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ú fēng huí xuě
注音ㄌ一ㄡˊ ㄈㄥ ㄏㄨㄟˊ ㄒㄩㄝˇ
解释轻逸飘摇貌。
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鹞兮若流风之回雪。”
例子南朝·梁·钟嵘《诗品·梁卫将军范云》:“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流风回雪是中性词。
繁体流風迴雪
动物生肖牛,虎,蛇
流的拼音:liú(ㄌ一ㄡˊ)
⒈ 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⒉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⒊ 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⒋ 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⒌ 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
⒍ 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
⒎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
⒏ 品类,等级:流辈。流派。
⒐ 指不正派:二流子。
流字UNICODE编码U+6D41,10进制: 27969,UTF-32: 00006D41,UTF-8: E6 B5 81。
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㳅
flow、stream、current、stream of water、class
淌、源
形声:左形右声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详细解释◎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flow]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drift about;be driven by the current]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lead a wandering life]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propagate;diffuse]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reveal;betray]。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indulge in]。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banish]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change]。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paint]。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stay]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seek;take]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的拼音:◎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river;stream of water]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sth. resembling a stream of water;current]。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trend]。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school; sect]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school;class]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refugee]。如:盲流
◎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形〉
流畅 [smoothly]。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流辈、流弊、流变、流别、流播、流布、流产、流畅、流程、流传、流窜、流弹、流宕忘反、流荡、流动、流动资金、流毒、流毒、流芳、流芳后世、流放、流感、流光、流滑、流会、流火、流金铄石、流口水、流寇、流览、流浪、流浪儿、流浪汉、流泪、流离、流离失所、流离遇合、流里流气、流利、流连、流连忘返、流量、流露、流落、流氓、流氓集团、流氓无产者、流民、流明、流脑、流年、流脓、流派、流盼、流配、流痞、流气、流憩、流洒、流散、流沙、流失、流石、流食、流矢、流逝、流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无情、流水席、流水账、流水作业法、流送、流苏、流苏金镂鞍、流俗、流速、流汤滴水、流淌、流体、流涕、流通、流亡、流涎、流线型、流向、流泻、流星、流星雨、流行、流行歌曲、流刑、流血、流血漂橹、流言、流言蜚语、流寓、流域、流贼、流质食物、流转、流转
风(風)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⒉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⒊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⒋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⒌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⒍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⒏ 姓。
风(風)的拼音:fěng(ㄈㄥˇ)
⒈ 古同“讽”,讽刺。
风字UNICODE编码U+98CE,10进制: 39118,UTF-32: 000098CE,UTF-8: E9 A3 8E。
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風飌凨凬凮
wind
形声:从虫、凡声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详细解释◎ 风的拼音:
風 f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wind]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general mood;custom]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demeanour]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manner;style]。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news;information]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ballad]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love]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conduct and discipline]。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power]。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epilepsy]。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 风的拼音:
風 fēng
〈词性:动〉
(1) 刮风;起风 [blow]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干;散] [put out to dry;winnow]。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escape]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play]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 风的拼音:
風 fēng
<形、副>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unground]。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dissolute]。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mad;insane]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词性:副〉 通“凡”( fán )。大凡,大概 [in most cases;about]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6) 另见 fěng;fèng
风暴、风波、风伯、风采、风餐露宿、风潮、风车、风尘、风尘仆仆、风驰电掣、风传、风吹草动、风吹浪打、风吹雨打、风刀霜剑、风道、风笛、风动、风洞、风斗、风度、风范、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格、风骨、风光、风号雨泣、风和日丽、风和日暖、风花雪月、风华、风华正茂、风化、风鬟雨鬓、风纪、风纪扣、风景、风景画、风卷残云、风口、风口浪尖、风浪、风里来雨里去、风力、风凉话、风流、风流才子、风流倜傥、风流人物、风流韵事、风马牛不相及、风貌、风靡、风靡一时、风木之悲、风派人物、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气、风琴、风情、风趣、风骚、风骚娘们、风沙、风扇、风尚、风声、风声鹤唳、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风蚀、风势、风霜、风水、风水先生、风丝,风丝儿、风俗、风俗人情、风俗习惯、风速、风瘫、风调雨顺、风头、风头、风土、风土人情、风味、风味食品、风闻、风物、风险、风箱、风向、风行、风行一时、风雅、风烟、风言风语、风衣、风油精、风雨交加、风雨飘摇、风雨凄凄、风雨如晦、风雨如磐、风雨同舟、风雨无阻、风雨衣、风月、风云变幻、风云人物、风云突变、风韵、风灾、风筝、风烛残年
◎ 风的拼音:
風 fěng
〈词性:动〉
(1) 讽刺;委婉劝告。通“讽” [mock;ridicule;satire;advise in mild tone]
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 李太后, 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史记·梁孝王世家》
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盐铁论》
蚡乃微言太后风上。——《汉书·田蚡传》
(2) 又如:风规(讽刺规劝);风谏(婉言劝谏。即讽谏);风谕(讽告,婉言开导)
(3) 另见 fēng;fèng
◎ 风的拼音:
風 fèng
〈词性:动〉
(1) 吹拂 [blow]。如:春风风人
(2) 比喻感化 [reform a misguided person through persuasion,etc.]
