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门无杂宾的意思

ménbīn

门无杂宾



拼音mén wú zá bīn

注音ㄇㄣˊ ㄨˊ ㄗㄚˊ ㄅ一ㄣ

解释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出处三国 吴 韦昭《吴书》:“不妄交游,门无杂宾。”

例子唐赵大夫崇,凝重清介,门无杂宾。(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补语;形容交友谨慎。

感情门无杂宾是中性词。

繁体門無雜賓

近义门无杂客

英语never to associate with bad companion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mén   注音  ㄇㄣˊ   繁体    
部首  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UYHN  仓颉  LIS  郑码  TL  四角  37001  结构  单一电码  7024  区位  3537  统一码  95E8  笔顺  丶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门(門)的拼音:mén(ㄇㄣˊ)  

⒈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⒉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⒊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⒋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

⒌ 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

⒍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门。门徒。

⒎ 量词:一门大炮。

⒏ 姓。

统一码

门字UNICODE编码U+95E8,10进制: 38376,UTF-32: 000095E8,UTF-8: E9 97 A8。

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門閅

汉英互译

door、gate、gateway、ostium、phylum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gate, door, entrance, ope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门的拼音:

m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door]。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exits and entrances;exit]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an outpost of the tax office]。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entrance;doorway]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port;strategic pass]。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switch;valve]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way to do sth.;key to a problem;knack]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family;pedigree]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school]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catalogy]。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phylum]。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master;lord]。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factin]。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词性变化

门的拼音:

mén  

〈词性:动〉

(1) 守门 [be on duty at the door or gate]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attack door]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门的拼音:

mén  

〈词性:量〉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常用词组

门把、门板、门边框、门鼻儿、门钹、门插关儿、门齿、门当户对、门道、门道、门第、门吊、门吊儿、门丁、门斗、门对、门阀、门房、门扉、门风、门岗、门馆、门户、门户开放、门户之见、门环、门奖、门阶、门捷列夫、门禁、门警、门径、门臼、门槛、门可罗雀、门客、门口、门扣、门框、门类、门帘、门联、门脸、门铃、门路、门楣、门面、门牌、门票、门墙、门人、门扇、门上、门神、门生、门市部、门闩、门帖、门厅、门庭、门庭若市、门徒、门外汉、门卫、门下、门者、门限、门诊、门诊部、门轴、门柱、门卒、门子

  拼音    注音  ㄨ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QV  仓颉  MKU  郑码  AGR  四角  10412  结构  单一电码  2477  区位  4662  统一码  65E0  笔顺  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统一码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無㷻

汉英互译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1) 無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词性变化

无的拼音: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无的拼音: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无的拼音: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无的拼音: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无的拼音: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常用词组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拼音    注音  ㄗㄚˊ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VSU  仓颉  KND  郑码  QYF  四角  4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7177  区位  5251  统一码  6742  笔顺  ノ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杂(雜)的拼音:zá(ㄗㄚˊ)  

⒈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

⒉ 混合:夹杂。混杂。杂交。

统一码

杂字UNICODE编码U+6742,10进制: 26434,UTF-32: 00006742,UTF-8: E6 9D 82。

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朵雜雑襍

汉英互译

miscellaneous、mixed、sundr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mixed, blended; mix, ming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杂的拼音:

雜、襍   

〈词性:动〉

(1)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2) 同本义 [multicoloured]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3) 混合;搀杂 [mix; mingle]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5) 聚会;聚集 [get together; assemble]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6)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词性变化

杂的拼音:

  

〈词性:形〉

(1) 驳杂不纯 [heterogeneous;mixed]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潜《桃花源记》

(2) 又如:杂面(杂合面粉作的面条)

杂彩三百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昧没而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杂然而前陈。——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少杂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杂裳(前黑后黄的下衣)

(4) 紊乱 [disorderly;chaotic]。如:杂错(交错混杂);嘈杂(声音杂乱;喧闹);庞杂(多而杂乱)

(5) 繁琐;细碎 [(of writings and speech) many and miscellaneous with trifles]。如:杂冗(零杂事务;公务繁忙的谦辞);杂言(不主一家而杂采众家的言论);杂说(博采众家的学说)

(6) 众多 [of population multitudinous;numerous]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7) 又如:杂沓(众多而纷杂的样子);杂袭(众多的样子);杂玩(各种玩物)

