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六朝脂粉的意思

liùcháozhīfěn

六朝脂粉



拼音liù cháo zhī fěn

注音ㄌ一ㄡˋ ㄔㄠˊ ㄓ ㄈㄣˇ

解释六朝:建都于建康(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脂粉:胭脂。形容繁华绮丽。形容六朝时金陵靡丽繁华景象。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赏月遇恶》:“且乐平生,尘寰事,六朝脂粉飞灰冷。”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六朝时金陵繁华景象。

感情六朝脂粉是中性词。

近义六朝金粉

英语the gold and rouge of the Six Dynasti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iù lù   注音  ㄌ一ㄡˋ ㄌㄨˋ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UYGY  仓颉  YC  郑码  SOVV  四角  00800  结构  上下电码  0362  区位  3389  统一码  516D  笔顺  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六的拼音:liù(ㄌ一ㄡˋ)  

⒈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

⒉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其他字义

六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⒉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统一码

六字UNICODE编码U+516D,10进制: 20845,UTF-32: 0000516D,UTF-8: E5 85 AD。

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exad、six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umber si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六的拼音: liù  

〈词性:数〉

(1) 五加一的和 [six]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3)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six]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

(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5) 六次 [six]

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

词性变化

六的拼音: liù  

〈词性:名〉

(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a note of the scale on gongchipu]

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国名 [Liu state]。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

(3) 姓

(4) 另见   

常用词组

六边形、六朝、六出、六出冰花、六畜、六畜不安、六腑、六根、六谷、六国、六合、六甲、六六六、六律、六盘山、六亲、六亲不认、六亲无靠、六神不安、六神无主、六世、六书、六一国际儿童节、六艺、六幺、六艺经传、六欲、六指儿

基本词义

六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国名 [Lu state]。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秋,楚人灭 六。——《春秋》

(2) 古县名[Lu county]。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当阳君 英布为 九江王,都 六。——《汉书》

(3) 另见 liù  

  拼音  zhāo cháo   注音  ㄓㄠ ㄔㄠˊ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JEG  仓颉  JJB  郑码  EDEQ  四角  47420  结构  左右电码  2600  区位  1915  统一码  671D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朝的拼音:zhāo(ㄓㄠ)  

⒈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⒉ 日,天:今朝。明朝。

其他字义

朝的拼音:cháo(ㄔㄠˊ)  

⒈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⒉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⒊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⒋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⒌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⒍ 姓。

统一码

朝字UNICODE编码U+671D,10进制: 26397,UTF-32: 0000671D,UTF-8: E6 9C 9D。

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owards

相关字词

晨、夕、野、暮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ynasty; mor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zhāo  )本义:早晨)

(2)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wish sb.good health]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3)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have an audience with (a king,emperor,etc.)]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4) 使…朝见

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朝冠(百官上朝时戴的帽子);朝参(上朝参谒);朝天(拜见天子、天帝)

(6) 宗教徒参拜 [make a pilgrimage to]。如:朝贺;朝圣;朝山(到名山宝刹进香礼佛)

(7) 泛指拜见 [visit]

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史记·张丞相列传》

(8) 会聚;召 [assemble]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词性变化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名〉

(1) 朝廷。古时亦称:朝堂,朝宁,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imperial court]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趋:快步走。)——《史记·萧相国世家》

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朝国(朝廷,国家);朝典(朝廷的典章礼制);朝使(朝廷派出的使者)

(3) 朝代,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 [dynasty]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杂句》

(4) 又如:唐朝;清朝

(5) 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 [emperor’s reign]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刘备和刘禅统治时期。)——杜甫《蜀相》

当是时,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6) 又如:三朝元老;一朝天子一朝臣

(7) 政府 [government]。如:朝官;朝奉(原为宋代官名,后通称富翁、土豪或管事的)

(8) 朝政,国家大事 [the affairs of state]。如:不听朝;朝柄(朝政的权柄)

(9) 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courtier class]。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朝著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介〉

(1) 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on;toward]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唐·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2) 又如:朝前看;大门朝东开;应该朝好的方面想

(3) 另见 zhāo  

常用词组

朝拜、朝臣、朝代、朝房、朝服、朝纲、朝贡、朝见、朝觐、朝门、朝圣、朝廷、朝向、朝向、朝阳、朝野、朝政

基本词义

朝的拼音: zhāo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 同本义 [morning]

朝,旦也。——《说文》

朝,早也。——《尔雅·释诂》

自朝至于日中。——《书·无逸》

周人祭日以朝及誾。——《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商颂·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朝歌夜弦。(弦:弹琴。)——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朝雉徒歌(像早晨的山鸡一样鸣叫高歌);朝趁暮食(形容穷苦,早上挣到钱,晚上才得吃);朝上;朝夕乌(同“朝夕鸟”。朝去暮归的乌鸦);朝夕相处(彼此天天在一起);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阳);朝旦;朝不及夕(极言处境危急);朝升暮合(谓零碎地籴米。形容生活艰难,勉强度日);朝成暮遍(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朝成暮毁(形容翻新之速);朝夷暮跖(早被誉为伯夷,晚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朝欢暮乐(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朝市(早市)

(4) 早餐 [breakfast]。如:朝舗(早晨餐食)

