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 liàn hài gǔ
注音ㄇ一ˊ ㄌ一ㄢˋ ㄏㄞˋ ㄍㄨˇ
解释迷恋: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骸骨:尸骨。迷恋着尸骨。比喻舍不得丢弃陈旧腐朽的事物。
出处梁实秋《旧》:“最可怕的是,倡言守旧,其实只是迷恋骸骨;唯新是骛,其实只是摭拾皮毛,那就是新旧之间两具失之了。”
例子老夫子才喜欢迷恋骸骨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迷恋骸骨是贬义词。
繁体迷孌骸骨
动物生肖牛,虎,蛇
迷的拼音:mí(ㄇ一ˊ)
⒈ 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迷信。迷糊。迷津。迷惘。迷蒙(a.昏暗看不清;b.神志模糊不清;e.使迷惑,受蒙蔽)。执迷不悟。
⒉ 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迷恋。入迷。
⒊ 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棋迷。革新迷。
⒋ 使人陶醉:景色迷人。
迷字UNICODE编码U+8FF7,10进制: 36855,UTF-32: 00008FF7,UTF-8: E8 BF B7。
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謎
aficionado、fan、hepcat
形声:从辶、米声
bewitch, charm, infatuate
详细解释◎ 迷的拼音: mí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2) 同本义 [be lost;be confused]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迷离徜彷(模糊不明);迷罔;迷岸(佛家语。指迷惑而不悟的生死流转世界)
(4) 迷惑,使…辨不清 [delude;confuse]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迷魂(迷惑人的事理,使人身不由己);迷网(指迷惑人的事物像网罗一样,使人陷落而无以自拔);迷夺时明(迷惑、剥夺当今明哲之士的舆论);迷眩缠陷(以声色迷惑,为罗网陷阱);迷途
(6) 迷恋 [be addicted to;be infatuated with]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昏迷 [fall into a stupor;be in a coma]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列子·汤问》
◎ 迷的拼音: mí
〈词性:名〉
狂热爱好者,通常是作为观众而非直接参加者 [fan;enthusiast]。如:棒球迷;芭蕾舞迷;垒球迷;惊险小说迷;数学迷
迷瞪、迷宫、迷航、迷糊、迷魂汤、迷魂阵、迷惑、迷津、迷离、迷离马虎、迷恋、迷路、迷路、迷漫、迷梦、迷迷糊糊、迷你、迷你裙、迷失、迷途、迷途、迷雾、迷信、迷醉
恋(戀)的拼音:liàn(ㄌ一ㄢˋ)
⒈ 想念不忘,爱慕不舍,不忍舍弃,不想分开:眷恋。思恋。留恋。依恋。爱恋。热恋。初恋。恋人。恋旧。恋战。
恋字UNICODE编码U+604B,10进制: 24651,UTF-32: 0000604B,UTF-8: E6 81 8B。
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戀
long for、love
形声:从心、亦声
love; long for, yearn for; love
详细解释◎ 恋的拼音:
孌、戀 liàn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留恋,依依不舍)
(2) 同本义 [feel attached to;be reluctant to part]
孌,慕也。字亦作戀。——《说文》
有孚恋如思也。——《易·小畜·子夏传》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潜《归田园居五首》
(3) 又如:贪恋(十分留恋);眷恋(深切地留念);依恋(留恋);恋土(依恋乡土,慕恋故里);恋主(依恋主人,不忍离去)
(4) 思念,怀念 [miss sb.]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汉· 苏武《诗》之四
(5) 如:恋恩(怀念恩泽);恋旧(怀念老朋友)
◎ 恋的拼音:
戀 liàn
〈词性:名〉
男女相爱 [love]。如:恋诗(表达爱情的诗);恋歌
恋爱、恋歌、恋家、恋旧、恋恋不舍、恋慕、恋念、恋情、恋人、恋战、恋栈
骸的拼音:hái(ㄏㄞˊ)
⒈ 骨头:骸骨。尸骸。
⒉ 身体:病骸。残骸。
骸字UNICODE编码U+9AB8,10进制: 39608,UTF-32: 00009AB8,UTF-8: E9 AA B8。
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骸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胲䠹䯐
body、skeleton
形声:从骨、亥声
skeleton, body; leg bone
详细解释◎ 骸的拼音: hái
〈词性:名〉
(1) (形声。从骨,亥声。本义:胫骨,小腿骨)
(2) 同本义 [shin bone]
骸,胫骨也。——《说文》。段玉裁注:“《骨空论》曰:‘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然则正谓胫骨为骸矣。”
骸下为辅,辅上为腘。——《素问》
析骸而炊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相马]臂欲大而短,骸欲小而长。——《齐民要术》
(3) 骨,尸骨 [skeleton remained bones of the body]
即如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又如:尸骸;骸炭(骨灰);骸筋(筋骨);骸骼(尸骨)
(5) 身体 [body]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有趣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6) 又如:残骸;病骸
骸骨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one、jackstraw、os
象形
详细解释◎ 骨的拼音: gū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gǔ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 骨的拼音: gǔ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gū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