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áo yǔ lín liè
注音ㄇㄠˊ ㄩˇ ㄌ一ㄣˊ ㄌ一ㄝˋ
解释鬣:指鱼的背鳍。鸟的羽毛,鱼鳞鱼鳍。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出处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毛羽鳞鬣是中性词。
繁体毛羽鱗鬣
英语feathers of birds and scales and dorsal fin of fish
动物生肖牛,虎,蛇
毛的拼音:máo(ㄇㄠˊ)
⒈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⒉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⒊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⒋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⒌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⒍ 行动急躁:毛躁。
⒎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⒏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⒐ 货币贬值:钱毛了。
⒑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⒒ 姓。
毛字UNICODE编码U+6BDB,10进制: 27611,UTF-32: 00006BDB,UTF-8: E6 AF 9B。
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areless、feather、gross、hair、mildew、scared、semifinished
象形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详细解释◎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hair;feather;down;wool]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beasts]。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feather]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hide]。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grass and tree;corn]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口]∶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mao,a fractional unit of money in China]
(10) 姓
◎ 毛的拼音: má
〈词性:形〉
(1) 比喻多而细碎 [hairy]。如:毛细管;毛孩子;毛起(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
(2)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little,small]
你是那路毛神?——《西游记》
(3) 又如:毛神(小神。骂人的话);毛路(方言。小路);毛蛋蛋子(詈词。犹言小畜生);毛铢(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4) 不纯净 [gross]。如:毛重;毛利
(5) 半加工的;粗糙的 [rough;semi-finished]。如:毛坯;毛糙(粗糙;不细致);毛边
◎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动〉
(1) 发火;发怒 [get angry]。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depreciate]。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feel nervous;flurried]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毛笔、毛边、毛边纸、毛病、毛玻璃、毛布、毛糙、毛虫、毛刺、毛地黄、毛豆、毛发、毛纺、毛骨悚然、毛孩、毛孩子、毛烘烘、毛火虫、毛巾、毛举、毛举细故、毛孔、毛口、毛拉、毛蓝、毛蓝布、毛料、毛驴、毛毛、毛毛虫、毛毛楞楞、毛毛腾腾、毛毛雨、毛囊、毛呢、毛坯、毛蓬蓬、毛皮、毛票、毛钱儿、毛渠、毛茸、毛茸茸、毛石、毛收入、毛手毛脚、毛遂自荐、毛太纸、毛毯、毛头毛脑、毛头小子、毛息、毛细管、毛细现象,毛细作用、毛线、毛丫头、毛样、毛衣、毛蚴、毛羽鳞鬣、毛躁、毛毡、毛织品、毛重、毛猪、毛竹、毛装、毛子
羽的拼音:yǔ(ㄩˇ)
⒈ 鸟的毛:羽毛。羽绒。羽书。羽衣。羽扇。羽族(指鸟类)。羽旗。羽檄(羽书)。
⒉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羽翼。羽翰(翅膀)。羽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⒊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羽猎。
⒋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羽字UNICODE编码U+7FBD,10进制: 32701,UTF-32: 00007FBD,UTF-8: E7 BE BD。
羽字由两个习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䨒
feather、plume
象形
feather, plume; wings; rad. 124
详细解释◎ 羽的拼音: yǔ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 líng )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2) 同本义 [feather]
羽,鸟长毛也。象形。——《说文》
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教羽舞。——《周礼·舞师》
初献六羽。——《左传·隐公五年》
染羽。——《考工记·钟氏》
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墨子·旗帜》
