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脉络贯通的意思

màiluòguàntōng

脉络贯通



拼音mài luò guàn tōng

注音ㄇㄞˋ ㄌㄨㄛˋ ㄍㄨㄢˋ ㄊㄨㄥ

解释脉络:人体内的经络。比喻事物前后连贯,条理清楚。

出处宋·朱熹《<中庸>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文章等。

感情脉络贯通是中性词。

繁体脉络貫通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mài mò   注音  ㄇㄞˋ ㄇㄛˋ   繁体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EYNI  仓颉  BINE  郑码  QSK  四角  73292  结构  左右电码  9060  区位  3486  统一码  8109  笔顺  ノフ一一丶フ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脉的拼音:mài(ㄇㄞˋ)  

⒈ 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脉络。脉理。

⒉ 动脉的跳动:脉搏。切脉(中医指诊脉)。脉口(中医切脉的部位)。脉息。脉象(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脉门(手腕部可以看到的桡动脉跳动的部分)。诊脉。

⒊ 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山脉。叶脉。矿脉。脉脉相承。

其他字义

脉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脉脉]形容用眼神表达爱慕的情意:脉脉含情。

统一码

脉字UNICODE编码U+8109,10进制: 33033,UTF-32: 00008109,UTF-8: E8 84 89。

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衇脈眽䘑

汉英互译

arteries and veins、pulse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blood vessels, veins, arteri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脉的拼音:

脈、衇 mài  

〈词性:名〉

(1) (会意。合起来表示身体里的一种支脉。本义:血管)

(2) 同本义 [arteries and veins]

衺犹分也。衺行体中,谓血脉流转于体中也。”朱骏声曰:“按,字俗作脉。”

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骨著脉通,与体俱生。——王符《潜夫论·德化》

(3) 又如:动脉;静脉;脉脉相通(血管彼此相通)

(4) 指事物如血管连贯有条理者 [vein]

雪缕青山脉,云生白鹤毛。——王建《隐者居》

(5) 又如:山脉;矿脉;命脉(生命和血脉)。又指植物叶子、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

(6) 脉搏 [pulse]。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

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的是不是。——《红楼梦》

(7) 又如:脉气(脉搏所呈现的情况);脉候(脉搏变化的情况)

(8) 地下水 [underground water]。如:脉发(脉起。春暖地温回升,地下水蒸发,滋润土壤使之冒起,为春耕的良时);脉散(水道分流)

(9) 血统、宗派等相承的系统 [system]。如:一脉相传

词性变化

脉的拼音: mài  

〈词性:动〉

(1) 号脉,按脉诊病 [feel sb.'s pulse]

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日,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红楼梦》

(2) 又如:脉诀(论述诊脉的典籍);脉学(诊脉之学);脉礼(诊费的敬称);脉书(记录诊脉方法的图书);脉息(中医切脉以呼吸为准则)

(3) 另见   

常用词组

脉案、脉搏、脉冲、脉动、脉口、脉络、脉门、脉石、脉息、脉象、脉压、脉诊

基本词义

脉的拼音:

(1) 脉、衇   

(2) 另见 mài  

常用词组

脉脉

  拼音  luò lào   注音  ㄌㄨㄛˋ ㄌㄠ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XTKG  仓颉  VMHER  郑码  ZRJ  四角  27164  结构  左右电码  4820  区位  3471  统一码  7EDC  笔顺  フフ一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络(絡)的拼音:luò(ㄌㄨㄛˋ)  

⒈ 像网子那样的东西:络头。经络。脉络。网络。橘络。

⒉ 用网状物兜住,笼罩:笼络。

⒊ 缠绕:络纱。络丝。络线。

⒋ 相连续,前后相接:络穴(针灸穴位分类名)。络续。络绎。联络。

其他字义

络(絡)的拼音:lào(ㄌㄠˋ)  

⒈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

统一码

络字UNICODE编码U+7EDC,10进制: 32476,UTF-32: 00007EDC,UTF-8: E7 BB 9C。

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th. resembling a net

造字法

形声:从纟、各声

English

enmesh, wrap around; web, n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络的拼音:

(1) 絡 lào  

(2) 另见 luò  

常用词组

络子

基本词义

络的拼音:

luò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2) 同本义 [wind;bind]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4) 用网状物兜住 [hold sth.in place with a net]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5)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6) 包罗[over]。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7) 联,连,联络[in an endless stream]。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8) 通“罗”。搜罗 [gather together]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