(8) 各种 [various]。如:杂趁(多种非正式职业;做零活);杂服(各种服制);杂帛(各种细绢的通称)

(9) 正项以外 [extra;other than]。如:杂学旁收(指不去攻读八股文,而喜好诗词、曲赋、小说等其他门类的学问)

(10) 交错,交会 [crisscross]

嘈嘈切切错杂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杂植兰桂竹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杂的拼音:

  

〈词性:副〉

都;共同 [together; jointly; common]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杂的拼音:

  

〈词性:名〉

(1) 旧时等外的小官为杂职,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 [minor official]

听我将、弁、参、杂管领。——清· 严如熤《苗防备览要略》

(2) 传统戏曲角色名。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杂”,一般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a part of traditional opera]

杂绯衣扮秦国引院子 梅香各乘车行上。——《长生殿》

(3) [量]通“匝”(   )。圈 [circle]

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墨子》

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荀子·礼论》

以数杂之寿。——《淮南子·诠言》

常用词组

杂拌儿、杂草、杂凑、杂感、杂工、杂环、杂烩、杂婚、杂货、杂货店、杂记、杂技、杂家、杂件,杂件儿、杂交、杂居、杂剧、杂粮、杂流、杂录、杂乱、杂乱无章、杂牌,杂牌儿、杂七杂八、杂糅、杂色、杂食、杂耍、杂税、杂说、杂碎、杂遝、杂谈、杂务、杂物、杂项、杂役、杂音、杂志、杂质、杂种、杂字

  拼音  bīn   注音  ㄅ一ㄣ   繁体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PRGW  五笔98  PRWU  仓颉  JOMC  郑码  WDPO  四角  3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6333  区位  1786  统一码  5BBE  笔顺  丶丶フノ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宾(賓)的拼音:bīn(ㄅ一ㄣ)  

⒈ 客人:宾客。来宾。宾馆。宾主。贵宾。宾至如归。

⒉ 古同“傧”,傧相。

⒊ 服从,归顺:宾服。宾附。

⒋ 姓。

统一码

宾字UNICODE编码U+5BBE,10进制: 23486,UTF-32: 00005BBE,UTF-8: E5 AE BE。

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賓賔

汉英互译

gues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宀、兵声

English

guest, visitor; surname; subm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宾的拼音:

bīn  

〈词性:名〉

(1) (形声。从贝,冥( mián  )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2) 同本义 [guest;visitor]

賓,所敬也。——《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

宾者,接人以义者也。——《礼记·乡饮酒义》

谋宾介。——《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

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周礼·司仪》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宾出,主人拜送。——《荀子·礼论》

相待如宾。——《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来宾;宾鸿(大雁。因是侯鸟,往来守时,有如宾客,故称);宾东(雇员和东家);宾人(宾相;赞礼的人)

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汉书·王莽传中》

(4) 古州名 [Bin prefecture]。汉郁林郡地。唐贞观五年置宾州,亦曰安城郡。至德二年改为领方郡。元初为宾州路,寻复为宾州。清属广西思恩府。今为宾阳县

(5) 姓

词性变化

宾的拼音:

bīn  

〈词性:动〉

(1) 通“傧”。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礼敬 [receive a guest]

宾于四门。——《书·舜典》。郑注:“宾,槟也。”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书·尧典》

协其礼,宾而见之。——《周礼·大行之》

宾者以告列子。——《列子·黄帝》

内史宾侯,北向而立。——《穆天子传六》。注:“宾侯,傧相。”

稍稍宾客其父。——宋· 王安石《伤仲永》

(2) 又如:宾天(旧指帝王死亡,后亦泛指尊者亡故);宾兴(宾贡。周代的选举法,自乡小学举拔贤能,以宾礼相对待,以升于国学;指乡试)

(3) 服从,归服 [be vassal of]

诸侯咸来宾从。——《史记·五帝本记》

(4) 又如:宾从(归顺,服从);宾服(臣服;服帖)

(5) 排斥;弃绝 [discard;get rid of]

先生居山林,食芋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庄子·徐无鬼》

常用词组

宾白、宾从、宾服、宾格、宾馆、宾客、宾客如云、宾客盈门、宾朋、宾语、宾至如归、宾主

门无杂宾: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