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ǎi lí mài jiàn
注音ㄇㄞˇ ㄌ一ˊ ㄇㄞˋ ㄐ一ㄢˋ
解释见“买犁卖剑”。
出处宋·陈亮《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休战。
感情买犁卖剑是中性词。
繁体買犂賣劍
近义卖剑买牛
反义穷兵黩武
动物生肖牛,虎,蛇
买(買)的拼音:mǎi(ㄇㄞˇ)
⒈ 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买卖。买办(①采购货物的人;②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的中间人和经纪人)。买名。买好。买笑(旧指到妓院寻欢作乐)。买主。买方。买春(买酒,唐代酒名多带“春”字)
⒉ 招致:买祸。
⒊ 姓。
买字UNICODE编码U+4E70,10进制: 20080,UTF-32: 00004E70,UTF-8: E4 B9 B0。
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買
buy
购、卖
原为会意
buy, purchase; bribe, persuade
详细解释◎ 买的拼音:
買 mǎi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网贝。“网”是收进,“贝”是财货。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本义:买进,购进)
(2) 同本义 [purchase;buy]
买,市也。——《说文》
请买其方百金。——《庄子·逍遥游》
买粥易也。——《墨子·经说》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礼记·曲礼》
(3) 又如:买嘴吃(买零食吃);买市(旧市官方或豪绅定期召集商贩开市,以买卖财物为名,犒赏百姓);买山(购置山地,作为隐居之处);买骨(买马骨。比喻求贤之切);买菜求益(买菜求小便宜,要求多给一点菜。比喻斤斤计较)
(4) 雇,租[hire]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又如:买棹(雇船;乘船);买帆(买舟,买船,买棹,雇船);买佣(雇用工人);买活(雇用)
(6) 用金钱或其他手段取得;收买,买通 [buy over;bribe]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李白《梁园吟》
(7) 又如:买和(为使对方放弃诉讼,理亏的一方付与对方一定数目的钱财);买上告下(对官府上上下下行贿求告);习官(用钱财以求得官位);习邻(先选择好的邻居再买房子);买路钱(旧时出丧时沿途抛洒金奶纸钱;旧时盗贼拦路抢劫,称所得为买路钱);买休(犯罪的人花钱了结事情)
(8) 招惹,引起 [provoke;incure]
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战国策·韩策》
(9) 又如:买忧(招惹忧愁);买出(招惹出;引起);买憔悴(寻烦恼,惹祸患)
(10) 博取;追逐 [try to gain;contend for;pursue]。如:买乖儿(取巧);买笑追欢(寻欢作乐);买誉(博取名誉);买声儿(博取声誉);买名(以钱财换取名声;追逐名誉);买交(花钱交朋友)
买办、买春、买得起、买椟还珠、买方、买关节、买好、买价、买进、买进卖出、买空卖空、买路钱、买卖、买卖人、买面子、买通、买笑、买庸而决窦、买账、买主、买嘱、买醉
犁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耕地的农具:犁杖。犁铧。犁头。木犁。
⒉ 用犁耕地:犁地。犁庭扫闾(喻彻底摧毁敌巢。亦称“犁庭扫穴”)。
犁字UNICODE编码U+7281,10进制: 29313,UTF-32: 00007281,UTF-8: E7 8A 81。
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犂䵓
furrow、plough、plough up
形声:从牛、利声
plow
详细解释◎ 犁的拼音:
犂 lí
〈词性:动〉
(1) (形声。从牛,利声。本义:牛耕)
(2) 同本义 [till]
犂,耕也。——《说文》。字亦作犁。
犁其庭。——《汉书·匈奴传》。注:“耕也。”
犂牛之子。——《论语》。皇疏:“或音梨,谓耕犂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3) 又如:犁耕(用犁耕田;耕田);犁花(犁翻的土块);犁春(春耕)
(4) 摧毁,平毁 [destroy]。如:犁穴;犁平(扫荡平定)
(5) 割开,划开。通“剺” [cut]。如:犁面(用刀割脸);犁舌(入犁舌狱割舌)
(6) 通“黎”。及,等到 [till;when;by the time]
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史记·晋世家》
◎ 犁的拼音: lí
〈词性:名〉
(1) 耕地的农具。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用牛拉犁耕田 [plow;plough]
耕者忘其犁。——《乐府诗集·陌上桑》
纵有健妇把锄犁。——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犁锄(犁和锄);犁锄之厄(死亡的命运)
(3) 姓
◎ 犁的拼音: lí
〈词性:形〉
(1) 黑(在黑的意义上,黧、黎、犁实同一词) [black]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战国策·齐策一》
犁旦。——《史记·南越列传》。索隐:“犁,黑也。天未明尚黑时也。”
(2) 又如:犁眉驹(良马名。毛黄色,眉黑。犁,通“黧”);犁黑(黧黑,暗黑色。犁,通“犂”);犁老(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称犁,通“黧”);犁明(犁曙黎明。犂,通“黎”)
