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麻姑献寿的意思

xiànshòu

麻姑献寿



拼音má gū xiàn shòu

注音ㄇㄚˊ ㄍㄨ ㄒ一ㄢˋ ㄕㄡˋ

解释献:把东西送给尊长或敬爱的人。指祝贺寿辰。

出处晋 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余姑山。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

繁体麻姑獻壽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ㄇㄚˊ   
部首  麻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SSI  五笔98  OSSI  仓颉  IDD  郑码  TGFF  四角  0029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7802  区位  3473  统一码  9EBB  笔顺  丶一ノ一丨ノ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麻的拼音:má(ㄇㄚˊ)  

⒈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⒉ 指“芝麻”:麻酱。麻油。

⒊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⒋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⒌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⒍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⒎ 喻纷乱:麻乱。麻沸。

⒏ 姓。

统一码

麻字UNICODE编码U+9EBB,10进制: 40635,UTF-32: 00009EBB,UTF-8: E9 BA BB。

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痳蔴

汉英互译

hemp、pocked、rough、sesame、tingle

造字法

会意:从广、从林

English

hemp, jute, flax; ses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麻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麻麻黑、麻麻亮

基本词义

麻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广( yǎn  ),从林( fèi  )。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fiber crops]。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麻,枲也。——《说文》。按,枲已缉者曰麻。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可以沤麻。——《诗·陈风·东门之池》

麻冕。——《论语》。孔注:“缁布冠也。”

缌麻三月。——《仪礼·丧服》

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陶潜《归园田居》

雄者名麻枲,雌者名苴麻。——《本草纲目·大麻》

(2) 又如:麻田(种麻的田地);麻炬(用麻干作成的火把);麻畦(麻田);麻蒸(去皮的麻秆);麻稭(麻的茎);麻苇(麻与芦苇);麻苎(大麻与苎麻)

词性变化

麻的拼音:   

〈词性:名〉

(1) 麻的茎皮纤维 [hemp fiber]

不续其麻,市也婆娑。——《诗·陈风·东门之枌》

(2) 又如:麻搭(一种在长杆顶端缚扎散麻蘸吸泥水灭火的工具);麻核桃(用麻结成球结);麻槌(旧时刑具,用麻绞扎而成的带疙瘩短鞭);麻屣鹑衣(麻鞋破衣)

(3) 古代丧服中的麻带 [rope made of hemp,flax,jute,etc.]。如:麻绖(服丧时系在头部或腰部的麻带)

(4) 麻布丧服,亲属死后穿的白色麻布衣服 [mouring apparel]

麻不加于采。——《礼记·杂记下》

(5) 又如:披麻戴孝;麻衣(孝服);麻裙(服丧时穿的麻布裙)

(6) 代指唐宋时的诏书 [imperial edict],因为是用黄、白麻纸写的,故名

三麻九制笔如神。——刘克庄《内翰洪公舜俞哀》

(7) 又如:麻命(任命的诏书);麻词(麻辞。任命宰相的诏书);麻尾(诏书结尾)

(8) 芝麻 [sesame]。如:麻团;麻油;麻酱;麻酥糖(用芝麻、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

(9) 中医对麻疹的简称 [measles]。如:麻出红肿;麻毒陷肺;麻毒入营

(10) 麻醉 [anaesthesia]。如:麻肺汤(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汤药);麻沸散(汉末华佗研制的一种麻醉药);麻针;麻药

(11) 脸部皮肤的痘瘢,俗称麻子脸 [pockmarks]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柳敬亭说书》

(12) 又如:麻皮(麻子脸皮)

麻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容众多,混乱 [numerous;confusion;chaos]

麻麻胡子红脸蛋。——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

(2) 又如:麻麻(浓密的样子);麻乱(纷乱);麻列(比喻众多)

(3) 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 [coarse;rough]。如:这种纸一面光,一面麻

(4) 带细碎斑点的 [spotty;pitty]。如:麻雀;麻点(细碎的斑点);麻灰色(灰色中带麻点)

麻的拼音:   

〈词性:动〉

(1) 穿丧服 [wear mourning apparel]

