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ǎo miǎo hū hū
注音ㄇ一ㄠˇ ㄇ一ㄠˇ ㄏㄨ ㄏㄨ
解释眇眇:辽远;忽忽:印象模糊。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模糊。
感情眇眇忽忽是中性词。
近义隐隐约约
动物生肖牛,虎,蛇
眇的拼音:miǎo(ㄇ一ㄠˇ)
⒈ 瞎了一只眼,后亦指两眼俱瞎:眇视(a.用一只眼看;b.轻视)。“生而眇者不识日”。
⒉ 细小,微小:眇小。眇眇(a.微小,如“眇眇之身”;b.边远,高远,如“路眇眇之默默”;c.远看,如“目眇眇兮愁予”)。眇身(微小之身,古代帝王自称)。
⒊ 古同“渺”,远,高。
眇字UNICODE编码U+7707,10进制: 30471,UTF-32: 00007707,UTF-8: E7 9C 87。
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眇字收录于 现通表 。
会意兼形声
blind in one eye; minute, minuscule
详细解释◎ 眇的拼音: miǎo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从目,从少,少亦声。本义:一只眼小)
(2) 同本义 [small in one eye]
眇,一目小也。——《说文》
眇能视,跛能履。——《易·履》
(3) 又指小目
(4) 引申眼睛失明,或一目失明 [blind in one eye]
生而眇者不识日。——苏轼《日喻》
见一先生,眇一目,跛一足。——明· 罗贯中《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5) 又如:眇视(偏盲,用一只眼看)
(6) 通“渺”。高远;久远 [faraway]
不厌深眇而已矣。——《庄子·庚桑楚》
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荀子·王制》
眇不知其所蹠。——《楚辞·九章》
(7) 又如:眇漫(辽远无际的样子);眇眇(辽远;高远);眇绵(辽远;高远;幽远);眇觌(远视);眇视(远望;眯着眼看);眇默(悠远;空寂);眇邈(久远;遥远);眇冥(长逝);眇茫(渺茫)
(8) 通“秒”。细小;微末 [very small]
察于微眇。——《管子·水池》
眇乎小哉!——《庄子·德充符》
起教于微眇。——《汉书·贾谊传》
(9) 又如:眇小(微小;指形的样子矮小瘦弱);眇末(细小;琐屑);眇么(微小);眇生(渺小的芸芸众生);眇薄(姿质菲薄);眇眇(孤单无依的样子)
(10) 通“妙”。精微,奥妙 [exquisite and ingenious]
美要眇兮宜脩。——《楚辞·湘君》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 眇的拼音: miǎo
〈词性:动〉
(1) 谛视;眯着眼睛看 [scrutinize]
离娄眇目于豪分。——《汉书·叙传上》
(2) 又如:眇眡(仔细观看);眇暚(视的样子);眇绵(远视的样子);眇视(远望;眯着眼看)
眇的拼音:miǎo(ㄇ一ㄠˇ)
⒈ 瞎了一只眼,后亦指两眼俱瞎:眇视(a.用一只眼看;b.轻视)。“生而眇者不识日”。
⒉ 细小,微小:眇小。眇眇(a.微小,如“眇眇之身”;b.边远,高远,如“路眇眇之默默”;c.远看,如“目眇眇兮愁予”)。眇身(微小之身,古代帝王自称)。
⒊ 古同“渺”,远,高。
眇字UNICODE编码U+7707,10进制: 30471,UTF-32: 00007707,UTF-8: E7 9C 87。
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眇字收录于 现通表 。
会意兼形声
blind in one eye; minute, minuscule
详细解释◎ 眇的拼音: miǎo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从目,从少,少亦声。本义:一只眼小)
(2) 同本义 [small in one eye]
眇,一目小也。——《说文》
眇能视,跛能履。——《易·履》
(3) 又指小目
(4) 引申眼睛失明,或一目失明 [blind in one eye]
生而眇者不识日。——苏轼《日喻》
见一先生,眇一目,跛一足。——明· 罗贯中《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5) 又如:眇视(偏盲,用一只眼看)
(6) 通“渺”。高远;久远 [faraway]
不厌深眇而已矣。——《庄子·庚桑楚》
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荀子·王制》
眇不知其所蹠。——《楚辞·九章》
(7) 又如:眇漫(辽远无际的样子);眇眇(辽远;高远);眇绵(辽远;高远;幽远);眇觌(远视);眇视(远望;眯着眼看);眇默(悠远;空寂);眇邈(久远;遥远);眇冥(长逝);眇茫(渺茫)
(8) 通“秒”。细小;微末 [very small]
察于微眇。——《管子·水池》
眇乎小哉!——《庄子·德充符》
起教于微眇。——《汉书·贾谊传》
(9) 又如:眇小(微小;指形的样子矮小瘦弱);眇末(细小;琐屑);眇么(微小);眇生(渺小的芸芸众生);眇薄(姿质菲薄);眇眇(孤单无依的样子)
(10) 通“妙”。精微,奥妙 [exquisite and ingenious]
美要眇兮宜脩。——《楚辞·湘君》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 眇的拼音: miǎo
〈词性:动〉
(1) 谛视;眯着眼睛看 [scrutinize]
离娄眇目于豪分。——《汉书·叙传上》
(2) 又如:眇眡(仔细观看);眇暚(视的样子);眇绵(远视的样子);眇视(远望;眯着眼看)
忽的拼音:hū(ㄏㄨ)
⒈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⒉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⒊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忽字UNICODE编码U+5FFD,10进制: 24573,UTF-32: 00005FFD,UTF-8: E5 BF BD。
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ignore、neglect、overlook、suddenly
形声:从心、勿声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详细解释◎ 忽的拼音: hū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 忽的拼音: hū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 忽的拼音: hū
〈词性: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 忽的拼音: hū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忽地、忽而、忽忽、忽略、忽然、忽闪、忽闪、忽哨、忽视、忽微、忽隐忽现、忽悠
忽的拼音:hū(ㄏㄨ)
⒈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⒉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⒊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忽字UNICODE编码U+5FFD,10进制: 24573,UTF-32: 00005FFD,UTF-8: E5 BF BD。
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ignore、neglect、overlook、suddenly
形声:从心、勿声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详细解释◎ 忽的拼音: hū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 忽的拼音: hū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 忽的拼音: hū
〈词性: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 忽的拼音: hū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忽地、忽而、忽忽、忽略、忽然、忽闪、忽闪、忽哨、忽视、忽微、忽隐忽现、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