(3) 通“黎”。众多之意 [many]
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书·泰誓中》
(4) 又如:犁元,犁民(黎民百姓。犂,通“黎”)
犁沟、犁牛、犁庭扫闾、犁头
卖(賣)的拼音:mài(ㄇㄞˋ)
⒈ 拿东西换钱,与“买”相对:卖菜。卖身。买卖。卖方。卖狗皮膏药(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
⒉ 叛卖,出卖国家、民族或别人的利益:卖友,卖国求荣。卖身投靠。
⒊ 尽量使出力气:卖力。卖命。卖劲儿。
⒋ 显示自己,表现自己:卖弄。卖乖。倚老卖老。
卖字UNICODE编码U+5356,10进制: 21334,UTF-32: 00005356,UTF-8: E5 8D 96。
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賣売
sale、sell、betray
售、销、买
原为会意
sell; betray; show off
详细解释◎ 卖的拼音:
賣 mài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2) 同本义 [sell]
卖,出物货也。——《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贾谊《论积贮疏》
有卖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卖炭翁。——唐· 白居易《卖炭翁》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
(3) 又如:卖炭得钱;出卖(拿东西换钱);卖动(卖出去);卖缺(出卖官位);卖冰(天热时,贩卖冰水。引申指有利的时机或作事应掌握时机);卖婆(牙婆,以贩卖货物为生的妇女);卖婚(嫁娶时,多索财物作为聘金或嫁妆,有如买卖,故称卖婚);卖爵(买卖官爵);卖货(出售货物);卖春(卖娼;卖淫。指妇女出卖肉体);卖契(出售田产、货物等时立下的契约);卖妻鬻子(形容生活穷困,不能维持,而卖妻儿);卖文(写文章赚取酬劳)
(4) 背地里害人以利己;背叛 [betray]
谄贵卖友。——《后汉书·李固传》
(5) 又如:卖放(接受贿赂而私自放走);卖阵(受敌方收买而于阵前佯败;接受贿赂而向人提供情况);卖交(背叛朋友。出卖朋友间的交情);卖邻(出卖邻邦);卖友求荣(出卖朋友以谋求名利、地位)
(6) 炫耀 [show off]
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看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红楼梦》
(7) 又如:卖口(夸口);卖才(卖弄才华;显才);卖舌(卖弄口舌。即以巧语炫世);卖膏药(比喻说大话、吹牛皮);卖富(夸富;摆阔气);卖风流(卖风情,指女子浓妆艳抹,卖弄姿色以诱人)
(8) 尽量使出来 [exert all one's;do not spare]。如:卖查梨(以花言巧语讨好或欺骗人);卖力气;卖力
(9) 给予 [give]。如:卖倒(卖定的,不可赎回);卖人情(故意给人好处,使人感激自己)
(10) 〈词性:方〉∶耍,扮 [play]。如:卖解(江湖艺人玩耍的一种杂技,多由女子跑马献艺);卖嘴(耍嘴皮子);卖油嘴(犹言耍贫嘴);卖武(靠表演武术谋生);卖呆(装傻;发愣)
◎ 卖的拼音:
賣 mài
〈词性:量〉
旧时酒馆中称一整份菜为一卖 [a dish]
景兰江叫了一卖一钱二分银子的杂烩。——《儒林外史》
卖唱、卖大号、卖方、卖狗皮膏药、卖乖、卖关节、卖关子、卖官鬻爵、卖国、卖国贼、卖好、卖交情、卖价、卖劲、卖空、卖老、卖力、卖力气、卖脸、卖命、卖弄、卖弄风情、卖俏、卖人情、卖身、卖身投靠、卖相、卖笑、卖艺、卖淫、卖友、卖主、卖壮丁、卖座
剑(劍)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剑。长剑。剑鞘。剑术。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剑。
剑字UNICODE编码U+5251,10进制: 21073,UTF-32: 00005251,UTF-8: E5 89 91。
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劍剣剱劎劒劔
blade、falchion、glaive、glave、sword
形声:从刂、佥声
sword, dagger, saber
详细解释◎ 剑的拼音:
劍、劒 ji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刀,佥( qiān )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2) 同本义 [sword;dagger;sabre]
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
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
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
(3)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
(4) 剑术 [swordplay]。如:剑士(剑术高明的人);剑仙(精于剑术的仙人)
◎ 剑的拼音:
劍 jiàn
〈词性:动〉
(1) 以剑杀人 [kill with sword]
剑斩虞常。——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 潘岳《马穫督诔序》
(2) 挟在胁下 [place in under axilla]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
剑拔弩张、剑号、剑客、剑麻、剑眉、剑术、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