);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

(6) 徙居;搬动 [move;migrate;change one's residence]

二曰询国迁。——《周礼·小司寇》。注:“谓徒都改邑也。”

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

盘庚之迁。——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7) 又如:迁次(移居,迁移);迁幸(旧指天子迁居他处);迁神(移灵,移柩);迁海(从濒海之地向内地迁徙);迁祔(迁徙墓地);迁冗(迁徙逃散);迁京(迁都);迁座(迁移灵座);迁土(迁离乡土);迁宅(犹迁居);迁邻(迁居择邻)

(8) 变更,变动 [change]

有百世不迁之宗。——《礼记大传》。注:“犹变易也。”

饬令,则法不迁。——《韩非子·饬令》

其迁极渐。——[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9) 又如:事过境迁;迁正(变异历制);迁易(改变);迁染(人的性情被习俗沾染而有所改变);迁兰变鲍(在无形中渐渐受影响而同化);迁日(更改日期)

(10) 死亡 [die]。如:迁神(死亡);迁形(死亡);迁徂(离去);迁殂(犹去世);迁神(僧人逝世);迁逝(犹死去;离去)

(11) 流放;放逐 [banish]

怒而迁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唐· 柳宗元《封建论》

(12) 又如:迁放(流放);迁逐(贬斥放逐);迁窜(迁逐流放)

(13) 贬谪,降职 [banish from the court]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14) 又如:迁斥(贬斥,放逐);迁臣(指贬斥远地的官吏);迁削(谪降削职);迁凑(迁就凑合);迁寺(谪降削职)

(15) 离散 [disperse]

成而不迁。——《国语·晋语》。注:“离散也。”

(16) 又如:迁逃(逃走;逃离);迁逝(消逝,流失);迁摇(离散动摇)

词性变化

迁的拼音:

Qiān  

〈词性:名〉

(1) 古州名 [Qian prefecture]。北周置。即今湖北省房县

(2) 姓

常用词组

迁避、迁并、迁次、迁都、迁建、迁就、迁居、迁客、迁流、迁灭、迁怒、迁善改过、迁徙、迁延、迁移、迁葬、迁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