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óng xiāng bào biàn
注音ㄌㄨㄥˊ ㄒ一ㄤ ㄅㄠˋ ㄅ一ㄢˋ
解释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出处唐·张怀瓘《书断·神品》:“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故崔瑗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龙骧豹变是中性词。
繁体龍驤豹變
动物生肖牛,虎,蛇
龙(龍)的拼音: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龙字UNICODE编码U+9F99,10进制: 40857,UTF-32: 00009F99,UTF-8: E9 BE 99。
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龍竜龒㡣䮾
dragon、imperial
原为形声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详细解释◎ 龙的拼音:
龍 ló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dragon]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imperial]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outstanding person]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fine horse]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vigorous]。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upright]。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词性:方〉∶[瓦圈] 歪扭不圆 [not round]。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龙船、龙胆、龙胆紫、龙灯、龙洞、龙飞、龙宫、龙骨、龙骨车、龙虎、龙井、龙卷风、龙君、龙口夺食、龙脉、龙门、龙门刨、龙门吊车、龙脑、龙蟠、龙蟠凤逸、龙袍、龙湫、龙沙、龙舌兰、龙蛇、龙潭虎穴、龙套、龙腾虎跃、龙体、龙庭、龙头、龙头蛇尾、龙王、龙虾、龙涎香、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行虎步、龙须菜、龙眼、龙跃凤鸣、龙钟、龙舟、龙子幡
骧(驤)的拼音:xiāng(ㄒ一ㄤ)
⒈ 后右蹄白色的马。
⒉ 马奔跑:骧腾。
⒊ 头高昂:骧首。
骧字UNICODE编码U+9AA7,10进制: 39591,UTF-32: 00009AA7,UTF-8: E9 AA A7。
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骧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驤
形声:从马、襄声
gallop about with head uplifted
详细解释◎ 骧的拼音:
驤 xiāng
〈词性:动〉
(1) 腾跃;昂首奔驰 [prance;gallop]
骧,马之低卬也。从马、襄声。——《说文》
乃奋翅而腾骧。——张衡《西京赋》。注:“驰也。”
四骐龙骧。——左思《吴都赋》
载车奔兮马繁骧。——曹植《离友》
(2) 又如:骧腾(驰骋)
(3) 仰;上举 [rise]
臣父骧眉扼腕,恨不从杨涟诸臣后。—— 清· 彭定求《周端孝先生传》
(4) 又如:骧首(抬头)
◎ 骧的拼音:
驤 xiāng
〈词性:名〉
(1) 后右足白的马 [horse with the right hind foot in white]
后右足白骧。——《尔雅·释畜》
(2) 泛指马 [horse]
《诗》云:“两服,上骧”。注云:“骧,马”。是也。——司马贞索隐《史记》
豹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豹头环眼(形容人面目威严凶狠)。未窥全豹。
⒉ 姓。
豹字UNICODE编码U+8C79,10进制: 35961,UTF-32: 00008C79,UTF-8: E8 B1 B9。
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豹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犳
leopard、panther
形声:从豸、勺声
leopard, panther; surname
详细解释◎ 豹的拼音: b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豸,勺声。“豸”( zhì ),象形字,本指长脊的野兽。本义:豹子) 同本义 [leopard;panther]
豹,似虎圆文。——《说文》
南山兽多猛豹。——《山海经·南山经》
(2) 又如:豹尾(豹的尾巴;用豹尾做装饰的车或旗等);豹跳(暴跳;躁怒之相);豹隐(喻隐居)
豹子
变(變)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变字UNICODE编码U+53D8,10进制: 21464,UTF-32: 000053D8,UTF-8: E5 8F 98。
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變変㜻㣐
become、change
原为形声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详细解释◎ 变的拼音:
變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孌( luán )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rebel;revolt]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 变的拼音:
變 biàn
〈词性: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catastrophe]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变把戏、变本加厉、变产、变成、变电站、变调、变调、变动、变法、变法儿、变革、变格、变更、变工、变故、变卦、变化、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坏、变幻、变幻莫测、变换、变价、变节、变局、变脸、变量、变乱、变卖、变卖典质、变迁、变色、变色龙、变色眼镜、变数、变数器、变速、变速运动、变态、变态心理、变体、变天、变天账、变通、变危为安、变位、变味,变味儿、变戏法、变相、变相、变小、变心、变形、变性、变压、变压、变样,变样儿、变异、变易、变音、变元音、变诈、变徵、变质、变种、变子、变奏、变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