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áo máo téng téng
注音ㄇㄠˊ ㄇㄠˊ ㄊㄥˊ ㄊㄥˊ
解释形容不沉着,慌里慌张。
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1回:“见他们毛毛腾腾,北侠看着,有点诧异。”
例子请不要毛毛腾腾地处理事情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方言。
感情毛毛腾腾是贬义词。
繁体毛毛騰騰
近义毛毛楞楞
英语flustered
动物生肖牛,虎,蛇
毛的拼音:máo(ㄇㄠˊ)
⒈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⒉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⒊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⒋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⒌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⒍ 行动急躁:毛躁。
⒎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⒏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⒐ 货币贬值:钱毛了。
⒑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⒒ 姓。
毛字UNICODE编码U+6BDB,10进制: 27611,UTF-32: 00006BDB,UTF-8: E6 AF 9B。
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areless、feather、gross、hair、mildew、scared、semifinished
象形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详细解释◎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hair;feather;down;wool]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beasts]。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feather]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hide]。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grass and tree;corn]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口]∶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mao,a fractional unit of money in China]
(10) 姓
◎ 毛的拼音: má
〈词性:形〉
(1) 比喻多而细碎 [hairy]。如:毛细管;毛孩子;毛起(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
(2)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little,small]
你是那路毛神?——《西游记》
(3) 又如:毛神(小神。骂人的话);毛路(方言。小路);毛蛋蛋子(詈词。犹言小畜生);毛铢(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4) 不纯净 [gross]。如:毛重;毛利
(5) 半加工的;粗糙的 [rough;semi-finished]。如:毛坯;毛糙(粗糙;不细致);毛边
◎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动〉
(1) 发火;发怒 [get angry]。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depreciate]。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feel nervous;flurried]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毛笔、毛边、毛边纸、毛病、毛玻璃、毛布、毛糙、毛虫、毛刺、毛地黄、毛豆、毛发、毛纺、毛骨悚然、毛孩、毛孩子、毛烘烘、毛火虫、毛巾、毛举、毛举细故、毛孔、毛口、毛拉、毛蓝、毛蓝布、毛料、毛驴、毛毛、毛毛虫、毛毛楞楞、毛毛腾腾、毛毛雨、毛囊、毛呢、毛坯、毛蓬蓬、毛皮、毛票、毛钱儿、毛渠、毛茸、毛茸茸、毛石、毛收入、毛手毛脚、毛遂自荐、毛太纸、毛毯、毛头毛脑、毛头小子、毛息、毛细管、毛细现象,毛细作用、毛线、毛丫头、毛样、毛衣、毛蚴、毛羽鳞鬣、毛躁、毛毡、毛织品、毛重、毛猪、毛竹、毛装、毛子
毛的拼音:máo(ㄇㄠˊ)
⒈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⒉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⒊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⒋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⒌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⒍ 行动急躁:毛躁。