  拼音  guàn   注音  ㄍㄨㄢ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XFMU  五笔98  XMU  仓颉  WJBO  郑码  ZYLO  四角  77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06  区位  2565  统一码  8D2F  笔顺  フフ丨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贯(貫)的拼音:guàn(ㄍㄨㄢˋ)  

⒈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贯。

⒉ 穿,通,连:贯穿。贯串。贯通(a.连接,沟通;b.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贯。贯注。贯彻。贯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贯而入。

⒊ 古同“惯”,习惯。

⒋ 原籍,出生地:籍贯。

⒌ 姓。

统一码

贯字UNICODE编码U+8D2F,10进制: 36143,UTF-32: 00008D2F,UTF-8: E8 B4 AF。

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貫䝺

汉英互译

be linked together、birthplace、pass through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 string of 1000 coins; to go th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贯的拼音:

guàn  

〈词性:名〉

(1) (会意。从毌( guàn  ),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毌”是贯穿之贯,象穿物之形。本义:穿钱的绳子)

(2) 同本义 [string]

贯,钱贝之贯也。——《说文》

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挍。——《汉书》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唐· 白居易《伤宅》

反尔如贯。——《诗·小雅·何人斯》

(3) 又如:贯朽(串钱的绳子朽断,形容积钱多而经久不用)

(4) 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 [a string of 1000 cash]

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水浒》

(5) 又如:贯百(贯伯。一贯钱,一些钱。百:一百文钱);钱串一贯(一千文钱);万贯家私

(6) 事情,事例 [thing;example]

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论语·先进》

(7) 又如:贯利(事功和利益)

(8) 条理;系统 [system]

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

(9) 又如:贯类(从同类事物的比较中贯通其理);贯鱼(穿成一串的鱼。比喻有次序)

(10) 罪恶 [crime]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书·秦誓》

(11) 又如:贯恶(一贯的罪恶);贯盈(罪恶满盈);贯天(滔天。形容罪恶、灾祸极大)

(12) 祖籍;籍贯 [native place]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聖代无征战。—— 唐·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13) 又如:贯系(籍贯世系);贯址(籍贯和地址)

(14) 序次;按顺序排列 [order;arrange in order]

今猥以轻鄙,超伦踰等,上乱聖朝贯鱼之序,下违群士准平立论。——《晋书·蔡谟传》

(15) 又如:贯序(序次;按顺序排列);贯叙(贯序;按次序铨叙录用);贯次(前后有序);贯列(排列);贯比(排列比较)

(16) 通“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forklike hairs]。如:贯发(束发;总发)

(17) 古国名 [Guang state]。故址在曹州济阴县南五六十里

(18) 姓。汉有 贯高

词性变化

贯的拼音:

guàn  

〈词性:动〉

(1) 用绳子穿连成串 [string]

贯,累也。——《广雅》

贯,穿也。以绳穿物曰贯。——《苍颉》

贯魚以宫人宠。——《易·剥卦》

贯金石。——《列子·周穆王》

射则贯兮。——《诗·齐风·猗嗟》

不贯不释。——《仪礼·乡射礼》

(2) 又如:贯结(用绳子穿起来结牢。形容牢记在心);贯绳(串钱绳);贯繦(串钱绳);贯玉(成串的珠玉。形容文章或容颜体态之美);贯系(贯穿连结)

(3) 穿过;贯通,精通 [pass through]

贯,穿也。——《广雅·释言》

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始而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成公二年》

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

贯穿经传,驰聘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己勤矣。——《汉书·司马迁传·赞》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贯串(贯通;通达);贯越(贯通穿越);贯穴(贯通);贯心(贯穿心脏);贯头(古代某些民族在布匹中央挖一圆洞套入头颈,作为衣服);贯珠(穿戴珠宝);贯耳(指穿耳戴环以妆饰)

(5) 累;连续 [continue]

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礼记·礼器》

若夫贯日而治洋,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荀子·王霸》

(6) 又如:贯鱼承宠(来来往往的宫中女官依次受到宠爱);贯属(连贯;连属);贯辰(贯日;连日);贯日(积日;累日)

(7) 射中;穿透 [hit]。如:贯虱(射中虱子);贯颐(穿通面颊);贯割(身体被箭射中和被割伤);贯洞(穿孔;穿透);贯侯(中靶);贯的(射中靶心)