麻者不绅。——《礼记·杂记》

(2) 麻木

走的我这两腿酸麻。——秦简夫《孝义士赵礼让肥》

(3) 又:感觉神经受压迫,暂失知觉 [numbness]。如:麻辣(麻木);麻酥(麻木无力);麻做一团(全身麻木,没有知觉);麻痹

(4) 姓

常用词组

麻包、麻痹、麻痹大意、麻布、麻袋、麻刀、麻捣、麻豆腐、麻烦、麻烦、麻纺、麻风、麻风病人、麻花、麻将、麻酱、麻秸、麻经儿、麻辣辣、麻利、麻溜,麻溜儿、麻乱、麻面、麻木、麻木不仁、麻雀、麻仁、麻线,麻线儿、麻药、麻衣、麻蝇、麻油、麻渣、麻疹、麻纸、麻子、麻醉、麻醉剂

  拼音    注音  ㄍㄨ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VDG  仓颉  VJR  郑码  ZMEJ  四角  44460  结构  左右电码  1196  区位  2535  统一码  59D1  笔顺  フノ一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姑的拼音:gū(ㄍㄨ)  

⒈ 称父亲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姑姑兄弟”)。

⒉ 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

⒊ 旧时妻称夫的母亲:翁姑。舅姑。

⒋ 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姑娘(a.未婚少女,“娘”读轻声;b.姑母)。道姑。尼姑。

⒌ 暂且,苟且:姑且。姑息。

统一码

姑字UNICODE编码U+59D1,10进制: 22993,UTF-32: 000059D1,UTF-8: E5 A7 91。

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unt、father's sister、tentatively

造字法

形声:从女、古声

English

father's sister; husband's m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姑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2) 同本义 [the mother of one's husband]

姑,夫母也。——《说文》

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尔雅》

如母而非母也,姑也。——《白虎通》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翁姑;姑嫜(古时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4) 父亲的姐妹 [aunt; the sister of one's father]

父之姊妹为姑。——《尔雅》

问我诸姑。——《诗·邶风·泉水》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5) 又如:姑舅(姑母和舅父);姑姊(父之姐);姑姑;姑婿

(6) 丈夫的姐妹 [the sister of one's husband]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姑嫂;小姑(丈夫的妹妹)

(8) 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 [nun]。如:尼姑(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道姑(女道士);三姑六婆

(9) 少女 [maiden]。如:村姑;姑娘家

(10) 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子 [married]。如:姑太太(已嫁的长辈女子)

词性变化

姑的拼音:   

〈词性:副〉

(1) 姑且,暂且 [for the time being]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姑置勿论

姑的拼音:   

〈词性:动〉

(1) 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appease]。如:姑容(姑息宽容);姑恕(姑息宽容);姑纵(姑息放纵);姑徇(姑息徇私)

(2) 通“诂”(   )。诂训。以通行的文字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管子·心术》

(3) 吸饮 [take in;suck]

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常用词组

姑表、姑爹、姑夫、姑父、姑姑、姑妈、姑奶奶、姑娘、姑婆、姑且、姑嫂、姑妄听之、姑妄言之、姑息、姑息养奸、姑爷、姑丈、姑子

  拼音  xiàn   注音  ㄒ一ㄢˋ   繁体    
部首  犬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FMUD  仓颉  JBIK  郑码  EDGS  四角  43284  结构  左右电码  3759  区位  4755  统一码  732E  笔顺  一丨丨フ丶ノ一一丨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献(獻)的拼音:xiàn(ㄒ一ㄢˋ)  

⒈ 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

⒉ 表现出来:献技。献艺。献媚。献丑。

⒊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

统一码

献字UNICODE编码U+732E,10进制: 29486,UTF-32: 0000732E,UTF-8: E7 8C AE。

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dicate、offer、present、show、display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offer, present; show, displ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献的拼音:

xiàn  

〈词性:动〉

(1) (会意。从犬,鬳( yàn  )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2) 同本义 [sacrifice]

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说文》

犬曰羹献。——《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

献禽以祭祖。——《周礼·大司马》

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仪礼·聘礼》

(3) 又如:献尸(向代表死人的尸者进献祭品);献帛(祭祀礼仪之一,献上巾帕);献爵(祭祀礼仪之一,献酒);献台(祭台)

(4) 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 [offer;present]

献,进也。——《广雅》

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周礼·鳖人》

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远近而等贡献。——《荀子·正论》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献之太常。——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献诸朝。

(5) 又如:献馘(杀敌立功);献新(进奉应时的新鲜食品);献曲(进献乐曲)

(6) 呈现;现露 [show oneself]

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

(7) 又如:献地理图(比喻揭穿底细);献好儿(讨好);献台(比武台;赛台)