⒎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⒏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⒐ 货币贬值:钱毛了。
⒑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⒒ 姓。
毛字UNICODE编码U+6BDB,10进制: 27611,UTF-32: 00006BDB,UTF-8: E6 AF 9B。
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areless、feather、gross、hair、mildew、scared、semifinished
象形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详细解释◎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hair;feather;down;wool]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beasts]。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feather]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hide]。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grass and tree;corn]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口]∶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mao,a fractional unit of money in China]
(10) 姓
◎ 毛的拼音: má
〈词性:形〉
(1) 比喻多而细碎 [hairy]。如:毛细管;毛孩子;毛起(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
(2)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little,small]
你是那路毛神?——《西游记》
(3) 又如:毛神(小神。骂人的话);毛路(方言。小路);毛蛋蛋子(詈词。犹言小畜生);毛铢(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4) 不纯净 [gross]。如:毛重;毛利
(5) 半加工的;粗糙的 [rough;semi-finished]。如:毛坯;毛糙(粗糙;不细致);毛边
◎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动〉
(1) 发火;发怒 [get angry]。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depreciate]。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feel nervous;flurried]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毛笔、毛边、毛边纸、毛病、毛玻璃、毛布、毛糙、毛虫、毛刺、毛地黄、毛豆、毛发、毛纺、毛骨悚然、毛孩、毛孩子、毛烘烘、毛火虫、毛巾、毛举、毛举细故、毛孔、毛口、毛拉、毛蓝、毛蓝布、毛料、毛驴、毛毛、毛毛虫、毛毛楞楞、毛毛腾腾、毛毛雨、毛囊、毛呢、毛坯、毛蓬蓬、毛皮、毛票、毛钱儿、毛渠、毛茸、毛茸茸、毛石、毛收入、毛手毛脚、毛遂自荐、毛太纸、毛毯、毛头毛脑、毛头小子、毛息、毛细管、毛细现象,毛细作用、毛线、毛丫头、毛样、毛衣、毛蚴、毛羽鳞鬣、毛躁、毛毡、毛织品、毛重、毛猪、毛竹、毛装、毛子
腾(騰)的拼音:téng(ㄊㄥˊ)
⒈ 奔跑,跳跃:腾骧。奔腾。欢腾。腾跃。腾越。
⒉ 上升:腾空。腾云驾雾。升腾。飞腾。飞黄腾达。
⒊ 空出来,挪移:腾退。腾个地方。
⒋ 词尾,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读轻声):翻腾。折腾。
腾字UNICODE编码U+817E,10进制: 33150,UTF-32: 0000817E,UTF-8: E8 85 BE。
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騰駦驣䠮
clear out、gallop、jump、rise、soar
形声:左形右声
fly; gallop; run; prance; rise
详细解释◎ 腾的拼音:
騰 téng
〈词性:动〉
(1) (形声。从马,朕( zhèn )声。本义:马奔腾)
(2) 同本义 [gallop]
腾,传也。——《说文》。谓传车马驰。
腾,奔也。——《广雅》
腾众车使径待。——《离骚》
腾驴驘以驰逐。——《楚辞·愍命》
腾驾步游。——《楚辞·大招》
士饱而歌,马腾于槽。——韩愈《平淮西碑》
(3) 又如: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腾夷(在平地上奔驰。喻宦途顺利);腾逐(奔驰追赶);腾藉(奔腾践踏);腾噬(奔腾咬啮);腾驾(使车马奔驰);腾嬉(奔腾嬉戏)
(4) 奔驰 [run quickly;speed]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跳跃 [jump]
遂相腾击。——《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腾那(窜跳躲闪。指武功);腾身(跃身,纵身);腾超(跳跃腾空);腾距(跳跃);腾身而过;腾希(腾跃于空中);腾奔(腾跃奔驰);腾轩(腾跃高举);腾倚(或腾跃或倚立);腾闪(腾跃闪避);腾驰(腾跃奔驰);腾跣(赤足腾跃);腾奋(腾跃奋飞);万马奔腾;腾踯(腾空跳跃,向上跳);腾霄(腾空,冲天);腾凌(腾跃);腾逸(腾空跨越);腾击(腾空攻击)