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史记·平准书》
(3) 又如:风民(感化、教化人民)
(4) 另见 fēng;fěng
回(迴)的拼音:huí(ㄏㄨㄟˊ)
⒈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回家。
⒉ 掉转:回首(回头看)。回顾。回眸。回暧。妙手回春。
⒊ 曲折,环绕,旋转:回旋。回肠。回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⒋ 答复,答报:回信。回话。回绝。
⒌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回事。
⒍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回分解。
⒎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回族。回教(中国称伊斯兰教)。
⒏ 姓。
回字UNICODE编码U+56DE,10进制: 22238,UTF-32: 000056DE,UTF-8: E5 9B 9E。
回字由两个口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佪囘囬廻徊違韋迴
answer、circle、return、turn round
来
象形:像流水回旋之形
return, turn around; a time
详细解释◎ 回的拼音:
迴、囬 huí
〈词性:动〉
(1)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2) 同本义 [whirl;circle]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廊腰缦回。——唐· 杜枚《阿房宫赋》
峰回路转。——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回。回旋曲折);回极(无极回旋的枢轴)
(4) 环绕; 包围 [surround]
东道少回远。——《汉书·李广传》
(5) 又如:回峰(环绕的山峰);回圆(环绕);回塘(环曲的水池);回缭(围绕);回互(回环交互)
(6) 掉转 [turn round]
回车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回看射雕处。——唐· 王维《观猎》诗
兴尽晚回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回头望汝。——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回面(转过脸);回眼(回转目光);回天(形容力量很大,能扭转乾坤);回舆(掉转马头,返回);回逆(倒转)
(8) 还,返回 [return]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余逆脱回。——《广东军务记》
(9) 又如:回寅(回到农历正月);回九(旧俗新婚后新娘九日后回娘家);回前线;回跸(帝王返驾回宫)
(10) 答复;回报 [report back;reply]。如:回盘(旧婚俗。男家行聘礼,女家回礼,把礼物放在托盘、抬盒内,因称回礼为“回盘”);回风(高官升堂之前,吏役报告准备妥当的一个程式);回诺(回礼);回耗(回音)
(11) 改变 [change]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
(12) 又如:回心(改变心意);回异(改变;违反);回换(调换;变换);回变(转变)
(13) 违背 [go against]
厥德不回。——《诗·大雅·大明》
徐方不回。——《诗·大雅·常武》
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孟子·尽心下》
求福不回。——《后汉书·苏竟传》
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 苏轼《东坡志林》
(14) 谢绝,推辞不见 [refuse]。如:回决(回绝);回倒(回绝驳倒);回听(不听);回出(回绝);回唇答嘴(顶嘴)
(15) 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 [averse]。如:回丧(回避。丧家怕鬼回来害人而躲开);他不回亲戚
(16) 转卖,转手卖掉 [resell]。如:回买(转买,购买);回钱(售物所得的钱);回些(转让;卖些)
(17) 问 [ask]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残游记》
◎ 回的拼音: huí
〈词性:形〉
(1) 迂曲,曲折 [winding]。如:回连(曲折连绵);回说(隐晦曲折的话);回轩(回曲的长窗);回远(迂曲遥远);回崖(曲折的山崖)
(2) 奸邪,邪僻 [crafty and evil]。如:回辟(邪僻);回遹(邪僻);回背(旧说阴阳先生以镇物、符水为人禳邪消灾)
◎ 回的拼音: huí
〈词性:量〉
(1) 次 [times]——用于行为、动作。如:一日走千回;去过好几回
(2) 章——用于小说等,相当于“章” [chapter]。如:且听下回分解
(3) 一会儿——用于时间,表示短暂 [moment]。如:回子(一会儿);回一回(停一停)
(4) 用于事情,相当于“桩”、“件” [number of times]。如:就是这么回事;这完全是两回事
