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磨墨濡毫的意思

háo

磨墨濡毫



拼音mó mò rú háo

注音ㄇㄛˊ ㄇㄛˋ ㄖㄨˊ ㄏㄠˊ

解释濡:湿;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亭亭正在磨墨濡毫,忽见红红、宛如从外面走来。”

用法作谓语;指准备写字书法。

感情磨墨濡毫是中性词。

近义磨墨吮毫

英语grind the ink and dip a writing brush in i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mó mò   注音  ㄇㄛˊ ㄇㄛˋ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86  YSSD  五笔98  OSSD  仓颉  ICMR  郑码  TGFG  四角  0026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333  区位  3605  统一码  78E8  笔顺  丶一ノ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磨的拼音:mó(ㄇㄛˊ)  

⒈ 摩擦:磨刀。磨墨。磨练。磨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磨合。研磨。磨漆画。

⒉ 阻碍,困难:磨难(nàn  )。好事多磨。

⒊ 消耗,消灭:磨损。磨耗。磨灭。

⒋ 拖延,耗时间:磨缠。磨功夫。

其他字义

磨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粉碎粮食的工具:石磨。电磨。磨盘。磨坊(亦作“磨房”)。推磨。

⒉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磨面。磨米。磨豆腐。

⒊ 掉转:这个胡同太窄,磨不过车来。

统一码

磨字UNICODE编码U+78E8,10进制: 30952,UTF-32: 000078E8,UTF-8: E7 A3 A8。

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brade、grind、milling

造字法

形声:从石、麻声

English

grind; polish; rub; wear out; a millsto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磨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2) 同本义 [grind]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3)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4)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polish;sharpen]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5) 又如:磨镜石(传说 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磨刀霍霍(磨刀声);磨袭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6) 磨擦 [rub;wear] 。如:磨拳擦掌(形容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样子);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磨沙(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7) 磨炼 [temper;steel]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韩愈《石鼓歌》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8) 又如:磨涅(磨砺熏染,经得起考验);磨厉(磨练);磨揉(磨练);磨盾(犹磨练)

(9) 研讨;观摩 [study;view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work]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10) 又如:磨切(切磋;探讨);磨究(研讨究竟);磨砻(切磋;磨练);磨砻浸灌(切磋浸染);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11) 折磨 [pester;trouble;cause physical or mental suffering]。如:磨问(仔细审讯盘问);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磨害(折磨伤害);磨障(折磨阻碍)

(12) 拖延 [delay;dillydally]。如:磨驼(磨蹭);磨菇(亦作“磨古”。拖延;纠缠)

(13) 纠缠 [nag]。如:磨它子(故意纠缠磨时间);磨劲(纠缠的劲头);磨搅讹绷(纠缠捣乱,欺骗讹诈)

(14) 通“摩” [stroke]。如:磨捋(抚摩);磨娑(抚摩);磨弄(抚摩;把玩)

(15) 磨灭;泯灭 [obliterate;die out]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 韩愈《送穷文》

(16) 转;移 [turn;move]。如:磨转(耐心劝说使转变)

(17) 挥;摇 [wave]。如:磨动(摇动);磨旗(舞动旗帜,用以传递信息);磨旗擂鼓(摇旗击鼓)

词性变化

磨的拼音:   

〈词性:名〉

(1) 磨刀石 [whetstone]。如: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2) 磨难;灾难 [trial;calamity]。如:磨障(磨难障碍);磨隔(磨难)

(3) 另见   

常用词组

磨擦、磨蹭、磨杵成针、磨穿铁砚、磨光、磨耗、磨合、磨机、磨快、磨砺、磨练、磨灭、磨难、磨破口舌、磨石、磨蚀、磨损、磨牙、磨洋工、磨折、磨嘴、磨嘴皮子

基本词义

磨的拼音:   

〈词性:名〉

(1) 磨子 [mill;millstone;quern]

以磨碎物亦曰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作牛便推磨。——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2) 又如:磨石(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磨心(石磨中心);磨牛(转磨之牛。比喻愚鲁);磨室(即磨坊);电磨;水磨

词性变化

磨的拼音:   

〈词性:动〉

(1) 用磨碎物 [grind;mill]。如:磨研(用石磨研碎);磨博士(以磨粉为业的人)

(2) 转移;掉转 [turn round]。如:磨子兵(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磨兑(兑换);磨趄子(方言。打转)

(3) 晃动;摇动 [sway]。如:磨动(挥动;摇动)

(4) 碾轧土地 [roll]