(8) 经历;经过 [experience]。如:贯秋(经历秋天);贯纬(经历)

(9) 侍奉,服事 [serve]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10) 又如:贯女(侍女);华贯(华美的服事)

(11) 灌注;注入 [pour into]。如:贯输(灌注,聚集;灌输)

(12) 满 [fill;full]。如:贯满(充满;灌满);贯蔽(充满;布满);贯溢(盈满外溢);贯洽(遍满充塞)

(13) 登记入籍 [register;record]。如:贯籍(在户籍簿上登记入册)

(14) 学习;复习 [study]

昼而讲贯,夕雨刃复。——《国语·鲁语下》

(15) 又如:讲贯(讲习)

(16) 通“惯”

(17) 熟习;熟练 [be skillful at;skilled]

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刃,不足以成也。——《吕氏春秋·不二》

(18) 又如:贯知(习知;熟知);贯酣(通晓熟习);贯习(熟练;熟悉);贯熟(熟习;熟悉)

(19) 习惯 [custom]

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孟子·滕文公下》

(20) 又如:贯战(惯战;善战);贯渎(惯于亵渎鬼神)

(21) 通“弯”( wān  )。弯弓,张满弓 [draw a bow]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贯弓而报怨。——《史记·陈涉世家》

常用词组

贯彻、贯穿、贯串、贯气、贯通、贯注

  拼音  tōng   注音  ㄊㄨㄥ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CEPK  仓颉  YNIB  郑码  WXLD  四角  37302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39  区位  4508  统一码  901A  笔顺  フ丶丨フ一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通的拼音:tōng(ㄊㄨㄥ)  

⒈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⒉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⒊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

⒋ 往来交接: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

⒌ 普遍、全: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

⒍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通奸。私通。

统一码

通字UNICODE编码U+901A,10进制: 36890,UTF-32: 0000901A,UTF-8: E9 80 9A。

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通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authority、connect、general、go to、notify、open、through、understand、whole

造字法

形声:从辶、甬声

English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甬( yǒng  )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 同本义 [open;through;unimpeded]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4) 通往 [lead to]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6) 传递;传达 [pass on;communicate]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8) 沟通;接通 [link up]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10) 往来友好 [friendly intercourse]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12) 了解;精通 [understand;com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

(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14) 通报;说 [report;tell]。

(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16) 疏通;开通 [dredge;remove obstacles from;open]

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8) 通行;通用 [pass through;in common use]。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9) 流通,互相交换 [exchange]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21) 陈述 [state]。

(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commit adultery]。

(24) 如:与人有通

(25) 调和 [reconcile]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词性变化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形〉

(1) 整个,全部 [whole]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learned;erudite]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in all;altogether]。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common]。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penetrating]。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master;expert]。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Tong prefecture]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one of musical instrument]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unit of land]。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horse excrement]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量〉

(1) 遍;次 [time]。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副〉

(1) 很;十分 [very]。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always]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常用词组

通报、通便、通禀、通病、通才、通常、通畅、通车、通彻、通称、通称、通达、通道、通敌、通电、通电、通电话、通牒、通都大邑、通读、通房、通匪、通分、通风、通风报信、通风机、通风设备、通稿、通告、通告、通共、通古斯、通关、通观、通观全局、通国、通过、通航、通好、通侯、通话、通婚、通货、通货膨胀、通缉、通籍、通计、通家、通假、通奸、通解、通今博古、通考、通栏标题、通览、通礼、通力、通力合作、通例、通连、通联、通量、通亮、通令、通路、通名、通明、通年、通盘、通判、通票、通铺、通气、通气孔、通窍、通勤、通情、通情达理、通权达变、通人、通融、通商、通商口岸、通史、通事、通书、通顺、通俗、通俗化、通俗易懂、通体、通天、通条、通通、通同、通同一气、通同作弊、通统、通透、通途、通脱、通问、通显、通宵、通宵达旦、通宵守夜、通晓、通心粉、通信、通信兵、通行、通行、通行证、通性、通宿、通学、通学生、通讯、通讯、通讯录、通讯员、通译、通译、通用、通邮、通谕、通则、通知、通知、通知单、通知书、通直、通州

基本词义

通的拼音: tòng  

〈词性:量〉

(1) 遍 [times]。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one]。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tōng  

常用词组

通红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