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黎庶涂炭的意思

shùtàn

黎庶涂炭



拼音lí shù tú tàn

注音ㄌ一ˊ ㄕㄨˋ ㄊㄨˊ ㄊㄢˋ

解释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用法作宾语;指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感情黎庶涂炭是中性词。

繁体黎庻涂炭

近义生灵涂炭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ㄌ一ˊ   
部首  黍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TQTI  仓颉  HHOE  郑码  MFOK  四角  27909  结构  上下电码  7812  区位  3272  统一码  9ECE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ノフノノ丶丨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黎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众,众多:黎民。黎庶。

⒉ 古通“黧”,黑色。

⒊ 古国名。

⒋ 姓。

统一码

黎字UNICODE编码U+9ECE,10进制: 40654,UTF-32: 00009ECE,UTF-8: E9 BB 8E。

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㴝䊍犂菞

汉英互译

multitude

造字法

形声:从黍、利声

English

surname; numerous, many; bl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黎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2) 假借为“齐”。众多,数目很多 [numerous]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诗·大雅·桑柔》

黎,众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众也。”

以能保我子孙黎民。——《礼记·大学》。注:“众也。”

觉悟黎烝。——《汉书·司马相如传》。注:“黎烝,众庶也。”

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众;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3) 颜色黑中带黄 [with a dark complexion;weather beaten]

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则谓借为藜。——《释名》

今王播弃黎老。——《国语·吴语》。注:“东棃寿征也。”

厥土青黎。——《书·禹贡》

面目黎黑。——司马迁《史记》

(4) 老,年纪大。通“梨”、“耆” [old]

黎,老也。——《方言十二》

(5) 又如:黎老(老人)

词性变化

黎的拼音:   

〈词性:动〉

(1) 粘 [stick]。古时用黍米打糨子,用来粘鞋子

古人作履,粘以黍米,谓之黎。——宋· 罗愿《尔雅翼》

(2) 比及,等到 [till;when;by the time]

黎明,围宛城三匝。——《史记·高祖本纪》

黎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诸侯国名 [Li state],在今山西黎城,一说在今长治西南

黎侯寓于 卫。——《诗·邶风·式微》

(2) 少数民族名,住在海南岛 [Li nationality]。如:黎弓(黎族人所使用的弓箭);黎单(黎族人所织青红相间的木棉布)

(3) 姓

常用词组

黎民、黎明、黎庶、黎元、黎园

  拼音  shù   注音  ㄕㄨˋ   
部首  广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AOI  五笔98  OAOI  仓颉  ITF  郑码  TGEU  四角  0023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659  区位  4292  统一码  5EB6  笔顺  丶一ノ一丨丨一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庶的拼音:shù(ㄕㄨˋ)  

⒈ 众多:庶务。庶物。庶绩。富庶。

⒉ 平民,百姓:庶民。庶人。黎庶。

⒊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庶子(妾生的儿子)。庶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庶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⒋ 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庶免于难。庶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庶乎可行。

统一码

庶字UNICODE编码U+5EB6,10进制: 24246,UTF-32: 00005EB6,UTF-8: E5 BA B6。

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庶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庻謶

汉英互译

be the concubine、numerous、so tha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umerous, various; multitu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庶的拼音:

shù  

〈词性:形〉

(1) 众多 [numerous]

庶,屋下众也。——《说文》

既庶且多。——《诗·大雅·卷阿》

明庶风至。——《春秋考异郵》

庶众也。——《尔雅》

庶明厉翼。——《书·皋谟》

制义庶乎以行之。——《国语·周语》

寒暑不时,以伤庶物。——《庄子·渔夫》

且地学之家,历验各种僵石,知动植庶品,率皆递有变迁。——[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庶常(众多有养德的官员);庶类(众多物类);庶官(百官,众官);庶士(众士,多士;军士);庶事(诸事,众事);庶草(百草众草);庶征(许多迹象);庶尹(百官之长。同“庶正”);庶卉(众草);庶兄弟(众兄弟);庶邦(诸侯众国)

(3) 各种 [various]

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4) 又如:庶羞(各种佳肴);庶政(一切政务,各种政务);庶僚(朝中百官);庶吉士(官名。翰林院的庶常馆,选擅长文学书法之新进士,入院学习,称之);庶绩(各种功绩,众多的功业)

(5) 几乎,将近,差不多 [almost]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6) 又如:庶可(差不多可以)

