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ù yáng huì shǒu
注音ㄌ一ㄡˋ 一ㄤˊ ㄏㄨㄟˋ ㄕㄡˇ
解释中医术语,六阳脉集中在头部。指头。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对着众官人在此,我这一去,若有些儿差失呵,我输我这六阳会首。”
例子明·无名氏《单战吕布》第一折:“输了时,就将俺弟兄三人的六阳会首,纳在这辕门首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六阳会首是中性词。
繁体六陽會首
动物生肖牛,虎,蛇
六的拼音:liù(ㄌ一ㄡˋ)
⒈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
⒉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六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⒉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六字UNICODE编码U+516D,10进制: 20845,UTF-32: 0000516D,UTF-8: E5 85 AD。
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陸
hexad、six
会意
number six
详细解释◎ 六的拼音: liù
〈词性:数〉
(1) 五加一的和 [six]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3)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six]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
(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5) 六次 [six]
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
◎ 六的拼音: liù
〈词性:名〉
(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a note of the scale on gongchipu]
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国名 [Liu state]。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
(3) 姓
(4) 另见 lù
六边形、六朝、六出、六出冰花、六畜、六畜不安、六腑、六根、六谷、六国、六合、六甲、六六六、六律、六盘山、六亲、六亲不认、六亲无靠、六神不安、六神无主、六世、六书、六一国际儿童节、六艺、六幺、六艺经传、六欲、六指儿
◎ 六的拼音: Lù
〈词性:名〉
(1) 古国名 [Lu state]。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秋,楚人灭 六。——《春秋》
(2) 古县名[Lu county]。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当阳君 英布为 九江王,都 六。——《汉书》
(3) 另见 liù
阳(陽)的拼音:yáng(一ㄤˊ)
⒈ 明亮。
⒉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图形:⚊(U+268A)。
⒊ 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⒋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⒌ 温暖:阳春。
⒍ 外露的,明显的:阳沟。阳奉阴违。
⒎ 凸出的:阳文图章。
⒏ 关于活人的: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
⒐ 带正电的:阳极。阳电。阳离子。
⒑ 男性生殖器:阳痿。
⒒ 古同“佯”,假装。
⒓ 姓。
阳字UNICODE编码U+9633,10进制: 38451,UTF-32: 00009633,UTF-8: E9 98 B3。
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陽阦氜昜
in relief、male genitals、open、overt、positive、this world
阴
原为形声:从阝、日声
'male' principle; light; sun
详细解释◎ 阳的拼音:
陽 y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昜( yáng )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2) 同本义 [south of a hill or north of a river]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 清· 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
(3)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阳柯(向阳光或南向的树枝);阳崖(向南的山崖);阳坡(向阳的山坡)
(4) 太阳[sun]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诗·小雅·湛露》
阳春布德泽。——《乐府诗集·长歌行》
斜阳草树。——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少年如朝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阳精(太阳);斜阳;阳宗(指太阳);阳明(太阳、阳光。也指光明。人体经络名);阳彩(日光,太阳的色彩)
(6) 物体的正面,前面 [in front;at the head]
自昔以钱之有字处为阴,无字处为阳。——清· 顾炎武《日知录·钱面》
(7) 男性生殖器 [male genitals]
其国男子年五十余,阳多痿。——《海国闻见录·东洋记》
(8) 又如:阳物(男性生殖器)
(9) 农历十月的别称 [the ten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如:阳月(农历十月的别名,也称小阳春);阳朔(农历十月初一)
(10) 精液 [semen]
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男子八八六十四阳绝,过此为婚为野合。——《玉堂嘉话》
(11) 外面 [outside;out]
必谋功不察志,论阳效不存阴计。——汉· 王充《论衡定贤》
(12) 又如:阳浮(表面顺从);阳效(表面的功效);阳冻(地面上的冰冻);阳事(外治,宫廷以外的政事);阳冰(结在水面的冰)
(13) 晴天 [fine day;sunny day]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文选·张衡·西京赋》
(14) 天 [sky;heavens]
阳灵停曜于其表,阴祗雾于其里。——《文选·左思·魏都赋》
(15) 又如:阳灵(天神);阳祀(祭天及宗庙)
(16) 人世 [the world]
唐王游地府,回生阳世,开设水陆大会,超度阴魂。——《西游记》
(17) 又如:阳类(人世间的物类);阳寿(人在世间的寿命);阳报(在人世间得到的报应);阳功(人间功德)
(18) 额 [front]。又指前面正面
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周礼》
(19) 眸子。借指美目 [pupil]
阳,《方言》:燕、 代、 朝鲜、 洌水之间或好目为阳。——卷子本《玉篇》
(2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阳是贯彻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 [(in Chinese philosophy,medicine,etc.) Yang,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如:阴阳二气;阳九
(21) 古代阴阳家、方士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一元为一百零六岁,有旱灾九年,称为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
