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命若悬丝的意思

mìngruòxuán

命若悬丝



拼音mìng ruò xuán sī

注音ㄇ一ㄥˋ ㄖㄨㄛˋ ㄒㄨㄢˊ ㄙ

解释比喻生命垂危。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6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用法作谓语;比喻生命垂危。

感情命若悬丝是中性词。

繁体命若懸絲

近义奄奄一息、危在旦夕

英语at death's door(at the point of death)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mìng   注音  ㄇ一ㄥ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WGKB  仓颉  OMRL  郑码  ODJY  四角  80627  结构  上下电码  0730  区位  3592  统一码  547D  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命的拼音:mìng(ㄇ一ㄥˋ)  

⒈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⒉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xiàng   )。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

⒊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命。遵命。命令。使命。

⒋ 给予(名称等):命名。命题。命意。

⒌ 指派,使用:命官。

统一码

命字UNICODE编码U+547D,10进制: 21629,UTF-32: 0000547D,UTF-8: E5 91 BD。

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sign、fate、life、order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令

English

life; destiny, fate, luck; an order, instru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命的拼音: mì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2) 同本义 [order]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 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命妪煮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序》

(3) 又如:命酌(使充酌酒者);命席(下令安排座位);命酒(命人置酒);命乐(命人奏乐);命官(任命官吏);命材(任用有才干的人);命事(安排职事);命使(任命使者);命将(任命将领);命相(命令三公辅政、行事);命讨(下令讨伐);命教(命令)

(4) 取名;命名 [nominat]

今之命师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命姓(赐姓;建姓);命爵(赐给爵位、官职)

(6) 动,用 [use]

欣然命笔。——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序》

(7) 又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8) 通“盟”。在神前誓约,结盟 [form an alliance]

凡我同盟,毋蕴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词性变化

命的拼音: mìng  

〈词性:名〉

(1) 命令;政令;教令 [order]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何命焉为。——《墨子·公翰》

大君有命。——《易·师》

掌王后之命。——《周礼·内小臣》

凡诸侯有命告则书。——《左传·隐公十一年》

喜而从命。——《资治通鉴》

西市待命。——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

(2) 又如:遵命(敬辞。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

(3) 命运,天命 [destiny;lot;fate]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生有命。——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命道(命运);命毒(命苦,命运不好);命快(命运好);好命;苦命;算命;命分(命运;命中给的天分;禀赋)

(5) 性命,寿命 [life;lifetime]

命悬于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命如南山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命绝今日。

皆关民命。——《聊斋志异·促织》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逃命;短命;命犯(有杀人罪的罪犯)

(7) 生活,生存 [life;existence]。如:命途(生活的道路、经历);命路(人生的路途)

(8) 帝王按等级官职赐给臣下的东西 [emperor's reward]

赐晋惠公命。(此指服装)——《国语》

(9) 又如:命士(命夫。受有爵命的人);命禾(天子所赐的嘉禾);命民(受帝王赐爵的平民);命圭(天子赐的玉圭)

(10) 通“名”。声誉 [fame;renown]

时周之命。——《诗·周颂·赉》

常用词组

命案、命笔、命定、命妇、命根子、命官、命驾、命酒、命令、命令、命令句、命令式、命脉、命名、命数、命题、命题、命意、命运、命中

  拼音  ruò rě   注音  ㄖㄨㄛˋ ㄖㄜ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ADKF  仓颉  TKR  郑码  EGJ  四角  44604  结构  上下电码  5387  区位  4084  统一码  82E5  笔顺  一丨丨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若的拼音:ruò(ㄖㄨㄛˋ)  

⒈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⒉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⒊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⒋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⒌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⒍ 顺从:“曾孙是若。”

⒎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⒏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⒐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⒑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⒒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其他字义

若的拼音:rě(ㄖㄜˇ)  

