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èng jiàn zhōu gōng
注音ㄇㄥˋ ㄐ一ㄢˋ ㄓㄡ ㄍㄨㄥ
解释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例子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在门底铺了一条夏布裙子,头垫了门枕,在那里‘梦见周公’。”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打瞌睡。
谜语瞌睡
感情梦见周公是中性词。
繁体夢見周公
英语catnap(doz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梦(夢)的拼音:mèng(ㄇㄥˋ)
⒈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做梦。梦幻。梦乡。梦魇。梦呓(梦话)。梦想。梦寐以求。同床异梦。
梦字UNICODE编码U+68A6,10进制: 26790,UTF-32: 000068A6,UTF-8: E6 A2 A6。
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夢夣㝱
dream
会意:从夕、从林
dream; visionary; wishful
详细解释◎ 梦的拼音:
夢 mèng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 mò ,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2) 同本义 [dream]
妇梦中咳嗽。——《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
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梦中得我。——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梦迷(梦后刚醒,尚未完全摆脱梦境);梦梦铳铳(形容睡得迷迷糊糊);梦梦查查(迷迷糊糊);梦思(梦中的思念);梦中梦(喻幻境。极言虚幻);梦中(睡梦之中);梦语(睡梦中说的话);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4) 湖泽 [lake]。如:梦泽(即云梦泽);梦溪(地名。在今江苏省丹阳县,宋沈括故宅所在地。《梦溪笔谈》的省称)
◎ 梦的拼音:
夢 mèng
〈词性:动〉
(1) 做梦 [dream;have a dream]
王梦见一儿。——晋· 干宝《搜神记》
卧则梦闻。——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我欲因之梦吴越。——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夜深忽梦少年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梦枕(传说中会使人做梦的枕头);梦花(梦见花朵。指 汉· 马融梦食花,文思大进事)
(3) 比喻幻想 [illusion;dream]。如:梦乡;梦影(犹幻影);梦想
梦话、梦幻、梦幻泡影、梦见、梦景、梦境、梦寐、梦寐以求、梦魔、梦溪笔谈、梦乡、梦想、梦行症、梦魇、梦遗、梦呓、梦游、梦游症
见(見)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⒉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⒊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⒋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⒌ 会晤:会见。接见。
⒍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⒎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见(見)的拼音:xiàn(ㄒ一ㄢˋ)
⒈ 古同“现”,出现,显露。
⒉ 古同“现”,现存。
见字UNICODE编码U+89C1,10进制: 35265,UTF-32: 000089C1,UTF-8: E8 A7 81。
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見
appear、catch sight of、meet with、opinion、refer to、see、view
睹
会意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
详细解释◎ 见的拼音:
見 jiàn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see;catch sight of]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meet;call on]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come into contact with;be exposed to]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kick]。如:见阎王
(9) 听到 [listen]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observe;know]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match]。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 见的拼音:
見 jiàn
〈词性:名〉
(1) 看法,见解 [opinion]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view]。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 见的拼音:
見 jiàn
〈词性:助〉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be+过去分词]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 见的拼音:
見 jiàn
〈词性:形〉
(1) 现有的 [available]。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visible]。如:见证;见人(证人)
(3) 〈词性:方〉∶每 [every]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见爱、见报、见背、见财起意、见长、见称、见到、见得、见地、见多识广、见方、见访、见风使帆、见风是雨、见缝插针、见缝就钻、见怪、见怪不怪、见鬼、见好、见机、见骥一毛、见教、见解、见景生情、见老、见棱见角、见利忘义、见猎心喜、见马克思、见貌辨色、见面、见面礼、见钱眼开、见情、见仁见智、见上帝、见识、见事生风、见死不救、见所未见、见天、见兔放鹰、见兔顾犬、见外、见危授命、见微知萌、见微知著、见闻、见习、见习生、见下文、见贤思齐、见效、见笑、见笑大方、见新、见义勇为、见异思迁、见于、见责、见长、见证、见证人、见罪
◎ 见的拼音:
見 xiàn