(22) 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为奇数,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为阴数之穷。
(23) 道家称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天厄称为阳九,地亏称为百六);阳干(指十干中的甲、丙、戊、庚、壬。即列于单数位天干。与阴相对);阳木(春夏所生的树木。一说为山南之木);阳辰(相术家以十二地支中的单数位,子、寅、辰、午、申、戊六日为阳辰,余六日为阴辰);阳鱼(鱼。因其生于阴生属于阳,故名);阳童(未成年而死的庶子。一说男孩夭亡为阳童,女孩夭亡为阴童);阳施(阳气散布);阳道(外事,政事);阳会(古俗妇女于每月十九日夜举行的一种聚会);阳德(阳气。也指日);阳错(阴阳家的迷信之说);阳声(古乐声分阴阳,六律为阳声。也指清声);阳灵(祭天之所。也指太阳)
(24) 中国中医学上指人体内部某些器官 [internal organ]
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素问》
(25) 又如:阳病(中医指阳虚有寒的病症);阳疾(中医指热邪)
(26) 春秋国名 [Yang state]。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
(27) 春秋燕邑名 [Yang city]。在今河南省唐县东北
(28) 指春夏 [spring and summer]
夫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张衡《西京赋》
(29) 又如:阳和(春天的暖气);阳夏(夏季);阳时(春夏之时);阳官(指《周礼》中的春官)
(30) 中午 [noon]
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同人祭日以朝及暗。——《礼记》
(31) 通“旸”。日出 [coming out of the sun]
殷人祭其阳。——《礼记·祭义》。郑玄注:“阳,读为曰雨曰旸之旸。”
艾,时阳若。——《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32) 姓。如:阳成(复姓)
◎ 阳的拼音:
陽 yáng
〈词性:形〉
(1) 凸出 [in relief]。如:阳沟里失风(喻在安全场合出事);阳文(镂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也称阳识);阳刻(浮雕)
(2) 带正电的 [positive]。如:阳电;阳极
(3) 颜色明亮 [bright]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曹植《洛神赋》
(4) 鲜明 [clear-cut]
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阳。——《吕氏春秋》
(5) 温暖 [warm]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豳风》
(6) 又如:阳回(阳气回转);阳晁(晴朗的早晨);阳嘉(春日的暖气);阳春有脚(比喻为人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7) 干旱 [dry]
太白司艾,西岳国师典致时阳,白炜象平,考量以铨。——《汉书》
(8) 诈伪 [fake]
皆阳应曰。——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9) 如:阳言(诈言。同佯言)
(10) 奇数 [odd]
阳数奇,阴数偶。——《白虎通》
(11) 又如:阳爵(奇数的爵位等级);阳数(奇数)
◎ 阳的拼音:
陽 yáng
〈词性:动〉
(1) 外露;显露 [appear;manifest itself]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庄子·达生》
(2) 假装 [pretend;feign]
而箕子被发阳狂。——《大戴礼记·保傅》
然阳浮慕之。——《史记·酷吏张汤传》
故胜己者,则不得闻,闻亦阳不知也。——晋· 葛洪《抱朴子》
(3) 复苏;生长 [resuscitate;grow]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 陶潜《杂诗》
(4) 通“扬”。举起 [raise;lift]
君子阳阳。——《诗·王风·君子阳阳》。王先谦云:“阳为扬之假借。”
其声清阳而远闻。——《周礼·考工记·梓人》
◎ 阳的拼音:
陽 yáng
〈词性:副〉
(1) 表面上 [openly]
吴主孙休,恐其内变,阳示恩宠,内实防之。——《三国演义》
(2) 又如:阳施阴夺(表面给予,暗中夺回);阳奉阴违
阳春、阳春白雪、阳春砂、阳电、阳电子、阳奉阴违、阳沟、阳关大道、阳光、阳极、阳嘉、阳嘉元年、阳间、阳茎、阳狂、阳离子、阳历、阳面,阳面儿、阳明山、阳平、阳坡、阳婆、阳畦、阳伞、阳盛、阳世、阳寿、阳朔、阳燧、阳台、阳萎、阳文、阳性、阳韵、阳宅
会(會)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审。会话。
⒉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会议。开会。
⒊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会。省会。
⒋ 彼此见面:会面。会见。
⒌ 付钱:会账。会钞。
⒍ 理解,领悟,懂:会心,体会。
⒎ 能,善于:会游泳。会英语。
⒏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会难得。
⒐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
⒑ 恰好,正好:会天大雨。
⒒ 一小段时间:会会儿。
会(會)的拼音:kuài(ㄎㄨㄞˋ)
⒈ 总计:会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⒉ 姓。
会字UNICODE编码U+4F1A,10进制: 20250,UTF-32: 00004F1A,UTF-8: E4 BC 9A。
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会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會屶屷㑹㞧
be able to、meet、shall
会意:从人、从云
assemble, meet together; meeting
详细解释◎ 会的拼音:
會 huì
〈词性:动〉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get together;assemble]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meet;see]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卻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accord with]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体力或智力方面] 能 [can;be able to]。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know]。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visit]。如:会朋友
(10) [多指在饭馆、 茶楼中] 付 [款] [pay]。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comprehend;understand;grasp]。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should;ought to]。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 会的拼音:
會 huì
〈词性:名〉
