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ng luó hè dào
注音ㄇ一ㄥˊ ㄌㄨㄛˊ ㄏㄜˋ ㄉㄠˋ
解释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落后便是那河台鸣锣喝道前呼后拥的过去。”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鸣锣喝道的八抬大轿,一直抬进‘行辕’大门。”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鸣锣喝道是贬义词。
繁体鳴鑼喝道
近义摇旗呐喊、鸣锣开道
反义无声无息
英语beat gongs to clear the way for officials in feudal times
俄语расчистить путь
动物生肖牛,虎,蛇
鸣(鳴)的拼音:míng(ㄇ一ㄥˊ)
⒈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⒉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⒊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⒋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鸣字UNICODE编码U+9E23,10进制: 40483,UTF-32: 00009E23,UTF-8: E9 B8 A3。
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鳴
ding、ring、sing、toll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详细解释◎ 鸣的拼音:
鳴 mí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chirp]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sound]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astonish]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redress]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say]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be well-known]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词性: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bright]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鸣鞭、鸣不平、鸣笛、鸣镝、鸣放、鸣凤、鸣鼓而攻之、鸣叫、鸣金、鸣锣开道、鸣禽、鸣声、鸣声上下、鸣谢、鸣冤
锣(鑼)的拼音:luó(ㄌㄨㄛˊ)
⒈ 一种乐器,铜制,像盘,用槌子敲打出来:锣鼓经(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锣鼓喧天。紧锣密鼓。
锣字UNICODE编码U+9523,10进制: 38179,UTF-32: 00009523,UTF-8: E9 94 A3。
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鑼
gong
形声:从钅、罗声
gong
详细解释◎ 锣的拼音:
鑼 luó
〈词性:名〉
(1) 带卷边的青铜圆盘 [gong],通常用槌子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2) 又
鸣锣会集。
鸣锣传递。
锣槌、锣鼓、锣鼓喧天、锣齐鼓不齐
喝的拼音:hē(ㄏㄜ)
⒈ 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喝水。喝酒。喝茶。喝粥。
⒉ 特指喝酒:喝醉了。
喝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大声喊叫:喝彩。喝问。
喝的拼音:yè(一ㄝˋ)
⒈ 声音嘶哑、噎塞:“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喝字UNICODE编码U+559D,10进制: 21917,UTF-32: 0000559D,UTF-8: E5 96 9D。
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哈欱
drink
形声:从口、曷声
drink; shout, call out
详细解释◎ 喝的拼音: hē
〈词性:动〉
(形声。从口,曷声。( yè )本义:声音幽咽。如:嘶喝。又指饮。特指饮酒) 饮。北方称饮为喝 [drink]。如:喝水;喝茶;喝汤;喝咖啡
◎ 喝的拼音: hē
〈词性:叹〉
(1) 用以表示惊讶。同“嗬” [oh]
(2) 另见 hè
喝墨水、喝西北风、喝醉,喝醉酒
◎ 喝的拼音: hè
〈词性:动〉
(1) 大声喊叫 [shout loudly]
喝声之幽也。——《广苍》
嗌不喝。——《庄子·庚桑楚》
(2) 又如:呼幺喝六;喝神弄鬼(形容大喊大叫);喝号(大声吆喝);喝拳(高声划拳);喝报(大声报告);喝喊(呼喊)
(3) 恐吓威胁 [threaten]。如:喝止;喝探(喝问盘查;亦 指执行喝探的士兵);喝撺箱(亦作“喝撺厢”。宋元时开堂审理案件的一种仪式。官衙前设置投状的箱子,开堂时,衙役高喊移箱取状纸)
(4)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cry one's wares]
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醒世恒言》
(5) 呼喊 [cry]。如:喝礼(在祭祀婚丧行礼时,由专人在场宣读项目叫“喝礼”)
(6) 另见 hē
喝彩、喝叱,喝斥、喝倒彩、喝道、喝令、喝问
道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⒉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⒊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⒋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⒌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⒍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⒎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⒏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⒐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⒑ 线条:铅笔道儿。
⒒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⒔ 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⒕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道字UNICODE编码U+9053,10进制: 36947,UTF-32: 00009053,UTF-8: E9 81 93。
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衟衜噵
path、road、doctrine、Tao、say、talk、way、melod
讲、路、说、谈、途、叙
形声:从辶、首声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详细解释◎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辵( chuò ),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road;way;path]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morals]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Taoism's doctrine]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Taoism;Taoist]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line]。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journey]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way;method]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course;river]。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law]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说,讲 [say;talk;speak]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express]。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via;by way of]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guide]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think]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量〉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从,由 [by]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道白、道班、道别、道不拾遗、道场、道道地地、道德、道德规范、道德经、道地、道钉、道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姑、道观、道贺、道行、道家、道家流、道教、道具、道口、道里、道理、道路、道路以目、道貌岸然、道袍、道破、道歉、道情、道人、道士、道术、道台、道听途说、道统、道途、道喜、道谢、道学、道义、道藏、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