(7) 使房屋空出 [vacate]
不如就把书院腾了出来。——《官场现形记》
(8) 又如:腾房子给客人住
(9) 升入空中;上升 [rise]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10) 又如:升腾(向上升起);腾上(向上升);腾降(升降);腾掉(升空漂动);腾矫(飞升,升高);腾薄(上下起伏);腾海(升于海上);腾起(升起);腾蛟起凤;腾化(飞升成仙);腾达(升腾;上浮);腾掷(向上飞起);腾冲(飞上天空);腾举(飞升);腾骞(飞升,升空)
(11) 传递 [文书] [transfer]
枹止响腾。——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如:腾羞(传送食物);腾告(传告);腾榜(传递文告);腾书(传递书信);腾倒(转移挪动);腾言(传言);腾呼(传呼)
(13) 翻腾 [seethe]
不震不腾。——《诗·鲁颂·閟宫》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4) 又如:腾波(翻腾的波浪);腾踊(水翻腾上涌);腾倾(腾涌倾注);腾溢 (翻腾漫溢);腾扬(翻腾上涌)
(15) 驾;乘 [ride]
腾驴赢以驰逐。——《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16) 又如:腾龙(驾龙,乘龙)
(17) 凌驾 [override]
为人臣者,变故易常,而巧官以谄上,谓之腾。——《管子》
◎ 腾的拼音:
騰 téng
〈词性:副〉
突,忽——表示动作状态 [suddenly]。如:腾地(腾的。猛然,一下子)
腾出、腾的、腾地、腾房、腾飞、腾贵、腾空、腾空、腾挪、腾起、腾迁、腾闪、腾蛟起凤、腾腾、腾涌、腾跃、腾越、腾云驾雾
腾(騰)的拼音:téng(ㄊㄥˊ)
⒈ 奔跑,跳跃:腾骧。奔腾。欢腾。腾跃。腾越。
⒉ 上升:腾空。腾云驾雾。升腾。飞腾。飞黄腾达。
⒊ 空出来,挪移:腾退。腾个地方。
⒋ 词尾,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读轻声):翻腾。折腾。
腾字UNICODE编码U+817E,10进制: 33150,UTF-32: 0000817E,UTF-8: E8 85 BE。
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騰駦驣䠮
clear out、gallop、jump、rise、soar
形声:左形右声
fly; gallop; run; prance; rise
详细解释◎ 腾的拼音:
騰 téng
〈词性:动〉
(1) (形声。从马,朕( zhèn )声。本义:马奔腾)
(2) 同本义 [gallop]
腾,传也。——《说文》。谓传车马驰。
腾,奔也。——《广雅》
腾众车使径待。——《离骚》
腾驴驘以驰逐。——《楚辞·愍命》
腾驾步游。——《楚辞·大招》
士饱而歌,马腾于槽。——韩愈《平淮西碑》
(3) 又如: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腾夷(在平地上奔驰。喻宦途顺利);腾逐(奔驰追赶);腾藉(奔腾践踏);腾噬(奔腾咬啮);腾驾(使车马奔驰);腾嬉(奔腾嬉戏)
(4) 奔驰 [run quickly;speed]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跳跃 [jump]
遂相腾击。——《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腾那(窜跳躲闪。指武功);腾身(跃身,纵身);腾超(跳跃腾空);腾距(跳跃);腾身而过;腾希(腾跃于空中);腾奔(腾跃奔驰);腾轩(腾跃高举);腾倚(或腾跃或倚立);腾闪(腾跃闪避);腾驰(腾跃奔驰);腾跣(赤足腾跃);腾奋(腾跃奋飞);万马奔腾;腾踯(腾空跳跃,向上跳);腾霄(腾空,冲天);腾凌(腾跃);腾逸(腾空跨越);腾击(腾空攻击)
(7) 使房屋空出 [vacate]
不如就把书院腾了出来。——《官场现形记》
(8) 又如:腾房子给客人住
(9) 升入空中;上升 [rise]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10) 又如:升腾(向上升起);腾上(向上升);腾降(升降);腾掉(升空漂动);腾矫(飞升,升高);腾薄(上下起伏);腾海(升于海上);腾起(升起);腾蛟起凤;腾化(飞升成仙);腾达(升腾;上浮);腾掷(向上飞起);腾冲(飞上天空);腾举(飞升);腾骞(飞升,升空)
(11) 传递 [文书] [transfer]
枹止响腾。——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如:腾羞(传送食物);腾告(传告);腾榜(传递文告);腾书(传递书信);腾倒(转移挪动);腾言(传言);腾呼(传呼)
(13) 翻腾 [seethe]
不震不腾。——《诗·鲁颂·閟宫》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4) 又如:腾波(翻腾的波浪);腾踊(水翻腾上涌);腾倾(腾涌倾注);腾溢 (翻腾漫溢);腾扬(翻腾上涌)
(15) 驾;乘 [ride]
腾驴赢以驰逐。——《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16) 又如:腾龙(驾龙,乘龙)
(17) 凌驾 [override]
为人臣者,变故易常,而巧官以谄上,谓之腾。——《管子》
◎ 腾的拼音:
騰 téng
〈词性:副〉
突,忽——表示动作状态 [suddenly]。如:腾地(腾的。猛然,一下子)
腾出、腾的、腾地、腾房、腾飞、腾贵、腾空、腾空、腾挪、腾起、腾迁、腾闪、腾蛟起凤、腾腾、腾涌、腾跃、腾越、腾云驾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