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陆离斑驳的意思

bān

陆离斑驳



拼音lù lí bān bó

注音ㄌㄨˋ ㄌ一ˊ ㄅㄢ ㄅㄛˊ

解释形容色彩绚丽灿烂

出处清 梁廷柟《曲话》第三卷:“不屑屑模文范义,通其义而肆言之,陆离斑驳,不可名状。”

例子重碧大赤,陆离斑驳,以其戟刺,夺人目精,艳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景物。

感情陆离斑驳是中性词。

繁体陸離斑駁

近义光怪陆离、斑驳陆离

反义黯然失色

英语be motley in appearanc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ㄌㄨˋ   繁体    
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BFMH  五笔98  BGBH  仓颉  NLQU  郑码  YBZI  四角  75272  结构  左右电码  7120  区位  3429  统一码  9646  笔顺  フ丨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陆(陸)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高出水面的土地:陆地。大陆。

⒉ 随从的样子:陆陆续续。

⒊ 跳跃:“……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⒋ 〔陆离〕①色彩繁杂,如“斑驳陆陆”;②长(cháng  ),如“带长铗之陆陆兮,冠切云之崔嵬”。

⒌ 姓。

统一码

陆字UNICODE编码U+9646,10进制: 38470,UTF-32: 00009646,UTF-8: E9 99 86。

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陸踛

汉英互译

triphibian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and, continental; arm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陆的拼音:

liù  

[数]

(1) 数目字“六”的大写 [six]

(2) 另见   

基本词义

陆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   ),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

(2) 同本义 [land]

陆,高平地。——《说文》

鸿渐于陆。——《易·渐卦》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陵衍平陆。——《穆天子传》三

水陆草木。——宋·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俱下。——《资治通鉴》

(3) 又

水陆并进。

(4) 又如:大陆(广大的陆地);水陆(水面和陆地上);陆毛(陆地之所产。指兽类);陆田(旱田。对水田而言);陆径(即陆路);陆船(即旱船。船形的花车)

(5) 路;道 [road]

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张衡《西京赋》

(6) 陆路 [land route]

运盐之法,凡行百里,陆运斤四钱,船运近一钱。——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

(7) 又如:水陆兼程;水陆交通

(8) 西汉侯国名 [Lu state],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

(9) 象声词。如:陆陆(状声词。形容辘轳沿着绳索下降的声音)

(10) 姓。如:陆费(复姓)

词性变化

陆的拼音:

  

〈词性:形〉

通“碌”。平凡 [ordinary]。如:陆陆(很平凡的样子。同“碌碌”)

陆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踛”。跳跃 [jump; spring]

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庄子·马蹄》

(2) 卸;摘 [unload;pick]

一边就摘了帽子,陆了网子,脱了布衫子。——明·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3) 通“虏”。掳掠 [loot;pillage]

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后汉书·袁绍传》

(4) 另见 liù  

常用词组

陆沉、陆稻、陆地、陆风、陆贾、郦生、陆九渊、陆架、陆军、陆离、陆路、陆桥、陆上、陆续、陆游、陆运

  拼音    注音  ㄌ一ˊ   繁体    
部首  亠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YBMC  五笔98  YRBC  仓颉  YUKB  郑码  SOLZ  四角  0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4418  区位  3275  统一码  79BB  笔顺  丶一ノ丶フ丨丨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离(離)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⒉ 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  )。离职。离异。离间(jiàn   )。支离破碎。

⒊ 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

⒋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⒌ 古同“罹”,遭受。

⒍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⒎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⒏ 姓。

统一码

离字UNICODE编码U+79BB,10进制: 31163,UTF-32: 000079BB,UTF-8: E7 A6 BB。

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離魑

汉英互译

away、independent of、leave、off、part from、without

相关字词

合、即、留

造字法

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离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隹( zhuī  ),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2) 同本义 [Chinese oriole]

离,离黄仓庚也。——《说文》

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易·说卦》

离则配禹。——《颜氏家训》

流離之子。——《诗·邶风·旌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a legendary bird]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

