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ìng xíng jìn zhǐ
注音ㄌ一ㄥˋ ㄒ一ㄥˊ ㄐ一ㄣˋ ㄓˇ
解释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出处《逸周书 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例子解放军的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许有半点差错。
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g”。
辨形“禁”,不能写作“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立定;红绿灯;十字街头亮红灯
感情令行禁止是褒义词。
近义大张旗鼓、雷厉风行
反义温文尔雅、和风细雨
英语strict enforcement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俄语неукоснительное выполнять приказы и распоряжения
日语命令は行われ,禁じたことは止む
造句obéir rigoureusement
动物生肖牛,虎,蛇
令的拼音:líng(ㄌ一ㄥˊ)
⒈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令的拼音:lǐng(ㄌ一ㄥˇ)
⒈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的拼音:lìng(ㄌ一ㄥˋ)
⒈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 )令夕改。
⒉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⒊ 使,使得:令人兴奋。
⒋ 时节:时令。节令。
⒌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⒍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⒎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
令字UNICODE编码U+4EE4,10进制: 20196,UTF-32: 00004EE4,UTF-8: E4 BB A4。
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聆
order、command、cause、drinking game、ream、season、your
会意
command, order; 'commandant', magistrate; allow, cause
详细解释◎ 令的拼音: líng
〈词性:动〉
(1) 听从。后作“聆” [obey]
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吕氏春秋》
(2) 名词。通“鸰” [wagtail]
脊令在源,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按:脊令即鶺鸰
(3) 假设语气词 [if]
令,设辞也。——《助字辨略》
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令五人保其首领。——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另见 lǐng ; lìng
令狐
◎ 令的拼音: lǐng
〈词性:量〉
(1) 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 500 张为一令 [ream of paper]
(2) 另见 líng;lìng
◎ 令的拼音: lì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demand;order]
令,发号也。——《说文》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寿《三国志》
召令徒属曰。——《史记·陈涉世家》
乃下令。——《战国策·齐策》
(3) 又
令初下。
令所过毋供张。——清· 张廷玉《明史》
(4) 又如:令书(天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君(县令);令人(宋代命妇的封号。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又指衙役,差役);令牌(发令的木牌);令众(号令示众);喝令(大声命令)
(5) 通“命”。命名 [give a name to]
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管子》
(6) 使,让 [cause;make]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史记》
令贼知也。——明· 魏禧《大铁椎传》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令人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
令人丧气若此。
(8) 又如:令人深思;令人恶心;令人神往
◎ 令的拼音: lìng
〈词性:名〉
(1) 命令;法令 [laws and decrees;decree]
臣下罔攸禀令。——《书·说命上》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史记·屈原列传》
(2) 又如:政令;将令(军令);传令(传达命令);功令(旧时指法令)
(3) 时令,季节 [season]
群葩当令时。——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令序(时令次序)
(5) 逮捕状,没收状 [warrant]。如:搜查令;扣押令
(6) 用于强行一种权力者 [writ]。如:进入令;归还土地与所有权人令
(7) 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drinking game]
今日也行一个令才有意思。——《红楼梦》
(8) 又如:令章(酒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酒(行酒令的人;最初必自先饮一杯,称令酒)
(9) 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song-poem]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闭不得。——张炎《词源·令曲》
(10) 官名 [an ancient official title]
卜皮为县令。——《韩非子·内储说上》
(11) 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大司农令;郎中令;令史(本为掌文书的官员,宋时已降为一般的办事人员)
(12) 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魏文侯时, 西门豹为 邺令。——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海令为母寿。—— 清· 张廷玉《明史》
刺史守令。——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守令皆不在。——《史记·陈涉世家》
华阴令欲媚上官。——《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县令;令尹(官名。春秋时楚国最高的军政长官;明清时称知县为令尹);令长(汉官名。即县令、县长)
(14) 名声 [renown;reputation]
饰小语以干县(悬)令。——《庄子》
(15) 通“鸰”。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wagtail]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
◎ 令的拼音: lìng
〈词性:形〉
(1) 美善 [good]
巧言令色。——《论语·学而》。集解:“令色,善其颜色。”
何忧令名不彰。(令名不彰,好的名声不会显扬。)——《世说新语·自新》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令色(和悦的面容;善于用谄媚和悦的颜色取悦人);令辰(美好的时辰);令居(吉善的住处);令音(美言,佳音);令政(善政,德政);令望(好的名望)
(3) 吉祥,吉利 [lucky]。如:令日(吉祥的日子);令月(吉祥的月份);令旦(吉日);令年(吉祥的年份);令辰(吉日;吉利的时辰)
(4) 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your]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有此令郎君。
