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力微任重的意思

wēirènzhòng

力微任重



拼音lì wēi rèn zhòng

注音ㄌ一ˋ ㄨㄟ ㄖㄣˋ ㄓㄨㄥˋ

解释微:小。能力小而任务重。

出处唐·张说《让平章事表》:“若志小谋大,力微任重,岂敢顾惜微躯?”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自谦。

感情力微任重是中性词。

近义力小任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ㄌ一ˋ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86  LTN  五笔98  ENT  仓颉  KS  郑码  YM  四角  40027  结构  单一电码  0500  区位  3306  统一码  529B  笔顺  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力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

⒉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⒊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⒋ 用极大的力量: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⒌ 姓。

统一码

力字UNICODE编码U+529B,10进制: 21147,UTF-32: 0000529B,UTF-8: E5 8A 9B。

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 one's best、force、power、puissance、strength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力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effort;physical strength]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force;power;strength]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ability;capability]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power;might;influence]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force]。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penal servitude;forced labour;(domestic)servant]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merit]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soldier]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词性变化

力的拼音:   

〈词性:动〉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engage]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work;use]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力的拼音:   

〈词性:副〉

(1) 尽力,竭力 [do all one can;do one's utmost;try one’s best]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常用词组

力臂、力不从心、力场、力促、力大无比、力度、力攻、力戒、力矩、力量、力偶、力排众议、力气、力求、力士、力所能及、力图、力挽狂澜、力心、力学、力学、力战、力争、力争上游、力主、力作

  拼音  wēi   注音  ㄨㄟ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TMGT  仓颉  HOUNK  郑码  OIQM  四角  2824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1792  区位  4602  统一码  5FAE  笔顺  ノノ丨丨フ丨一ノフ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微的拼音:wēi(ㄨㄟ)  

⒈ 小,细小: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

⒉ 少;稍:稍微。微笑。微调(tiáo   )。

⒊ 衰落;低下:卑微。微贱。

⒋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义。

⒌ 隐约;不明:微茫。微词(隐晦的批评)。

⒍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亡”。

⒎ 暗中察访:微行。

⒏ 无,非:“微斯人,吾谁与归”。

⒐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微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统一码

微字UNICODE编码U+5FAE,10进制: 24494,UTF-32: 00005FAE,UTF-8: E5 BE AE。

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cline、profound、tiny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mall, prefix micro-, trifl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动〉

(1) (会意。从彳( chì  );--( wēi  )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2) 同本义 [walk clandestinely]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hide]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spy]。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decline]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have not]。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no,not]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词性变化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形〉

(1) 微小;轻微 [minute;tiny]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humble]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dim]。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wane]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elegant;exquisite]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副>;

(1) 秘密,偷偷 [clandestinely]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slightly]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but for;if it were not fo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名〉

(1) 古单位名 [wei,measure unit]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secret]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Wei state]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拼音  rèn rén   注音  ㄖㄣˋ ㄖㄣ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TFG  仓颉  OHG  郑码  NMB  四角  22214  结构  左右电码  0117  区位  4046  统一码  4EFB  笔顺  ノ丨ノ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任的拼音:rèn(ㄖㄣˋ)  

⒈ 相信,信赖:信任。

⒉ 使用,给予职务:任命。任人唯贤。

⒊ 负担,担当:担任。任课。

⒋ 职务:就任。到任。任重道远。

⒌ 由着,听凭:任凭。任性。任意。任从。任随。听任。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⒍ 不论,无论:任何。任人皆知。

其他字义

任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中国古代女子爵位名。

⒉ 中国古代南方的一种民族乐曲。

⒊ 姓。

统一码

任字UNICODE编码U+4EFB,10进制: 20219,UTF-32: 00004EFB,UTF-8: E4 BB BB。

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ow、appoint、assume a job、let、no matter、official pos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人、壬声

English

trust to, rely on, appoint; to bear, duty, office; al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任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汉王莽时女子爵位名。用以称公主 [an ancient woman's rank of nobility]

其女皆为任。——《汉书·王莽传》

(2) 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曲 [an ancient music of the sou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

任,南蛮之乐也。——《礼记·明堂位》

(3) 姓

词性变化

任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1) 通“壬”。壬人,狡猾骗人的;巧言谄媚的 [artful]

惇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孔任不行。——《后汉书·致恽传》

(2) 又如:任人(佞人。品行不端的人)

(3) 另见 rèn  

基本词义

任的拼音: rèn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壬( rén  )声。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

(2) 同本义 [carry on a shoulder pole;carry]

悲灵均之任石。——郭璞《江赋》

是任是负。——《诗·大雅·生民》。注:“任,犹抱也。”

负任担荷。——《国语·齐语》。注:“任,抱也。”

负任儋荷。——《国语·齐语》。注;“犹抱也。”

任重石之何益。——《楚辞·悲回风》

(3) 又如:任石(负石。负以重石);任车(载物负重之车);任负(负载,承载)

(4) 堪;承当;禁受 [bear]

病不任行。——《史记·白起传》

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后汉书·丁鸿传》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5) 又如:任受(承受,忍受);任患(承受祸患,承担过失);任过(承担过失);任堪(承受,禁受)

(6) 保举;担保,保用 [guarantee]

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周礼·大司徒》

重怒难任。——《左传·僖公十五年》。注:“当也。”

(7) 又如:任出(取保出狱);任保(担保)

(8)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assign sb. to a post]

以任邦国。——《周礼·大司马》

以九职任万民》

(9) 又如:任良(任用贤才);任贤(委用德才兼备的人);任能(委用有才能的人);任势(利用形势);新任厂长; 任官(委任官职);任臣(委用臣下);任寄(委任;付托)

(10) 讲信用;相信;信任 [believe]

