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ǐ yán bó biàn
注音ㄇ一ˇ 一ㄢˊ ㄅㄛˊ ㄅ一ㄢˋ
解释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出处《韩非子 说难》:“米盐博辩 ,则以为多而交之。”
用法作宾语;用于文章等。
感情米盐博辩是中性词。
繁体米鹽博辯
动物生肖牛,虎,蛇
米的拼音:mǐ(ㄇ一ˇ)
⒈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⒉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⒊ 姓。
米字UNICODE编码U+7C73,10进制: 31859,UTF-32: 00007C73,UTF-8: E7 B1 B3。
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侎
meter、rice
象形
hulled or husked uncooked rice
详细解释◎ 米的拼音: m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2) 同本义 [rice;shelled or husked seed]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3) 又如:粟米;花生米
(4) 特指稻米 [rice]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5)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米行(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米泔(淘米水);米粃(米之细糠);米酒(用米酿制的酒);米麦(米与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6)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a bit]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7) 又如:米粒之珠(形容渺小);米雪(小雪珠,霰的俗称);米粒雪(米雪)
(8)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等于氪-86原子的2 p 10 和5 d 5 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美 meter;英 metre]。如:米制
(9) 姓
米尺、米醋、米饭、米粉、米粉肉、米泔水、米黄、米黄色、米酒、米老鼠、米粒、米粮川、米面、米色、米汤、米虾、米象、米制
盐(鹽)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种类):盐巴。盐卤。盐分(fèn )。盐田。
⒉ 〔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基本的化学原料,多用于工业和医药。
⒊ 化学上称酸类与碱类中和而成的化合物:酸式盐。碱式盐。
盐字UNICODE编码U+76D0,10进制: 30416,UTF-32: 000076D0,UTF-8: E7 9B 90。
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鹽塩䀋
salt
形声
salt
详细解释◎ 盐的拼音:
鹽 y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卤,监声。本义:食盐)
(2) 同本义 [salt]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书·说命下》
鲁盐漆丝。——《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盐酱口(说不吉利的话,且得到应验);盐枭(私贩食盐的人);盐斤(宋代官盐以百斤、千斤为计算单位,故称“盐”为“盐斤”);盐捕分府(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盐钞法(宋代实行的商人凭盐钞运销食盐的法规,即食盐专卖法);盐呆子(蔑称盐商);盐官(今浙江海宁);盐院(盐政衙门。盐政是管理地区盐务的官员,清代由省的总督或巡抚兼任);盐丁(在盐田工作的人);盐引(政府授予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盐车(运盐的车)
(4)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 +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sali-;lalin-;salini-;salino-]
(5) 含有氢离子的盐叫酸式盐,如:碳酸氢铵(NH 4 HCO 3 );硫酸氢钠(NaHSO 4 );磷酸二氢钾(KH 2 PO 4 )
(6) 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盐叫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 2 [OH] 2 CO 3 )
(7) 不含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盐叫正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 2 CO 3 )。此外还有复盐(如明矾)等
盐巴、盐槽,盐坑、盐场、盐池、盐分、盐肤木、盐湖、盐花、盐碱土,盐碱地、盐井、盐卤、盐霾、盐民、盐汽水、盐泉、盐霜、盐水、盐酸、盐田、盐坨子、盐枭、盐业
博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多,广,大: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
⒉ 知道得多:博古。
⒊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⒋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博奕。赌博。
博字UNICODE编码U+535A,10进制: 21338,UTF-32: 0000535A,UTF-8: E5 8D 9A。
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愽簙
rich、plentiful、win、gain
专
形声:左形右声
gamble, play games; wide, broad
详细解释◎ 博的拼音: bó
〈词性:形〉
(1) (形声。从十,尃( fū )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 同本义。与“小”相对 [large;big]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3)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4) 宽广;广搏 [extensive]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6) 众多;丰富 [abundant;plentiful;rich]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7)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8) 广泛;普遍 [extensively;generally]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9)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10) 渊博,知道得多 [profoun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 博的拼音: bó
〈词性:动〉
(1) 赌,博弈 [gamble]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3) 取得 [get;win]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4)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5) 换取 [exchange sth. for;get in return]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7) 通“搏”。争斗,博斗 [struggle]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博爱、博采、博大、博大精深、博得、博古、博古通今、博见、博览、博览会、博览群书、博洽、博取、博识、博识洽闻、博士、博士后、博士买驴、博闻多识、博闻强识、博物、博物馆、博学、博学多才、博雅、博弈、博引
辩(辯)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分辩(亦作“分辨”)。争辩。答辩。辩白。辩驳。辩护。辩解(jiě )。辩论。辩士。辩证。
辩字UNICODE编码U+8FA9,10进制: 36777,UTF-32: 00008FA9,UTF-8: E8 BE A9。
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辯辡䛒
argue、debate、dispute
形声:从讠、辩省声
dispute, argue, debate, discuss
详细解释◎ 辩的拼音:
辯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辡( biǎn )声。本义:辩论,申辩)
(2) 同本义 [argue;debate]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4) 分别,辨别。通“辨” [distinguish]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
(5) 又如:辩章(辨别彰明。同辨章);辩析(辨别分析);明辩是非;辩白(申辩明白。同辨白)
(6) 治理,办理 [manage;handle]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淮南子·泰族》
◎ 辩的拼音:
辯 biàn
〈词性:形〉
(1) 有口才,善言辞 [adept at talk]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辩白、辩驳、辩才、辩辞,辩词、辩答、辩护、辩护人、辩护士、辩解、辩论、辩明、辩难、辩士、辩说、辩诬、辩争、辩证、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