(4) 八卦之一,象征火 [fire]

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5) 通“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scarf]

申佩离以自思。——《汉书·外戚传》

(6) 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dragon without horn]

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史记·周本纪》

(7) 通“樆”。山棃 [rowan]

桂椒栏,檗离朱杨。——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8) 通“蓠”。香草 [sweetgrass]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

(9) 姓

词性变化

离的拼音:

  

〈词性:动〉

(1) 离假借为“剺”。离开;离别 [part;leave each other]

正大夫离居。——《诗·小雅·雨无止》

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

今当远离。——诸葛亮《出师表》

离臣虏之劳。——《韩非子·五蠹》

离城三里。——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离吾乡七百里。——清· 袁枚《祭妹文》

离离原上草……萋萋满别情。——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又如:脱离(离开);偏离(离开正道);离了母(离了谱;失去本来面目);离人(与亲人分别的人);离恨(离别的愁恨);离格儿(出格);离了眼(看花了眼);离丧(指亲人死亡)

(3) 分散,离散。跟 “合”相对[decentralize]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

不愿离而离。——清· 林觉民《与妻书》

约从离衡。——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离合(分合;聚散);离聚(分和合);离鹤(失群的鹤);离会(指两国君主相会,而彼此意见不一致,不能定是非善恶)

(5) 假借为“罹”。遭受 [suffer from]

雉离于罿。——《诗·王风·兔爰》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6) 又如:离骚(遭遇到忧患);离恨天(遭逢恨事之天);离尤(遭受罪愆);离殃(遭受,罹祸)

(7) 割取 [cut]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礼记·少仪》

(8) 又如:离肺(割去肺脏)

(9) 断绝;判别 [distinguish]

一年离经辨志。——《礼记·学记》

(10) 又如:离经(离析经书的文句章节);离辞(离析辞句)

(11) 违背,背离 [violate;go against]

失法离令。——《商君书·画策》

众叛亲离。——《左传》

(12) 又如:离上(背叛君上);离次(离弃职守);离判(弃去形体,超越形躯);离志(异心,背离的心志)

(13) 距离;相距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from]

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水浒传》

(14) 又

离这里还有多少路。

(15) 罗列,陈列 [enumerate]

夜峰何离离,明日落石底。——李贺《长歌续短歌》

(16) 又如:离离(罗列的样子)

(17) 经历 [experience]

载离寒暑。——《诗·小雅·小明》

离一二旬,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返)。——《汉书·西域传上》

(18) 缺少 [lack;be short of]。如:离不得(少不了,不免);发展科技,离不了人才;差不离(差不多)

(19) 通“丽”。附丽,附着 [attach oneself to;depend on]

六五之言,离王公也。——《易·离》

月离于毕,俾滂沱也。——《诗·小雅·渐渐之石》

离的拼音:

  

[数]

(1) 二,两;双 [two]

离坐离立,无往参焉。——《礼记·曲礼上》

离,丽也。——《易·离卦》

(2) 又

明两作离。

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离不言会。——《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二国会曰离。”

则不敢正坐离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3) 又如:离立(并立)

离的拼音:

  

〈词性:形〉

通“俪”。成双,成对 [paired]

父母存不养,出离者几何人?——《管子·问》

宿离不贷。——《礼记·月令》

常用词组

离别、离不开、离尘、离愁、离队、离贰、离格儿、离宫、离合、离合的神光、离合器、离婚、离间、离解、离经叛道、离境、离绝、离开、离鸾、离谱,离谱儿、离奇、离弃、离群、离群索居、离任、离世、离题、离亭、离违、离析、离乡背井、离校生、离心、离心力、离休、离异、离忧、离辙、离职、离子、离子键

  拼音  bān   注音  ㄅㄢ   
部首  文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GYGG  仓颉  MGYKG  郑码  CSC  四角  11114  结构  左中右电码  2432  区位  1663  统一码  6591  笔顺  一一丨一丶一ノ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斑的拼音:bān(ㄅㄢ)  