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陈残云《香飘四季》

(5) 〈词性:方〉∶拉,指拉下脸子 [pull]。如:实在脸上磨不开

(6) 另见   

常用词组

磨不开、磨叨、磨得开、磨豆腐、磨烦、磨坊、磨盘、磨子

  拼音    注音  ㄇㄛˋ   
简体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黑部  
五笔  LFOF  仓颉  WGFG  郑码  LKUB  四角  60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75  区位  3611  统一码  58A8  笔顺  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墨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⒉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⒊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墨镜。墨绿。墨菊。墨晶(黑色的水晶)。

⒋ 贪污:贪墨。墨吏。

⒌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墨刑。

⒍ 姓。

⒎ 古同“默”,缄默。

统一码

墨字UNICODE编码U+58A8,10进制: 22696,UTF-32: 000058A8,UTF-8: E5 A2 A8。

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lack、Chinese ink、ink、learni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English

ink; writ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 同本义 [Chinese ink,sumi]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 指诗文或书画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 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thread used by carpenters for marking]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tattooing]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Mohist School]。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 通“纆”。绳索 [rope;cord;string]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词性变化

墨的拼音:   

〈词性:形〉

(1) 黑色 [black]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3) 贪污,不廉洁 [corrupt]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张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5) 通“默”。不语 [silent;tacit]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常用词组

墨宝、墨斗鱼、墨盒、墨黑、墨迹、墨家、墨家流、墨镜、墨客、墨吏、墨守成规、墨水、墨刑、墨鸭、墨鱼、墨汁

  拼音    注音  ㄖㄨ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FDJ  仓颉  EMBB  郑码  VFGL  四角  31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446  区位  6906  统一码  6FE1  笔顺  丶丶一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濡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沾湿,润泽:濡笔。濡湿。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⒉ 停留,迟滞:濡滞。

⒊ 含忍:濡忍。

统一码

濡字UNICODE编码U+6FE1,10进制: 28641,UTF-32: 00006FE1,UTF-8: E6 BF A1。

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濡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渜渪溽胹軟

汉英互译

immerse、moisten

造字法

形声:从氵、需声

English

immerse, moisten; wet, dam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濡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水名 [Ru River]

濡,濡水,出 涿郡故安,东入 涞。——《说文》

(2) 在河北省

(3) 尿 [urine]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4) 通“儒”。儒士,学者[scholar]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5) 假借为“堧”。空地[riparian land]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词性变化

濡的拼音:   

〈词性:动〉

(1) 沾湿 [immerse;soak;ret;dip]

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

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

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

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

(2) 又如: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

(3) 迟缓;滞留 [tarry]

是何濡滞也。——《孟子》

(4) 又如:濡迟(迟滞;缓慢);濡需(苟安一时);濡迹(滞留)

濡的拼音:   

〈词性:形〉

(1) 湿的 [wet]

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韩非子》

(2) 缓慢的 [slow]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惭濡?——南朝 梁· 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3) 通“软”。柔顺 [soft;tame]

羔裘如濡。——《诗·郑风·羔裘》

以濡弱谦下为表。——《庄子·天下》

(4) 又如:濡忍(柔顺,容忍);濡弱(柔弱)

常用词组

濡润、濡湿、濡滞

  拼音  háo   注音  ㄏㄠˊ   
部首  毛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PTN  五笔98  YPEB  仓颉  XYRBU  郑码  SJWM  四角  00714  结构  上下电码  3032  区位  2633  统一码  6BEB  笔顺  丶一丨フ一丶フ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毫的拼音:háo(ㄏㄠˊ)  

⒈ 细长而尖的毛:毫毛。毫发(  )。毫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毫。

⒉ 指毛笔:挥毫。毫素。

⒊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毫。二毫。

⒋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⒌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⒍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毫不费力。毫无二致。

⒎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毫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统一码

毫字UNICODE编码U+6BEB,10进制: 27627,UTF-32: 00006BEB,UTF-8: E6 AF AB。

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ne long hair、in the least、milli -、writing brush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ine hair; measure of leng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毫的拼音: háo  

〈词性:名〉

(1)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2) 同本义 [fine,long hair]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3)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4) 毛笔的头部;毛笔 [writing brush]

(5)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6)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whit]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7)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毫厘不爽(一点儿也不差);毫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8) 单位名 [hao]

(9) 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10) 重量单位,等于千分之一钱或0.005克

(11) 〈词性:方〉∶银元一角称为一毫 [a dime]

词性变化

毫的拼音: háo  

〈词性:副〉

完全 [completely;absolutely;at all] ——与不、无连用在名词、动词前表示一点儿也不。如:毫无倦意;毫不足怪

毫的拼音: háo  

〈词性:前缀〉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milli-]。如:毫米;毫升

常用词组

毫安、毫巴、毫不、毫发、毫克、毫厘、毫毛、毫米、毫米汞柱、毫升、毫无顾忌、毫无二致、毫无疑问、毫针

成语首拼