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ú xuè fú shī
注音ㄌ一ㄡˊ ㄒㄩㄝˋ ㄈㄨˊ ㄕ
解释浮:漂浮。流的血将尸体都漂了起来。形容死伤很多。
出处《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吴师涉江,流血浮尸者不可胜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战争残酷。
感情流血浮尸是贬义词。
近义血流成河、流血漂卤、流血漂橹
动物生肖牛,虎,蛇
流的拼音:liú(ㄌ一ㄡˊ)
⒈ 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⒉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⒊ 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⒋ 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⒌ 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
⒍ 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
⒎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
⒏ 品类,等级:流辈。流派。
⒐ 指不正派:二流子。
流字UNICODE编码U+6D41,10进制: 27969,UTF-32: 00006D41,UTF-8: E6 B5 81。
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㳅
flow、stream、current、stream of water、class
淌、源
形声:左形右声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详细解释◎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flow]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drift about;be driven by the current]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lead a wandering life]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propagate;diffuse]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reveal;betray]。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indulge in]。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banish]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change]。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paint]。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stay]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seek;take]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的拼音:◎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river;stream of water]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sth. resembling a stream of water;current]。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trend]。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school; sect]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school;class]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refugee]。如:盲流
◎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形〉
流畅 [smoothly]。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流辈、流弊、流变、流别、流播、流布、流产、流畅、流程、流传、流窜、流弹、流宕忘反、流荡、流动、流动资金、流毒、流毒、流芳、流芳后世、流放、流感、流光、流滑、流会、流火、流金铄石、流口水、流寇、流览、流浪、流浪儿、流浪汉、流泪、流离、流离失所、流离遇合、流里流气、流利、流连、流连忘返、流量、流露、流落、流氓、流氓集团、流氓无产者、流民、流明、流脑、流年、流脓、流派、流盼、流配、流痞、流气、流憩、流洒、流散、流沙、流失、流石、流食、流矢、流逝、流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无情、流水席、流水账、流水作业法、流送、流苏、流苏金镂鞍、流俗、流速、流汤滴水、流淌、流体、流涕、流通、流亡、流涎、流线型、流向、流泻、流星、流星雨、流行、流行歌曲、流刑、流血、流血漂橹、流言、流言蜚语、流寓、流域、流贼、流质食物、流转、流转
血的拼音:xuè(ㄒㄩㄝˋ)
⒈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⒉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⒊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血的拼音:xiě(ㄒ一ㄝˇ)
⒈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血字UNICODE编码U+8840,10进制: 34880,UTF-32: 00008840,UTF-8: E8 A1 80。
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lood、hemo、lifeblood
指事:从皿,“丿”像血形,表示器皿中盛血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详细解释◎ 血的拼音: xiě
〈词性:名〉
(1) [口]∶“血”( xuè )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blood]。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血豆腐、血糊糊、血淋淋、血晕
◎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blood]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menses]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grieved tears]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blood vessel]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动〉
(1) 用鲜血涂沾 [paint with blood]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kill]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dye]
◎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形〉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be related by blood]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sincere]。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red]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xiě
血癌、血案、血本、血崩、血沉、血仇、血蛋白、血滴虫、血点、血窦、血管、血海、血海深仇、血汗、血红、血红蛋白、血花、血环、血迹、血祭、血浆、血竭、血口、血口喷人、血库、血亏、血泪、血淋淋、血流、血流漂杵、血流如注、血瘤、血路、血脉、血尿、血泊、血气、血气方刚、血亲、血清、血球、血肉、血肉横飞、血肉相连、血色、血史、血书、血栓、血水、血田、血统、血污、血吸虫、血洗、血细胞、血象、血小板、血腥、血型、血性、血胸、血压、血压计、血液、血液病、血衣,血衫、血印、血友病、血雨、血郁、血缘、血缘关系、血晕、血晕、血债、血战、血账、血证、血肿、血渍、血族
