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òu wèng wò jiāo fǔ
注音ㄌㄡˋ ㄨㄥˋ ㄨㄛˋ ㄐ一ㄠ ㄈㄨˇ
解释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出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赵之务,宜若奉瓮沃焦釜也。”
用法作宾语;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感情漏瓮沃焦釜是中性词。
繁体漏罋沃焦釜
动物生肖牛,虎,蛇
漏的拼音:lòu(ㄌㄡˋ)
⒈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①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②泄露)。漏电(跑电)。
⒉ 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⒊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⒋ 〔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漏”(亦称“铜壶刻漏”),“漏尽更深”。
⒌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漏(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漏。
漏字UNICODE编码U+6F0F,10进制: 28431,UTF-32: 00006F0F,UTF-8: E6 BC 8F。
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屚
leak、seep、spillage、leave out、water clock
形声:左形右声
leak, drip; funnel; hour glass
详细解释◎ 漏的拼音: lòu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屚( lòu )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2) 同本义 [water clock]
漏尽钟鸣,箭驰风追。——《马稚暨妻张氏墓志》
漏,以铜受水,刻节。——《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
(3) 又如:漏下(漏刻的水面已经下落);漏永更长(比喻深夜);漏尽钟鸣(黎明时分);漏夜(深夜);漏板(古代报更用的铜板);漏刻(古计时器)
(4) 孔隙,孔穴;漏洞 [leak]
禹耳参漏。——《淮南子·修务》
(5) 又如:漏目(漏洞);漏眼(漏洞,毛病);漏窗(具有各种漏空图案的窗孔);漏风掌(漏风的巴掌。五指分开的巴掌)
(6) 破绽 [hole]。如:漏子
(7) 时刻,时间 [time]
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汉书·佞幸传·董贤》。注:“传漏,奏时刻。”
(8) 病名。流脓、流血不能收口的病 [pus]。如:痔漏;崩漏
(9) 通“蝼”。臭味 [mole cricket's smell]
马黑脊而般臂,漏。——《礼记·内则》
◎ 漏的拼音: lòu
〈词性:动〉
(1) 房顶漏雨 [leak;let out]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漏天(如天泻漏);漏屋(漏雨的房屋)
(3) 泄露;泄密 [let out;divulge a secret]
今为人主而漏其群臣之语。——《韩非子》
(4) 又如:漏师(泄漏军中的机密大事);漏语(泄漏机密);漏露(泄露);漏信(走漏消息)
(5) 遗漏;疏忽 [leave out by mistake]
号为罔漏吞舟之鱼。——班固《汉书》
(6) 又如:漏刃(从刀下漏过);漏名(谓在贺新天子即位的册牒上的漏署姓名);漏略(遗漏疏忽);漏逸(遗漏阙失);漏迹(遗漏的痕迹);漏夺(漏脱)
(7) 逃脱;逃避 [escape]。如:漏网
(8) 诱骗;引诱 [inreigle;trap;lure]
因此特说些风话,漏你下手。——《水浒传》
(9) 遮,藏 [hide from;cover]
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元·佚名《鸳鸯被》
◎ 漏的拼音: lòu
〈词性:形〉
(1) 简陋 [simple and crude]。如:漏屋(简陋的房屋);漏败(简陋破败)。漏星堂(比喻破屋)
(2) 通“陋”。狭小 [narrow]
虽隐於穷阎漏屋。——《荀子·儒效》
漏疮、漏电、漏洞、漏洞百出、漏兜、漏斗、漏风、漏缝、漏鼓移则番代、漏光、漏壶、漏孔、漏气、漏勺、漏失、漏水、漏网、漏隙、漏泄、漏夜、漏液、漏卮、漏子、漏嘴
瓮(甕)的拼音:wèng(ㄨㄥˋ)
⒈ 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瓮。酒瓮。菜瓮。瓮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瓮牖(yǒu )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⒉ 姓。