(1) 器物的盖子 [lid;cover]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opportunity;occasion]。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fair]。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capital]。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society;association;union]。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adversity]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mutual help financial group]。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a little while]。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Hui]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hui]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 会的拼音:
會 huì
〈词性:副〉
(1) 必然,一定 [certainly;definitely]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just;right;happen to]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all]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 会的拼音:
會 huì
<连>
(1) 相当于“与”、“同”、“和” [and]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2) 另见 kuài
会标、会餐、会场、会钞、会车、会典、会费、会风、会馆、会合、会话、会徽、会集、会见、会剿、会聚、会刊、会考、会客、会客室、会猎、会门、会盟、会面、会宁、会票、会期、会齐、会签、会亲、会商、会社、会审、会师、会士、会试、会首、会水、会谈、会堂、会同、会务、会晤、会心、会要、会演、会厌、会议、会议室、会意、会阴、会遇、会元、会员、会战、会章、会账、会诊、会址、会子、会子
◎ 会的拼音:
會 kuài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compute]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 会的拼音:
會 kuài
〈词性:名〉
(1) 缝隙 [crack]。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2) 买卖居间人 [middleman]。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3) 会稽( kuàjī )。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4) 姓
(5) 另见 huì
会计、会计师、会计制度
首的拼音:shǒu(ㄕㄡˇ)
⒈ 头,脑袋: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⒉ 领导的人,带头的:首领。元首。首脑。首相(xiàng )。
⒊ 第一,最高:首都(dū )。首府。
⒋ 最先,最早: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义(首先起义)。
⒌ 出头告发:自首。出首。
⒍ 量词,指诗和歌:一首诗。
⒎ 姓。
首字UNICODE编码U+9996,10进制: 39318,UTF-32: 00009996,UTF-8: E9 A6 96。
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ead、principal、initial、first
尾
象形
head; first; leader, chief; a poem
详细解释◎ 首的拼音: shǒu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2) 同本义 [head]
首,阳也。——《汉书·天文志》
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卫风·伯兮》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战国策·燕策》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昂首;叩首;搔首;首功(以获敌首论功);首虏(指斩获敌人的首级);首枕其股(让死者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这是古代臣下对横遭杀害的君主表示哀痛之礼);首丘(归葬故乡;亦指怀念故乡);首身分离(被杀,判处斩刑)
(4) 首领,团体的领导人 [chief;leader]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元首;酋首;群龙无首
(6) 开端;开头;前端 [beginning]
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韩非子·心度》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7) 又如:首事(开始);首春(孟春。指农历正月);首秋(孟秋。指农历七月);首祚(一年的开头);首夏(夏季之始。即“孟夏”。指农历四月);首岁(正月。一年的开始)
(8) 要领 [main points]
予誓告汝群言之首。——《书·秦誓》
(9) 剑柄上的环 [loop of sword handle]
进剑者左首。——《礼记》
(10) 位次。方;面 [seating arrangement]
史进下首坐了。——《水浒传》
(11) 又如:左首;上首;外首;东首;门首
◎ 首的拼音: shǒu
〈词性:形〉
(1) 第一 [first]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汉书·儒林传序》
(2) 又如:首公(以公务为首要。即“奉公”);首功(第一等功劳);首选(当选为第一。科举时代考试名列第一);首妻;首位;首名;首恶;首犯;首僧(当家和尚);首县(县城和府城在一处的县,也指知县);首事(地方上领头管事的绅士);首事(首要的事);首从(主犯与从犯)
(3) 形容迟疑不决 [hesitate]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彊,每与 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 汉亦收其用。——《后汉书·邓训传》
(4) 又如:首施(迟疑进退不定。同首鼠);首鼠(迟疑不决。也作“首施”)
◎ 首的拼音: shǒu
〈词性:动〉
(1) 告发 [inform;finger]
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首诉(出首;控告);首人(出面告状的人)
(3) 自首,犯人自己到有关部门去交代罪行 [surrender]
(贼役赃官)一半都来睦县自行投首,拜参 张招讨并众官,尽皆准首,复为良民。——《水浒传》
(4) 又如:首官(向官府自首或告发);自首;首状(自首或告发的状词);首免(指自首而得以从轻发落);首罪(自首)
(5) 头向着 [face to]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6) 向着…出发 [start towards]
北首燕路。——《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如:首路(出发);首涂(启程;上路)
(8) 屈服;服罪 [yield]
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后汉书》
(9) 标明;显示 [show]
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礼记》
◎ 首的拼音: shǒu
〈词性:副〉
(1) 最早;首先 [at first]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首唱(首先倡导、发起。也作“首倡”);首创(创始)
◎ 首的拼音: shǒu
〈词性:量〉
[诗、词、文等的]一篇 [piece]。如:唐诗三百首
首倡、首车、首创、首次、首当其冲、首敌、首都、首恶、首犯、首府、首富、首告、首航、首级、首肯、首领、首难、首脑、首屈一指、首日封、首善之区、首饰、首鼠两端、首途、首尾、首位、首席、首先、首项、首相、首要、首义、首映、首战告捷、首长、首状、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