⒈ 〔般若〕见“般3”。

统一码

若字UNICODE编码U+82E5,10进制: 33509,UTF-32: 000082E5,UTF-8: E8 8B A5。

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 if、if、like、seem、you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若的拼音:   

(1) 见“般若”( bōrě  ):智慧(佛经用语)

(2) 另见 ruò  

基本词义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 同本义 [be obedient to]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6) 择菜 [trim 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7) 引申为选择 [choose]

《晋语》秦穆公曰:“夫 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 同,相当 [be equal to]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国语》

(10)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11) 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2) 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词性变化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代〉

(1) 如此,这样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 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若的拼音: ruò  

<连>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与,和 [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8) 而 [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名〉

(1) 禾秆皮 [stem’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5) 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复姓)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助〉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3) 另见   

常用词组

若不、若此、若非、若夫、若干、若果、若何、若即若离、若明若暗、若是、若属、若无其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隐若现、若有所丧、若有所思

  拼音  xuán   注音  ㄒㄨㄢˊ   繁体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EGCN  仓颉  BIP  郑码  LCZW  四角  77333  结构  上下电码  2038  区位  4892  统一码  60AC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フ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悬(懸)的拼音:xuán(ㄒㄨㄢˊ)  

⒈ 挂,吊在空中: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悬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悬梁刺股。

⒉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悬断。悬案。悬而未决。

⒊ 距离远:悬隔。悬殊。

⒋ 危险:悬崖。悬乎(“乎”读轻声)。

⒌ 公开提示:悬赏。

统一码

悬字UNICODE编码U+60AC,10进制: 24748,UTF-32: 000060AC,UTF-8: E6 82 AC。

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ng、suspend、dangerous

造字法

形声:从心、县声

English

hang, suspend, hoist; be hu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 同本义 [hang;suspend]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4) 牵挂;挂念 [feel anxious;worry about]。如:悬结(悬念;惦记);悬悬(挂念);悬肠挂肚(担心;挂念)

(5) 凭空设想;揣测 [imagine without foundation]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6) 又如:悬度(无根据地揣测、估计);悬料(凭空臆测);悬猜(揣测,猜想)

(7) 揭示 [reveal]。如:悬金(出具赏格)

(8) 公布 [publish]。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9) 系连,关联 [correlate]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词性变化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形〉

(1) 久延不决 [unresolved]。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 孤立,无所依傍 [alone;sole]。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 空虚,匮乏 [empty]。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 形容高耸,陡峭 [steep]。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悬峰(陡峭的山峰)

(5) 〈词性: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dangerous]。如:真悬

(6) [数量、质量、规模或力量上] 相差较大的 [be far apart]。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 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 [falling]。如:悬流;悬溜;悬濑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rack]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常用词组

悬案、悬臂、悬冰、悬肠挂肚、悬撑、悬揣、悬垂、悬吊、悬浮、悬隔、悬挂、悬河、悬壶、悬乎、悬空、悬跨、悬块、悬缆、悬梁、悬虑、悬拟、悬念、悬念、悬缺、悬赏、悬首、悬殊、悬水、悬索、悬索桥、悬梯、悬挑、悬挑、悬停、悬系、悬想、悬心、悬悬、悬崖、悬崖勒马、悬崖峭壁、悬椅、悬置

  拼音    注音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XXGF  仓颉  VVM  郑码  ZZZA  四角  22101  结构  上下电码  4828  区位  4331  统一码  4E1D  笔顺  フフ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丝(絲)的拼音:sī(ㄙ)  

⒈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⒉ 像丝的东西:铁丝。菌丝。肉丝。游丝。

⒊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⒋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丝不差。 一丝笑容。

⒌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丝。愁丝。

⒍ 指弦乐器: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统一码

丝字UNICODE编码U+4E1D,10进制: 19997,UTF-32: 00004E1D,UTF-8: E4 B8 9D。

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threadlike thing、silk、thread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ilk; fine thread; wire; string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丝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二糸。糸(   ),细丝。本义:蚕丝)