〈词性:动〉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appear]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recommend]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 见的拼音:
見 xiàn
〈词性:形〉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available;ready-made]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now]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jiàn
周的拼音:zhōu(ㄓㄡ)
⒈ 圈子,环绕:周围。周天。周转(zhuǎn )。周匝(a.环绕;b.周到)。
⒉ 普遍、全面:周身。周延。周全。周游。
⒊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周岁。周年。周期。周星(十二年)。上周。
⒋ 完备:周到。周密。周详。周正(端正)。周折(事情进行不顺利)。
⒌ 给,接济:周济。
⒍ 中国朝代名:西周。东周。北周。后周。
⒎ 姓。
周字UNICODE编码U+5468,10进制: 21608,UTF-32: 00005468,UTF-8: E5 91 A8。
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淍週賙
week、Chou、all、all over、circumference、thoughtful
象形
Zhou dynasty; circumference
详细解释◎ 周的拼音: zhōu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2) 同本义 [careful;meticulous;well-considered]
周,密也。——《说文》
忠信为周。——《国语·鲁语》
自周有终。——《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
人不可不周。——《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
其藏之也周。——《左传·昭公四年》
辅周则国必强。——《孙子·谋政》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3) 又如:周悉(周密);计划不周;周谋(周密的谋划);周严(周密严谨);周谨(周密谨慎);周虑(周密考虑)
(4) 稠密;紧密 [close]
橐之而约则周也。——《周礼·考工记·函人》
具车徒以受地必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注:“密也。”
盟所以周信也。——《左传·襄公十二年》。注:“固也。”
(5) 又如:周置(密布);周云(密云,浓云);周闭(严密隐蔽内情)
(6) 亲密,亲切,熟悉而情深 [intimate]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韩非子·说难》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论语·尧曰》
(7) 又如:周笃(亲密深厚);周厚(亲密深厚);周亲(至亲);周党(至亲好友)
(8) 周到,处处留意和体贴;周全;全面 [thoughtful;considerate;perfect]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9) 又如:周致(周到严格);周细(周详);周悉(周到详尽);周委(周详委曲)
(10) 完备 [complete]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韩愈《原毁》
(11) 又如:周置(周全;办理);周庇(周全;庇护);周足(完备;充足);周普(完备;普遍);周方(周全方便)
(12) 遍及;普遍 [all;whole]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柳宗元《封建论》
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13) 又如:周身温暖;周谒(遍访);周览(遍览;巡视);周顾(环视);周观(纵观;遍览)
(14) 诚,忠信 [honest]
公不周乎伐郑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 周的拼音: zhōu
〈词性:名〉
(1) 周围 [circumference;circle;ring;periphery]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管子·八观》
(2) 又如:周驰(京城周围专供帝王车马行驶的道路);周回(周围);周合(四周合拢);周城(古代天子之城。周围城垣回绕不缺,与“斩城”对称)
(3) 拐角儿 [corner]
有杕(dì :挺立貌)之杜,生于道周。——《诗·唐风·有杕之林》
(4) 星期 [week]。如:周末;上周
(5) 朝代名 [Zhou Dynasty]
(6)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南)。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周景王之无射( yì )。(《国语》记载, 周景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521年铸成“无射”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南北朝时,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为隋所灭
(8) 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9) 五代时,郭威继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960年为宋所灭
(10) 姓
◎ 周的拼音: zhōu
〈词性:动〉
(1) 绕一圈,环绕 [make a circuit]
逐之,三周华不注。(山名。)——《左传·成公二年》
垣墙周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周屈(环绕盘曲);周沓(回环错杂);周圆(循环);周转(运转,运行);周复(循环;反复)
(3) 保全 [preserve]
小智非周身之务。——《萤火赋》
(4) 又如:周方(帮助;关照;周全)
(5) 通“週”。周济;救济 [give financial help to]
靡人不周。——《诗·大雅·云汉》
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周天下。——《礼记·月令》
周贫济老,咱们先倒挫磨起老奴才来了?——《红楼梦》
(6) 又如:周才(济世之才);周亟(救济急难);周急(周济困急);周务(济事,成事);周养(周济供养)
(7) 合,适合 [suit;befit;meet;fit]
宫室器械周于资用。——《韩非子·难二》
(8) 又如:周容(敬合取容);周和(谐合)
(9) 巩固 [solidate]
盟,所以周信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10) 又如:周固(牢不可破)