(5) 某一特定目的或发展的一种形势或某种情况 [occasion]。如:上回,上一回;这一回
◎ 回的拼音: huí
〈词性:名〉
(1) 回族的简称 [the Hui nationality]。如: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
(2) 器官(尤其是脑)的皱折、扭曲或盘旋 [convolution]。如:齿状回;海马回;额上回;颞下回
(3) 姓
回拜、回报、回避、回避、回禀、回波、回驳、回采、回采、回肠、回肠、回肠荡气、回潮、回嗔作喜、回程、回充、回冲、回春、回答、回单,回单儿、回荡、回灯、回电、回跌、回返、回访、回奉、回复、回顾、回顾展、回光反照,回光返照、回光镜、回归、回归年、回归热、回归线、回锅、回航、回耗、回合、回话、回还、回回、回回、回火、回击、回见、回交、回教、回敬、回绝、回空、回口、回扣、回来、回廊、回老家、回礼、回流、回笼、回炉、回禄、回路、回銮、回落、回落、回马枪、回门、回描、回民、回眸、回目、回娘家、回请、回去、回绕、回热、回软、回煞、回闪、回身、回神,回神儿、回升、回生、回声、回师、回收、回手、回首、回书、回述、回水、回思、回溯、回弹、回天之力、回填、回条、回帖,回帖儿、回头、回头路、回头是岸、回弯、回味、回文、回纹、回席、回乡、回响、回销、回心转意、回信、回叙、回叙、回旋、回忆、回忆、回忆录、回音、回应、回游、回赠、回涨、回执、回转、回族、回嘴
雪的拼音:xuě(ㄒㄩㄝˇ)
⒈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⒉ 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⒊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⒋ 姓。
雪字UNICODE编码U+96EA,10进制: 38634,UTF-32: 000096EA,UTF-8: E9 9B AA。
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䨮彐
grue、snow
形声:从雨、彗省声
snow; wipe away shame, avenge
详细解释◎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名〉
(1) (会意。从雨,从彗,彗( huì )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2) 同本义 [snow]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礼记·月令》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3)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词性:形〉
(1) 借喻白色 [white]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唐·杜牧《鹭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 又如:雪厾(白银);雪练(色泽像雪白的绢一样);雪花银(白银);雪肌(白细如雪的肌肤);雪色(白色)
〈词性:形〉
(1) 比喻高洁 [noble and unsillied]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宋· 杨万里诗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唐·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2) 又如:雪格(比喻高洁的品格);雪淡(态度淡漠,不热心)
(3) 姓
◎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动〉
(1) 下雪 [snow]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世说新语》
(2) 又如:雪夜访普(宋太祖赵匡胤曾于雪夜到大臣赵普家商谈国事的故事);雪峰(积雪的山峰);雪云(降雪的阴云)
(3) 洗刷,昭雪 [wipe out;rehabilitate]
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淮南子·氾论》
(4) 又如:雪正(昭雪更正);雪谤(洗雪污蔑之词)
(5) 擦净;揩干 [wipe]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韩非子》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唐·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6) 又如:雪泣(揩拭眼泪);雪除(清除);雪烦(消除烦闷);雪涕(拭泪);雪桃(拭桃)
雪白、雪豹、雪暴、雪崩、雪冰、雪车、雪尘、雪耻、雪堤、雪貂、雪堆、雪盖、雪糕、雪恨、雪花、雪茄、雪晶、雪镜、雪卷、雪壳、雪栏、雪里红,雪里蕻、雪亮、雪盲、雪泥鸿爪、雪片、雪橇、雪桥、雪青、雪山、雪上加霜、雪水、雪松、雪线、雪冤、雪原、雪照云光、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