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力有未逮的意思

yǒuwèidǎi

力有未逮



拼音lì yǒu wèi dǎi

注音ㄌ一ˋ 一ㄡˇ ㄨㄟˋ ㄉㄞˇ

解释能力做不到。

出处

例子他一直希望能化解这两家的仇恨,但力有未逮,他们仍然争吵不休。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ㄌ一ˋ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86  LTN  五笔98  ENT  仓颉  KS  郑码  YM  四角  40027  结构  单一电码  0500  区位  3306  统一码  529B  笔顺  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力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

⒉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⒊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⒋ 用极大的力量: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⒌ 姓。

统一码

力字UNICODE编码U+529B,10进制: 21147,UTF-32: 0000529B,UTF-8: E5 8A 9B。

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 one's best、force、power、puissance、strength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力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effort;physical strength]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force;power;strength]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ability;capability]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power;might;influence]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force]。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penal servitude;forced labour;(domestic)servant]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merit]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soldier]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词性变化

力的拼音:   

〈词性:动〉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engage]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work;use]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力的拼音:   

〈词性:副〉

(1) 尽力,竭力 [do all one can;do one's utmost;try one’s best]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常用词组

力臂、力不从心、力场、力促、力大无比、力度、力攻、力戒、力矩、力量、力偶、力排众议、力气、力求、力士、力所能及、力图、力挽狂澜、力心、力学、力学、力战、力争、力争上游、力主、力作

  拼音  yǒu yòu   注音  一ㄡˇ 一ㄡ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EF  仓颉  KB  郑码  GDQ  四角  4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2589  区位  5148  统一码  6709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有的拼音:yǒu(一ㄡˇ)  

⒈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⒉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⒊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⒋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⒌ 表示大、多:有学问。

⒍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⒎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⒏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其他字义

有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统一码

有字UNICODE编码U+6709,10进制: 26377,UTF-32: 00006709,UTF-8: E6 9C 89。

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ve、hae、adsum、ens、hadorwould

相关字词

无、没

造字法

会意:从又(手)

English

have, own, possess; ex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have;possess]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there be]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get;seize]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wait]。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happen]。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词性变化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形〉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some]。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one]。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时间] [means a certain(time) in the past]。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副〉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perhaps]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有的拼音: yǒu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常用词组

有案可查、有板有眼、有备无患、有偿、有成、有翅难飞、有待、有道、有道之士、有德者、有的是、有底、有的放矢、有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根、有骨头、有关、有光纸、有轨电车、有国有家者、有害、有恒、有悔、有奇、有机、有机玻璃、有机合成、有机化学、有机可乘、有机酸、有机体、有机物、有机质、有及、有几分、有奸、有间、有教无类、有劲,有劲儿、有旧、有救、有口皆碑、有口无心、有赖、有劳、有理、有理方程、有理分式、有理函数、有理式、有理数、有力、有利、有利、有两下子、有门,有门儿、有苗、有名、有名无实、有目共睹、有奶便是娘、有年、有盼儿、有气、有气无力、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有势、有情、有请、有顷、有求必应、有趣、有人家儿、有日子、有色金属、有色人种、有身、有神论、有生、有生力量、有声有色、有始无终、有始有终、有恃无恐、有事、有数、有数、有司、有所益、有蹄类、有条不紊、有头无尾、有头有尾、有望、有为、有味,有味儿、有…无…、有喜、有戏、有隙可乘、有限、有效、有些、有心、有心力、有心人、有形、有幸、有序、有血有肉、有言在先、有眼不识泰山、有要于时、有一搭没一搭、有一得一、有一手儿、有益、有意、有意思、有勇无谋、有用、有…有…、有余、有缘、有朝一日、有志者事竟成、有种、有嘴没舌、有嘴无心、有子存焉、有作其芒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òu  