浮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⒉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⒊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⒋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⒌ 暂时的:浮记。浮支。
⒍ 可移动的:浮财。浮荡。浮吊。浮动。
⒎ 超过,多余:人浮于事。
⒏ 呈现,涌现:浮现。浮想。
⒐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浮脉。
浮字UNICODE编码U+6D6E,10进制: 28014,UTF-32: 00006D6E,UTF-8: E6 B5 AE。
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酻㳇
float、on the surface、unstable
沉
形声:从氵、孚声
to float, drift, waft; to exceed; superfluous
详细解释◎ 浮的拼音: fú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孚( fú )声。本义:漂流,漂浮)
(2) 同本义 [float]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飘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气);浮气(浮游的云雾);浮踊(飘浮升腾的)
(4) 游水(如挥动手脚或摆动翅鳍或尾巴)推进身体 [swim]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资治通鉴》
(5)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淫(划船游乐);浮舟(行船)
(6) 超过 [exceed]
罪俘于桀。——《书伪泰誓》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7) 又如:人浮于事;浮征(超额征收);浮冒(虚报;假冒)
(8) 游荡,游手好闲 [idle about]。如:浮沉草野(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浮客(四处漂泊的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浮人(到处流浪的人)
(9) 用满杯酒罚人 [punish sb. with a full cup of wine]
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聊斋志异》
(10) 又如:浮白(罚酒;借指满饮)
◎ 浮的拼音: fú
〈词性:形〉
(1) 在表面上 [on the surface;superficial]
耻名之浮于行也。——《礼记·表记》
(2) 又如:浮文套语(不疼不痒的客套话);浮气(非常微弱的气息)
(3) 暂时的 [temporary;provisional]。如:浮支;浮世(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浮铺(地摊。没有固定地点的铺子);浮借(暂借);浮来暂去(刚来就走;来去匆匆)
(4) 轻薄;轻佻 [flighty;frivolous]
教以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5) 又如:粗心浮气;浮逸(轻浮放荡);浮浪(轻薄放荡)
(6) 空虚;无根据。又空虚不实 [hollow;empty;groundless]
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浮称(虚名);浮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浮幻(不切实际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虚华无实的文章);浮词(虚饰无根据的言辞);浮议(无根据、不足信的言论)
◎ 浮的拼音: fú
〈词性:名〉
(1) 疏松细碎的土 [loose earth]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2) 通“瓠”( hú )。葫芦 [bottle gourd]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淮南子》
(3) 通“蜉”。虫名 [worm]
浮游有殷。——《大戴礼·夏小正》
浮标、浮冰块、浮财、浮沉、浮雕、浮动、浮泛、浮光掠影、浮华、浮滑、浮家泛宅、浮夸、浮力、浮靡、浮萍、浮桥、浮生若梦、浮图、浮现、浮想联翩、浮游、浮云、浮躁、浮肿、浮子
尸的拼音:shī(ㄕ)
⒈ 死人的身体: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
⒉ 〔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尸素餐,“尸尸误国”。
⒊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尸字UNICODE编码U+5C38,10进制: 23608,UTF-32: 00005C38,UTF-8: E5 B0 B8。
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死屍
cadaver、carcase、carcass、corpse、dead body
象形
corpse; to impersonate the dead; to preside; KangXi radical 44
详细解释◎ 尸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 同本义 [person on behalf of the dead]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按,凭几曰卧。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诗·小雅·楚茨》
祝延尸。——《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
孙可以为王父尸。——《礼记·曲礼》
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仪礼·特牲礼》注
(3) 神主牌,以木为之 [a spirit tablet]
载尸集战何所急。——《楚辞·天问》
(4) 又如:载尸以行(载着神主牌而行)
(5) 姓
◎ 尸的拼音: shī
〈词性:动〉
(1) 陈尸示众,陈列 [put a corpse in display]
尸,陈也。——《说文》
有母之尸饔。——《诗·小雅·祈父》
尸之为言失也,陈也,失气亡陈,形体独陈。——《白虎通·崩薨》
楚武王刑尸。——《左传·庄公四年》
夫却昭子…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2) 又如:尸谏(陈尸以谏)
(3) 立神像或神主 [erect a spirit tablet]
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庄子》
(4) 担任;承担 [bear]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书·康王之诰序》
(5) 执掌,主持 [hold]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6) 又如:尸盟(主持盟会);尸祭(主祭)
(7) 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be in a state of inertia]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庄子·逍遥游》
(8) 又如:尸位旷职(占据职位而不做事);尸玩(玩忽职守);尸素(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尸禄素餐(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尸职(尸位,失职);尸居(安居而无为)
(9) 列阵 [arrange formation]
四年春天三月,楚武王荆尸。——《左传·宣公十二年》
◎ 尸的拼音:
屍 shī
〈词性:名〉
(1) 尸体 [corpse]
屍,终主也。从尸,从死。——《说文》。按,从死,尸声。许误也。
以其屍与之。——《史记·周公世家》
在床曰尸。——《礼记·曲礼》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验尸;五马分尸;尸灵(尸首;灵柩);尸格(尸单。验尸单);尸以祝之(立尸而祝祷之,表示崇敬);尸皮子(尸皮。对衣服的贬称);尸灵横骨(方言。尸体);借尸还魂;尸车(载尸柩的车子);尸身(尸体);尸丧(尸体失落);尸葬(埋葬尸体)
尸白、尸变、尸布、尸骨、尸骸、尸横遍野、尸谏、尸解、尸居龙见、尸居余气、尸蜡、尸首、尸体、尸位、尸位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