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马牛襟裾的意思

niújīn

马牛襟裾



拼音mǎ niú jīn jū

注音ㄇㄚˇ ㄋ一ㄡˊ ㄐ一ㄣ ㄐㄨ

解释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出处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例子闻孝氏孝友之风而无兴起之志。诚马牛襟裾者也。(明 赵弼《赵氏伯仲友义传》)

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讥讽人不懂得礼节。

感情马牛襟裾是中性词。

繁体馬牛襟裾

近义衣冠禽兽

英语a dressed up horse or ox(lack of etiquett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ㄇㄚˇ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CNNG  五笔98  CGD  仓颉  NVSM  郑码  XA  四角  77127  结构  单一电码  7456  区位  3477  统一码  9A6C  笔顺  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马(馬)的拼音:mǎ(ㄇㄚˇ)  

⒈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⒉ 大:马蜂。马勺。

⒊ 姓。

统一码

马字UNICODE编码U+9A6C,10进制: 39532,UTF-32: 00009A6C,UTF-8: E9 A9 AC。

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马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词性变化

马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马的拼音:

  

〈词性: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常用词组

马鞍、马鞍形、马帮、马鞭、马弁、马表、马鳖、马兵、马泊六、马不停蹄、马步、马车、马齿苋、马褡子、马达、马大哈、马刀、马到成功、马德里、马灯、马店、马队、马贩子、马房、马蜂、马蜂窝、马夫、马革裹尸、马褂、马号、马号、马赫、马赫数、马后炮、马虎、马甲、马架、马缰绳、马嚼铁、马嚼子、马脚、马厩、马驹、马具、马可·波罗、马克思、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口铁、马裤、马快、马拉松、马力、马列、马铃薯、马六甲海峡、马笼头,马勒、马路、马骡、马马虎虎、马匹、马屁、马屁精、马前卒、马群、马赛克、马上、马上比武、马勺、马市、马嘶、马首、马首是瞻、马术、马蹄、马蹄铁、马蹄形、马桶、马头琴、马尾松、马戏、马歇尔计划、马靴、马衣、马扎、马掌

  拼音  niú   注音  ㄋ一ㄡˊ   
部首  牛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RHK  五笔98  TGK  仓颉  HQ  郑码  MB  四角  25000  结构  单一电码  3662  区位  3703  统一码  725B  笔顺  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牛的拼音:niú(ㄋ一ㄡˊ)  

⒈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⒉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⒊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⒋ 姓。

统一码

牛字UNICODE编码U+725B,10进制: 29275,UTF-32: 0000725B,UTF-8: E7 89 9B。

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ttle、moggy、moo-cow、ox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Sagitturius]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词性变化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形〉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stubbornness;obstinacy]。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常用词组

牛蒡、牛鼻子、牛鞭、牛车、牛刀小试、牛痘、牛犊,牛犊儿,牛犊子、牛顿、牛轭、牛粪、牛倌,牛倌儿、牛鬼蛇神、牛黄、牛角、牛角尖,牛角尖儿、牛劲、牛栏、牛郎织女、牛马、牛毛、牛毛雨、牛虻、牛奶、牛腩、牛排、牛棚、牛皮、牛皮匠、牛皮癣、牛皮纸、牛脾气、牛气、牛肉、牛溲马勃、牛头刨床、牛头不对马嘴、牛头马面、牛膝、牛性、牛鞅,牛鞅子、牛衣、牛脂、牛仔、牛仔裤、牛仔裤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简体部首  衤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8画  
繁体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PUSI  仓颉  LDDF  郑码  WTFB  四角  34291  结构  左右电码  5992  区位  2983  统一码  895F  笔顺  丶フ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襟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襟。对襟。底襟。襟带(亦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襟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

⒉ 胸怀,抱负:襟怀。胸襟。

⒊ 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连襟。

统一码

襟字UNICODE编码U+895F,10进制: 35167,UTF-32: 0000895F,UTF-8: E8 A5 9F。

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襟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ont of a garment、husbands of sisters

造字法

形声:从衤、禁声

English

lapel, col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襟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2) 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 [front of a garment]

泣下沾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又如:襟袂(襟袖。衣襟和衣袖);襟带(衣襟和腰带);襟卫(襟带周卫);襟子(衣襟);襟儿(衣襟)

(4) 连襟的省称。本人与妻子的兄弟或姐妹的夫婿间的关系或两婿相称 [brothers-in-law]。如:襟兄(对妻姊之夫的称呼);襟联(连襟)

(5) 胸怀 [mind]。如:襟曲(心曲);襟素(怀抱,心胸);襟友(至友,心心相通的好友);襟鬲(胸襟)

(6) 前面 [front]。如:襟背(前后)

(7) 古衣襟左右相交,因用以比喻地势的交会扼要 [pass]。如:襟要(比喻险要的地方);襟抱(喻指水流交会处);襟屏(像衣襟一样屏蔽于前。比喻地势重要);襟会(交会连接)

词性变化

襟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如衣襟] 屏障于前 [screen]

襟三江而带五湖。——唐· 王勃《滕王阁序》

(2) 裹杂;混合 [mix]

将零头的三百八十匹,又选自己营中老疲病马五百余匹,襟在里头。叫几个军士赶着。——清· 素庵主人《睢阳忠毅录》

常用词组

襟抱、襟度、襟怀、襟怀坦白、襟素

  拼音    注音  ㄐㄨ   
简体部首  衤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PUND  仓颉  LSJR  郑码  WTEJ  四角  37264  结构  左右电码  5957  区位  8153  统一码  88FE  笔顺  丶フ丨ノ丶フ一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裾的拼音:jū(ㄐㄨ)  

⒈ 衣服的大襟。

⒉ 衣服的前后部分。

统一码

裾字UNICODE编码U+88FE,10进制: 35070,UTF-32: 000088FE,UTF-8: E8 A3 BE。

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裾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造字法

形声:从衤、居声

English

lapel, border of garment; ski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裾的拼音:   

〈词性:名〉

(1) 衣服的前后襟 [full front and back of a Chinese jacket or gown]

裾,衣袌也。从衣,居声。——《说文》

裾,衣之前襟也。今苏俗曰大襟。——《说文通训定声》

楚庄王裾衣博袍。——《淮南子·齐俗》

(2) 衣服的后襟 [tail of a robe]。如:裾裾(衣服华丽的样子)

(3) 古通“倨”。傲慢 [arrogant]

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晏子春秋·外篇》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荀子·宥坐》

[赵禹]为人廉裾。——《汉书·赵禹传》。 颜师古注:“裙亦傲也。”

常用词组

裾巴、裾礁、裾状下摆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