(1) 通“又” [same as “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FII  五笔98  FGGY  仓颉  JD  郑码  BDKO  四角  5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2607  区位  4620  统一码  672A  笔顺  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未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céng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⒉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⒊ 用于记时: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⒋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统一码

未字UNICODE编码U+672A,10进制: 26410,UTF-32: 0000672A,UTF-8: E6 9C AA。

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o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t yet; 8th terrestrial bra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未的拼音: wèi  

〈词性:副〉

(1)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2)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did(have) not;not yet;never]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 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3)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来不及,没有闲暇);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未宾(没有归顺);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圆满的地步);未极(无穷远处;未到尽头;没有停止);未意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举考试中未中);未萌(事情发生之前)

(4) (“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not]

众宾未拾取矢。——《仪礼·乡射礼》。注:“未,犹不也。”

未若复吾赋不幸。——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又如: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详细叙述);未敢苟同;未知可否;未审(不知);未的(不确实,不确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未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未应(不曾,不须);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6) 否 [or not]——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词性变化

未的拼音: wèi  

〈词性:名〉

(1) 滋味。后作“味” [taste]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2) 地支的第八 [number 8 in duodecimal cycle]

未还于此。——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67年为农历丁未年

(4) 用以纪月,即农历六月

(5) 用以纪时,叫“未刻”。即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

两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从辰牌直杀到未刻。——《英烈传》

(6) 五行属土 [earth]

丑、未,亦土也。——《论衡》

(7) 十二生肖属羊 [sheep]

未禽羊。——《论衡》

(8) 将来 [future]

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

常用词组

未必、未便、未卜先知、未曾、未尝、未达一间、未定、未婚、未婚夫、未婚妻、未及、未几、未竟、未竟之志、未决、未可、未可厚非、未刻、未来、未老先衰、未了、未免、未然、未时、未始、未遂、未详、未央、未有、未雨绸缪、未知数

  拼音  dài dǎi   注音  ㄉㄞˋ ㄉㄞˇ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VIPI  仓颉  YLE  郑码  WXKV  四角  35309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49  区位  2094  统一码  902E  笔顺  フ一一丨丶一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逮的拼音:dài(ㄉㄞˋ)  

⒈ 到,及:力有未逮。

⒉ 捉拿:逮捕。逮系。

其他字义

逮的拼音:dǎi(ㄉㄞˇ)  

⒈ 捉,捕,用于口语:逮老鼠。逮蝗虫。

统一码

逮字UNICODE编码U+902E,10进制: 36910,UTF-32: 0000902E,UTF-8: E9 80 AE。

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隶逯

汉英互译

capture、reach

相关字词

捕、抓、捉、放

造字法

形声:内形外声

English

seize, catch; reach, arri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逮的拼音: dǎi  

〈词性:动〉

(1) [口]∶捉,特指经过追赶或试图抓住 [catch;capture]。如:逮蚊子;逮特务;猫逮老鼠

(2) 另见 dài  

基本词义

逮的拼音: dài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隶( dài  )声。本义:赶上;及;到)

(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sb. up;catch up with]

逮,唐逮及也。——《说文》。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

逮于袁娄而与之盟。——《公羊传·成公二年》

群后之逮在下。——《书·吕刑》

逮事父母。——《礼记·曲礼》

上不及尧、 舜,下不逮 周、 孔,亦一时之懿士。——《世说新语·排调》

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曹植《七启》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论语·季氏》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逮及(达到,到了某种程度);逮夜(到了晚上);逮至(及至;等到)

(4) 逮捕,抓人(人在捉拿称“逮”,人逃亡而追拿称“捕”) [arrest]

以罪过连逮。——《史记·始皇纪》

逮治党与。——《汉书·王莽传》。注:“捕也。”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明· 高启《博鸡者事》

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被逮之前一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逮系(拘捕囚禁);逮坐(逮捕问罪);逮狱(逮捕入狱)

(6) 另见 dǎi  

常用词组

逮捕、逮捕证

力有未逮: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