(5) 指短时间 [moment]。如:朝旦;朝昔;朝昼

(6) 日;天 [day]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7) 又如:今朝;明朝

(8) 姓

(9) 另见 cháo  

常用词组

朝不保夕、朝发夕至、朝晖夕阴、朝菌、朝令夕改、朝露、朝暮、朝气、朝气蓬勃、朝秦暮楚、朝三暮四、朝生暮死、朝思暮想、朝闻夕改、朝闻夕死、朝夕、朝霞、朝阳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EXJG  仓颉  BPA  郑码  QRK  四角  72261  结构  左右电码  5176  区位  5412  统一码  8102  笔顺  ノフ一一ノ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脂的拼音:zhī(ㄓ)  

⒈ 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脂肪。脂膏。松脂。脂油。香脂。

⒉ 指“胭脂”:脂粉。

统一码

脂字UNICODE编码U+8102,10进制: 33026,UTF-32: 00008102,UTF-8: E8 84 82。

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at、grease、rouge

造字法

形声:从月、旨声

English

fat, grease, lard; gre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脂的拼音: zhī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旨声。本义:动植物所含的油脂)

(2) 同本义 [oil or fat]

脂,戴角者脂,无角者膏。——《说文》

有羽者脂。——《易·本命》

脂,肪也。——《广苍》

脂膏以膏之。——《礼记·内则》。疏:“凝者为脂,释者为膏。

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周礼·考工记·梓人》

(3) 又如:脂灰(油脂和石灰,犹今油灰之类);脂水(旧指妇人盥洗后的剩水;或指石油;脓水);脂炬(即脂烛);脂韦(油脂和软皮)

(4) 润滑脂 [grease]。如:复合皂基脂;非皂基脂;耐寒脂;耐压脂;防锈脂;轴用脂

(5) 胭脂 [rouge]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王维《西施咏》

(6) 又如:脂粉客(油头粉面的风流子弟);脂粉钱(旧指女私蓄)

词性变化

脂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涂油使润滑 [oil]

我车已载脂。——杜甫《赤谷》

(2) 又如:脂车(油涂车轴,以利运转。借指驾车出行)

常用词组

脂蛋白、脂肪、脂粉、脂膏、脂瘤、脂水、脂油

  拼音  fěn   注音  ㄈㄣˇ   
部首  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OWVN  五笔98  OWVT  仓颉  FDCSH  郑码  UFOY  四角  98927  结构  左右电码  4720  区位  2359  统一码  7C89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粉的拼音:fěn(ㄈㄣˇ)  

⒈ 细末儿:粉末。粉剂。粉尘。米粉。花粉。药粉。漂白粉。

⒉ 特指化装用的粉末:香粉。粉墨登场。粉黛。扑粉。粉霜。

⒊ 用涂料抹刷:粉刷。粉饰。

⒋ 使破碎,成为粉末:粉碎。粉身碎骨。

⒌ 白色的或带粉末的:粉墙。粉蝶。粉连纸。粉笔。

⒍ 用豆粉或别的粉做成的食品:粉丝。凉粉。粉皮。粉芡(qiàn  )。米粉肉。

⒎ 浅红色:粉色。粉花。

统一码

粉字UNICODE编码U+7C89,10进制: 31881,UTF-32: 00007C89,UTF-8: E7 B2 89。

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powder

造字法

形声:从米、分声

English

powder, face powder; plas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粉的拼音: fěn  

〈词性:名〉

(1)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2) 同本义 [rice powder]

粉,傅面者也。——《说文》

藻火粉米。——《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世说新语·汰侈》

(3) 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 [face powder]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世说新语·容止》

(4) 又如:脂粉;粉面(傅粉的脸)

(5) 泛指细末状物质 [powder]。如:粉沸(粉末飞扬腾涌);粉节(带有白粉的竹节。亦借指竹)

(6) 用米、豆类或马铃薯等淀粉制成的食品,特指粉条或粉丝 [noodles or vermicelli made from bean or sweet potato starch]

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儒林外史》

(7) 又如:米粉;炒粉;凉粉;粉汤(粉丝汤);粉团(食品名。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今之麻团)

(8) 绘画用的颜料 [paint]。如:粉墨(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粉绘(粉缋。彩色的图画)

词性变化

粉的拼音: fěn  

〈词性:动〉

(1) 研成粉末;粉碎 [smash]

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释名》

(2) 又如:粉零麻碎(极言粉碎);粉骨捐躯(谓粉碎骨,献出生命)

(3) 涂饰;粉饰 [white-wash]。如:粉拂(粉扑。敷粉时用以蘸粉拍脸);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

(4) 奖饰,称誉 [cosmetic;praise]。如:粉饰

粉的拼音: fěn  

〈词性:形〉

(1) 白色的;带白色的;粉红色的 [white;pink]

粉粳五十斛。——《红楼梦》

(2) 又如:粉粳(呈粉红色的粳米);粉巾(白色汗巾);粉白(形容女子面容白皙、姣好;亦形容洁白);粉色(白色;亦指粉红色。常用以形容有关艳情的事件)

常用词组

粉笔、粉肠,粉肠儿、粉刺、粉黛、粉坊、粉末、粉墨、粉墨登场、粉嫩、粉皮、粉芡、粉墙、粉墙、粉身碎骨、粉饰、粉饰太平、粉刷、粉丝、粉碎、粉条、粉头、粉妆玉琢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