(6) 又如:令阃(称对方妻子的敬辞);令嗣(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辞);令子(对别人儿子的美称);令母(尊称他人的母亲);令似(尊称他人的儿子);令妹(称自己的妹妹。后用作敬称对方的妹妹)
◎ 令的拼音: lìng
〈词性:连〉
(1) 假使,假设 [if]
藉第令毋斩,戌死者固十六七矣。——《史记·陈涉世家》
(2) 另见 líng;lǐng
令爱、令慈、令弟、令箭、令节、令郎、令名、令亲、令人、令人发指、令堂、令兄、令誉、令正、令状、令尊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止、言
会意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
禁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⒉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来。
禁的拼音:jìn(ㄐ一ㄣˋ)
⒈ 不许,制止: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
⒉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禁。违禁品。
⒊ 拘押:囚禁。监禁。禁闭。
⒋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宫禁。禁苑。禁卫。禁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⒌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禁地。禁区。
⒍ 避忌:禁忌。
禁字UNICODE编码U+7981,10进制: 31105,UTF-32: 00007981,UTF-8: E7 A6 81。
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an、bear、imprison、prohibit、restain oneself、stand、taboo
形声:从示、林声
restrict, prohibit, forbid
详细解释◎ 禁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胜任,承受得起 [bear; endure]
不能禁失吾之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禁久(经久,耐久);禁奈(禁得起,受得起);禁不过(禁不的,禁不起。承受不住,受不了);禁当(担当;承受);禁招(招架;忍受)
(3) 忍住 [restrain oneself; contain oneself (used in negative construction)]。如:不禁痛哭流涕;不禁失笑
(4) 折磨,使受苦 [torment]。如:禁虐(折磨受苦);禁害(损害;折磨)
◎ 禁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腰带 [girdle]。如:禁节儿(筋节,关键)
(2) 另见 jìn
禁不起、禁不住、禁得起、禁得住、禁受
◎ 禁的拼音: jìn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林声。本义:禁忌)
(2) 同本义 [taboo]
禁,吉凶之忌也。——《说文》
使帅其属而掌邦禁。——《周礼·秋官》。注:“禁所以防奸也。囿人掌囿游之游禁。”
入意而问禁。——《礼记·曲礼》
(3) 又如:禁条(即“禁忌”);禁肉(佛家禁忌肉食);禁忌日(元代制度,以每月初一、初八、十五日、二十三日为四斋日,禁止行刑和宰杀生物,又称“禁忌日”);禁果(犹太教、基督教故事中禁止亚当及其妻夏娃采食的果子)
(4) 监狱 [prison]。如:禁牌(出入监牢的凭证;对禁子的尊称);禁子(禁卒,狱座);禁内(牢内);禁囚(在押犯人)
(5) 帝王宫殿 [court]
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待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6) 又如: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森严的皇宫)
(7) 禁令;含有禁戒性的规条及法令 [prohibitations]
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8) 又如:开禁(解除禁令);犯禁(违犯禁令);禁典(指朝廷法令);禁罔(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禁法(禁令,禁条)
(9) 禁咒术 [sorcery]。如:禁架(方士禁呪的法术);禁术(禁架术;禁咒术);禁法(禁术);禁咒(禁祝。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
(10) 古代北方少数名族曲名 [Jin-ancient musical piece]。如:禁怽(指古代少数名族的音乐);禁指(古琴的弹奏指法;小手指)
(11) 通“紟”。衣服的结带 [belt to fasten clothes]
其冠绝,其缨禁缓。——《荀子·非十二子》
◎ 禁的拼音: jìn
〈词性:动〉
(1) 禁止;制止 [prohibit]
禁,止也。——《广雅》
严刑重罚以禁之。——《韩非子·奸劫弑臣》
禁先其本者治。——《韩非子·心度》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禁人之窥伺者。——清· 黄宗羲《原君》
长号不自禁。——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严禁(严格禁止);查禁(检查禁止);禁治(制止;管住);禁锢善类(禁止正直的人做官与进行政治活动)
(3) 牵制;约束 [pin down]。如:禁步(缀在妇女裙子上的小铃,玎珰有声,以便使走路有节制);禁持(控制,撑持;摆布,纠缠;忍受,承受);禁住(约束住)
(4) 监禁;拘禁 [imprison]。如:囚禁(把人关在监狱里);禁勘(囚禁起来审问);禁锢(监禁);禁推(拘禁犯人并加以推究审问);禁执(拘捕囚禁)
(5) 阻止;限制 [hinder]。如:禁回(阻拦);禁鬼(防鬼);禁限(限制);禁耕(阻止农事);禁遏(禁阻;遏止)
(6) 施禁咒术 [use incantation]。如:禁魇(以禁咒术害人);禁气(以运气法施行禁术)
(7) 储藏 [store up]。如:禁文(秘藏的珍贵文籍);禁帑(指宫内仓库所藏财货);禁财(帝王宫中库藏的钱财);禁库(储藏禁用品的仓库)
◎ 禁的拼音: jìn
〈词性:形〉
(1) 秘密,隐密 [in secret]。如:禁方(秘密的药方);禁府(秘府);禁重(神秘重要)
(2) 御中的;属于帝王的 [imperial]。如:禁庭(朝廷);禁军(皇帝的亲兵);禁钱(皇帝所支用的钱);禁兵(帝王宫中御中的武器;禁兵)
(3) 另见 jīn
禁闭、禁地、禁锢、禁果、禁毁、禁火、禁忌、禁酒、禁绝、禁军、禁例、禁猎、禁令、禁律、禁脔、禁区、禁食、禁书、禁条、禁卫、禁物、禁压、禁押、禁烟、禁夜、禁渔、禁欲、禁运、禁止、禁制、禁子、禁卒、禁阻
止的拼音:zhǐ(ㄓˇ)
⒈ 停住不动:止步。截止。
⒉ 拦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⒊ 仅,只: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⒋ 古同“趾”,脚;脚趾头。
止字UNICODE编码U+6B62,10进制: 27490,UTF-32: 00006B62,UTF-8: E6 AD A2。
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址趾阯
only、stop、till、to
行、起
象形:像人脚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详细解释◎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动〉
(1) 停住,中断进程 [halt;stop]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prevent]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be stationed]。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dwell]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stay]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副〉
(1) 仅;只 [only]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 止的拼音: zhǐ
<语气助词>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止步、止动、止付、止汗药、止境、止水、止宿、止痛、止痛药、止吐、止泻药、止血、止血剂、止息、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