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óng tāo bào lüè
注音ㄌㄨㄥˊ ㄊㄠ ㄅㄠˋ ㄌㄩㄝˋ
解释指兵法。
出处明 宋濂《走笔送金贤良》诗:“蛋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
用法作宾语;指兵法。
感情龙韬豹略是中性词。
繁体龍韜豹畧
近义六韬三略
动物生肖牛,虎,蛇
龙(龍)的拼音: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龙字UNICODE编码U+9F99,10进制: 40857,UTF-32: 00009F99,UTF-8: E9 BE 99。
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龍竜龒㡣䮾
dragon、imperial
原为形声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详细解释◎ 龙的拼音:
龍 ló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dragon]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imperial]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outstanding person]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fine horse]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vigorous]。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upright]。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词性:方〉∶[瓦圈] 歪扭不圆 [not round]。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龙船、龙胆、龙胆紫、龙灯、龙洞、龙飞、龙宫、龙骨、龙骨车、龙虎、龙井、龙卷风、龙君、龙口夺食、龙脉、龙门、龙门刨、龙门吊车、龙脑、龙蟠、龙蟠凤逸、龙袍、龙湫、龙沙、龙舌兰、龙蛇、龙潭虎穴、龙套、龙腾虎跃、龙体、龙庭、龙头、龙头蛇尾、龙王、龙虾、龙涎香、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行虎步、龙须菜、龙眼、龙跃凤鸣、龙钟、龙舟、龙子幡
韬(韜)的拼音:tāo(ㄊㄠ)
⒈ 弓或剑的套子。
⒉ 隐藏,隐蔽: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
⒊ 用兵的谋略:韬钤。韬略。
韬字UNICODE编码U+97EC,10进制: 38892,UTF-32: 000097EC,UTF-8: E9 9F AC。
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韬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韜轁弢鞱
形声:从韦、舀声
sheath, scabbard, bow case
详细解释◎ 韬的拼音:
韜、鞱 t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韦,舀( yǎo )声。韦,熟皮。本义:剑套)
(2) 同本义 [scabbard]
韬,剑衣也。——《说文》
(3) 装弓的袋子 [bow case]
韬,弓衣也。——陆德明《经典释文》
(4) 用兵的计谋 [military strategy]
不劳孙子法,自得 太公韬。—— 李德裕《 李文饶集》
(5) 又如:韬钤(用兵的谋略);韬略(指军事上的谋略)
◎ 韬的拼音:
韜 tāo
〈词性:动〉
(1) 掩藏 [conceal;hide;cover up]
韬舌辱壮志,叫阍无助声。——杜牧《感怀诗一首》
(2) 又如:韬光晦迹,韬光讳彩(收敛锋芒;隐藏踪迹);韬日(日光隐藏);韬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韬光(收敛光彩,比喻人怀才不露);韬沉(隐逸);韬含(谙记,熟诸);韬表(弥封书表);韬面(遮面)
(3) 纳弓于弓袋 [put bow into case]
韬,弓藏也。——《广雅·释器》
(4) 如:韬弓(纳弓入弓套)
(5) 包容 [contain]
有韬世之量。——潘岳《寡妇赋》
(6) 又如:韬世(度量大);韬合(包容切合);韬涵(包含)
(7) 宽;缓 [relax]
[梁元帝] 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资治通鉴》
韬光养晦、韬晦、韬略
豹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豹头环眼(形容人面目威严凶狠)。未窥全豹。
⒉ 姓。
豹字UNICODE编码U+8C79,10进制: 35961,UTF-32: 00008C79,UTF-8: E8 B1 B9。
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豹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犳
leopard、panther
形声:从豸、勺声
leopard, panther; surname
