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éi wū jià liáng
注音ㄇㄟˊ ㄨ ㄐ一ㄚˋ ㄌ一ㄤˊ
解释比喻无中生有。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更有一等狠心肠的人,偏要从家门首打墙脚起:诈害亲戚,侵占乡里,受投献,窝盗贼,无风起浪,没屋架梁。”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没屋架梁是贬义词。
繁体没屋架樑
动物生肖牛,虎,蛇
没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无:没有。没用。没关系。没词儿。没精打采。没心没肺。
⒉ 不曾,未:没有来过。
⒊ 不够,不如:汽车没飞机快。
没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隐在水中:沉没。没顶之灾。
⒉ 隐藏,消失:埋没。没落。
⒊ 漫过,高过:水没了头顶。淹没。
⒋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没收。抄没。
⒌ 终,尽:没世。没齿不忘。
⒍ 同“殁”。
没字UNICODE编码U+6CA1,10进制: 27809,UTF-32: 00006CA1,UTF-8: E6 B2 A1。
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殁圽沒
absence、confiscate、disappear、no、overflow、sink、there is a lack of、wanting、without
出、有
会意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详细解释◎ 没的拼音: méi
〈词性:动〉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be without;have not;there isn't]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not as good as;inferior to]。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 没的拼音: méi
〈词性:副〉
(1) 没有,不曾,未 [not,no]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mò
没边儿、没出息、没词儿、没多少、没法儿、没关系、没关系、没好气,没好气儿、没劲,没劲儿、没救、没空儿、没来由、没脸、没脸没皮、没门儿、没命、没命、没命、没皮没脸、没谱儿、没趣、没日没夜、没上没下、没深没浅、没什么、没事儿、没头没脸、没完没了、没味、没戏、没心没肺、没羞、没意思、没影儿、没用、没有、没有说的、没辙、没治
◎ 没的拼音: mò
〈词性:动〉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submerge;drown]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dive]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disappear]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destroy]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indulge in]。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confiscate]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die]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fall]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conceal;hide under cover]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 没的拼音: mò
〈词性:副〉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not]。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never]。如:没想到
◎ 没的拼音: mò
〈词性:形〉
(1) 〈词性:方〉∶满 [full]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all]。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没齿、没齿不忘、没落、没落、没奈何、没入、没收、没药
屋的拼音:wū(ㄨ)
⒈ 房,房间:屋子。屋宇。房屋。
⒉ 家:“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⒊ 车盖,覆盖物:黄屋(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亦指帝王车)。屋社(王朝倾覆的代称)。
⒋ 古代井田的区划,一屋合三百亩。
屋字UNICODE编码U+5C4B,10进制: 23627,UTF-32: 00005C4B,UTF-8: E5 B1 8B。
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剭
house、room
会意:从尸、从至
house; room; building, shelter
详细解释◎ 屋的拼音: wū
〈词性:名〉
(1)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2) 同本义 [tent]
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
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南粤王佗传》
去黄屋称制。——《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
(3) 又如:屋幕(帐幕);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
(4) 古代半地穴式住室建筑的顶部覆盖 [shelter]
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淮南子》
(5) 房舍,房屋 [house]
以二人居屋十间。——洪亮吉《治平篇》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屋山(屋脊);屋山头(堂屋两端的房檐);屋桷(房屋上的椽子);屋里巷(家里);屋除(阶下,房舍前的台阶);屋庑(房子的顶部);屋头(房屋的上面);屋庐(泛指居室);屋盖(屋顶);屋壁(房屋的夹墙);屋基(房屋的地基);屋山头(屋山。指屋脊或山墙);屋上乌(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7) 房间[room]。如:里屋;外屋
(8) 房顶 [roof]。如:屋上架屋;屋下架屋
(9) 室深处 [inner room]
屋,奥也。其中温奥也。——《释名》
(10) 车盖,车篷子 [canvas top on vehicle]
纪信乘黄屋车。——《史记》
◎ 屋的拼音: wū
〈词性:动〉
(1) 终止 [stop]
李纲用之于 靖康而 宋社屋。—— 沈德符《万历野荻编》
(2) 建屋,盖屋 [build]
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礼记》
屋场、屋顶、屋脊、屋架、屋里、屋面、屋上架屋,屋下架屋、屋舍、屋檐、屋宇、屋子
架的拼音:jià(ㄐ一ㄚˋ)
⒈ 用做支承的东西:书架。衣架。绞架。
⒉ 支承,搀扶:架桥。架不住。架空。
⒊ 互相殴打,争吵:打架。劝架。
⒋ 量词,多指有支柱或有机械的东西:五架飞机。
⒌ 捏造,虚构:架词诬控。
⒍ 古同“驾”,凌驾。
架字UNICODE编码U+67B6,10进制: 26550,UTF-32: 000067B6,UTF-8: E6 9E B6。
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榢