(3) 又如:羽葆鼓吹(仪仗乐队);羽葆翠盖(以翠羽连缀为饰的华丽车盖);羽葆花旌(仪仗旗帜);羽仪廊庙(指受到朝廷重视,其德行为满朝文武之楷模);羽旆(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羽佩(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4) 鸟类 [bird]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管子·霸形》
(5) 又如:羽族(泛指鸟类);羽物(鸟类);羽皮(鸟兽的毛皮);羽翔(首翼色青的鸾鸟);羽翮(泛指鸟类);羽类(鸟类)
(6) 鸟虫的翅膀 [wing]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南朝宋· 鲍照《咏双燕》
(7) 又如:羽肢(肢膀);羽翎(鸟翼)
(8) 喻相辅翼 [assistance]。如:羽翮已就(比喻辅佐的人甚多,势力已巩固。羽翼已成);羽翮(比喻辅翼或辅佐者);羽翼(辅佐;维护;辅佐的人)
(9) 古代箭杆上的羽毛。亦指箭 [arrow]。如:羽队(背着弓箭的队伍);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羽镞(指箭)
(10) 古代用雉羽制成的舞具,文舞者所持 [plume]。如:羽翟(瞿羽所制的舞具);羽舞(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
(11) 指旌旗 [flag]
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唐· 王维《金屑泉》
(12) 又如:羽旆(以羽毛为饰的旗帜);羽旗(翠羽装饰的旌旗)
(13) 指扇 [fan]。如:羽翣(帝王仪卫中的掌扇)
(14) 指书信 [letter]。如:羽檄(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须速递。亦称“羽书”);羽檄文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羽翰(指书信或文章);羽书(指书信)
(15) 党羽,朋友 [friend]。如:羽党(同党;同伙)
(16) 山名 [Yu mountain]。如:羽野(羽山郊野。传说中鲧被杀处);羽山(山名。舜杀鲧之处)
(17) [量词] 用于鸽子。如:一羽信鸽
羽缎、羽冠、羽化、羽客、羽裂、羽林、羽毛、羽毛缎、羽毛丰满、羽毛球、羽旄之美、羽绒、羽纱、羽扇、羽虱、羽士、羽饰、羽书、羽尾、羽序、羽翼、羽织
鳞(鱗)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鳞片。
⒉ 鳞状的:鳞爪(zhǎo )。鳞波。鳞茎。鳞屑。鳞集(群集)。遍体鳞伤。鳞次栉比。
⒊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鳞鸿(指“鱼雁”,即书信)。
鳞字UNICODE编码U+9CDE,10进制: 40158,UTF-32: 00009CDE,UTF-8: E9 B3 9E。
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鳞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鱗䚬
squama
形声:左形右声
fish scales
详细解释◎ 鳞的拼音:
鱗 lín
〈词性:名〉
(1) (形声。从鱼,粦( lìn )声。本义:鱼甲)
(2) 同本义 [scale of fish,etc.]
鳞,鱼甲也。——《说文》
鳞罗布烈。——扬雄《羽猎赋》
鳞浪层层。——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鳞爪飞扬。——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朱鳞大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鳞爪(喻残存、零碎或无足轻重之物);鳞沦(水纹相次连接的样子);鳞接(密接如鱼鳞);鳞萃(荟萃如鱼鳞)
(4) 鳞片状物 [sth.shaped like the scales of a fish]
鳞,甲也。——《广雅》
其动物宜鳞物。——《周礼·大司徒》
(5) 动物学名词。为被覆在动物体表的硬质小形薄片,是一种多样性的构造。如:鳞鼠(野鼠的一种。身有鳞甲,故名)
(6) 植物学名词。如:鳞叶
(7) 鱼的代称[fish]
鳞集仰流。——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鳞集,相次也。”
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锦鳞游泳。——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鳞族(鱼类);鳞羽(泛指鱼类和鸟类);鳞物(指鱼类);鳞鸿杳绝(杳无音信);鳞集仰流(鱼群迎向上游。比喻四方之民慕德来归)
(9) 有鳞动物的总称 [scaly animal]
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介鳞夏食冬蛰。——《易·主命》
(10) 又如:鳞介(泛指有鳞片介甲的水生动物);鳞虫(有鳞的动物)
(11) 姓
鳞比、鳞波、鳞次、鳞次栉比、鳞集、鳞甲、鳞茎、鳞浪、鳞鳞、鳞片、鳞片、鳞屑
鬣的拼音:liè(ㄌ一ㄝˋ)
⒈ 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鬣鬃。刚鬣。
⒉ 鱼颔旁小鳍。
⒊ 〔鬣狗〕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狗,头比狗的头短而圆,毛棕黄或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斑点,多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吃兽类尸体腐烂的肉。
⒋ 扫帚的末端。
鬣字UNICODE编码U+9B23,10进制: 39715,UTF-32: 00009B23,UTF-8: E9 AC A3。
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鬣字收录于 现通表 。
㲱䝓鬛
mane
形声:从髟、鼠声
horse's mane; fin; human whiskers
详细解释◎ 鬣的拼音: liè
〈词性:名〉
(1) 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mane]
鬣,发鬣鬣也。——《说文》
鬣,毛也。——《广雅》
豕曰刚鬣。——《礼记·曲礼》
白马黑鬣骆。——《尔雅》
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与之。——《左传·定公十年》
麦苗浅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以猪鬣撩拨。——《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狮子的鬣;鬣鬣(头发向上直竖的样子)
鬣狗、鬣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