(2) 同本义 [silk]

丝,蚕所吐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礼记·乐记》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史记·货殖列传序》

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唐· 白居易《重赋》

(3) 又如:丝棉;丝网;丝缰(丝制的马缰绳);丝人(治理蚕丝纺织绸布的人);丝布(蚕丝与麻、葛混制而成的布);丝妇(养蚕治丝的妇女);丝子(蚕丝);丝行(买卖生丝的商行);丝庄(旧时在华商与洋商间经营生丝贸易的中间商)

(4) 泛指纤细如丝的东西 [a threadlike thing;filament]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唐· 张敬忠《边词》

(5) 又如:藕丝(莲藕切开后连于两断之间的丝状物);丝柳(细柔如丝的柳条);丝条(纤细的枝条);丝雨(如丝的小雨。俗称“毛毛雨”);丝状(矿物学名,指一种矿物具有丝状的结晶);丝泪(形容泪下如丝);丝络(连续不断);丝网(细密如丝之物所交织而成的网);丝纶(钓鱼用的丝线);丝发(形容头发光泽柔细,如丝一样)

(6) 线 [thread]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陌上桑》

(7) 又如:丝鞭(用丝线裹制的软鞭。古代招亲,男女双方递送丝鞭,表示缔结良缘);丝络(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丝缕(蚕丝、线缕之类的统称)

(8) 丝织品 [silks]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丝纶(皇帝的诏书);丝枲(丝麻织物。泛指布匹绸缎。枲:大麻的雄株);丝衣(丝绸衣服);丝末(古代覆盖在车轼上的丝织帷席);丝帛(丝与丝状物的总称);丝履(以丝织品制成的鞋);丝鞭(丝制的马鞭);丝罗(丝织物名。质地轻软,透气透光性能较好)

(10) 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stringed instrument]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玉台新咏·王融咏琵琶》

(11) 又如:丝抹(古代御宴之乐,先演奏丝乐,然后众乐皆作,演者因称为丝抹);丝簧(弦管乐器);丝镛(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丝竹会(有丝竹弹奏以助兴的聚会);丝桐(琴,古代制琴多用桐木,练丝为弦,故称之);丝管(琴瑟、箫、管类乐器);丝篁(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丝竹和鸣(音乐演奏的声音非常和谐)

(12) 喻指白发 [white hairs]。如:镜中丝(镜中照出之白发);鬓丝(两鬓的白发)

(13) 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bit]

见客卧地上,烛之死,然心下丝丝有动气。——《聊斋志异·尸变》

(14) 又如:丝丝两气(形容呼吸微弱,气息奄奄);丝麻线儿(些微私弊);丝肠(指细柔的肠子);一丝不差;丝毫不差;一丝风;丝发(丝与发,比喻极细微)

(15) 瞬息即逝的、通常仅勉强可以发觉的数量或迹象 [trace]。如:一丝笑意;她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16) 一段或一根蛛丝 [gossamer]。如:游丝

(17) 纠缠在一起的东西,一团糟 [skein]。如:愁丝

词性变化

丝的拼音:

  

〈词性:动〉

(1) 缫丝;纺丝 [spin]

男谷女丝行复歌。——杜甫《蚕谷行》

(2) 又如:丝车(人力或机动的缫丝机具);丝枲(指缫丝织麻之事);丝绝(指丝织之绝技)

丝的拼音:

  

〈词性:量〉

(1) 一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位

(2) 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至于分粟叅黍量丝数龠,实以仰禀圣规,详参神恩。——北周· 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

(3) 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 [ si  ,a unit of length,volume or weight]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厘、毫、丝、忽。如:丝忽(形容极小或极少)

常用词组

丝虫、丝虫病、丝绸、丝绸之路、丝带、丝糕、丝瓜、丝光、丝毫、丝绵、丝绒、丝丝入扣、丝弦、丝线、丝芯、丝织品、丝锥、丝竹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