(8) 进 [enter]

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楚辞》

(9) 又如:献岁(一年的开始)

(10) 古时特指主人向宾客敬酒 [drink]

为宾为客,献酬交错。——《诗·小雅·楚茨》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仪礼》

(11) 又如:献酬(饮酒时相互酬劝);献酬交错(献酬)

(12) 庆贺 [congratulate]

晋献 文子成室, 晋大夫发焉。——《礼记》

(13) 又如:献寿(祝寿)

词性变化

献的拼音:

xiàn  

〈词性:名〉

(1) 熟知历史掌故的人 [histographer]

文献不足故也。(文:典籍)——《论语·八佾》

(2) 有价值的图书、文物等 [document]。如:献状(字据,契约);文献

(3) 进献的东西 [tribute]

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汉书》

常用词组

献宝、献谄、献丑、献词、献花、献媚、献纳、献上、献身、献疑、献艺

寿  拼音  shòu   注音  ㄕㄡˋ   繁体    
部首  寸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DTFU  仓颉  QKDI  郑码  CIDS  四角  50340  结构  上下电码  1108  区位  4257  统一码  5BFF  笔顺  一一一ノ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寿(壽)的拼音:shòu(ㄕㄡˋ)  

⒈ 年岁,生命:寿命。寿终。寿险(人寿保险)。寿终正寝。延年益寿。

⒉ 活得长久:寿考(指长寿)。寿民。寿星。

⒊ 生日:寿辰。寿礼。寿序(祝寿文章)。寿筵。

⒋ 祝人长寿:“起为太上皇寿”。

⒌ 婉辞,指为死后作准备,或死后才用的:寿衣。寿穴。寿材。

⒍ 姓。

统一码

寿字UNICODE编码U+5BFF,10进制: 23551,UTF-32: 00005BFF,UTF-8: E5 AF BF。

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壽夀

汉英互译

birthday、for burial、life、longevity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old age, long life; lifespa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寿的拼音:

shòu  

〈词性:形〉

(1) (形声。从老省,畴声(依《说文》),从老省,即上面象“老”的上半部。本义:长寿) 同本义 [long life;longevity]

寿,久也。——《说文》

寿命也。——《韩非子·显学》

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世说新语·贤媛》

死而不忘者寿。——《老子》

则无遗寿耈。——《书·召诰》

如南山之寿。——《诗·小雅·天保》

长于上古,而不为寿。——《庄子·天道》。注:“寿者,期之远耳。”

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吕氏春秋·察今》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曹操《步出夏门行》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寿翁(年高长寿的老人;泛指祝寿者);寿人(年高的人);寿岂(长寿而快乐);寿域(长寿的境域;比喻太平盛世);寿发(老年人头发脱落后又生的头发);寿夭有定(迷信认为,人的生命长短都是命里注定的)

词性变化

寿的拼音:

shòu  

〈词性:名〉

(1) 年寿,寿限 [age;life]

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文选诗》注引《养生经》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争光。——《楚辞·涉江》

以终其寿。——《吕氏春秋·尊师》。注:“年也。”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寿元(寿命);延年益寿;寿年(年龄);寿具(棺材);寿夭(寿命短促)。亦指事物存在或有效使用的期限

席寿三年,毡寿五年,褥寿七年;不及期而坏,有罚。——《新唐书》

(3) 出生日,出生的那一天,亦指生日庆祝 [birthday]。如:祝寿;做寿;寿日(生日);寿旦(寿诞;生日);五十大寿

(4) 姓

寿的拼音:

shòu  

〈词性:动〉

(1) 使之长寿 [get longevity]。如:寿国(延长国家的命脉);寿子(使儿子长寿);寿命(使命长寿)

(2) 祝寿;祝福。多指奉酒祝人长寿 [toast]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寿宫(供奉神位的地方;宫中寝室);寿屏(以祝寿的文字书写而成的屏条);寿诗(祝寿的诗);寿文,寿序(祝寿的文辞);寿宴(祝寿的宴会)

(4) 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present another with gold, silk, etc.]

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史记·项羽本纪》

常用词组

寿斑、寿比南山、寿材、寿辰、寿诞、寿酒、寿考、寿礼、寿联、寿陵失步、寿面、寿命、寿木、寿数、寿堂、寿桃、寿险、寿限、寿星、寿穴、寿筵、寿衣、寿幛、寿终正寝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