fight、frame、kidnap、put up、rack、support、withstand
形声:从木、加声
rack, stand, prop; prop up
详细解释◎ 架的拼音: jià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加声。本义:棚架)
(2) 同本义 [shed frame]
葡萄,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架以承之。——《齐民要术·种桃》
(3) 搁置或支持东西的用具 [rack;stand;shelf]
借书满架。——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十字架;三脚架;架桩(原指吃完鸡鸭剩的骨架,江湖暗语指人的尸体);架阁(官署中用以保存公文案卷的木架;借指耽搁,放在一旁不管)
(5) 框架 [frame]。如:屋架;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架格(架子,构架);架构(间架结构)
◎ 架的拼音: jià
〈词性:动〉
(1) 建造;搭设;支撑 [put up;erect;prop;build]
架梁之椽。——唐· 杜牧《阿房宫赋》
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架大炮击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架挂(架设,悬挂);架屋叠床(屋上架屋,床上叠床);架造(建造);架构(构筑,建造)
(3) 搀扶 [support]。如:架把(方向。搀扶);架逃(搀扶着逃走)
(4) 超越,凌驾 [tower; surpass; override]
大略驾群才。——李白《古风》
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钟嵘《诗品》
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
(5) 又如:架景(高耸层叠的景象);架殿(层出高耸的宫殿)
(6) 用强力拖拉;绑架 [kidnap]。如:架票(绑票);架落(挟持;怂恿);架弄(硬拖硬拉)
(7) 驾驶;驾御 [drive]。如:架海(驾海。犹航海);架羊(以羊驾车)
(8) 争吵 [quarrel;fight]。如:打群架;吵架
(9) 捏造,虚构 [fabricate]。如:架诳(说谎);架弄(哄劝;摆弄);架言(假说;谎称);架谎(捏造言词说谎话)
(10) 挡架,不让进入 [fend off]
举起一根满堂红,架住宝刀。——《西游记》
(11) 又如:架隔(架隔遮截。伸手阻拦);架数(招数;技法);架手(架势;出手);他一刀砍来,我拿枪架住
◎ 架的拼音: jià
〈词性:量〉
(1) 两柱之间为一架 [distance between posts]
三品,堂五间九架,门三间五架。——《新唐书》
(2) 用于由某些机件构成的或有支架的物体。如:一架飞机;五架照相机;三架电风扇
◎ 架的拼音: jià
<象>
鸟鸣声 [chirp]。如:架架格格( —gē 鸟鸣声);架犁(鸟名。以其叫声而名)
架不住、架次、架空、架桥、架儿、架设、架势、架子、架子车、架子猪
梁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⒉ 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⒊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⒋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⒌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⒍ 姓。
梁字UNICODE编码U+6881,10进制: 26753,UTF-32: 00006881,UTF-8: E6 A2 81。
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樑
girder
形声:从木、水、刃声
bridge; beam; rafters; surname
详细解释◎ 梁的拼音:
樑 liá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从水,刅( chuāng )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2) 同本义 [bridge]
梁,水桥也。——《说文》
梁丽可以冲城。——《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
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谨关梁。——《礼记·月令》
十一月舆梁成。——《孟子》
十月成梁。——《国语·周语》
津梁之上。——《国语·晋语》
造桥为梁,不显其光。——《诗·大雅·大明》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泽无舟梁。——《庄子》
(3) 又如:河梁(桥,又借指送别之地);津梁(渡和桥梁);桥梁(桥);梁缘(为得到好的报应而做的修桥补路之类的好事);梁头(桥头);梁津(桥梁与渡口);梁栈(桥梁)
(4) 房梁 [girder;roof beam]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架梁之椽。——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横梁;悬梁(在房梁上上吊);梁楹(屋“梁和大柱);梁倚(如屋梁一般的相依附、倚靠);梁木其坏(以梁木的折毁来比喻贤哲的死亡)
(6) 稻粱。通“粱” [millet]
养以刍豢黍梁。——《淮南子·人间》
(7) 又如:梁肉(粱肉。泛指美酒佳肴。梁,通“粱”)
(8) 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ridge]。如:梁端(山顶);山梁。又指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如:脊梁;鼻梁;深辀(古代车子的曲辕);梁冠(有横脊的冠)
(9) 堤堰;鱼堰 [dam]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隄谓之梁。——《尔雅》。注:“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
梁,水隄也。——《水经注·济水注》
掌以时渔为梁。——《周礼·渔人》。司农注:“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以笱承其空。”
(10) 又如:梁笱(泛指捕鱼具。梁,水中所筑的捕鱼之坝)
(11) 国名 [Liang state]
(12) 周时诸侯国
(13) 战国七雄之一,即魏。魏惠王于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故称梁
游于梁。——《战国策·齐策四》
(14) 又
梁使三反。
(15) 朝代名 [Liang Dynasty]
(16) 南朝萧衍(梁武帝)所建(公元502—557年)
(17) 五代朱温(梁太祖)所建,史称后梁(公元907年—923年)
梁,吾仇也。(黄巢部将朱温,叛变投降唐朝后,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朱全忠拟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从此,梁、晋之间战争不息,仇恨日深。)——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18) 又
背晋以归 梁。
函梁君臣之首。
(19) 古九州之一 [Liang prefecture]。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
(20) 姓
梁弘御戎。(梁弘给他驾驶兵车。御,驾御;戎,兵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梁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架桥、修桥 [make a bridge over]
令尹斗祁、 莫敖屈重除道梁 溠。——《左传·庄公四年》
梁父吟、梁启超、梁山伯、梁上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