任,保也。——《说文》

为气任侠。——《史记·季布栾布传》

吾权任子以死生。——《管子·大匡》

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任属(信用托付);任信(信任);任待(信赖器重)

(12) 听凭,任凭 [allow]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曷不委心任去留。——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任兴(任性;凭兴趣);任抓掀(任意选用;任意拿);任谤任劳(任劳任怨;不怕别人诽谤,不辞劳苦);任忒(听任差错;任意妄为);任令(听凭,任凭);任委(任随,任凭);任真(听其自然);任臆(任随心意)

(14) 放纵,无拘束 [indudge]

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商君书·弱民》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

感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晋书·阮咸传》

(15) 又如:任达(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

(16) 使用 [use]

为百姓积任器。——《周礼·司隶》

(17) 又如:任力(使用民力);任数(用权谋,使心计);任谋(使用权谋;运用策略);任算(施用计谋,进行谋算)

(18) 负责,主持 [be in charge of]。如:任持(主持;维持);任政(执政);任上(居职理事)

(19) 怀孕。后作“妊” [be pregnant]

周后妃任 成王於身。——《大戴礼·保傅》

初,李亲任 政君在身。——《汉书·元后传》。 师古曰:“任,怀任。”

初,刘媪任 高祖——《汉书·叙传上》

(20) 又如:任娠(怀孕;任身)

(21) 立功 [render meritorious service]

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周礼》

词性变化

任的拼音: rèn  

〈词性:名〉

(1) 担子,行李 [load;burden;luggage;baggage]

门子治任将归。——《孟子》。注:“担也。”

班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礼记·祭义》。注:“所担持也。”

(2) 又如:治任(收拾行李)

(3) 职责 [duty]

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之任也。——《韩非子》

(4) 任职期 [tenure]。如:任内;任满(任职期满)

(5) 任务;责任。任何人应对其负责或承担的事务 [responsibility]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伟、 允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告子下》

(6) 又如:任责(责任);任道(可担负重任的仁人志士);任属巨肩(责任重大)

(7) 职位 [office]。如:离任;就任

(8) 担任公职,特别是文官职务的人 [officeholder]。如:历任;原任

(9) 人质 [hostage]

皆请降送任于勒。——《晋书》

(10) 丝;线 [silk or thread]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汉书》

(11) 能力 [ability]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韩非子》

(12) 劳役 [labor]

赋敛重数,百姓任罢。——《汉书》。颜师古注:“任,谓役事也。”

任的拼音: rèn  

<连>

(1)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纵使”、“即使 ” [even if ]

任是深山最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2) 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不论”、“无论” [no matter(what,who,how,etc.)] 。如:任事儿(所有的事);任吗儿(不论什么);任么(无论什么)

任的拼音: rèn  

〈词性:量〉

(1) 用于担任官职的次数

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2) 另见 rén  

常用词组

任便、任从、任诞、任何、任教、任咎、任课、任劳任怨、任免、任命、任凭、任期、任其自然、任气、任情、任人、任人唯亲、任人唯贤、任事、任随、任所、任听、任务、任侠、任贤使能、任性、任选、任意、任用、任职、任重、任重道远、任纵

  拼音  zhòng chóng   注音  ㄓㄨㄥˋ ㄔㄨㄥˊ   
部首  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TGJF  仓颉  HJWG  郑码  MEKB  四角  20105  结构  单一电码  6850  区位  5456  统一码  91CD  笔顺  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重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分(fèn  )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⒉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⒊ 价格高:重价收买。

⒋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⒌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⒍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⒎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其他字义

重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⒉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⒊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统一码

重字UNICODE编码U+91CD,10进制: 37325,UTF-32: 000091CD,UTF-8: E9 87 8D。

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ain、layer、repeat、scale、weightily、weightiness

相关字词

沉、轻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字源见“重” zhòng  )

(2) 重复,重叠 [repeated;again;once more]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double]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numerous]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deep]。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一个特定的辈份]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great]。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词性变化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副〉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again;once more]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量〉

(1) 层 [layers]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piece]。如:这一重公案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动〉

(1) 怀孕 [be pregnant]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常用词组

重版、重播、重唱、重重、重出、重蹈覆辙、重叠、重返、重犯、重逢、重复、重根、重挂、重光、重合、重婚、重建、重见天日、重九、重聚、重拍、重起炉灶、重庆、重申、重身、重审、重生父母、重适、重施故伎、重述、重算、重孙、重孙女、重沓、重弹、重提、重提旧事、重围、重温、重温旧梦、重文、重屋、重午、重现、重霄、重新、重修、重修旧好、重演、重眼皮,重眼皮儿、重洋、重阳、重译、重印、重影、重映、重奏、重足而立

基本词义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  ),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heavy]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of sound)intensive]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great;big]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grave;serious;careful]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important]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precious;valuable;respect]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thick;strong]。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serious;solemn]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seriows;grave]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slow]。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词性变化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名〉

(1) 重量 [weight;gravity]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impedimenta;supplies and gear of an army]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power]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动〉

(1) 重视;尊重 [respect;lay stress on]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increase]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uphold;advocate]。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  )影响[affect]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副〉

(1) 极;甚;十分 [very]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especially]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常用词组

重办、重臂、重兵、重臣、重惩、重创、重大、重担、重地、重典、重点、重读、重罚不用、重犯、重负、重工业、重荷、重话、重活、重机枪、重价、重金、重金属、重力、重利、重量、重名、重炮、重器、重氢、重任、重伤、重身子、重视、重水、重听、重头戏、重托、重望、重武器、重物、重孝、重心、重型、重型坦克、重压、重要、重要人物、重要性、重音、重音节、重油、重于泰山、重元素、重载、重责、重镇、重子、重罪

力微任重: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