⒈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斑点。斑纹。斑斓。雀斑。斑秃。斑白。斑竹。斑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统一码

斑字UNICODE编码U+6591,10进制: 26001,UTF-32: 00006591,UTF-8: E6 96 91。

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辬斒

汉英互译

speckle、spot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斑的拼音: bān  

〈词性:名〉

(1) (形声。本作“班”,从文,辡( biàn  )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2) 同本义 [speck;spot;maculation]

辬,驳文也。——《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之问《晚泊湘江》

(3) 又如:汗斑;斑马;斑污(斑点污渍);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4) 通“班”。行列;位次 [sequence]

登斑叙优。——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于是揖五瑞,斑宗彝。——魏《孔羡碑》

词性变化

斑的拼音: bān  

〈词性:形〉

(1) 色彩驳杂的;灿烂多彩的 [motley]

斑,驳也,文也。——《广韵》

上辬华以交纷。——张衡《西京赋》

斑白者不提挈。——《礼记·王制》

拉虎摧斑。——曹植《七启》

中有小斑纹。——洪适《歙砚说》

(2) 又如:斑彪(色彩斑杂的小老虎);斑尾(彩色斑烂的羽尾);斑剥(斑驳);斑阑(斑兰,斑斓。色彩错杂灿烂)

(3) 毛色花白的 [greying]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4) 又如:斑苍(花白色);斑驺(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常用词组

斑白、斑斑、斑鬓、斑驳、斑驳陆离、斑点、斑痕、斑鸠、斑斓、斑马、斑马线、斑蝥、斑秃、斑纹、斑文、斑竹

  拼音    注音  ㄅㄛˊ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CQQY  五笔98  CGRR  仓颉  NMKK  郑码  XOOS  四角  74140  结构  左右电码  7463  区位  1821  统一码  9A73  笔顺  フフ一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驳(駁)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dǎo   )。反驳。驳论。驳议。

⒉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⒊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统一码

驳字UNICODE编码U+9A73,10进制: 39539,UTF-32: 00009A73,UTF-8: E9 A9 B3。

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fute、argue、barge、lighter

造字法

会意:从马、从爻

English

varicolored, variegated; mix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驳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马,从爻。甲骨文字形,右边是“爻”( yáo  ),表示马的毛色混杂,左边是“马”。本义:马毛色不纯)

(2) 同本义 [particolored;variegated]

驳,马色不纯也。——《说文》

为驳马。——《易·说卦》

皇驳其马。——《诗·豳风·东山》

红白杂毛曰驳。——《文选·赭·白马赋》注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驳骏(毛色斑驳的骏马);乌驳马。又泛指颜色不纯

黄白杂谓之驳。——《通俗文》

白黑杂合谓之驳。——《汉书·梅福传》

(4) 又如: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驳落(颜色斑驳)

(5) 驳杂;庞杂 [heberogeneous]

纯而王,驳而伯。——《荀子·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庄子·天下》

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天论上》

(6) 又如:驳错(交杂混乱);驳辞(杂乱的言辞)

词性变化

驳的拼音:

  

〈词性:动〉

(1) 驳斥,反驳 [rebute;refute]

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晏子春秋》

(2) 又如:批驳(书面否决下级的意见或要求;批评驳斥);驳审(否决原判);驳正(纠正错误)

(3) 转载货物 [lighter]。如:驳船;驳费(驳运的费用)

(4) 〈词性:方〉∶把岸或堤向外扩展 [widen]。如:这条堤还不够宽,再驳出去半米

驳的拼音:

  

〈词性:名〉

(1) 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 [beast of prey]

(2) 驳船 [barge]。如:油驳

常用词组

驳岸、驳斥、驳船、驳辞、驳辞、驳倒、驳复、驳回、驳面子、驳议、驳运、驳杂、驳正、驳子

陆离斑驳: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