词性变化

庶的拼音: shù  

〈词性:名〉

(1) 百姓;平民 [the common people]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唐· 杜甫《丹青引》

三后之姓,于今为庶,王所知也。(三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庶黎(平民,百姓);庶女(平民的女儿);庶萌(众民,百姓)

(3) 庶子,非嫡配所生的孩子;宗族的旁支 [of or by the concubine]

分势不贰,庶適(同嫡)不争。——《韩非子·八经·起礼》

天乎,仲为不道,杀嫡立庶。——《左传·文公十八年》

(4) 又如:庶孙(庶出的孙子);庶孽(妾媵之子;庶生之子);庶长(庶出的长者);庶弟(庶出之弟);庶兄(庶出之兄);庶叔(庶出之叔父)

(5) 姓

庶的拼音: shù  

〈词性:副〉

(1) 也许;或许 [perhaps]

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左传·桓公六年》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

(2) 又如:庶或(或许);庶报(也许可以报答);庶或(也许;或许);庶易为力(或许容易办到)

(3) 幸而,幸得 [luckily]

庶几哉!桔逾淮弗为枳矣。——明· 徐光启《甘薯疏序》

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班固《汉书·公孙宏传》

(4) 又如:遮定(幸得安定)

(5) 但愿,希冀 [if only]

(伍举)惧而奔 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6) 又如: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的微薄才力)

(7) 另见 zhù  

常用词组

庶出、庶乎、庶几、庶民、庶母、庶女、庶人、庶室、庶务、庶物、庶族

基本词义

庶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煮 [boil;cook]

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的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而造字的。——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周礼·秋官》

(2) 又如:庶虫(除虫)

(3) 另见 shù  

  拼音    注音  ㄊㄨˊ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IWTY  五笔98  IWGS  仓颉  EOMD  郑码  VOMF  四角  38194  结构  左右电码  3205  区位  4531  统一码  6D82  笔顺  丶丶一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涂(塗)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涂饰。涂漆。涂抹。

⒉ 乱写:涂鸦。

⒊ 用笔抹上或抹去:涂改。涂窜。涂乙。

⒋ 泥泞:涂炭。

⒌ 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海涂。滩涂。

⒍ 同“途”。

⒎ 姓。

统一码

涂字UNICODE编码U+6D82,10进制: 28034,UTF-32: 00006D82,UTF-8: E6 B6 82。

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塗凃滁途

汉英互译

besmear、imbrue、scrawl、smear、spread

相关字词

擦、抹

造字法

形声:从氵、余声

English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涂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Tu River]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road]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December]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词性变化

涂的拼音:

  

〈词性:名〉

(1) 泥,泥巴 [mud]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road]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way]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涂的拼音:

  

〈词性:动〉

(1) 涂抹;粉刷物品 [spread on;apply;smear]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scribble]。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blot out]。如:涂掉几个字

常用词组

涂层、涂改、涂盖、涂料、涂抹、涂片、涂山、涂饰、涂炭、涂鸦、涂乙、涂脂抹粉

  拼音  tàn   注音  ㄊㄢˋ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MDOU  仓颉  UKF  郑码  LLGU  四角  22809  结构  上下电码  3516  区位  4431  统一码  70AD  笔顺  丨フ丨一ノ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炭的拼音:tàn(ㄊㄢˋ)  

⒈ 把木材和空气隔绝,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木炭。炭素。炭笔。炭画。

⒉ 像炭的东西:山楂炭。

⒊ 煤:石炭。焦炭。泥炭。

统一码

炭字UNICODE编码U+70AD,10进制: 28845,UTF-32: 000070AD,UTF-8: E7 82 AD。

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r、charcoa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火、岸省声

English

charcoal; coal; carb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炭的拼音: t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 同本义 [charcoal]

炭,烧木余也。——《说文》

火所烧余木曰炭。——《释名》

坐于涂炭。——《孟子》。注:“墨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烧木炭的炉子);炭薪(柴炭);炭精纸(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炭笔(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炭冰(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炭火(燃烧的炭)

(4) 像炭的东西 [charcoal-like thing]。如:山楂炭

(5) 火。比喻灾难;困苦 [fire]

(6) 〈词性:方〉∶煤炭,也称石炭 [coal]

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史记》

(7) 姓

常用词组

炭棒、炭笔、炭黑、炭画、炭精、炭精棒、炭疽、炭窑、炭渣

黎庶涂炭: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