详细解释◎ 豹的拼音: b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豸,勺声。“豸”( zhì ),象形字,本指长脊的野兽。本义:豹子) 同本义 [leopard;panther]
豹,似虎圆文。——《说文》
南山兽多猛豹。——《山海经·南山经》
(2) 又如:豹尾(豹的尾巴;用豹尾做装饰的车或旗等);豹跳(暴跳;躁怒之相);豹隐(喻隐居)
豹子
略的拼音:l<è
⒈ 大致,简单,不详细:大略。简略。粗略。略微。略有所闻。略知一二。
⒉ 省去,简化:省略。忽略。其余从略。
⒊ 简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
⒋ 计谋:方略。策略。战略。
⒌ 抢,掠夺:侵略。攻城略地。
略字UNICODE编码U+7565,10进制: 30053,UTF-32: 00007565,UTF-8: E7 95 A5。
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㗉畧
a littel、brief、omit、plan、slightly、summary
详
形声:从田、各声
approximately, roughly; outline
详细解释◎ 略的拼音:
畧 lüè
〈词性:动〉
(1) (形声。从田,各声。本义:封疆土地)
(2) 同本义 [administer;have as the boundary]
略,经略土地也。——《说文》
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左传·昭公七年》
(3) 巡视;巡行 [make an inspection tour]
公曰:“吾将略地焉。”——《左传·隐公五年》
(4) 又如:略地(巡视侵边境);略阵(巡视阵地)
(5) 通“掠”。抢劫;夺取 [plunder;seize]
略,求也。秦晋之间搜,就室曰搜,于道曰略。略,强取也。——《方言》二
以略狄土。——《左传·襄公十五年》
略共武夫。——《左传·成公十二年》
牺牲不略。——《国语·齐语》
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史记·外戚世家》
渤海又多劫略相随。——《汉书·龚遂传》
略定东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6) 又
统军略地。
进兵北略地。——《战国策·燕策》
(7) 又如:略取(夺取);略人(略夺人口);略卖(劫掠贩卖);略通(略取和开通);略有(据有;掠得);略野(攻占原野);略城(攻占城市)
(8) 忽略 [neglect]
不以先进略后生。——王安石《谢王司封启》
(9) 又 如: 略迹原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略迹论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10) 省去;省略 [omit; leave out]
自非略其秽,集其精英,盖欲兼功,大半难矣。——萧统《文选序》
◎ 略的拼音: lüè
〈词性:名〉
(1) 疆界 [boundary]
略,界也。——《小尔雅》
王与之武公之略,自 虎牢以东。——《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略秦伯以 河外列城五,东尽 虢略。——《左传 ·僖公十五年》
(2) 主题的概要 [outline]。如:史略
(3) 要点;概要;概况 [points]
我为汝言其大略。——《庄子·大宗师》
(4) 又如:大略
(5) 谋略 [strategy]
孙吴之略。—— 明· 刘基《卖柑者言》
(6) 又如:宏才大略;略不世出(谋略高明,世所少有);略术(谋略道术)
◎ 略的拼音: lüè
〈词性:形〉
(1) 简明、简洁;简略 [brief]
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刘知几《史通》
(2) 又如:略节(简要的禀帖);略传(简略的传记);略意(略陈本意);略要(概要)
(3) 锋利 [keen;sharp]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诗·周颂·载芟》
◎ 略的拼音: lüè
〈词性:副〉
(1) 大约,大致 [approximately]
老略知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2) 又如:略等(大约相等,差不多);略绰(阔大;大略);略订(约略计算);略约(约略)
(3) 全;皆 [completely; entirely]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略无慕艳意。——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归燕略无三月事。——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又如:略无(全无);略识之无(初识文字,认字不多)
(5) 简略地;稍微 [briefly; slightly]
略语则阙,详说则繁。——《文心雕龙·物色》
(6) 又如:略约(简略配制);略陈(简要地陈述);略情(把事情看得很随便);略及(稍微提及);略言之;略述
略称、略过、略迹原情、略见一斑、略略、略去、略胜一筹、略图、略微、略为、略语、略知皮毛、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