(11) 保密 [keep secret]
周而成,泄而败。——《荀子·解蔽》
(12) 通“调”( tiáo )调和,协调[mediate;concert]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楚辞·离骚》
贵其周于数。——《淮南子·原道》。注:“周,调也。”
立手四时之周。——《韩诗外传》
◎ 周的拼音:
週 zhōu
〈词性:动〉
(1) 回 [make a circuit;round]
週,回也。——《玉篇》
(2) “週”同“周”
週,俗周字。——《正字通》
周报、周北门、周边、周遍、周长、周到、周而复始、周会、周济、周接、周界、周龄、周密、周末、周礼、周纳、周年、周期、周全、周任、周室、周身、周岁、周天、周围、周详、周星、周旋、周游、周瑜、周瑜打黄盖、周缘、周匝、周遭、周章、周折、周正、周知、周至、周转、周晬
公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⒋ 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⒎ 雄性的:公母。公畜。
⒏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⒐ 姓。
公字UNICODE编码U+516C,10进制: 20844,UTF-32: 0000516C,UTF-8: E5 85 AC。
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㒶
fair、general、impartial、public、father
母、私、婆
会意:从八、从厶
fair, equitable; public; duke
详细解释◎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 同本义 [just]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公正诚实)
(4) 共,共同 [common]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 黄宗羲《原君》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公拟(共同拟定);公律(公认的规律)
(6) 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public;collective]
汉之为 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公中(公众;大伙儿;公家;公有的。引申为谁也不管的);公揖(向众人所作的一个揖礼);公本(公众的奏本);公欲(公众的欲望);公饯(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8)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 [international]。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9) 雄的,雄性的 [male]。如:公畜
◎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朝廷;国家 [the court;the state]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3) 君王 [emperor]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5)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official business]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诗·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偃( 子游名, 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6)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7) 古爵位名 [duke]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highest-rank official]。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10)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the revered Mr.]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六
赵中大夫 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father;husband’s father]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4)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 [male family dependent higher than oneself of two generations]。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劳绩,功绩 [meritorious service;achievement]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
◎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公布,让众人知道 [make known to;publish]。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副〉
(1) 公然;公开地 [openly]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公安、公案、公报、公报私仇、公倍[数,式]、公布、公厕、公差、公车、公称、公尺、公畜、公道、公道、公德、公敌、公地、公爹、公断、公断、公而忘私、公法、公房、公费、公分、公愤、公府、公干、公告、公共、公共财产、公共厕所、公共场所、公共道德、公共关系、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公、公股、公馆、公国、公海、公害、公函、公会、公鸡、公积金、公祭、公家、公假、公检法、公交、公斤、公举、公决、公爵、公开、公开、公开信、公款、公里、公理、公历、公立、公立学校、公粮、公路、公论、公马、公买公卖、公猫、公民、公母俩、公亩、公墓、公牛、公判、公平、公平合理、公婆、公仆、公顷、公请、公然、公认、公伤、公伤事故、公设、公社、公审、公升、公使、公式、公式化、公室、公事、公事公办、公署、公司、公私、公私合营、公私兼顾、公诉、公堂、公推、公文、公务、公务员、公物、公心、公休、公演、公议、公益、公益金、公因式、公因子、公营、公映、公用、公有、公有制、公寓、公元、公园、公约、公约数、公允、公债、公债券、公章、公正、公证、公之于众、公职、公职人员、公制、公众、公诸同好、公诸于世、公主、公转、公子、公子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