瓮字UNICODE编码U+74EE,10进制: 29934,UTF-32: 000074EE,UTF-8: E7 93 AE。
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瓮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甕罋
earthen、urn
形声:从瓦、公声
earthen jar; jar for ashes
详细解释◎ 瓮的拼音:
罋、甕 wè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瓦,公声。本义:陶制盛器,小口大腹)
(2) 同本义 [urn;earthen jar]
罋,汲缾也。——《说文》
瓮,瓶也。——《广雅·释器》
罋,瓶也。
(3) 按,“瓶”是汲水器,不是今天的所谓瓶
抱甕而出灌。——《庄子·天地》。释文:“甕,字亦作瓮。”
(4) 又如:瓮水(一瓮所装的水);瓮问(瓮下);瓮牖(以破瓮为窗,指贫寒之家);瓮头春(酒瓮的口);瓮天蠡海(自瓮窥天,以瓢测海。喻识见知浅)
(5) 汲水罐
井谷射鲋,瓮敝漏。——《易·井》
(6) 盛酒浆的坛
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礼记》
(7) 大水缸
四渎之浊,不方瓮水之清。——晋· 葛洪《抱朴子》
(8) 借指酒 [wine]。如:瓮醅(酒);瓮精(对嗜酒者的讥称。犹“酒鬼”);瓮头(瓮头清。初熟酒。一说,酒名);瓮头香(好酒)
◎ 瓮的拼音: wèng
〈词性:动〉
(1) 装于瓮中 [put into jar]
好事者信之,没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禊泉茶馆,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清· 张岱《陶庵梦忆》
(2) 鼻不畅通 [snuffle]。如:瓮鼻(鼻腔不畅,发声多带鼻音)
(3) 使声音变沉 [become dull]
野水吞人面,青山瓮马声。——《随园诗话》引春台《塞外》
瓮城、瓮声、瓮声瓮气、瓮中之鳖、瓮中捉鳖
沃的拼音:wò(ㄨㄛˋ)
⒈ 土地肥:沃土。沃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沃腴。肥沃。沃野。沃壤。
⒉ 灌溉,浇:沃田。沃盥。如汤沃雪。
⒊ 光盛,丰美:沃沃。
⒋ 姓。
沃字UNICODE编码U+6C83,10进制: 27779,UTF-32: 00006C83,UTF-8: E6 B2 83。
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沃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㓇
fertile、irrigate、rich
肥、瘠
形声:从氵、夭(yāo)声
water, irrigate; fertile, rich
详细解释◎ 沃的拼音: wò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夭( yāo )声。本义:把水从上浇下)
(2) 同本义 [water]
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论衡·偶然》
(3) 又如:沃盥(浇水洗手);沃酹(以酒浇地而祭奠);沃漏(以沸水浇灌漏壶);沃醊(以酒浇地而祭祀);沃雪(以热水浇雪。比喻事情极易解决);沃馈(以酒食祭奠);沃洒(浇洒)
(4) 大水量的灌溉 [irrigate]
沃,溉灌也。——《说文》
决白马之口以沃 魏氏。——《韩非子·初见秦》
(5) 又如:沃濯(浇灌);沃灌(浇灌);沃流(可供灌溉的水流)
(6) 启沃,竭诚忠告 [enlighten]。如:沃心(使内心受启发);沃言(沃心之言);沃然(受启发而领悟貌)
(7) 荡涤;洗濯 [wash]。如:沃日(冲荡日头。形容浪大);沃洗(洗涤);沃荡(涤灌)
(8) 饮,喝 [drink]
载( 扈载)连沃六七巨觥,吐呕淋漓。—— 宋· 陶谷《清异录》
(9) 淹 [flood]
勃然发怒决洪流,立拟沃杀九日沃。——唐· 卢仝《月蚀诗》
(10) 浸泡,使没于水中 [soak]
那个抓来就将水里沃。——《西游记》
◎ 沃的拼音: wò
〈词性:形〉
(1) 肥美 [fertile]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史记·河渠书》
以盘石为沃田,以桀暴为良民。——《论衡·宣汉》
沃野千里。——《三国志·诸葛亮传》
膏之沃者。——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沃野万里。——《资治通鉴》
(2) 又如:沃地(肥沃的土地);沃田;沃淫(肥沃润泽的土地);沃润(肥沃润泽);沃饶(土地肥沃);沃畴(肥沃的田畴);沃瘠(土地的肥瘦);沃实(土地肥沃,物产丰盛);沃腴(肥沃);沃美(肥美)
(3) 低 [low]
沃,低也。——《广雅》
(4) 润泽 [moist]。如:沃若;沃霖(滋润干旱的大雨)
(5) 驯顺 [dometic]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诗·小雅》
◎ 沃的拼音: Wò
〈词性:名〉
(1) 沃水 [Wo river]。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境
(2) 地名 [a place name]。春秋晋地曲沃的简称
