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龙蟠虬结的意思

lóngpánqiújié

龙蟠虬结



拼音lóng pán qiú jié

注音ㄌㄨㄥˊ ㄆㄢˊ ㄑ一ㄡˊ ㄐ一ㄝˊ

解释犹言旋绕纠结。

出处徐珂《清稗类钞·植物·银杏》:“根中生古藤,大亦合围,龙蟠虬结而上。”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龙蟠虬结是中性词。

繁体龍蟠虯結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óng   注音  ㄌㄨㄥˊ   繁体    
部首  龙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DXV  五笔98  DXYI  仓颉  IKP  郑码  GM  四角  43014  结构  单一电码  7893  区位  3390  统一码  9F99  笔顺  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龙(龍)的拼音: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统一码

龙字UNICODE编码U+9F99,10进制: 40857,UTF-32: 00009F99,UTF-8: E9 BE 99。

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龍竜龒㡣䮾

汉英互译

dragon、imperial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龙的拼音:

ló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dragon]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imperial]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outstanding person]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fine horse]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vigorous]。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upright]。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词性:方〉∶[瓦圈] 歪扭不圆 [not round]。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常用词组

龙船、龙胆、龙胆紫、龙灯、龙洞、龙飞、龙宫、龙骨、龙骨车、龙虎、龙井、龙卷风、龙君、龙口夺食、龙脉、龙门、龙门刨、龙门吊车、龙脑、龙蟠、龙蟠凤逸、龙袍、龙湫、龙沙、龙舌兰、龙蛇、龙潭虎穴、龙套、龙腾虎跃、龙体、龙庭、龙头、龙头蛇尾、龙王、龙虾、龙涎香、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行虎步、龙须菜、龙眼、龙跃凤鸣、龙钟、龙舟、龙子幡

  拼音  pán   注音  ㄆㄢˊ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  JTOL  仓颉  LIHDW  郑码  IPKI  四角  52169  结构  左右电码  5847  区位  8320  统一码  87E0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蟠的拼音:pán(ㄆㄢˊ)  

⒈ 屈曲,环绕,盘伏:蟠蜿。蟠萦。蟠结。蟠踞(亦作“蟠据”)。蟠道。蟠龙。蟠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蟠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蟠虎踞。

统一码

蟠字UNICODE编码U+87E0,10进制: 34784,UTF-32: 000087E0,UTF-8: E8 9F A0。

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蟠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虫、番声

English

coil; coiling, curling; occup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蟠的拼音: pán  

〈词性:形〉

(1) 盘曲;盘结 [tortuous; twine]。如:蟠木(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蟠龙(盘旋环绕的龙);蟠虬(盘曲的虬龙);蟠蛇(盘曲的蛇);蟠幽(盘曲幽深);蟠根(盘曲的根);蟠旋(盘曲回旋);蟠结(盘曲纠结)

(2) 遍及;充满 [extend all over;full]。如:蟠满(遍及;充满);蟠极(遍及);蟠泊(充满;布满);蟠胸(满腹;广阔的心胸);蟠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充满的样子)

常用词组

蟠曲、蟠曲

  拼音  qiú   注音  ㄑ一ㄡˊ   繁体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JNN  仓颉  LIU  郑码  IZVV  四角  52110  结构  左右电码  5876  区位  8216  统一码  866C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虬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虬龙。

⒉ 拳曲:虬曲(盘绕弯曲)。虬须。虬髯(拳曲的胡须,特指两腮上的胡须)。

统一码

虬字UNICODE编码U+866C,10进制: 34412,UTF-32: 0000866C,UTF-8: E8 99 AC。

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虬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young drag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虬的拼音:

qiú  

〈词性:名〉

(1) 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龙 [small dragon without horns]

虯,龙子有角者。从虫,按,俗字作“虬。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虯龙,无角曰螭龙。——《广雅·释鱼》。按,龙“雄有角,雌无角,龙子一角者蛟,两角者虯,无角者螭也。”

母龙曰蛟,子曰虯,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抱朴子》

驾青虬兮骖白螭。——屈原《涉江》

(2) 又如:虬立(如虬龙般耸立。形容恣态骁勇矫健);虬虎(龙和虎。比喻英雄豪士);虬柱(雕绘虬龙的柱子);虬龙片甲(虬龙是罕见的动物,虽是一片鳞甲,也很难得。比喻贵重的物品)

词性变化

虬的拼音: qiú  

〈词性:形〉

(1) 盘曲,卷曲的样子 [curling]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罗邺《老将》

(2) 又如:虬眉(卷曲的眉毛);虬髯(卷曲的胡须);虬文(纠绕盘曲的花纹);虬屈(盘屈纠结的样子)

  拼音  jié jiē   注音  ㄐ一ㄝˊ ㄐ一ㄝ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XFKG  仓颉  VMGR  郑码  ZBJ  四角  24161  结构  左右电码  4814  区位  2965  统一码  7ED3  笔顺  フフ一一丨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结(結)的拼音:jié(ㄐ一ㄝˊ)  

⒈ 系(  ),绾(wǎn   ):结网。结绳。结扎。

⒉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蝴蝶结。

⒊ 聚,合:结晶。结识。结盟。结交。结集。结合。结党营私。

⒋ 收束,完了(liǎo  ):结账。结局。结案。结果。结论。归根结底。

⒌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结。

其他字义

结(結)的拼音:jiē(ㄐ一ㄝ)  

⒈ 植物长果实:开花结果。结实。

统一码

结字UNICODE编码U+7ED3,10进制: 32467,UTF-32: 00007ED3,UTF-8: E7 BB 93。

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kink、kn.、knot、produce、ties、vinculum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纟、吉声

English

knot, tie; join, conn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结的拼音:

jiē  

〈词性:动〉

植物生长果实 [bear fruit]。如:结瓜;开花结果

词性变化

结的拼音:

jiē  

〈词性:形〉

(1) 坚硬;牢固 [solid]。如:地很结

(2) 健壮 [stout]。如:结实

(3) 另见 jié  

常用词组

结巴、结果、结结巴巴、结实、结实

基本词义

结的拼音:

jié  

〈词性: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knot]。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written quarantee]。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key]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junction]。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wispy bun;hair worn in a bun or coil]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词性变化

结的拼音:

jié  

〈词性:形〉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pent-up]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solid;firm]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 jiē  

常用词组

结案、结疤、结拜、结伴、结冰、结彩、结草、结草衔环、结肠、结成、结仇、结存、结党营私、结缔组织、结点、结发、结发夫妻、结构、结果、结合、结核、结喉、结欢、结婚、结婚证书、结伙、结记、结痂、结交、结节、结晶、结局、结缡,结褵、结连、结庐、结论、结脉、结盟、结膜、结膜炎、结末、结幕、结纳、结契、结欠、结亲、结清、结舌、结社、结绳、结石、结识、结束、结束语、结算、结体、结头、结尾、结业、结义、结缨、结余、结语、结缘、结怨、结扎、结账、结症、结籽

龙蟠虬结: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