沃灌、沃壤、沃饶、沃土、沃衍、沃野、沃州人
焦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⒉ 烦躁,着急: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⒊ 酥,脆:焦脆。焦枣。
⒋ 喻干燥到极点: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⒌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焦炭。焦煤。焦炼。
⒍ 姓。
焦字UNICODE编码U+7126,10进制: 28966,UTF-32: 00007126,UTF-8: E7 84 A6。
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㸈礁譙鐎
anxious、burnt、charred、worried
会意
burned, scorched; anxious, vexed
详细解释◎ 焦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 zhuī ),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2) 同本义 [charred;burnt;scorched]
焦,火所伤也。——《说文》
焦,火烧黑也。——《玉篇》
濡灸之举焦。——《礼记·内则》
凡气因火变则为焦。——《素问》
(3) 又如:焦盆(焦杯。焚纸的火池);焦鎚(一种烤熟的饼食);焦尾(焦桐,焦尾瑟。东汉蔡邕用一端有焦痕的桐木所制的琴。后多指名贵的琴);焦霹雳(能对人畜、植物或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的霹雷)
(4) 干枯;枯焦 [withered;desiccated]
五谷焦死。——《墨子·非攻下》
(5) 又如:焦芽(枯焦的幼芽);焦死(枯死);焦瘦(枯瘦)
(6) 叫喊,吵闹 [cry; noise]
梅香嗏省闹,小姐哎你休焦
◎ 焦的拼音: jiāo
〈词性:形〉
(1) 着急 [worry]
假如你焦他没有房屋,何不替他娶上一个孙媳妇。——《儒林外史》
(2) 又如:焦劳(焦躁不安);焦躁(着急而烦躁);焦闷(焦躁烦闷);
(3) 干燥 [dry]
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吕氏春秋·应言》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烧焦的 [burnt;charred]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酥,脆 [fragil]。如:麻花炸得真焦
◎ 焦的拼音: jiāo
〈词性:名〉
(1) 物体烧焦所产生的气味 [charred taste]
焦,臭也。——《广雅》
其臭焦。——《礼记·月令》
(2) 如:焦苦、焦味(物体烧焦发出的气味)
(3) 焦炭 [coke]。如:煤焦;炼焦;结焦;焦比;焦炉
(4) [中医]∶人体内水谷道路、气所始终的部位 [warmer]。如:三焦;下焦
(5) 焦点 [focus]。如:焦距
(6) 三焦 [triple warmer]。如:焦原
(7) 焦耳的简称 [joule]——符号J
(8) 古国名 [Jiao state]。姬姓,在今河南陕县南,春秋时灭亡
焦脆、焦点、焦耳、焦耳定律、焦干、焦黑、焦黄、焦急、焦距、焦渴、焦枯、焦烂、焦裂、焦炉、焦虑、焦煤、焦热、焦炭、焦头烂额、焦土、焦心、焦油、焦躁、焦炙、焦灼、焦子
釜的拼音:fǔ(ㄈㄨˇ)
⒈ 古代的一种锅:釜底抽薪。破釜沉舟。
⒉ 中国春秋战国时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标准不一。
釜字UNICODE编码U+91DC,10进制: 37340,UTF-32: 000091DC,UTF-8: E9 87 9C。
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釜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釡鬴
kettle
形声:从金、父声
cauldron, pot, kettle
详细解释◎ 釜的拼音: fǔ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省,父声。本义: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
(2) 同本义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
(3) 又如:釜中生鱼(釜鱼甑尘,釜中已生出鱼来。谓生活清贫,断炊已久);釜鱼假息(比喻不能久存);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釜鬲(陶制炊器)
(4) 古量器。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齐国。现有战国时的禾子釜和陈纯釜,都作坛形,小口大腹,有两耳 [a kind of jar]。如:釜庾(釜和庾,均古量器名。引申指数量不多);釜鼓(釜和鼓。古代量器名);釜钟(釜和钟,皆古量器名。亦指数量不多)
釜底抽薪、釜底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